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经常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玩,或者带孩子经常到外面走走,去别人家串串门,多与人交流。多带孩子到一些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去玩耍,让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多接触。在孩子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多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然后适时给孩子提出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会更愉快。
当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可能别的孩子会对这个孤独的孩子要友好一点,但要是没有大人在身边,他们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不予理睬。所以,父母可以给孩子多报名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跟老师说明一下情况,多给孩子一些额外的照顾,让孩子多接触群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孩子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还有,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地去倾听孩子的解释,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只知道责骂孩子,反而会让他以后都不敢再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总是自己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孤独。
心灵就是一座炼金的熔炉,快乐就在其中,只要将其熔炼,快乐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要帮助孩子快点摆脱孤独,重拾快乐。
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自从上了幼儿园,小小咪变得越来越懂事了,也学会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每天放学回到家都会给小咪讲今天学了什么,还会考一下小咪。
有一天,小小咪学了一篇课文,特意背给小咪听,标题是“今天我来做爸爸”。“爸爸不在家,妈妈你别怕,我有小手枪,还有布娃娃,今天我来做爸爸……我来保护家……”听得小咪感动万分。
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父母们辛苦一辈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从孩子出生一直到他们结婚生子,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替孩子操心。然而孩子们往往体会不到这些,所以老人们都说只有当他们自己有了孩子后,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但是父母为了孩子都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在生活中非常宠爱孩子,为了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拥有一切。但他们往往在精神上会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尊严缺乏应有的尊重。
现在新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恰好相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现在更提倡要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能解决温饱就可以了。
重视孩子精神教育的关键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首先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与父母一样的个体。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这么说,可能有一些家长会觉得难以接受,他们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以说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孩子,怎么能说没有尊重孩子呢?可是回过头来想一下,他们所做过的那些事,到底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思想的人?比如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强迫孩子去自己不喜欢的兴趣班、经常对孩子冷嘲热讽,这些都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家长就应该尊重孩子,尽量多用平等的语气和孩子讲话,少用命令或者贬低的话语。父母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在讲道理时要与孩子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不能因为你是孩子的父母,就强词夺理,而且拒不接受孩子的观点。即使孩子的想法真的错了,也应该耐心地引导、启发、讲道理,万不可拿出威胁的话命令他。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好奇、兴趣和热情,让自己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决定,了解孩子的需要,与孩子的心灵无障碍交融,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
在把孩子当大人的同时,还要记得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待,因为孩子是发展中的个体,他还不完善、不成熟,但他们具有强大的潜能,他们更需要被关心、被关注和被爱护,但并不是把孩子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会成长,孩子是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成长的。而且有时候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但是诱因却不一定是他们本身。父母应该客观地对待和处理孩子的问题,既不要过度地责骂也不要过分地为孩子开脱,尤其在对孩子的期望值方面不要强加于孩子。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稍不留神就可能剥夺了孩子的主人地位,轻视孩子的兴趣、选择,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天赋才能,使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期望与要求走一条和别人类似的道路。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智慧、尊重他们的兴趣,把孩子当成一个大写的“人”,和他们一起在探索中前进。
让孩子的心灵强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种生活状况迥然不同的人。一种人是每天风风火火,又忙家务,又忙孩子,又应付工作,又应酬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际,惦记着股市行情,盘算寻找一份第二职业,关注着房价动向和薪水高低,算计着如何赢得领导信任以谋个一官半职,如此等等。总之,他们是一副行踪不定、大忙人的样子。但是,他们实则是忙乱不堪的,他们经常制造噪音,并不自觉地干扰他人平静的生活。他们的办事效率是否很高、生活是否充实姑且不论,仅从客观上讲,活得累想必是他们想否认也否认不了的人生感受。
而另一种人,则与之截然相反。他们不但把家务和孩子料理得十分周到,井井有条,而且工作干得有条不紊,人际关系正常和谐。他们也不是不关心职称、住房什么的,甚至也可能与股票、第二职业之类的东西有关系,但是,他们却以高效的工作成绩、平和的人际关系和高超的生活艺术等,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他们给人一种特别有条理、特别自信、特别轻松愉悦的感觉,其自身的内心感受,想必也大概如此吧。
不要以为,这都是成人的世界,其实孩子的身上也有这样的影子。有的孩子像前者,整天沉浸在网络、交际、各种娱乐活动之间,于是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异常紧张。而有的人则像后者,看似散漫无束,却能够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为什么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都差不多,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却能创造出不同的人生?因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和智力发育完善的结果,还都要经历一个心灵塑造的过程!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让孩子的心灵变得强大,从而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呢?
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希望孩子在外人面前能够大大方方地表现出自己的长处,不管任何时候都希望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孩子更喜欢默默无闻地待在角落。他们不喜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不愿意与其他群体接触,对一些集体活动表现出冷漠、不愿意参与的姿态,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们怕表现不好而丢脸所以拒绝参与。
喜欢待在角落的孩子,往往有着更丰富、更敏感的内心,但是他们缺乏自信,他们害怕这个世界,所以为了避开外界的伤害,他们选择一个狭小的空间封闭自己。其实这种害怕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状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样的孩子,父母如果能多加鼓励,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当他意识到自身的强大后,便会增加自信心,也会变得更有胆量。当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他们便能从容应对一切问题。
所以,要想让孩子走出角落,强大他们的心灵,最重要的是鼓励。但仅仅是语言上的赞美和夸奖是远远不够的,不管说多少“你真棒”“你真厉害”,如果孩子自己感觉不到自己哪里棒,也是没有效果的。只有让孩子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很棒,才会让他们真正地拥有自信。这就需要父母通过观察去发现孩子,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取得进步,让孩子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获得自信,最终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