登陆注册
19743400000044

第44章 韶华篇(11)

还有一位讲中共党史的老师,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那是一个政治课的补习班,我和张维宁同学经常坐在一起。这位老师不仅对中共党史烂熟于胸,而且他一反当时政治课的八股教条,通过史事给我们传授了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不断壮大的道理。听他的课就像听故事,通过听故事又听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让我终身受益。现在我在研究因特网技术和网格技术时,还常常参照当年在成电学到的这些社会科学道理。

体现成电学风的专业课例子是俸远祯老师讲的“计算机组成”。他的课程有3个特点:第一,由浅入深、系统清晰的原理阐述。俸老师授课时没有一句空话,听他的课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我还记得他上课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边听边想,听完以后还要仔细琢磨,生怕漏掉了一句。后来我自己也讲授体系结构的课程了,才理解到要达到俸老师的境界需要何等艰苦的工作和大量的积累。第二,课程提供了全套的DJS-130计算机的图纸,同学们可以通过实例细节,了解原理是如何在一个具体的计算机中实现的。第三,同学们都有实践和动手的机会。我分得了2小时的DJS-130上机时间。我现在还记得上机后通过“手拨13条”启动系统,并让它读入纸带,算出结果的快乐。

我们的同学

我们7712班同学的最大特点是豪爽慷慨。我们的一位老大哥毕礼林同学教给了我很多社会知识,还帮助我背英语单词。邹建强同学与我结伴自学一阶逻辑。李江滨同学是我们的音乐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音乐知识和快乐。黄越江同学是我们班的舞蹈能手,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这个舞盲。我们班的体育高手朱晋蜀、黄大庆、张立等同学不断鼓励我参与体育活动,从不介意我拖他们的后腿。张维宁同学不仅帮助我理解DJS-130计算机的图纸,还教会了我24式太极拳(20年后,当我见到维宁的父亲张效祥先生时,我自称是他的徒孙)。在美国的高负荷研究生学习阶段,我时时从心里感谢他们。

成电七七级其他班的同学也是豪爽慷慨、乐于交朋友的。记得有一位一系的同学,主动找我帮他在DJS-130上做一个天体物理计算。他的论文题目很有意思,叫做“室女座方向超星系团”,后来发表在国内一个杂志上,还特别致谢了我。看起来是我帮助他,实际上他对我的帮助更大,因为他是我的计算机生涯中的第一个“用户”(现在我在计算所主持的织女星网格科研项目,其名字可能就是在20多年前萌芽的)。七系的周长国、张蕾同学的豪爽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的友谊延续至今,现在我每次去硅谷都住在他们家里。

我们的环境

我们七七级同学也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校园环境。比如我们的图书馆,那个时候对同学开架,允许本科生自行借阅各种书籍和学术期刊。从二年级开始,我在图书馆开始看书。进入四年级,我在图书馆度过的时间更多,我的第一篇论文主要是在图书馆写的,后来发表在《Information and Control》国际杂志上,为我联系出国留学起了作用。

我们的后勤也不错。我特别记得成电小食堂的麻婆豆腐,味道美、分量足。那位大师傅据说原来在西南局当厨师,手艺高超,对同学也很和善。20多年下来,天南海北的麻婆豆腐我已经吃过上百家了,还是成电的麻婆豆腐排在第一。

现在,我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分管研究生教育。尽管离开母校已有20多年,我还时常从母校的教育中吸取灵感,一个例子就是计算所正在实施的“核心课程工程”,涵盖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络计算等专业基础课,我们的目标就是俸远祯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组成”这样的精品课程。

扎实的学风、关爱的环境,这就是我们的成电。

(作者:徐志伟,成电7712班学生。1982年在成电获学士学位,1984年在美国普度大学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筹备建校

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之时,国家急需电子科技方面的人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要在西南地区成立一所以无线工业技术为主的学校,并把地址定在了成都。

我作为南京工学院的一名教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林劲先老师、华南工学院的吴桓基老师被派往北京参加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的建院筹备工作。与此同时,三所学校的部分师生也做好了搬迁的准备。同年9月接到上级通知,要求破土动工修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当时我国的建设力量还不强,时间紧、任务重,整个学校的建造还要从苏联请专家。交通更是个大问题,当时宝成铁路还未修建,筹备人员只能从北京坐船经武汉、宜昌、重庆辗转到成都,要十几天的时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9月,有着1500多名新生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终于顺利开学了。

海纳百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电以海纳百川的气魄招纳了八方贤才。入川的交通很不方便,连基本的仪器设备都难买到合适的,不要提师生们大规模的搬迁,更是几经辗转。相比之下,成电的建设速度尤显突出了。三所院校的电讯系汇集了雄厚的实力,组建出了一支电子工业界不可轻视的科研和教学力量。

面对一张张风华正茂的新面孔,我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分量。然而,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教学与实验设备的匮乏,都给学校建设和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苏联专家的撤走,更令我们雪上加霜,实验室修建工作只能靠自己探索与琢磨。

铸成学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时候,不只是教师对学生严格,学生们自己也严格要求自己。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都很艰苦,有穿草鞋的,更有赤足来上课的,但是无论寒暑,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无可抵挡,因为他们知道这幸福来之不易,就更加珍惜这学习的机会。我们学校素以学风优良闻名川内外,这与教师们建校之初就从严治教的工作方针是分不开的。

当时,学生都没有教材,就连老师也不一定有。一方面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国内根本就没有某些课程的汉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夜里翻译国外的教材,查资料,找数据,整理讲义,第二天给学生讲,常常因此而熬到深夜,就连来自莫斯科的列别捷夫和列宁格勒(现在的彼得格勒)的罗金斯基这些苏联专家也是如此。

自强不息

作为一名教师,不埋头苦干绝对不能把课教好;作为一名学生,不付出努力怎么能有收获。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作为成电的“见证人”,一直关注着它的成长。我们要想把成电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就特别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了创新精神,就会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被别人牵着走。我知道咱们学校辩论队获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作为一个理工科为主的学校能在这方面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这就说明,只要遵循规律,方法恰当,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只要领导、老师、学生一起努力,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就一定能够实现。

(刘树杞口述吴丕田野孙含光整理)

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重视科研工作是成电的传统,从建校开始,科研就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建校初期,科研部与教务部、总务部被称为学校的三大部门。虽然建校时教师仅200余人,但从1956年起,学校的科研工作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承担了大量国防及民用科研。

1958年,学校研制成功模拟计算机,60年代中期又参与了441B数字机的研究。数年以后,外国专家仍然对我们当时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水平赞叹不已。50年代,我们研究的波导管技术领先全国,当时校办工厂的加工、制造水平也非常高,生产的波导管可直接投放市场使用。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教学等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一些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忙于武斗和政治运动,许多人就做逍遥派,而成电的科技工作者则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来。60年代,我们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彩电攻关,组织各个学科的100多位老师参加攻关。作为彩电攻关南方片区的主力军,我校会同南方18个省市的技术专家,从零开始,直接跳过黑白电视,成功研制出了彩色电视接收播送系统,赴北京参加展览时得到了中央各级领导一致好评,展现了成电的科研实力。

60~70年代,另一项重要的科技攻关项目就是保密通信机的研制。这一项目也组织了全校100余名多学科的老师和相关研究所参与攻关。项目的成功研制让国内同行认识到了成电的科研实力,也密切了我们与国防各单位的关系。

70年代,我校接到了为北京地铁研制无线接续信息传输系统的任务。利用保密通信机的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我们出色完成任务,研制出地铁运行需要的无线接续信息传输设备,使得地铁各站点、列车与总站之间的实时联系成为可能,保证了地铁运行的高安全性。为了做好测试技术工作,科研人员都会在每天晚上地铁停开以后,于0:15下到地铁测试,凌晨5:10地铁运行前准时回到地面。每天一个通宵,一直工作了将近一个月。

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使得成电声誉大增,也让科技界认识到我们的科研实力。60~70年代,聂荣臻、王震、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校视察。

60~70年代科研攻关的成绩固然突出,但更让人感动的是科研人员热爱科研、钻研科研的奉献精神。

彩电攻关期间,通宵干活对大家来讲是家常便饭。常常一到晚上12点钟,食堂师父就挑着两只大桶送夜宵来了。一桶面条,一桶馒头,成为无上美味。吃完饭,接着干,除了工作,大家脑子里没有别的事。60~70年代,电力供应不足,主楼也常常停电。停电了,大家只得放下工作回家睡觉;电来了,同志们就像约定了似的,纷纷赶到主楼工作,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两三点钟,几乎天天如此。后来主楼安装了专线电源,这一问题才得到解决。学校领导羊君度等同志,也常常在夜里来到同志们中间,嘘寒问暖。没有加班费,没有人强迫,但科学研究的无穷魅力吸引着同志们忘我投入。

在保密通信机的研制攻关中,为测试产品,科研人员住在成都军区招待所,在夜里通信最少的时候做实验,从晚上一二点钟一直干到天亮,天天通宵,就这样持续工作了近一个月。有的同志身体状况不好,但仍然坚守岗位,心里只装着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但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支持大家克服困难,愉快地工作,愉快地干出成绩。

“文化大革命”中的科研工作,没有一分钱奖金,但同志们熬更守夜,就着煤油炉煮厚皮菜、煮面条充饥,毫无怨言,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心无旁骛。同志们对科研的热爱与对学校的热爱同样赤诚。下雨了,自己家里的窗户来不及关,却光着脚丫忙不迭地跑回主楼关办公室的窗户;加班回家晚了,去沙河买碗面条对付晚饭;两三百万的课题,给科研人员提供的福利仅仅是二两茶叶……

正是在这样一批科研人员的忘我工作中,我们才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地-地火箭遥测遥控设备,数据传输纠错检错设备、“O”型返波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一系列高水平的项目奠定了成电科研的基础与声誉,赢得了学术界的尊重。

60~70年代的大型攻关项目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为学校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当时,许多年轻的科研人员成为研究的主力军,即使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加入了攻关队伍,这批年轻的科研人员,后来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栋梁。攻关项目也使得学校有了一批当时非常先进的仪器设备——误码测试仪、宽带示波器等,也为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执着的投入、无私的奉献,筑就了成电追求卓越的精神,奠定了成电深厚的科研功底,为成电赢得了一片赞誉……

(黎藜根据杨鸿诠、吴小平、杨鸿谟等口述整理)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了真正的开放办学,我校的外事工作也实现了质的突破,转变了观念,拓展了交流途径,从少量引进外语教师到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及进修教师,并大量引进科技专家进行短期讲学和交流,从3个人的外事组到外事办、外事处,学校外事工作的全面铺开也为80年代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行贷款与三心一所

1981年,学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600万美元(后来追加至800万美元)。就是利用这笔钱,我们建设了三个研究中心:微波中心、计算中心和材料分析中心,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在硬件上走到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微波中心引进了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先进仪器,通过派出国学习、请公司高级技术人员调试设备等措施为我们培养人才、开设讲座,既使师生们熟练掌握了先进设备的应用,又开拓了大家的视野。计算中心引进了从大型机到小型机的大量设备,材料分析中心引进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使中心的电子实验手段在国内高校中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先进的设备使教学科研得以在较高平台上开展。

同时,学校还利用联合国发展组织无偿援助的60万美元建立了微机所,开发了微机软硬件设施,开发了UNIX操作系统及国内较早的微机“紫金2”,周明天、刘锦德、卢显良、熊光泽等也成为微机所及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

三心一所的建立引进了设备、培养了人,成为成电80年代快速发展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好一座浮岛

    好一座浮岛

    本书是华语散文名家简媜老师累积十年的转型之作,文字一改往日清新温柔的笔锋,以更加犀利和幽默的眼光看待世事的浮沉,正如她在本书中提到:“我感觉这书进入黑色麻衣时期;入味,乃动了肝火之故,某些篇章甚至有焦味。”简媜以冷静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以更锋利的笔尖刻画这个时代,她从一个成熟的角度观察世事的沉浮,叹息人到中年的无奈。相信读者在这部作品中,可以认识另一个简媜,可以看到她眼中的这个时代。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以《呼兰河传》获封“文学洛神”,许鞍华、汤唯、冯绍峰为之感动之人。她一生颠沛流离,却敢于追求爱与自由,这是她的人生写照也是我们的生活缩影。《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是一代“文学洛神”萧红写给生命的喟叹之书。她的一生热闹、坎坷而不凡:逃离故乡的愚昧与父亲的专制无理,历经千般爱情的刻苦铭心与冷漠,逃离过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她亦有祖父的慈爱来暖心,文学写作上的进展予温饱,更有鲁迅如兄如长辈般地在帮扶。她一生颠沛流离,却一生敢于追求爱与自由;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每个小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缩影。生活虽繁杂,但愿你也不轻易言弃。
  • 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

    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

    从生活的真实剧情里调制出半想象的生命,这就是我的人生。《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是菲利普·罗斯“罗斯系列”的第一部。小说以“我”罗斯与祖克曼(作者创造的第二个我)一去一回两封信为开头和结尾,中间分五个部分:序幕、安全的家园、乔学院、我梦想中的女孩、现在我们也许可以开始,追溯“我”从犹太小镇男孩变成功成名就小说家的人生轨迹。小说在严格的非虚构叙事下,呈现出一个“未经修饰”的“罗斯”——一个初露头角的艺术家、学生、儿子、情人、丈夫、美国人、犹太人,开诚布公地探讨了小说和自传的关系:有多接近就有多遥远。”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

    本书以时间为序,综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十夭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件。震级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灾难震惊了世界;而中国军民和中国政府在巨大灾难面前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也震撼了世界;同时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期间,以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中的事件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感天动地。这十天中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足以载入史册,留芳千古。
热门推荐
  • 美女总裁的豪门夫婿

    美女总裁的豪门夫婿

    他曾是黑暗世界的王者,直到遇到她,自此相信了光明。许她:“我意寄清风,我爱随枯草。”的一世诺言。他本来以为人性尔虞我诈,自私自利。但是幸好有他们还了世界一个“千里赴孤坟,百死报天恩。”的豪情。岁月无波,时光静好。
  • 英雄养成记

    英雄养成记

    屌丝注定是屌丝,即使真金在手,可是心态难修。看生死间如何看淡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品人世间雷锋精神照万年.生活诚可贵,人性价更高,好人有好报,做事要记牢。我们曾来不是谁的大英雄,既非高手也非富帅,但是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看一个当代社会的屌丝如何在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下不忘初心不舍初衷,最终成为敢做敢为的英雄,真性情。
  • 末世逃荒

    末世逃荒

    一场无情的地震,结束了无数人的生命;劫后重生的人们却遭遇了病毒的袭击,是天灾还是人祸,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一个个阴谋逐渐浮出了水面。
  • 百姓土地纠纷法律适用手册

    百姓土地纠纷法律适用手册

    《百姓土地纠纷法律适用手册》主要收录了哪些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国有土地的范围?什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什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使用上的区别在哪里?等内容。
  • 异世界圣者传说

    异世界圣者传说

    未知的一天,未知的穿越,未知的失忆,遇到的爱管人的白发女孩一系列的事件,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惊奇不已,哦!原来是史莱姆,[圣?天降坠落]
  • 修真之我有神通系统

    修真之我有神通系统

    我有神通系统,我怕谁,惹我,我用蚂蚁神通,五十倍力量,一拳打死你丫的。
  • 撩了可要负责到底

    撩了可要负责到底

    一次机缘巧合的遇见,只顾着倾心了,却忘了问他是否心有所属,直到撞见心碎的一幕……两人再度相遇,她才明白自己曾经所谓的爱情有多么的荒唐……
  • 迷鹿乱撞

    迷鹿乱撞

    有些人见面只需要坐飞机,有些人见面却只能在梦里,而有的人见面则必须斩破重重迷雾,穿越记忆的旧时光……为了五年前的约定,夏小乙再次来到古城,这一次她等来的,依然是空荡荡的他的失约。有人失约,也有人不请自来。
  • 霹雳狐妃魅丑王

    霹雳狐妃魅丑王

    她是现代的古典美女,一朝穿越,成为千年道行的狐仙。岂知这竟是一只要报恩的灵狐。她代替南越公主出嫁,成为翰王妃。主要剩下他的孩子,不但完成报恩,还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现代。他面有缺陷,以面具示人,把她的示好看做别有用心,当她为救他命悬一线,他方知自己真正心意!
  • 九零福妻好难追

    九零福妻好难追

    陆青书:妙妙,喏,车钥匙,房产证,银行卡,公司股份,研究成果,全部都给你,还有我…也任你揉圆搓扁……时傲娇脸妙:滚蛋!别耽误姐走向人生巅峰!前世时妙霉运罩顶:青梅竹马劈腿,父母车祸身亡,自己含恨而终,还好她重生了...那就努力改变命运,走向人生巅峰吧!可谁知,冤家竹马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