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即是我对海棠诗的理会:《咏白海棠》,咏的是批书人梅溪李棠村;记的是他二人金陵别后,燕市重逢??劫后重逢时的一段恋情,一段生涯。前回末史女临去一段二人恋恋不舍反复叮咛是史笔,是他们当年分手时的真实写照,而“海棠诗”、海棠社则出在“梦甜香”尽之时??当日江南的富贵生涯尽化灰烬以后,虽觉来不过一炷香间,然七八年的时光却已过去了。该时史女已是名满天下的红伶,首屈一指的妓女了。曹子配李氏“自然好看,原该如此”,但命运偏偏作梗,“可惜今之一二好花,不肯象景而用”。
从此以后,这束经雨的海棠,历尽苦难的女儿,就突然的失踪了,不知去向了。故而才有“菊花十二首”中“忆”、“访”等诗,但这已是题外了。
脂砚斋在宝钗诗“淡极始知花更艳”处批“瞧她清洁自拟”,在“愁多焉得玉无痕”处批“瞧她讽刺林宝二人”,都只是“半开半掩”的文字,并非真是假人写假人的诗作,但也点明了在这里“花”指人,“玉”也是指人,以为真是写花写玉而不是写如花似玉的人且不是假人而是真人,应怜之真女史女,真钗黛,李姑娘,即批书人,脂砚斋主人,棠村孔梅溪,则未免门外,距“解其中味”还是差远了。
至于在“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处批“又不脱自己将来形象”,这自然是对的,诚然如此,确是史女“将来形象”,但却正是钗黛的现实形象。也即是说大说大笑、天真烂漫的湘女是棠村儿时于江宁时的形象,而颦眉泪眼、默默忍笑的钗黛则是棠村与雪芹燕市重逢后的形象。是曹雪芹使用了“分身法”,创作了《红楼梦》即《石头记》一书。以假作真或视真为假都是不对的,想看懂《石头记》和脂砚斋评,是根本不可能的。
1995年2-4月
1997年元月改
红梅诗及暖香谜
咏红梅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咏红梅花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咏红梅花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生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这是对孔梅溪??雪芹心中也即《红楼梦》里的梅花的赞颂,记叙他们二人爱情境遇的诗。
第一首,起句“桃未芳菲杏未红”,在群花未放的时候,“冲寒先已笑东风”,她就迎着寒冷在东风里笑开了。两句写梅开最早,??他二人的爱情也开始最早:六七岁相遇,同行同止,至十二三已是极为亲密了。颔联“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两句写结果:只能“魂飞庾岭”??魂梦追随,难分真假,眼前的春色是真是假,和真的一样。但二人虽心在庾岭常逢,却身隔云山难渡,如隔罗、浮二峰,难到一处。梅花只好魂梦赵师雄,赵也只能魂梦梅花。“一芹一脂”、“白雪红梅”二人相爱的结局,故事的最终结果,就是这样。只能隔罗、浮二峰遥遥相思,通过心灵魂梦交往,而不能同居一处,形影常随。但也不完全如此,不尽然这样:当夜深人静,有时她还是会渡“若水”,临“禁沟”,冲破清规戒律,借夜色来“尘世”会见她的玉兄??梅花心中的师兄。“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两句即是写此。夜里她提灯而来,如身添新妆、手持火炬的绿萼仙子;第二天迎着朝霞归去,似醉跨残虹的缟衣仙姑。两句是事实的写照,也是曹子的观感。两个人执手相望,饮酒赋诗,直到天明,她才扶醉归去,依依不舍地再返仙居。看来,这的是“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她冰雪中”!在冰天雪地中,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浓淡由她,的的确确不是寻常色,不是普通人,不是一般花。以中国第一才女称之实当之无愧。他是中国第一才子,她是中国第一佳人。“白雪红梅”是无人可及的。勿怪富察氏明义明我斋“读而羡之”,并写了那么多的题诗及和韵了。
第二首,“白梅懒赋赋红梅”,懒赋白梅,不愿意赋其他的梅,而专赋“红梅”,专赋这一枝梅??梅溪;“逞艳先迎醉眼开”,在其他梅均未开放的时候,她就逞艳先开了??开得太早了,迎着俗人的醉眼,在冷酷的世界上最先开放了,十四五已成了江南姑苏最出色的伶人。由于“天气”??社会的天气太冷,冷到极点,因而使她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受尽蹂躏;以至于“冻脸有痕皆是血”,满脸皆是血痕,全都“冻”坏了,真成了“红梅”;“酸心无恨已成灰”,使她心酸至极,愤恨无已,不再憎恨这个人世,那些醉眼,那些恶棍,而心如死灰,完全绝望了!这即是真女史女李氏棠村孔梅溪的真实状态。下两句“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是翻回来写过去沦为乐籍,落入娼门,是由于自己年幼无知,“误吞”了“丹药”,“偷下”了“瑶池”,移了“真骨”,脱了“旧胎”??本来的神胎仙骨,为“药”驱使不能自已,才离了清净仙境,沦落娼优,从而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罪,至于冻脸皆血,酸心成灰,其惨状可知,其悔恨可想。“江北江南春灿烂”,江南江北到处春色灿烂,王孙公子无不仰慕她的大名恨不能一见,如寻芳蜂蝶,对此,李氏的答复就是一句话:“寄言蜂蝶漫疑猜”??不必妄想了,误吞丹药,偷下瑶池,已成过去,现在早已解悟了,恢复了旧胎真骨??仙子的本貌,归返仙居了。
第三首,“疏是枝条艳是花”是写梅花,枝是疏的,花是艳的,“春妆儿女竞奢华”,就像“竞奢华”的“春妆儿女”。但是,和那些“竞奢华”的“春妆儿女”极力追求富贵,表现自己奢华不同,在春妆儿女都在追逐富贵奢华的时候,“闲庭曲槛无余雪”,她却不在富贵人家的“闲庭曲槛”中过奢华的生活,不和那些富豪权贵在一起,如诸花那样;而是独居世外,“流水空山有落霞”,在流水空山里,过着寂静的生活,只和余雪为伍,与落霞相伴。这里的“余雪”、“落霞”也可作梅花??梅溪的代称,今作描写解。“幽梦冷随红袖笛”??在红袖的笛声中做着深沉的幽梦;“游仙香泛绛河槎”??在天河的仙槎上,往来游仙,也指梦,神游在天仙的境界。前两句写她的居处,此两句写她的生活。红梅花即这样的生活着,红梅女也即是这样的生活着。虽然她是那样美丽,那样才气非凡,却又这样甘心独处,山野安居。在百花竞艳、群女争荣的时候,她实在是超凡脱俗,千古一人。故结句云:“前生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她的前生前世一定是“瑶台种”??瑶池仙品,是天上的仙子,其色相之美是不必相疑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曹雪芹能写出这样前无古人的佳作,塑造出宝钗、黛玉等众多才色超群的女子,绝非偶然。
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起句:“酒未开樽句未裁”,在还未开樽裁句饮酒赋诗以前,他??曹雪芹就开始先“寻春问腊到蓬莱”,先来到了“蓬莱仙境”。但这“蓬莱”并非是东海中群仙集居的仙岛,而是西山里真妙玉即“畸人”、“槛外人”梅溪??红梅寓居的野寺,而他,曹雪芹,来此的目的则是“问腊寻春”,是为寻访他心中的女子,他心里的花。这即是首联的含义。颔联:“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是承前句,进一步指明了他来此的意图,他到这儿来不是为了求取观音大士的“瓶中露”??宝瓶中的仙露,想长生不老,而是为了要,而且还是乞要嫦娥仙子的“槛外梅”,为了向“槛外人”真妙玉即孔梅溪求要他心中的梅花才来到这里的。“寻春问腊”本来就是为了寻访她这位如梅似玉的女儿。以上是前两联的含义。下面转联:“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是转回来写过去,而以“入世”、“离尘”二词总领。“入世”即是入尘世,入冷酷的尘世,“挑红雪去”就是强行将她挑去??挑离红尘而去,硬生生赶走;“离尘”即是脱离红尘,回归馨净的佛门,“割紫云来”就是将其由尘世割来。这里“挑”、“割”二词值得特别注释,之所以是“挑”,是“割”,那实实是因为,“一芹一脂”、“白雪红梅”二人的感情极其亲厚,非常人可及,实是难分能舍,“风刀霜剑严相逼”,世俗只有用“刀”才能将其挑去,仙家也只有借“剑”才能将其割来。孔梅溪终归水月,也只能是“斩情”,借“鸳鸯剑”斩情,才能割断情丝,“誓绝鸳鸯侣”,离开雪芹。实是为了他不受世人的污辱,才忍心这样做的,才离尘出世,皈依在观音大士的座前、嫦娥仙子的槛外、大士的脚下、仙子的身边。全联以“入世”、“离尘”二词总领,以“挑”、“割”二词作关键,以“来”、“去”二字表结果。由于尘世不容,故而空门独处,在深山古寺中,青灯黄卷里,过着“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的生活,借以打发寂寞的时日,麻醉痛苦的灵魂。“艳冠群芳”、“肌肤丰润”的女儿已经变得病病弱弱、瘦骨槎桠了!故结句云:“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可怜的诗肩,女儿的诗肩,已经瘦成这样了,没有人怜惜,何况还是在寺院里,“衣上还沾佛院苔”,衣上犹沾着寺院的苔痕,过着这样痛苦无奈的生活。作者曹雪芹不能不深深为之叹息,后人解说至此也不禁为之怆然。把这些都当成是儿女闲情去读,真真是太有负作书人的一片苦心了,谓这就叫“解其中味”,而且远胜作者评者,岂孰信焉?
以上即是我对《咏红梅花》及《访妙玉乞红梅》诗的理解。在《芦雪庵即景》详细介绍了“北风”起后、“寒冷”到来时曹家及他二人的亲历之“真情真景”后,进一步通过这四首七律,吟咏了他心中梅花的境遇和高尚情操,补叙了其中的重要细节。由诗词谜语中“泛出”的这种种真情真景实实是“他书未能”的绝妙文章,贬低红楼诗词曲赋是完全不应该的。
下面我们来讲“暖香坞”中的谜语:
于是“穿云”、“度月”来到了“暖香坞”??红香扑面之所,著红楼的地方,“惜春”??惋惜春天,“画大观园图”??写了《石头记》一书。制了许多谜语,隐喻了史女真女??李氏棠村梅溪的平生。她是老太太的内侄孙女,所谓李鼐的女儿。
“暖香坞”中的谜语,都是写的史女史姑娘即真女李氏棠村梅溪的历史,以为作者已给出了谜底,如书中人所云,那都是不对的。
“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是最年长的李氏之谜,也即是李氏??他爱人的最后归宿。实是“止于至善”,做了观音,以出家为终,而不是什么“虽善无征”??这只是作者故作的模糊之言。
“一池青草草何名”及“水向石边流出冷”,是李氏的又一谜,是她的又一段历史,是最终前的一段。按书中所写,“一池青草草何名”,谜底是“蒲芦也”,而“水向石边流出冷”的谜底则是“山涛”。但山涛与“流出冷”的“冷”字何干?又不是“水向石边流”的谜底。所以真的谜底不是山涛,它只是提示,真的谜底是“冷涛”、“冰涛”、“雪涛”??薛涛,女校书薛涛,而“蒲芦”也即“苇子”??韦皋,薛涛遇韦皋,就是史女李氏的又一段历史。所谓“红楼中有女校书某尤艳”,当然是对的,是李氏的第二段历史。
“萤”打一字,谜底是“花”,与前谜一样也是作者的掩护和提示之词,如一般人,信者信也,不过小说古词,又何必求其隐,自可消魂醉魄,吾辈则不应如此,而应细会其用心。虽“腐草为萤”,萤是草化的,而艹化是花。但这也仅是一种说法而已。“萤”并不是花,“花”只是一种提示。细想去“萤”虽不是花草之“花”,但却是“火花”??烟花。烟花妓女就是李氏的又一段历史。“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说的即是此。绮、纹、纨的年龄顺序即是前后的自然顺序。
先是沦落烟花,而后逢“韦皋”做校书,最终止于至善,出家为尼结束。
湘云的谜“点绛唇”: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意谓溪水与沟壑分离,流出山谷,来到红尘,游戏一场,也沾染了红尘的污秽,结果名利皆虚,不知流向哪里,归向何方?文说谜底是“耍的猴儿”,而“耍的猴子都是剁了尾巴去的”,云云,都是哄人之语。真的谜底就是优女戏人??在当时世俗的眼里,实实是“耍戏的猴儿”,而不是其他,这与今天唱两首歌,演几出戏,便可以名利双收,是截然不同的。但“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无益矣。沦落梨园是陷身烟花前的一段经历。
以上这些便是史女李氏一生的全部历史。
至于宝钗的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不过是“画中楼阁”,“打一物”,本是无,“物”??“无”也。而黛玉的谜:
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