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挥毫戏王爷
清代文学巨匠曹雪芹,能书擅画。有一年,北京香山带有个贪得无厌的老王爷的大儿子要去参加乡试,老王爷特意买了一把精巧玲珑的扇子,想请曹雪芹在扇子上作画题诗,图个吉利。
曹雪芹傲岸耿直,最讨厌趋炎附势、沽名钓誉之徒。想若借此机会戏弄他一番,岂不妙哉?他于是铺开扇子,蘸墨挥毫,在扇面上勾画出一枝枯梅和一只小家雀然后题上小诗一首:
扇扇有风凉,王子上学堂,
八月中秋考,头榜状元郎。
老王爷看后喜形于色,乐不可支,连声称赞道:“妙,妙!好一幅《喜鹊登梅图》,写的都是吉利话,吉利话!”他顿觉身价百倍。可是,看过扇子的人都暗自发笑,这使他感到莫名其妙,想问个究竟。后来问到一位老秀才,方才知道那幅画的意思是“小家雀也想攀高枝”,所题的四句话原来是首藏头诗,藏着“扇王八头”四字。老王一听,脑袋里轰的一声,当场气得昏了过去。
蒲松龄妙讽贪官
清代,有位侍郎名叫毕际,他邀请了《聊斋》的作者蒲松龄和一位尚书到他家做客。宴席上,尚书提议饮酒对诗,要求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
毕际是东道主,首先咏了一首:“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宴席上,蒲松龄和那位尚书正好分坐在左右,他巧妙地将宴席上的情况咏入诗中。
尚书是一位贪官,平日目中无人,欺压百姓,他接咏:
“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缎绸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缎绸纱?”其诗大有盛气凌人之势。
蒲松龄沉思片刻,高声吟出“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道道狼狐狗!”诗中用“哭骂咒”反映了穷苦人民的一片怨声怨语,用“狼狐狗”
来影射像尚书这样的贪官。
横行到几时
抗战时期,有一天,北平伪警备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做生日,硬邀齐白石老人赴宴作画。齐老应了,临席一扫满堂宾客,略略思索,便铺纸挥洒起来。转眼间,一只水墨螃蟹便跃然纸上。众人交头接耳,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谁知,老人的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横行到几时”五个大字,接着又写了“铁吾将军”几个字。题毕,老人拂袖而去。宣铁吾望着桌上那张蟹画,面红耳赤,哭笑不得,旁观者也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没有画手的原因
有一次,国王查理四世把戈雅(西班牙画家,1746——1828)找去,说:“你是我国最好的画家,只有你才配给王室贵胄画像。今天找你来,是请你给我全家画一幅像。如果画得好,我一定重重赏你。”
“谢谢国王的信任,我一定画好,您放心吧。”
过后,戈雅把画送给国王。
国王一看,脸就拉长了,因为他全家14人中,很多人没有手。他问:“你怎么只画6只手呢?”
戈雅眯缝着眼睛,没有言声。
“这些人的手呢?”国王怒气冲冲地说:“你把这些人的手全补上。”
戈雅摇摇头,还是不言声。
国王只好把戈雅轰走了。后来,别人问戈雅不画手的原因,他说:“那些王子王孙都是白吃饭的人,只有嘴,没有手,这是事实,我怎能不顾这个事实呢?”
“群鼠群鼠,何多如许”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一天,我国著名书画家齐白石(1863~1957)在家门口贴出一张别具一格的“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告白”。告白上说:
“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一群日本宪兵看到这张告白,顿时恼羞成怒。他们全副武装,闯进了齐白石的画室,翻箱倒柜,没收了他多年靠作画积存的一笔数目相当大的存款。齐白石在愤怒中,全部砍掉了住宅内亲手栽植的花木,砍掉葡萄藤,连根都挖掉。
齐白石老人对日本军阀、特务和汉奸更加充满了憎恨,他常常借诗画影射和咒骂敌人。在一幅“群鼠图”中,他题诗写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炮(xiè音泄)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
尖锐地斥责了日寇“群鼠”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柳森》
沙皇统治下的彼得堡,真是一座人间囚笼。这里,没有自由,没有正义,也没有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29岁的列夫·托尔斯泰在这里感到孤独和烦闷,决心到国外去旅行。
1857年正月,列夫·托尔斯泰踏上了旅途。经过波兰的华沙、法国的巴黎,来到了瑞士的柳森。
一天傍晚,夕阳给柳森城抹上万道金辉,使这个风景如画的小城显得格外美丽。托尔斯泰散步归来,信步向寄宿的旅馆走去。蓦然间一阵美妙动人的乐曲声吸引了他。列夫,托尔斯泰穿过五光十色的人群,看到一个衣着破旧、身材瘦小的人在卖艺。这个艺人弹奏着六弦琴,唱着一支又一支的曲子,巴望着周围的看客能给他一、两个小钱。可是,他的希望又落空了。那些大腹便便的外国旅行者、华服灼灼的贵夫人,傲慢地袖手旁观,没有一个肯解囊的。那个艺人饿着肚子,无精打采地离开人群,含着眼泪失望地慢慢走去。
列夫·托尔斯泰的心,像被刀扎了似的。他连忙追上那个艺人,邀他到旅馆的餐厅里,要来酒、莱,请他饱餐一顿。餐厅里,坐着一些阔绰的旅行者。他们觉得和一个穷卖唱的坐在一起,有辱于自己的身份,便纷纷谢坐,离开餐厅而去。列夫·托尔斯泰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感到说不出来的气愤和厌恶。
几天以后,列夫·托尔斯泰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了一篇充满愤怒的短篇小说《柳森》,猛烈地抨击了那些虚伪狠毒的阔佬们。
“我就要骂”
1945年,当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昆明的时候,闻一多(现代诗人、学者,1899—1946)正在乡间研究所里,他的大儿子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研究所的同人抑制不住极度的兴奋狂饮起来,都喝醉了。他们说:“醉吧,让八年的苦难尽于一醉。”
闻一多没有喝多少,他跑到乡下的理发匠那里,毅然地把他因纪念抗战而蓄下的飘拂了八年的美髯(rn音染)剃掉。他看到人民愁苦的脸上浮出了笑意,自己也觉得年轻起来了。
赶回昆明,满院的孩子们都向他伸出大拇指叫了起来:
“顶好!顶好!”
他摸了摸光秃了的唇腮,也不禁哈哈大笑了。
然而,笑得太早了,那飘拂的美髯也剃得太可惜了。
那个在抗战时期一直躲在大后方的蒋介石,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闻一多对蒋介石反动集团恨透了。有一次,在西南联大校友会欢迎老师们的会上,闻一多谈到有些知识分子对黑暗现实噤若寒蝉的乞怜相时,说道:“前几天有个刊物隐约地骂了蒋介石,……有些好心肠的知识分子……说这也太过分了。难道说他这些年造了那么多的孽,害了那么多的人民,骂一下都不行吗!我有名有姓,我叫闻一多,我就要骂!”
《英雄交响乐》
1804年春天,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1827)写完了《第三交响乐》。刚誊写出来的时候,卷端就写上了拿破仑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贝多芬曾把拿破仑看作是一个能建立“伟大的共和体制”的英雄,很有几分崇拜他的意思。
《第三交响乐》
这部乐曲就是以拿破仑为题材,同时也是献给拿破仑的。而且贝多芬还打算通过法国驻维也纳大使把总谱送给拿破仑本人。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了拿破仑已把法兰西共和国改成帝国,自称皇帝的消息,他勃然大怒,叫喊道:
“那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
“现在,他就要践踏一切人的权利,只顾自己的野心了,他就要高踞在所有的人之上而变成暴君了!”
贝多芬越说越感到怒不可遏。他走到桌子前面,抓住乐谱的封面,把它撕得粉碎,扔在地上。随后换上了一个含有报复意味而又非常动人的标题:
“英雄交响乐:……纪念一个伟人的遗迹”
致果戈理的一封信
1847年1月,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由于思想上的衰退,出版了一本反动透顶的歌颂农奴制度和沙皇的著作——《与友人书信集》。别林斯基作为果戈理的友人,感到十分震惊和气愤。从前,他对果戈理有很深的感情,对他的作品有极高的评价。可是这一次,万万没想到果戈理会写出这样反动的作品!
别林斯基憎恨果戈理的动摇和变节行为,立即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对果戈理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但是,果戈理没有接受这个公开的批评,给别林斯基写了一封反驳的信。别林斯基在疗养地接到了这封来信,读了以后十分激动,一连伏案三天,写出了《致果戈理的一封信》。
他在信中愤怒地指出:俄国是一个官贼官盗横行的国家。作家的崇高使命就在于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号召人民起来和现存制度做斗争。果戈理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号召人民逆来顺受,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马雅可夫斯基对付造谣女人
十月革命前夕,马雅可夫斯基(前苏联诗人,1893—1930)在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街上散步,遇到一个头戴小帽,手提钱袋的女人,把许多市侩聚集到自己周围,用荒谬的谣言诬蔑中伤布尔什维克。她说:“布尔什维克是土匪,是强盗。他们整天杀人、放火、抢女人,……”马雅可夫斯基听了火冒三丈,当即用他那有力的双手拨开人群,径直扑到这个“鼓动员”跟前,厉声喊:“抓住她,她昨天把我的钱袋偷跑了!”
那女人惊慌失措地争辩道:“你是说哪儿话!”“你搞错了吧?”马雅可夫斯基肯定地说:“没有,没有。正是她——戴着绣黄花的帽子的,偷了我25个卢布。”
听了这话,围着那女人的人们纷纷讥笑她,随之四散而去。那女人苦苦哀求马雅可夫斯基:“我的上帝,你瞧瞧我吧,我可真是头一回看见你呀!”马雅可夫斯基答道:“可不是吗,太太,你这才头一回看见一个布尔什维克,却就大谈特谈布尔什维克们来了。……我劝你回家的时候,可别拿自己的女厨子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