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现在的住房条件趋向于单元化住房,比起过去住平房、大杂院、筒子楼时,孩子的活动天地减少了,与邻居小朋友的交往也大大地减少了。
第三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邻里之间、成人们之间交往比较少,双职工劳累了一天后,不大欢迎别人干扰,因此也不大欢迎孩子的小伙伴们到自己家来玩,怕把屋子弄乱了,甚至怕自己的孩子被带坏了、被传染上疾病等等。这些观念上的变化也使孩子们之间的接触机会减少了。
第四从孩的玩具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昂贵的、时髦的多了,孩子完全可以独自娱乐,不像过去的玩具必须几个孩子一起玩。另外,孩子的学习负担重,回家后只有一点点时间玩,自己家里的玩具已足够他玩的了,也就没有什么要找小朋友了起玩的要求了。
第五是学校这个大环境也不太注意组织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一些活动还要挑学习好、守纪律的学生参加。代之以各种各样的班:书法班、绘画班、外语班、钢琴班……孩子们很少一起去大自然中自由地跑跑跳跳,采集标本……再加上一些家长从安全方面考虑,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负,怕丢失等等。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使今天的孩子们与外界的接触大大地减少了,一些孩子不太愿意与人交往,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喜欢独自一人玩;有的孩子甚至一个月也不下一趟楼,不爱活动,一些跑、跳等运动项目不喜欢,甚至上学后体育不及格;还有的孩子胆小、羞怯、敏感、性格孤僻。
为此,杨晓玲教授告诫广大父母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多参加各种运动,在和小朋友们一起跑跳、玩耍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极为有益的。
四、案例:孤僻的女孩
因为父母工作的调动,王英转学到另一所城市,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在新学校,王英觉得很不习惯,她听不太懂当地孩子的方言,也不知道该怎样跟同学们交流。往往是一群女生在跳皮筋,她却远远地看着,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久而久之,王英成了班里的独行侠。一些比她晚来的女孩都已经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她还没跟别人说过几句话。本来就性格内向的王英变得孤僻,她上课不敢举手,遇到问题也不敢问,心情变得格外忧郁。一个学期下来,本来成绩不错的她有好几门功课开了“红灯”。
友谊是女孩不可欠缺的营养液。对于把情感的满足和人际关系的质量作为自我意识标杆的女孩来说,失去友谊和沟通,就像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植物被放逐到沙漠里。女孩的很多负面情绪都由此而来:自我怀疑、抑郁、消极、懦弱……很难描述女孩失去感情支持和倾诉的渠道会变得怎样,很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糟糕。
如果说集体生活是男孩的爱好,对女孩来说,它意味着更多。艾里姆夫妇把女孩的成长形象地比喻为“编制一幅既大又复杂的挂毯”,他们认为,“女性人格就是在这样的关系和联络中得到自我确定,”也就是说,女孩“随着与他人关系网的扩大,在不断的复杂的关系中发展自我。”对女孩来说,被同伴排斥或不能融入集体不仅仅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它还意味着女孩将在孤独和寂寞中迷失发展的方向。
因此,家长们应该保持与女孩的沟通和交流,应该花些时间跟女孩在一起,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看电视。但是,对于那些陷入“孤僻症”的女孩来说,她们更善于和喜欢隐藏自己的感觉,而不是沟通。不过这只是开始。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女孩会逐渐找回沟通所带来的美好感觉,她们会逐渐学会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出口,回到健康、正常的轨道上来。
培养女孩的自信和兴趣也是摆脱孤僻的良方。前者我们已经有所论述——一个有自信的女孩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她们会在人群中显得生机勃勃,因此也更受关注。而兴趣的力量也是神奇的:它可以让女孩摆脱人际困扰所带来的恶劣情绪,找到心灵的寄托,也可以成为女孩发展友谊的渠道。
鼓励女孩走出封闭的心境是最直接的措施。“第一步,你只需要微笑。”心理老师对前来咨询的王英说。第二天,王英鼓起勇气对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微笑——虽然那笑容还是羞涩的。王英看到了同学们惊讶而友善的表情。“我们一起做吧!”下课了,王英主动去擦黑板的时候,同桌拿起另一块板擦对她说。
五、警惕网络孤僻症:痴迷游戏不愿交往
“网络孤僻症”不可小视。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江华瑶族自治县罗先生反映:他年仅14岁的儿子因为痴迷网络游戏,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跟人说话,做父亲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总想逃避集体生活
心急如焚的罗先生透露,他的儿子小泉从2002年开始就迷恋上网,平时就泡在网吧里,整天痴迷于《传奇》、《星际》等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泉渐渐不愿上学,也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甚至还向罗先生提出“请家教”的要求以逃避学校的集体生活。
有一次,小泉独自一人从在广东工作的妈妈那里回江华。罗先生一直未见到其到家,打他的手机也打不通。就在罗先生心急如焚、准备向派出所报案的时候,小泉终于回来了。原来,小泉从广州乘火车回到江华,但到江华后他没有回家,径直“泡”进了街头的一家网吧,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再没钱上网了才想到回家。而此时,小泉在网吧里已经连续“奋斗”了3天2夜。此后,小泉就不大愿意与人交流,甚至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显得十分暴躁。
罗先生说,由于自己从事客运工作,平时比较忙,加上妻子也在外地工作,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小泉本来就沉默寡言,现在成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其性格更加孤僻,“有时一天都难说上一句话”。对此,罗先生一脸的苦恼。
专家:这是“网络孤僻症”
心理学专家认为,小泉目前的情况是典型的“网络孤僻症”的表现。网络孤独症是指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流,淡化了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以至于与家人、朋友疏远,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功能和交流技巧出现障碍、异常动作以及复杂多样化的行为。
据专家介绍,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网络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
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专家认为,迷恋网络游戏使青少年产生的精神上瘾就如同吸毒、赌博一样危害性极大,而且难以根治。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青少年容易把网络作为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聊天、游戏得心应手,对现实世界里的事物和人际交往却毫不关心。不少“网虫”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老师、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通过讲述一些事例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与危害性,从而达到理性使用网络的目的。
六、如何克服孤僻心理
孤僻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在中学生群体中约占5%~8%。
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 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缺陷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 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因此,孤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孤僻的人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谊,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内心很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颓废、 不合群,缺乏群体的支持,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忧心忡忡,易出现恐怖心理。 这种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也会损伤身体。
克服孤僻有以下方法:
1.正确评价、认识自己和他人。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 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缠绕;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恃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忧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 自命不凡,认为不值得和别人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 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 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
2.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可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 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 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 愉悦了身心,便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3.吃鱼肉能治孤僻症:孤僻儿童缺乏脂肪酸,虽然导致儿童孤僻症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有科学家认为其中存在基因因素,也有可能是某些条件影响了大脑的发育。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缺乏脂肪酸可能引发儿童孤僻症。
一个苏格兰研究小组认为,在患有孤僻症的儿童中,脂肪酸在血液中的活动与其他正常孩子不同。英国科学办公室正式为这一小组拨款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将测量50名孤僻症儿童血液中的脂肪酸量,并将数据与健康儿童相对比。
鲭鱼和鲑鱼的肉中富含脂肪酸,另外也可通过各种保健品加以补充。但是研究人员称,他们也不能确定服务保健品是否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孤僻症。斯特灵大学的戈登·贝尔博士是研究的负责人,他指出:“脂肪酸是大脑和眼睛等细胞和组织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所必须的物质,而且还有助于预防感染。我们的研究显示,一种控制脂肪酸代谢的酶在孤僻症儿童的体内含量较高,因此他们代谢脂肪酸的速度更快。”
科学家们还声称,过去10年间全球孤僻症儿童的数量呈现上升势头,希望新的研究结果将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