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的科研工作涉及图像采集、识别、压缩、存储,图像传输系统及纠错编码,数字视频和多媒体技术等。“八五”、“九五”期间参与和主持过多项科研工作,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有图文电视及多项军工产品研制。曾经获得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1999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2年国防科工委三等奖各一次。在校期间曾讲授过多门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包括“数字图像处理”、“离散数学”、“模式识别”等。自1993年以来,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3名,现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7名、博士研究生3名。在国内一级核心刊物和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马建国男,教授、博导。1961年生,山西人,1982年获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兰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到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学习,1996年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工业大学作博士后。1997年10月到2005年11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为EMBA和MBA讲授《创新战略与创新管理》等课程。2005年12月到电子科技大学工作。
在学术上拥有六项RFIC方面的美国专利,两本书(德国出版),发表190多篇学术论文。并担任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副主编,IEEE 高级会员。担任多个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如17th EMC-Zurich 2006;10th ISIC2004等)。是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Z)、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访问教授。研究方向:射频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集成系统、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无线通讯中的EMI、传感器AISIC、SoC、LoC(Lab-On-Chip)等。
聂在平男,教授、博导。1946年10月生于西安市。1987年至1989年曾任美国伊利偌依大学(香槟)电磁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天线分会及电波分会副主任委员,电子学报和电子信息学报编委、电波科学学报副主编,美国IEEE高级会员。
长期从事电磁辐射、散射、逆散射与成像探测技术、计算电磁学与目标特性、天线新理论和新技术(如移动通信中的多天线技术和超宽带天线技术)、复杂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等研究;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事电子预研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等在内的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复杂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理论及其工程应用”,2002年),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7项,均排名第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已公示)7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完成学术著作15万字,译著60余万字,其中与他人合著专著《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1997年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曾获“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优秀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潘锦男,教授、博导。1983年7月在四川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86年4月和1989年12月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9年12月至今于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于2000年5月和2005年5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工作两年。曾先后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微波工程系副室主任、支部书记,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务。现任电子科技大学首席教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委员会委员,天线学会天线理论与电磁散射逆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微波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历年来的研究成果获2004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霍英东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2000年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在重要学术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次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论文评审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时域宽带电磁探测系统,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计算电磁学,微波通信与信息化技术研究等。
皮亦鸣男,教授、博导。1968年10月生。1993年获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年起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作。2002年被评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是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球定位系统》学报编委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主持十余项“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预研项目,曾获三项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8篇。目前主要从事雷达信号处理、图像传输与处理和导航定位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阮颖铮男,教授、博导。1960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并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5年在美国纽约理工大学任访问学者,1987年破格晋升教授,1988年至1992年任微波工程系主任,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至2001年任电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美国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电子学会天线与微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电子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先后兼任《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天线学报》、《宇航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编委,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高新技术顾问,电子科学研究院反隐身专家组成员,国防科工委隐身技术专家组成员,电波环境特性与模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国家专利一项,部省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80余篇,著有《雷达散射截面》、《电磁射线理论基础》、《复射线理论及其应用》、《海湾战争中的电子技术》、《雷达截面与隐身技术》、《天线工程手册》等。先后讲授《微波技术与天线》、《电波传播》、《高等电磁射线理论》、《雷达截面理论》等课程,指导博士后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6人。1987年获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奖,1989年获电子机械工业部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1999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华威国腾奖教金二等奖。
唐斌男,教授、博导。1964年8月出生,四川武胜人。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通信专业,1996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学位,1998年在西南石油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1998年至今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任教。2003年被评为“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长期从事电子对抗、雷达和通信等电子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与重点项目、国家军事电子预研项目、基金项目和横向协作项目,获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且被SCI和EI收录二十余次。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共计近四十名。
目前研究领域涵盖电子对抗、雷达和通信,研究方向为新体制雷达侦察与干扰技术;宽带侦察数字接收及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与电子对抗系统一体化技术;雷达干扰建模、抗干扰能力提高及其效能评估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
唐小宏男,教授、博导。1983年获得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微波技术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8年晋升教授,2001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毫米波亚毫米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微波与毫米波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国防预研等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领域:毫米波源、毫米波功率合成/放大技术、毫米波通信/雷达系统、微波毫米波频率综合技术、微波毫米波混和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系统综合集成技术、毫米波多普勒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六项。在各种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EI收录12篇,SCI收录8篇。是四川省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政府特殊津贴、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等。每年分别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8名。
唐宗熙男,教授、博导。1956年6月生于重庆市。1982年1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真空器件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84年10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5年2月至1999年9月在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2001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测试技术及仪器、超导电子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工作。完成科技项目十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9项,发表科技论文二十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刊物(SCI,EI,ISTP)收录共15篇次,专著两部。曾获四川省首届青年科技奖,光华科技基金奖,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四川省创新人才奖。曾获得机电部部级优秀科技青年,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魏平男,教授、博导。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于1992年、1994年和2002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任信息工程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及通信对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电磁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过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研究项目,8项研究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部分研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曾获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校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九五”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目前承担的本科生课程有《随机信号分析》、硕士生的课程有《谱估计》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有《阵列信号处理》。目前承担的研究项目包括部委项目、国家“863”项目和“973”项目以及重点基金项目等,研究领域涉及弱信号检测与估计技术、无源定位系统、电子侦察与无线电监视、阵列信号处理等。
万群男,教授、博导。1971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1993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2004年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至今。是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第六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现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985”基础创新基金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各一项。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学术专著一册,在现代信号处理、无线电定位等领域发表和录用论文七十余篇,SCI检索十余篇,EI检索四十余篇。
王蔚然女,教授、博导。1960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遥控遥测专业,并留校执教。现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电子学会“三遥”分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控专业委员会委员,《遥测遥控》学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