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不到4岁的儿童比较容易对黑暗、鞭炮声(较大声响)感到害怕。怕黑是比较普遍的恐惧,没有什么特定的方法可以帮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孩子装一个形状可爱的小夜灯。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怕黑而取笑孩子,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最残酷的。当发现孩子觉得害怕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把他们害怕的事情讲出来,耐心地倾听,对孩子给予支持并加以解释,切忌以怒骂或耻笑的方式对待孩子,或者只是简单地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小事而已,你怎么胆子这么小?”如果能适时地告诉孩子自己有时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会产生恐惧感,但是凭着坚强的毅力,我们就可以克服这种恐惧心理,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除了这些自然现象,还容易让孩子有恐惧感的就是与照顾者的分离。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孩子会害怕与他朝夕相处的人离开他的视线,再大一点他们会担心你出去以后不再回来。这时的父母就应该在要离开孩子的时候跟孩子再三确认保证,与孩子说明自己离开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要去多久,什么时候能回来。比如说,可以跟小小咪说:“妈妈一会儿要上班去了,要到晚上六点钟才能回家,现在先送你去幼儿园,然后等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奶奶会去幼儿园接你,你回到家先玩一会儿,等到六点左右妈妈就回来了,然后我们再一起吃饭,吃完饭我们可以出去散会儿步。”有了这样详细的日程安排,小孩子就会觉得比较安心,虽然他们对时间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也能有个大概的理解,妈妈是去上班了,下班回来就能在一起了。
我们不要以为小孩子只会无理取闹,其实只要我们事先和孩子进行沟通,他们就不会在父母即将离开的时候进行吵闹,安抚了他们不安的情绪,就能逐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孩子说谎不是故意的
小宝宝稚嫩的语言总是能给爸爸妈妈带来很多惊喜,也给家里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欢笑。但是当宝宝说谎话的时候,带给父母的是更多的惊讶和不安。为什么孩子会说谎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点,3岁以下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因为某些原因而说出一些“夸张”或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语,但这并不是在说谎。如果父母能明确地了解宝宝说话背后的原因,就不会误解宝宝在说谎了。
随着小宝宝开始会说话,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成熟,到了三四岁语言表达能够比较准确的时候,宝宝就会有说谎的行为发生,这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会正常出现的现象。当他们说出那些不实的话时,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些需要被关心和关注的心情和意愿,并没有大人想象得那么严重和复杂。
比如说宝宝不小心把桌上的牛奶打翻,又害怕被处罚,所以当你问他是谁弄的时候,他会不敢承认,便推脱是别人弄翻的。其实这个时候宝宝只是因为心里充满了害怕被处罚的压力,才会一时说了谎话。如果父母知道宝宝在说谎,这个时候也不要轻易动怒,也不要直接指出宝宝是在说谎,可以思考一下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和鼓励宝宝学会勇敢地承认错误。所以可以婉转地跟宝宝说:“妈妈知道把牛奶打翻的人一定不是故意的,只要他愿意承认,妈妈一定不会惩罚他,反而会表扬他,因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妈妈最欣赏诚实的孩子。你知道是谁打翻的吗?”通常这个时候宝宝经过一番短暂的思考后都会勇敢地承认,宝宝承认了错误之后,父母就更不要批评他了,可以表示因为孩子的诚实所以不会惩罚他,只是要他以后要小心一点,不要让孩子因为害怕而增大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还有的时候宝宝在玩了玩具以后没有收,妈妈问他怎么玩完了不收拾呢?是你自己的玩具吗?宝宝会回答不是他的,是“喜羊羊”的。这个时候妈妈应该怎么说呢?其实宝宝只是不想自己去收拾玩具,这时候妈妈不用跟孩子去争辩玩具究竟是谁的,这样反而会模糊训练孩子收拾自己的东西、负责任的焦点。妈妈还是要坚持让宝宝自己把玩具收完,可以跟宝宝说:“这些玩具不是喜羊羊的,是你自己的,刚刚是你拿出来玩了的,所以你得自己收拾。如果你不能把玩具收好,那么以后妈妈就不能把玩具给你玩了!”要让宝宝养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习惯。
在教育宝宝的同时,父母还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谎,因为父母的行为对宝宝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说话不算数,不仅失信于孩子,而且还会让孩子觉得说话可以不算数;如果父母曾经因为一些事情而教过孩子说谎,那么孩子便会觉得说谎是可以被允许的;如果父母犯了错,但并没有道歉,会让孩子觉得做这些错误的事情也是被允许的。
所以父母在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也要反省一下自己平时对宝宝的态度和期望是否是正确的。其实宝宝说谎,爸爸妈妈不必急着生气处罚,也不用和宝宝过多地争辩而模糊焦点。只要多花点心思,弄清楚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他们说谎的动机是什么,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宝宝说谎这一问题。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宝宝说谎,和宝宝建立正面的互动,以后就不会因为宝宝说谎而伤脑筋了。
可怕的孤独
小小咪因为生病了,所以不能去幼儿园,只好一个人闷在家里。下午的时候,她感觉特别无聊,在家里无精打采的,就连最喜欢的玩具也不能吸引她。偶尔听见外面有路过的小朋友的声音,她就立即感觉像有劲了一样。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在家里休息或者是给他任何好玩的玩具都远不及被同伴喜欢来得重要。每一个孩子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时候,有时候妈妈把他从幼儿园接出来,他会跟妈妈说:“幼儿园没有小朋友和我玩,他们都不理我。”或者有时候在家里会整天都缠着妈妈,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朋友,他们会觉得很孤单。如果孩子总是有这样的感觉,那就出现问题了。
不能好好和别人相处,不能很快融入群体的孩子每天都会接受新的考验,如果孩子不合群,他可能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和嘲笑,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没有其他小朋友愿意和他一组。这是孩子所遇到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改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觉得孤独,跟别的小朋友也会越来越疏远,甚至会因此失去自信心并且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那些不合群的孩子通常都是一些行为表现与同龄小朋友不同的孩子,由于长期的孤独感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融入其他小伙伴的群体,不知道其他小伙伴们期望的是什么,熟悉的游戏方式是什么,也意识不到别人会如何看待他的行为。换句话说,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没有什么人际交往的能力,但别的小孩子并不知道这些,只知道那些不合群的孩子不如他们那样懂得玩耍,也不知道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不合群的孩子在加入游戏后仍然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样就显得与其他伙伴格格不入。
尽管对孩子来说不受欢迎或受到伙伴的排斥显得很残酷,但是专家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引起父母的重视。当发现自己家的孩子不受别人欢迎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不要觉得无所谓。多观察一下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的情形,尽量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多久才会出现一次异于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或者关注孩子疏远别人的频率。如果发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确实很难相处,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挤或者孩子宁愿自己待在一边也不愿意和那一群孩子去玩,那就应该引起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