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敏感期(0~6岁)
老人家总说刚生下来的孩子就像一团面糊,对外界的所有事情都没反应。其实宝宝从新生儿期开始就进入了动作敏感期,如果你将手指伸到宝宝的手心,他会立刻握住不放;妈妈哺乳的时候尤其明显,你将乳头靠在他脸边,他会立即自己去寻找食物的源头,这些都是宝宝在动作敏感期的表现。孩子的整个动作敏感期会从0岁一直持续到6岁,在这期间你会发现孩子热衷的游戏是不断变化的,或许今天他喜欢爬楼梯,过段时间他可能会喜欢扔球,孩子总是喜欢各种各样不同的游戏。如果我们能好好把握这个阶段,和孩子一起玩这些他感兴趣的游戏,就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肢体发育,也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从0岁到3岁是孩子大肌肉动作的敏感期,大家都知道宝宝1~2岁期间就是学走的时期,因为1~2岁是宝宝行走的敏感期。到了2岁,儿童基本上都已学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很喜欢跑、喜欢走那些有阶梯的地方,喜欢走一些大人觉得稀奇古怪的路。在这个时期,父母应该充分让孩子运动,在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呵斥孩子,帮助孩子肢体动作协调,使其肢体动作熟练。
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宝宝和宝宝一起度过他们的动作敏感期。像有的孩子喜欢捉迷藏,躲到门后、钻到柜子里、躲在阳台上,他们不是在捣乱,这正是他们在探索空间的一个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动作的协调能力,还会提高孩子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获得各种方位的概念。
有的妈妈可能不太理解孩子那种探索空间的行为,因为他们总喜欢钻到各种角落,或者是一些比较脏乱的地方,有时候也会因为孩子经常“消失”而非常恼怒。父母会觉得孩子不省心,总是让大人担心。当然,有时候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突然发现孩子不见了,家长肯定会十分着急。但也不要过多的责怪孩子,他们并不是有心想让父母着急,只是想和父母玩一下游戏。在了解了孩子的一些小伎俩之后,当再次发现孩子藏起来的时候,不妨假装寻找一下,或者大声说:“宝宝,你在哪呢?怎么找不到了呢?宝宝!”那么小孩子一定会很高兴。在孩子看来捉迷藏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但玩多了有的妈妈可能会觉得厌烦,总是重复地找来找去。尽管如此,当孩子喜欢捉迷藏的时候,妈妈要是能和孩子好好配合,孩子一定会感到很开心。
除了大肌肉动作的训练,也要重视精细动作的训练,这对开发儿童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
比如我们想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让他们能抓起细小的东西,可以让他们先尝试着从吃的东西开始。给他们一些小点心、小馒头之类的,看他们能不能自己拿着吃。结果有的小宝宝就抓起来又丢掉,然后再去抓再丢掉,很多妈妈都会以为小宝宝抓不住,拿到手里都掉了,担心宝宝吃不到会着急。其实小宝宝一点都不急,他们就是喜欢玩这个游戏,热衷于这个抓起来丢掉再去抓的过程,所以妈妈不用自作主张喂小宝宝,让他们自己玩一会儿。当他们真正想吃的时候,他就会自己拿起来吃的。
所以,妈妈要尽量理解孩子,和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孩子多玩一些运动型游戏,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让孩子快乐地渡过每一个敏感期。
细节敏感期(1.5~4岁)
“你们快来呀,这里有好多蚂蚁呢!快来看,排了好长的队,那里还有一个蚂蚁窝!”小小咪在那边大声喊着,招呼着一群小伙伴都过去看。一群小孩子听到说有好多蚂蚁,都争先恐后往那跑,围着那几个蚂蚁窝,兴致勃勃地观看蚂蚁搬家。
从某一天开始,小孩子变得对一些细小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像观察蚂蚁、小虫子等,或者掉在地上的一个小扣子、一块小纸片,也会捡起来看一下玩一会儿。这就是儿童到了细节敏感期的表现,一般一岁半以后的孩子都逐步进入这个时期,他们对身边细小的、会动的东西都会觉得好奇,体现出对细节的敏感,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越能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关心。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各种性格品性也将慢慢养成,细节敏感期正是培养孩子见微知著、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大好时机。
细节敏感期是幼儿在1.5~4岁的时候表现出的对细小事物的敏感,他们都喜欢玩小玩意儿或注意力都只集中在细小事物上。
这个时期的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欣赏眼光,喜欢他们自己认为有意思、感兴趣的东西,和大人具有不同的视野范围。我们也不需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因为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运用细节敏感功能去感受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时期。你会发现,当和孩子一起出门的时候,他看到任何小东西都会去研究一下,看到地上有个什么小洞,或是流下来一条水迹,连掉下来一片小树叶都非常感兴趣,妈妈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些而责备孩子耽误了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对某一件东西,特别是细小事物感兴趣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这样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只要他们所关注的事情是安全的,父母尽可以放心大胆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不要中断他们的行为。
还有的时候,父母要耐心观察宝宝的兴趣点,了解宝宝在看什么,在观察什么,父母尽可能地和宝宝一起去观察,顺着宝宝的视线去看、去发现。当父母弯下腰和孩子一起观察的时候,和孩子的距离又进了一步,而且能很自然地教给孩子一些观察方法,这样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当孩子表现出对细节感兴趣的行为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以此来强化孩子的意识和行为。比如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到了某一个细节之处,父母可以对孩子加以表扬,告诉孩子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是影响整个事件的关键之处,培养他们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
但是,在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教育期间,应该注意避免看到比较大型的事物,也尽量少到大的商场去。比如很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教孩子认识一些动物,但最好不要去看老虎、狮子、大象这一类动物,因为它们个头比较大,不太适合细节敏感期的孩子,他们对这一类的动物也不会很感兴趣,去看猴子他们反而会比较高兴。也不要经常带孩子去大型商场,看着那些高高的商品架和购物车那些大大的轮子,还有身边走来走去的大脚,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感、不安感。想要孩子认识那些动物和物品,可以给他们先看一些小的图片,通过图片来了解外界事物。
在这个细节敏感期内,孩子的注意力通常只集中在很小的细节上,他们对细微的事物很感兴趣,对庞然大物反而有点害怕,我们要让孩子顺着他们的成长规律来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孩子到了两岁半以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注重以自我为中心,他开始关注他周围的一些人和事,变得喜爱结交朋友、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这个时候就到了儿童的社会规范敏感期,他们喜欢和一群小朋友玩,就算是不认识的小孩,他们都能很快就融入进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当孩子有了这样的表现时,父母就更应该多带孩子外出,给他提供更多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教会他一些社会交往的简单礼仪与行为规范。
小小咪在慢慢地长大,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小咪感受到了女儿一天一天、点点滴滴的变化。每天小咪都会带着女儿到小区里散步,渐渐地,小咪发现小小咪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和妈妈在一起,听妈妈讲故事了。看到人多的地方,她都会跑过去扎堆。某一天,看到一群小朋友在那里跳皮筋,小小咪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很有兴趣地看着,好像也想参与进去。有个周末,小咪带着小小咪去参加同事的婚礼,在饭店里小小咪异常兴奋,不管认不认识,只要看到小朋友,她都跑过去拉别人一起玩。
刚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都像小小咪这样,与外人交流的愿望及主动性都会有所增加。孩子变得有礼貌了,在外见到生人也喜欢打个招呼,比如叫声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孩子变得善于与人打交道,有时候言谈举止像个小大人似的。经过一段时期后,处于于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会将自己看到的一些社会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仅要求自己遵守这样的规则,同样也会以这一套标准去约束别人。
这个时期他们对一些社会规范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再加上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也热衷于模仿,不管看到别人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分对错,只要他觉得有趣好玩,他都愿意跟着学。所以我们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与邻居、朋友都多一些交流,而且讲话要客气,遇到长辈要有礼貌,这样孩子也会学得懂事有礼貌。
利用孩子这些社会规范敏感期的特点,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简单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将来变成一个自大、自负又无所事事的孩子。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像自己吃饭、自己背书包上幼儿园,告诉孩子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等。
虽然孩子进入到社会规范敏感期,会逐渐改掉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模式,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孩子也会觉得矛盾,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时,又会一把给抢过来,以此强调自己的所有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教孩子一些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矛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