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递进有标记和无标记的界定
一、关于标记理论
1.1标记理论语言中的标记现象(markedness)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例如就“数”这一语法范畴而言,英语中的复数是有标记的(marked),单数是无标记的(unmarked)。表示“男孩”的名词boy,复数要加-s这一标志,成为boys,单数不加-s。概括地讲,凡是有“数”这个范畴的语言,复数是有标记项,单数是无标记项。有关这种不对称现象的理论就叫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沈家煊,1999:22)
这种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的两位大师N.Trubetzkoy和R.Jakobson创立的。他们最先把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运用于音位学。后来发现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在语言分析的所有层次上都起作用,这叫做标记现象的普遍性。除了在语音和形态(词法)上,句法上像被动句和主动句的对立,否定句和肯定句的对立也都是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在语义上,如前所述,反义形容词“大”和“小”、“长”和“短”、“深”和“浅”的对立也是无标记和有标记的对立。语用层次上也一样。(沈家煊,1999:22)
1.2递进的有标记和无标记语言中递进的关联手段包括固定的关联手段和非固定的关联手段。固定的关联手段就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关联词语,非固定关联手段指关联词语以外的全部语言手段,包括语音手段、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我们把有固定关联词语连接的递进叫有标记递进;把关联词语以外的手段叫无标记递进。
固定的关联词语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副词。关联词语可以单用,也可以配合使用。递进标记的关联词语有两种:一种是专职标记,一种是兼职标记。
专职标记分以下三种情况:
1、配对使用的:“不但A,而且B”、“不仅A,而且B”、“不仅A,还B”、“不仅A,也B”、“尚且A,何况B”;
2、只出现预递词的:“不但、不仅、尚且”;
3、只出现承递词的:“而且、并且、何况、更、还、也”等。
兼职标记,并不总是以递进标记的身份出现。他们可以用于非递进体,包括非递进单句,复句,句段等。有的虽可用于递进体,但是或用于意合法的递进体,或与专职标记搭配使用。我们根据侯学超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统计有关联递进作用的词语就有77个之多(不包括配对使用的)(附录于后)。
二、递进标记的作用分析
2.1成句功能关联词语是用来连结小句与小句,标明小句与小句之间关系的词语,也可以用来连接句子内部和句段之间的词语。其主要功能有四种:成句功能、标明语义关系的功能、预示功能和语用功能等。一个结构体由于缺少了某个成分不能成句,添上这个成分就可以成句,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成分具有成句功能。递进标记词在单句中连接同一句子成分时也具有成句功能,有些动词性成分并列出现,不能成立。如:
(1)a.*我心里高兴奇怪。
b.我心里不但高兴而且奇怪。
(2)a.*他消瘦黯淡。
b.她不但消瘦而且黯淡。
例(1)a不能成立,因为“高兴”与“奇怪”不属于同一感知范畴:“高兴”是属于“愉悦”类感知,而“奇怪”属于“信疑”类感知,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感知距离,因此不能用属于同一感知范畴的并列形式“高兴奇怪”。例(1)b但用典型的递进形式“不但,而且”连接就构成一种跨越感知域的递进,因此能够成立。例(2)a不能成立,因为“消瘦”与“黯淡”不属于同一感知范畴:“消瘦”是属于“视觉”类感知,而“黯淡”属于“评价”类感知,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感知距离,因此不能用属于同一感知范畴的并列形式“消瘦黯淡”。例(2)b但用典型的递进形式“不但,而且”连接就构成一种跨越感知域的递进,因此能够成立。
故关联成分在单句中有成句的功能。(周刚2001)
2.2语义功能关联词语的语义功能指标明语义关系的功能,其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显示关系显示关系是指两个小句间的逻辑关系就存在着递进关系,插入关联词语后就固定和加强了递进关系。如:
(3)他们不但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而且出其不意地活捉了敌人的师长。
(4)这不仅是科学界、教育界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政策问题。(文选)
例(3)在“打仗”这一范畴内用典型的递进形式“不但,而且”连接基事A“粉碎进攻”与递事B“活捉敌人的师长”,构成语义功能与逻辑语义一致的显性递进。例(4)在“政策问题”这一范畴内用典型的递进形式“不仅,而且”连接基事A“科学界、教育界”与递事B“整个国家政策”,构成语义功能与逻辑语义一致的显性递进。
这里的两个例子本来就有意义上的递进,又用关联词语“不但A,而且B”和“不仅A,而且B”正好固定和强化了这种递进关系。
2、选择标记关系两个小句或两个小句之间就逻辑基础而言,可以是两种以上的语义关系。比如具有地位平等的并列关系基础的,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可能是并列关系,也可能是具有层级性的递进关系。在表述中,如果主观重其中的地位平等,就用“既A,又B”连接标记为并列关系,如主观重其中的层级性,就用“不但A,而且B”连接标记为递进关系。例如:
学英语,学法语。——→甲:既学英语,又学法语。
——→乙:不但学英语,而且学法语。
这时无论是哪种关联词语的出现,都起着选择与标记作用。
3、转化关系就逻辑基础而言小句间的关系可以是因果、转折、让步等各种关系,但插入关联词语就起到了转化作用。如:
(5)许多事情都搞清楚了,许多人都觉得在精神上高大了起来。(因果关系)
(6)现在,不但许多事情都搞清楚了,而且许多人都觉得在精神上高大了起来。(《十月》1982.3)
例(5)是因果关系句:1)虽然没有关联词语,两个小句之间凭借逻辑语义关系会发现“事情搞清楚”是“精神上高大起来的”直接原因;2)可以插入典型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整个句子的因果关系就看得十分清楚;3)比较加“因为,所以”与不加“因为,所以”的句子:逻辑语义关系有其决定性,而句法形式有强制性。例(6)用典型的递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连接,整个句子实现递进义,这表明转化关系中句法的强制性有决定作用。此时关联词语往往有鉴定句子关系类型的作用。
4、强化关系指在已经用表递进的词语显示了出来,为了强化这种关系,可再加上更为明显的标记加以强化。如:
(7)不但上年被钱庄倒掉的一齐收回,而且更多了一倍,真可谓得之意外了。(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8)他孤零零地坐在那里,不参加他们的笑乐,而且甚至带着羡慕的眼光看他们。(巴金《家》)
例(7)本来“更”表达递进,又用了表递进的关联词语“不但A,而且B”加以强化,使递进的程度增强。例(8)本来“甚至”就表达了递进意义,又单用了表递进的承递词“而且”来增加递进的程度。
2.3预示功能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关联词语凝固成了特定格式。关联词语的格式一经形成,就与一定的语法意义相结合,即负载一定的格式义。由于关联词语具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意义和固定的用法,因而在递进体的上下文中具有了一定的预示功能。递进标记的预示功能有两种:词语预示和位置预示。
1、词语预示指预递词往往可以预示后一小句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及基事和递事间的语义关系。“尚且A,何况B”是经常使用的关联词语,标记“以深证浅”的反逼推断关系。预递词“尚且”引导一个让步基事,预示反逼;承递词“何况”引导一个反逼递事,承接反逼。前后项合起来构成一种反逼推断关系。如:
(9)写一篇短文尚且这么难,何况写一本书?
(10)大海尚且游得过去,更何况一条小河?
(11)狗尚且知好歹,何况人呢?
例(9)至例(11)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基事A(难)>递事B(易)”。做到了A,就一定能做到B。关联词语为“尚且,(更)何况”。典型的关联词语预示了反逼递进模式:以深证浅。
2、位置预示指预递词在基事里所处的位置往往可以预示递事的结构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些递进标记在递进体里只有一个位置,如“尚且”等只能出现在主语后;有的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如“不但、不仅、别说”等既可以在基事的主语之前,也可以在主语之后。它们出现的不同的位置可以预示下文的不同内容。如:“不但”出现在基事的主语之前,预示着前后项的主语不同;出现在基事的主语之后,预示着前后项的主语相同。如:
(12)她一下来,鸿渐先闻着刚才没闻到的香味,发现她不但换了衣服,并且脸上唇上都加了修饰。(钱钟书《围城》)
(13)不但马锐喷有烦言,街坊四邻也侧目而视。(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12)基事A“换了衣服”的主语是“她”,而递事B“脸上唇上都加了修饰”的主语没有出现,但因前一小句的主语“她”位于句首,这预示着后一小句的主语也是“她”,因此承前省,这是位置预示。例(13))基事A“有烦言”的主语是“马锐喷”,而递事B“侧目而视”的主语是“街坊四邻”。由于前一小句主语“马锐喷”出现在关联词语之后,这就预示着后项主语不同。
3、格式预示指基事的句法格式一出现,往往预示着递事的句法结构格式。他们往往有一致关系。这主要表现为层递格在表达递进时的预示作用。他们的格式是完全相同的。如:
(14)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所在,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所在。(文选)
(15)我们拥有了一片热土——不尽的人才将在这里萌芽、抽枝、拔节、结果。(《大公报》1994)
例(14)是形式标记明显的:“不但是A”的出现就预示着下面即将出现“而且是B”。例(15)是语义相关性强的:“拥有了一片热土”就预示着下文的“萌芽、抽枝、拔节、结果”。
2.4语用功能形式标记的语用功能也是明确的。因为在语用层面,递进范畴中的基事与递事都能在一定语境里有所变化。
1、省略和提取由于人们在组词成句,或在组句成篇的过程中,经常会以传递的有效性、准确性为前提,删略掉一些负载已知信息的成分,这就是省略手段。提取时因为有同类项,因此可以用合并同类项的手段来表达。省略和提取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省略是该出现的成分,由于承前或蒙后可以略去。由于关联词语的出现,基事和递事的共同成分在实际运用中都可以进行合并,原来可以用复句来表达的复杂意思,就用单句来表达了。如:
(16)他相信,不仅是许云峰,还有已经离开的江雪琴,对自己的印象都未必很好。(《红岩》)
(17)江姐不仅为党,也为大家受苦,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敬佩而又十分痛苦。(《红岩》)
(18)他知道:情势瞬息万变,一切部署都过于忙乱,临时决定今夜全部提前处决,不仅是他,也使徐鹏飞措手不及。(《红岩》)
例(16)基事A:许云峰+对自己的印象未必很好
递事B:有已经离开的江雪琴+对自己的印象都未必很好=不仅许云峰,还有…江雪琴,对自己的印象都未必很好
例(16)基事A蒙后省略掉“对自己的印未必很好”。例(17)基事A蒙后省略掉“受苦”。例(18)蒙后省略掉“措手不及”。
2、添加和分派添加和分派也是一对概念,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由于强调的目的,有的相同的成分本来可以省略的反而出现了,这就是添加;有时为了强调本来可以合并的成分反而又分别一项一项地分说出来,就属于分派。如:
(19)“高老万!你是汉奸不是?日本人一来,维持会长是你,保长也是你,你不光给日本人送女人,你还坑害老百姓。”(魏巍《火凤凰》)
(20)老袁和更多的人一样,一言不发地走来走去……这一切,和昨天一样,和一个月前一样,甚至和一年以前也完全一样。(《红岩》)
例(19)中“高老万”指称“你”,最后一小句“坑害老百姓”的主语已经很明显大多是承前省略,但为了强调所指以表达愤激之情还是添加上了以凸显其强度,这就是添加。例(20)中“一样”一再重复,只是时间上逐步延长:“昨天<一个月<一年”在最后一次表最长时间词语后加上“完全”,分派所要凸显时间延续但情形不变的情况延续不变,使意义更为显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