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人际交往能力
爱心&感恩——不可忽视
学习&创新——必不可少
梦想,需要宝宝全力以赴去实践
人际交往能力第一位
从某一天开始,再带家里的小宝宝去公园或游乐园玩时,妈妈会发现宝宝一直盯着别的小朋友看,好像很想加入他们的行列,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想黏着妈妈了。其实宝宝想要跟别人一起玩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是很小的婴儿就已经是一个具有群体性的个体,刚出生才1个月的时候,小宝宝就想通过挥动小手、哭或其他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开始他自己的人际探索。
宝宝的人际交往历程从出生到5岁会经历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
根据幼儿游戏活动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1岁以前的宝宝玩游戏时彼此之间是互不注意的,这是宝宝人际关系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宝宝的爱与安全感,所以父母在这个时候要给宝宝充足的关爱,让宝宝感觉到自己是个被父母关爱的人、有能力的人,这样才能发展出宝宝信任的基础,以后才能在信任的基础下开始培养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让宝宝获得充分的安全感,那么宝宝会变得不相信人,以后就很难与人相处了。
1岁到1岁半的宝宝在玩游戏的时候,就已经会和其他宝宝一起交谈、大笑、分享玩具了,这表示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会与同伴进行互动,这个时期是宝宝的模仿期。他们还会跟着别的小朋友一起笑,如果有小朋友哭,他们会跟着一起哭,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经常会哭成一片的原因。
等到了2岁,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也可以在照片中找到自己,这表示他们自我认知的成熟度提高了。当他们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同伴之间发展的互动就会更快,宝宝也开始知道自己想和什么样的朋友一起玩。这个阶段的宝宝在玩游戏时,已经可以经由协调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和制定出简单的游戏规则了。
通常父母会帮助孩子拓展他们的人际关系,但要记住,在培养宝宝人际交往能力的时候不要给宝宝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孩子在交友时出现障碍。比如说强迫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或零食,造成孩子的反感,反而变得不想交朋友。小小咪本来有一辆红色的滑板车,后来小咪认为小小咪长大了,不会再玩滑板车了,就将滑板车送给了住在楼上的一个小弟弟,这让小小咪很生气。通过这件事父母可以了解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大人用命令的方式要孩子服从反而会产生反向效果。
另外,父母还要记住不能强迫孩子和自己一样,如果一个性格外向的妈妈生下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但妈妈却要求孩子跟她一样,一旦孩子做不到就数落他,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孩子丧失自信心。
要帮助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最重要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多创造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机会,不一定非得是同龄的孩子,混龄的同伴对孩子的能力培养帮助更大。在混龄的团体中,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小一点的孩子,他们会很乐意这么做;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跟着大孩子学习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每一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相处方式都不一样,学会与混龄的同伴相处,对孩子人际的拓展更有益处。
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与人分享,这样的孩子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好。父母要多花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聊天,和孩子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或故事中的情节与交友方法,孩子自然就能够一步一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理财是现代孩子的必修课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很多家庭在金钱方面不再像以前那么拮据,而且家里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都宠着这棵小独苗,在物质方面都会尽量满足孩子,零花钱也没有什么限制,用完了就再给。现在广告无孔不入,渗透在各种媒介中,不管是平时收看的电视节目,还是马路上的广告牌,都会有各式各样极富诱惑力的广告,煽动孩子打开钱包消费。
对于理财,你也许会觉得对孩子来说还太早,其实,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现代孩子的必修课。一个人最先接触和学习知识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理财态度和行为,对于孩子未来的消费、储蓄等各种习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管父母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孩子都会通过父母的言行学到理财知识与对待金钱的态度和使用金钱的习惯。如果父母仅仅通过口头告诉孩子要节俭,而自己却是大手大脚花钱,那孩子肯定也会养成挥霍的习惯。
想要培养孩子学会理财,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教孩子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鼓励孩子储蓄和记账、让孩子理性消费等,让孩子学着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理财教育并不是说要培养出多少个所谓的CEO,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正确理财与规划自己未来的能力,进而能够独立自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零花钱入手,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
父母可以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在一定期限内,给孩子一定数目的零花钱。这个数目和期限一般是固定的,这样便于孩子对自己的开支计划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父母应告诉孩子零花钱的使用规则,明确这是定时定额给予的零花钱,并要求孩子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多表扬、激励,同时要适当地提醒、监督,并在一个阶段后对记录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小结。这样,孩子的零花钱在一个可掌控的范围内,就不会出现“提前消费”了;如果他一时兴起“提前消费”了,自然会为此而尝到苦果,那可比你一次一次的说教更有效。
我们还应该让孩子明白钱是从哪儿来的。可能很多小朋友都知道爸爸妈妈会给他钱花,但他并不清楚家长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父母应该让他们明白,钱是通过劳动得到的报酬,我们可以用它来换取需要的物品或服务。比如他们所得到的零花钱是爸爸妈妈上班付出劳动所得,他们可以用钱去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孩子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超范围的购买设想,我们也不要立即反对训斥,我们可以询问一下孩子,是真的需要吗?手上的资金是不是足够?如果不够应该怎样?是先存够了再买,还是用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报酬支付?
如果孩子能够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那说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通过日常的一些小事情,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何乐而不为?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理财是没错,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就是怕在实践的过程中,会走了弯路。教育孩子劳动可以获得报酬,有可能有的小孩子从此以后和家长开口闭口都是钱,比如让他们帮忙倒杯水,也许现在孩子会说:我给你倒了一杯水,你得付给我多少钱,你需要用你的金钱来交换你需要的服务。不管做任何事情,他都会索要报酬。父母此时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孩子讲明白,在家里,在朋友之间,大家是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不是只能存在这种雇佣关系,不能有这种极端的思维。
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意识,让他们认真地思考该如何理财。教孩子管理好零花钱,是对他们理财思维培养的第一步。
自信等于好运
有自信的孩子,看起来阳光又健康,在与人相处、学习、心灵成长上,都会有很不错的表现,他们的笑容都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感觉。但自信心的建立也不能操之过急,父母可以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培养有信心的孩子,尤其父母日常言语上的措辞、对待孩子的行为及赏罚方式都是影响的关键。
一般父母对孩子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对孩子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当孩子一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往往换来的是父母的一句“你太令人失望了”或“你看谁谁怎么就可以做好,你怎么就不行”这一类责难、嘲讽的口气。
其实,孩子的发展本来就具有个体差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如果一直以这种比较和责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确不如他人,他会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慢慢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自信心越来越低落。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要符合孩子自身的能力,合适合理,不要给孩子加诸太多的压力。当孩子在慢慢进步的时候,不要忘了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可以从父母的肯定中,发掘并奠定自信心。
有的父母做法又刚好相反,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对孩子特别宝贝,什么事都不需要孩子做,把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什么都不用插手,什么都不用学,这种全方位照顾型的父母,最容易教出自信心薄弱的孩子。其实父母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试着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当他们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会很容易从中获得满足感,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成就。如果能从孩子的自理开始,培养孩子的常规行为,便可帮孩子建立自信心。
小咪就曾经这样带小小咪,什么事情都帮小小咪做好,在小小咪刚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什么都还不会做。因为一直都是小咪喂饭,所以小小咪自己不会用勺子,也不会脱衣服穿衣服,不会自己去厕所。和其他的小同学比起来,她什么都不会。
像小小咪这样,去了幼儿园之后,什么都不会做,在同伴之间似乎就失去了被尊重和认同的意义。孩子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生活,而是父母的陪伴和学习的机会,在顺利做好某件事情后,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就会转变成自信心,在思想上就会更希望继续完成自己的事情。
慢慢地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一些帮助别人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帮着收拾一下桌子上的东西,提太多东西的时候让孩子帮着分担一点等,类似这样的小事情,当孩子顺利完成之后,父母要对孩子加以肯定,并给予一定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些举动是可以获得赞许的,以后他们便会更加乐意帮忙做一些事情。
适当的赞美,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通过父母的帮忙和陪伴,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在成长的过程中奠定孩子自信的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度纵容孩子的行为和夸大地吹捧孩子的某些能力,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自大”心理。
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自信心建立的同时,不要忘记要适时地给予规范,甚至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都记得谨言慎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责任心是孩子幸福的砝码
“小小咪,我出去一下,你和小弟弟在家好好玩啊!”
“好!”小小咪头也不抬地就答应了。楼上的小弟弟在家里玩,正好小咪要出去一下,小小咪就和小弟弟自己待在家里了。
小小咪自己在那玩积木,正在想怎么把那两块积木连在一起,心想过一会儿再去和小弟弟玩,没想到一下就出了状况。“砰——哐——”,原来小弟弟想拿那个桌上的杯子喝水,搭了凳子去拿,结果一不小心摔下来了,杯子也摔坏了,小弟弟头也磕到了,“哇哇”的大哭。小咪一回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小小咪站在一旁也不敢做声。
小咪后来跟小小咪说,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习惯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其实这是没有责任心的体现。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责任心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把用完的玩具收拾好、把看完的书本放回书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交给的任务等,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更容易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负责,他是一个对他人热情关怀、对朋友忠诚守信、对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还是一个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人。
事实证明,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成就事业,社会也需要有责任的心来营造和谐。责任无大小轻重之分,所有的责任都同样有意义,同样需要人们去承担。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扮演好各种各样的角色;也只有勇敢地承担责任,生命才有了和谐美好的精神意义。可是,生活中,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所以,很多人找出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殊不知,这样并不能掩盖并弥补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缺乏责任感难免会受到惩罚,但与其为自己的错误找寻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认错误。敷衍塞责,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只会让人觉得你不但缺乏责任感,而且还没有胆量承担责任。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人至少是勇敢的,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所以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从简单的开始,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父母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可以在做之前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认真对待。如果孩子遇到困难,父母也不要插手,如果孩子有意求助或愿意求助,再口头上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小孩子做事情没有什么持久性,经常会被别的新鲜事所吸引,而忘记自己手中正在忙着的事情,所以对于交给孩子做的事情,不管多小,父母事后都要检查一下,以便培养孩子做事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当孩子有了初步的责任意识之后,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知道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忧虑与难处,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孩子了解到家庭的幸福美满不仅要靠父母,还需要孩子的共同参与,进而让孩子明白他对家庭的责任心是大家幸福的砝码。
爱心&感恩,不可忽视的能力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募捐现场经常能听到这首歌。小小咪听到歌声就往人群用力挤过去,小咪拉都拉不住,走进去才知道是为希望小学捐款。这个时候,小小咪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问妈妈:“他们在干吗?”小咪给孩子解释道:“因为很多小孩子住在比较偏远的山区,那里很穷,没有教室也没有书本,他们都读不起书,所以大家都在为他们捐款,想为那些孩子盖一间明亮的教室,这样他们就可以读书了。”
“真的吗?那我也把我的零花钱捐出来,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像我一样可以上幼儿园。”看到孩子这么懂事,小咪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