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千万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用幼儿园来吓唬孩子,在入园前或入园后说一些“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或者说“你看谁谁不听话他爸爸妈妈就把他送去幼儿园了”等等之类的话,这样孩子对上幼儿园肯定会有排斥感,认为去幼儿园是对他的惩罚,就不会想去幼儿园了。
在送了孩子上幼儿园以后,父母每天都要准时接送。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跟孩子说好妈妈上班去了,白天的时候就把你交给幼儿园的老师照顾了。下了班以后再来接孩子,利用和孩子一起回家的这段时间做好亲子沟通。问问孩子在幼儿园觉得愉快吗?有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和妈妈分享?不要只知道问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素质,让孩子可以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遇到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找出真正的原因再去寻找对策,而不要一味地强迫孩子。
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识字比较合适?
现在市面上的早教书籍、光碟,还有各式各样的学习机、学生电脑随处可见,而且很多早教观念提出没有必要让孩子那么早识字,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在玩乐中度过,就是要让孩子玩;但是有的父母还是觉得孩子应尽早开始识字,越早接受能力越快,以后学起来就轻松得多,应该尽早开发出孩子的一切潜能。
究竟什么时候让孩子开始识字比较合适呢?这是很多80后父母的疑问。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识字主要是依赖于其形象知觉的发展,而四五岁的孩子正好到了儿童形象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孩子开始识字的最佳年龄。根据近年来的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四五岁的孩子普遍可以认字,而且他们识字的速度并不比六七岁的孩子慢。所以,一般来说从孩子4岁开始教他们识字是最佳的时段。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身体及智力发育都比以前要快,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灵活掌握这个时间段。有的3岁多的孩子也能够认字,到了5岁后就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且能根据笔画分析字形和进行书写。父母可以在孩子3岁的时候开始,适时地教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孩子上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给予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孩子全方位发展。
平常带孩子多去逛逛书店、图书馆,让孩子多接触那些丰富多彩的图书,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翻阅那些识字卡片、挂图等,在孩子表现出特别有兴趣的时候买回家,趁机教孩子识字。为了让孩子能记住学过的字,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复习,反复教那些字,重复机会要多,但不能增加孩子的负担,在孩子不愿意学的情况下不要强迫孩子识字。
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在玩的时候可以带上孩子的一些相关识字卡片,让孩子把卡片上的字与实际的动植物对应起来,比如说在看到熊猫的时候,让孩子从卡片中找出那张写有“熊猫”的卡片,卡片上不要有图。看到花的时候让孩子把写有“花”的卡片找出来,当孩子回答正确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表扬,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帮助行动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爸爸和妈妈是否已经受够家中的小霸王,他们看起来总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孩子做事情总是喜欢拖拖拉拉,一而再再而三交代的事情还是忘东忘西,怎么大声叫孩子都不回应以及总是喜欢耍赖找麻烦。苦恼的爸爸妈妈对于这些头痛的问题实在是很担心,怕对孩子将来的发展造成阻碍,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
家中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常被误解为是行为有偏差,或者被大人认为有懒散的习惯,因为父母觉得与这类孩子很难沟通,也因为孩子行为上的特殊表现,使得孩子总会遭到他人的排斥和异样的眼光。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不想好好地沟通或做出让大家觉得正常的行为,只是因为一些潜在的因素控制了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
针对孩子这种行动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爸爸妈妈先别过于恐慌,先回想一下,孩子无法维持很好的注意力时,作为父母肯定做过很多的努力或使用过一些处罚方式,比如说责骂宝宝、不能出去玩、罚站、挨打什么的,虽然有的方式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真正的内因没有解决,还有可能使情况一再发生。
对付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确实是一项又棘手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其实爸爸妈妈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也会为了一些正当的理由而苦恼,他们并不是无理取闹。但是这样的行为,就需要父母有一定的耐心,细心观察,了解了孩子的问题后再从旁协助,如果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是能够帮助孩子改变这样的现状的。
给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一点的正面关怀,如果希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去做些什么,可以温柔一点适当地提醒孩子他们的行为目标,帮助孩子慢慢走向正轨。不要对孩子吝于奖励和夸赞,只要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就给予夸奖或发给孩子自制的奖章,告诉孩子集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在周末的时候带他们去公园玩,这样孩子在努力的时候就会比较有动力和劲头。这个过程虽然辛苦而漫长,但是父母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要太早放弃,一定要有耐心,为孩子创造可以成功的路。
比同龄孩子说话晚是大问题吗?
孩子都已经2岁了,却还不会开口说话,想要什么东西想表达什么意思还只是“嗯嗯”,然后用手指指。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孩子开口晚就是因为父母太勤快,替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用手一指,“嗯嗯嗯”一下,父母就会赶紧过去给孩子拿过来,几乎孩子所有的需要都不需要开口说,只要一个眼神或简单的声音父母就能替他完成。
所以有的时候当孩子需要什么,不要太着急达成孩子的愿望,孩子没有开口的时候,你可以问他想要什么。比如说孩子想喝水的时候,可以问一下孩子是不是要玩具,孩子摇头的话,再问一下孩子是不是想要吃饼干,孩子会继续摇头,再多问几次,孩子一着急可能就会自己开口说了。
语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仅有利于宝宝与大家沟通,还为宝宝学习社会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基础,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语言,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平时多和宝宝说说话,讲讲故事,积极回应孩子的反应,不要对孩子的话置之不理。多教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词汇,当孩子的语言中出现了错误时,也不要去取笑他。不要因为觉得好笑而总是去学习孩子错误的语言,故意重复孩子的错误,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多说话,来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并不是要你总是婆婆妈妈地絮叨,而是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告诉孩子。比如说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可以说:“好了,我们现在要开始穿衣服,先把你的小手伸过来,伸出左手然后从衣服袖口这里伸进去,好了,现在再把右手伸过来,对,宝宝真听话……”类似这样的语句。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和所感受到的,来帮助孩子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并且慢慢学会如何描述。
从小就给孩子读书、讲故事,从多早开始都不算早,这样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习惯。所以,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书,先从单张的卡片开始,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图画比较多的绘本,最终发展到以文字为主的图书阅读。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多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从心眼里喜爱学习。所以多带孩子接触社会,多见世面,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也是有好处的。
爸爸没时间和孩子玩怎么办?
自从生了小小咪,大咪就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给小小咪一个美好的未来。除了自己的全职工作以外,大咪还做了一份兼职,每天都是很早就起床去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完成自己的兼职工作。这样大咪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连周末都要工作。小小咪有时候都会问妈妈,是不是爸爸不喜欢她,所以才总是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面,不和她玩。
对很多家庭而言,都是妈妈花在孩子身上的心思比较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比较多,而爸爸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不过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并没有成为影响孩子的最主要的因素。重点是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是和孩子一起互动,还是和孩子闹矛盾?还是指导孩子的学习?爸爸是孩子最积极、最主要的游戏伙伴之一,通过和爸爸一起游戏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爸爸即使工作再忙,再没有时间,也应该适当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做游戏,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爸爸同孩子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一般爸爸比较喜欢做触摸和充满激情、速度的游戏,比如说弹跳和举高,尤其善于将孩子举高逗乐。与妈妈同孩子的游戏相比,孩子的兴奋点和激情点处于更高的水平,这对孩子的技能发展更有作用。孩子在与爸爸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学会识别他人的感情,学会调整自己的感情。有很多实例证明,如果爸爸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喜欢发脾气,往往也会导致孩子在同其他伙伴交往的时候不能适应,经常会有攻击性的行为,或者在社会行为中表现比较差。
那些平常总是忙于工作的爸爸,可能只有在收到孩子的父亲节礼物时,才会对自己花了很少时间在孩子的身上有所反省。那么,想参与孩子童年的爸爸究竟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才能平衡好工作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呢?事情那么多,时间那么少,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协调好?爸爸们只要记住一点,尽量不要将工作带回家做,虽然有的时候真的没有办法,但还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这种情况。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即使是各自有各自的活动,孩子玩玩具,爸爸看报纸,也都是家人共处的美好时光。否则孩子眼中的爸爸,永远都只是关在书房,坐在电脑旁,一句“不要吵爸爸做事”就把孩子打发走了,那么时间一长,孩子自然不会再找爸爸了。
做与不做,关键是看有没有心。爸爸千万不要小看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爸爸的角色是特殊的,是妈妈花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取代的。多给孩子留点时间,相信一段时间以后,爸爸就会发现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如何处理父母的育儿观念大相径庭?
从古到今,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每一对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都愿意遵从一些已被大家认定的育儿观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当家里爸爸妈妈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有的妈妈认为,多听古典音乐可以提高宝宝的智商。这个观点的提出源于美国的一项实验。研究者给一组学生听《莫扎特奏鸣曲》,另一组学生不听,然后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听音乐那组学生的考分要明显高于不听音乐那组学生的考分。从此以后,这个结论被广泛传播开来。所以,专门播放给孩子听的古典音乐CD也陆续出版,让妈妈们都相信,多听古典音乐是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的。但爸爸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孩子听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在音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就可以了。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让4~6岁的孩子去学一些乐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但究竟听音乐对孩子的智商有什么帮助,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论。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从音乐中获益,最好能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去学习一门乐器。
还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能早一点学会走路,给孩子买了学步车,而且把孩子放在学步车里,妈妈还可以安心地做其他的事情。但爸爸却觉得让孩子用学步车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会走路,而且还不利于宝宝学会正确的走路姿势,让孩子站在学步车里,会让孩子学会独自站立的时间推迟,如果学步车的座位高低没调好还会导致孩子在学会走路后习惯踮着脚走路。更严重的是,让孩子站在学步车里,容易发生磕碰,对孩子造成伤害。由于学步车确实很容易危及幼儿的人身安全,所以还是建议父母不要使用学步车,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学习依靠自己的双脚和双腿站立和行走。
还有很多很多的育儿观念可能父母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当大家的观点发生分歧的时候,千万不要争吵,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今天采用爸爸的育儿观点明天采用妈妈的育儿观点,这样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父母应该多沟通、多探讨、多请教,争取全家用一个统一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培育,采用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观念来培养孩子。
比如说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可能妈妈会比较严厉,责罚孩子或训斥孩子,但爸爸又比较心疼孩子,就帮着孩子说话反抗妈妈。其实这样是万万不可的,这样孩子会觉得他有了保护神,以后不管做了什么事情,如果妈妈责罚他,爸爸可以替他求情来逃避妈妈的责罚。即使再怎么疼爱孩子,夫妻双方也应该采取一致的教育方式,爸爸不当场与妈妈作对,先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当然不需要两个人都那么严厉,但至少要站在统一的战线——指出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要改正,事后两人再商量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需要这么严厉,能不能心平气和一点,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对立。
两人的教育方式不一样的时候,还可以多听一下过来人的意见或专家的意见,在取得统一的意见后,再用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因为你们的要求不一样而无所适从,或因为一方的偏袒而恃宠而骄。凡事多商量、多研究、多讨论,便能很好地处理夫妻双方育儿观念大相径庭的矛盾。
妈妈忧郁的话,孩子会不会出问题?
在辛苦怀胎十个月后,迎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小生命,整个家庭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悦当中。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会毫无原因地产生倦怠,无论是对于这个大家庭,还是家庭的其他成员,或者是刚来到世上的小宝宝,还有其他一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