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9)“理论”与“操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关系是横向序位关系。例(10)“脚步声的强弱、消失”是连续的,也是纵向顺向序位。
(11)天渐渐的发黑。风不但没有停止,比起白天,后面还带着哨子。(王淑明《平常的故事》)
(12)这方面的努力不仅不应该反对,而且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例(11)“风”由小变大与预期的是由大变小相反,故是逆向序位。例(12)预期会“反对”与现实态度要“鼓励和支持”是纵向逆向序位关系。
2.5类同关系类同关系递进所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仅(不但)A,也B”,“A而且也B”等。如:
(13)中国不但短大炮飞艇,也短各样的人才。(老舍《二马》)
(14)可是现在他已经是“公家人”,将来要和巧珍结婚,很少有共同生活的情趣;而且也很难再有共同语言:他考虑的是写文章,巧珍还是只能说些农村里婆婆妈妈的事。(路遥《人生》)
例(13)“飞机大炮”与“人才”在振兴中华方面属于同样急需的东西,而“人才”更为重要,故为类同关系递进。例(14)“共同生活情趣”与“共同语言”都是婚姻生活中同样重要的,而“语言”更为基础,故是类同关系递进。这两例所用形式标记也都基本相同。
2.6同时关系表同时关系的递进所用的关联词语是“不但A,同时B”。如:
(15)a.春玲不但为怒火焚烧,同时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冯德英《迎春花》)
b.周铁和区华不但是两挑担,同时又是很要好的朋友。(欧阳山《三家巷》)
c.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今天,他看出来,她不但是一个坚强的同志,而同时她也是一个温柔的需要感情慰藉的女人。(杨沫《青春之歌》)
例(15)a基事A“为怒火焚烧”是一种感受,递事B“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是另一种感受,两种感受用“不但,同时”连接,实现同时关系递进。b基事A“是两挑担”是一种姻亲关系,递事B“又是很要好的朋友”是一种友情关系,两种关系用“不但,同时”连接,实现同时关系递进。c基事A“是一个坚强的同志”是从工作关系的角度进行评价,递事B“也是一个温柔的需要感情慰藉的女人”是从人性与情感的角度进行评价,两种评价关系用“不但,同时”连接,实现同时关系递进。
以上的例子都是同时关系递进,所用形式标记也都相同。
第五节递进程度的强弱
一、研究的深入与不足
1.1研究的深入对递进的研究在语用层面有较为深入与全面的研究。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1、研究范围的不断明确人们对递进的认识是从“推开上文而展拓他意也”(《马氏文通·推拓连字》)开始,后来进一步认为是“进层的复句”(《新著国语文法》)并将其纳入复句系统,归为等立复句。后来明确为:“两件事情的加合,可以是平列的,也可以有轻重之别。要是分轻重,大率是先轻后重,就是一层进一层,我们称之为‘递进’”(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范畴论》)。现在大家公认递进复句是“递进是小句间关系的一种。指小句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常用关联词语‘不但A,而且B’等连接”(王维贤《语法学词典》)。至此“一层进一层”是递进的基础与共同点,也是递进范畴的基本点。至于其间还存在分歧,那是由于人们对“一层进一层”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造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景士俊(1991),他认为递进关系有两种句义,一种是进层义或者叫做递进义,另一种叫做补充义。在一般人看来补充都是作为说明,有的甚至就是归为解说关系。
2、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三个层面的理论、“两个三角”和“三个充分”理论、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变换分析法等等方法的运用。邢福义(1991)和他以往的研究相比较,有更多的理论概括和思考,提出了“语义关系具有二重性”等重要观点。王维贤(1994)用三个层面理论分析复句;从历时角度进行研究的 如曹小云(1998)、卢卓群(1999)等。
3、研究角度的不断更新如王维贤(1994)从句法语义上进行分析;吴春仙(2001)从语义逻辑角度进行分析;周换勤(1995)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徐阳春(2001)运用语言学和逻辑学兼顾的方法,分析递进句式;张斌(1987)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赵淑端(1985)也撰文说递进存在着说话人的心理关系。
4、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过去人们注重宏观上的分析说明,自邢福义开始注重对递进复句进行微观地分析研究,使得对递进复句研究的内容不断地深入。
1.2存在的不足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1、人们都认为“一层进一层”是递进关系的根本,这是对的,但这里面也不是没有问题:A如何算进一层,又怎样判断?B进一层里面是否再分为并列、转折、递进、因果等等?C进一层与基事、递事之间的语义关系与形式标记的显性、隐性关系如何等等?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2、对递进复句的研究目前还主要处于观察、描写阶段,也有节行解释的(如邢福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的递进语义系统。特别是从真实文本出发,用动态的视角,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着手来研究汉语的递进范畴在复句、句群以至篇章中的表现的很少。
3、句际间研究多,句内和句段间的递进研究少。因为递进大多是从递进复句切入,直接分析小句间的递进关系,其后直接进行修辞层面的层递进行表达效果研究,而对递进句内部的递进义与表递进的形式标记之间的相互作用则研究得少,特别是对句段间的递进研究更少:递进义类型、递进形式标记类型、递进义与递进形式标记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研究少之又少。
4、限于有标记复句的研究。有的人认为递进可以有关联词语连接的,也可以无关联词语连接的,即有意合法的递进复句。以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为代表。有的人认为,递进复句需要有关联词语来连接,不能靠意合法,这种主张以吕冀平(1983)为代表。其实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还可以讨论,但不容忽视的是递进标记与递进义之间有正向匹配、反向匹配、偏向匹配等情况,这方面不能只在一个层面上进行,要从语义层面、句法层面、语用层面,同时还要从认知解释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目前都还没有全面展开。
二、递进度研究的形式化
对递进程度的研究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来鉴定。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考察递进复句,并关注其与“左邻右舍”的关系,最终建立一个递进度的连续统。这些工作目前笔者还没有看到相关的研究或是报告。
递进表达在程度上应该是一个连续统。表达递进义程度的高低和递进的主客观有关,其语言形式会有所不同,不同的递进强度会选用不同的递进句式,反过来也可以说,不同的递进句式所代表的递进程度也必然应该有高低的不同。
2.1递进程度的构成主客观的匹配是比较重要的一条标准。具有语义程度差的短语、小句或句子是否构成递进范畴,一般说来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匹配。如果从一致与不一致的角度分析,有四种可能的情况:
1、A式既有形式又有语义。形式是基事(递进的起点)和递事(递进的终点),客观上存在着范围的大小,又用主观的格式“不但A,而且B”来进行强调,因此是形式递进和语义递进的结合。
2、B式有递进的语义而无递进的形式,这大多凭借百科知识以及上下文语境得知A在体积大小、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认识深浅等方面与B构成级差。如“海洋<天空<人的心灵”等由此构成递进。
3、C式有递进形式而无百科知识中的递进语义,因用“不但A,而且B”连接实现递进语义,是语用递进。
4、D式既无形式也无语义,故不在递进范畴之内。
因此这4种情况的程度差为:A>B>C>D。那么存在递进范畴的是A、B、C三类。
2.2形式与意义的对立统一表达递进的关联词语是语法标记,这些关联词语的形成和人们的认知有关,是人们长期认知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关联词语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反过来格式对语法意义又有反制约的作用,一定的格式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的递进程度是不一样的,所谓程度差,是指在同一个平台上的比较。即要么在A式内部比较,要么在B式内部比较,要么在C式内部比较。同一格式在不同的平台上表现出来的递进度是有差异的。例如上面的A式例和C式例,同样都用“不但A,而且B”连接两个小句,但是递进度A>C。因此,关联词语的程度差指的就是同一平台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从表达递进的关联词语来看,程度最重的应该是“不但A,甚至B”,这是语义决定了的,因为递进本来就是一个语义范畴,而“甚至”连接的往往是极致义。“不但A,而且B”格式内部又是有语义差异的。因为有这样的例子:
(1)a.不但应该使每个车间主任、生产队长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而且一定要使每个工人农民都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文选》,以下简称文选)
b.不但应该使每个车间主任、生产队长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而且要使每个工人农民都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