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父母性格开朗、幽默风趣,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消极情绪,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温馨的环境,孩子自然也会感到快乐和轻松,从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一切。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沉闷压抑的环境中,必然也是悲观、抑郁。
其次,教孩子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当然,父母也应该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告诉孩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挫折中也孕育着机会,从而激发孩子不断进取。
最后,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这也是孩子派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从而化解心中的阴霾,重新找回快乐,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生活。
品格8:让感恩孕育孩子的生命之花
如今,在大城市生活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父母、长辈对仅有的独生子女是关爱备至,但是孩子却变得越越来越冷漠,不懂回报,甚至把亲人的爱看成是理所当然。
所以说,学会感恩,成了孩子的一门必须课。
曾有一个调查:当问到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180名学生,有几个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只有6个人说知道,其他人都是不清楚;当被提问有多少人感觉爸爸妈妈很辛苦的时候,回答几乎都是“没感觉”。
孩子长期生活在独享的家庭氛围中,最好的东西先给孩子,有求必应,他们早已经对父母的关爱、呵护、付出麻木了,也已经当成了一种习惯。他们从来不觉得父母、长辈辛苦,根本没有机会体验劳动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
当我们还在羡慕独生子女生活美好的时候,他们却怨天尤人,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拿跳楼来威胁父母。父母会百般容忍孩子的种种恶劣行为,但是别人还会是这样吗?
也许父母从未想过让孩子感恩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可孩子终有一天要走向社会,要与他人交往。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没有哪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要把一切给予都看成是别人的恩惠,那么他就会少一份怨气,多一份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当一个人懂得感恩的时候,便会在实践中愉快地回馈,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幸福感。
那么,父母要怎样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
我们都知道,孩子不可能在听故事、看书本的过程中培养出感恩之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所以父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孝敬长辈,感谢他人……在行动中教导孩子如何感恩。
其次,让孩子在生活琐事中学会感恩。人只有经过自己的劳动,才知道其中的辛劳,所以父母可以让孩子帮自己分担一些家务。当得到他帮助时,父母要及时道谢,督促他养成及时对周围人道谢的良好习惯。
最后,让孩子学会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比如,感谢国家的培养与护佑,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朋友、同学的真诚帮助,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大自然的给予……当孩子在心中孕育感恩的生命之花时,他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品格9:教孩子喜欢与他人分享
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分享能增加人的快乐,减少人的痛苦。但由于父母的溺爱,独生子女早似乎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
爸爸妈妈想让方瑞从小学会与人分享,于是,家里什么好吃的都平均分,可是自从奶奶来了以后,情况就变了。做了好吃的,奶奶让方瑞一个人先吃,还会特意去买一些东西只给他一个人。
一次,妈妈吃了一颗奶奶给他的糖果,他就生气地说道:“这是奶奶卖给我的,你不能吃。”
也许,孩子早已经习惯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归他一个人所有,完全没有意识与人分享,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养成霸道、自私等恶习,这些都是因为父母认为让孩子与人分享,孩子就会吃亏,所以好的东西都只给孩子独占。
其实,让孩子学会分享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分享是一种美德,会让人变得更快乐。如果孩子学会了分享,那么他心中始终有他人,不会变的自私;如果孩子会分享,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他会及时与朋友分享,也让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喜欢与人分享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他怕拿出来玩具就不再是他的了。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拿出与人分享的东西,依然还归他所有,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与人分享。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让孩子愿意分享,并且喜欢上与人分享呢?
首先,要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如果强制性地让孩子去分享,只会让孩子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又是另外一套。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尝到与人分享的“甜头”,从而让他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与人分享。
其次,尊重孩子的自主权。父母要适当地保护孩子的宝贝,如果你不经孩子同意,就把他珍藏的东西拿出来,他肯定会不乐意。所以,适当地教孩子怎样去与人分享,让他从心理上接受并主动与人分享。
最后,让孩子在交换中爱上分享。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与人交换东西的过程,也是与别人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这样能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品格10:让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年轻的父母虽然懂得不能溺爱孩子,但是却又怕孩子受委屈,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总有问题。
一次,小烨想把爸爸给他买的习题册拿到班上炫耀一番,还没装进书包,妈妈看后说道:“儿子,这是你爸爸特意给你在北京买的资料,你带过去给别人看了,那你就考不到第一了……”
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很多事情不知道什么对,什么是错,很多时候就把父母的行为当成是标准。因此,当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的时候,他就会模仿父母或者是身边人的做法,甚至学会了贪图小利、说谎骗人等坏习惯。
有些父母眼光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关于道德教育总是坚持“孩子大了,那些道理自然会懂”的观点;还有些父母怕自己教育不好孩子,所以只关注好孩子的吃、穿、用等问题,把教孩子如何做人全权交给老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意思是让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做正直的人。孩子终有一天要走向社会,与人相处,因此,父母要从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正直做人。
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包含着善良、勇敢和无私。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摇摆不定,不会按照个人的爱好而言行不一;正直的人一切遵从真理和客观事实,做事光明磊落,不卑不亢。
所以,父母告诉孩子要诚实不说谎、不骄不躁、踏实本分等,可自己在做的时候却喜欢占小便宜,背后议论别人,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这样还怎么教育出一个正直的孩子?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正直的表率。在生活中,父母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光明正大,实事求是;是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错的事情不要人云亦云;在工作、生活中,有不同意见时,当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当然,父母教孩子学会正直,就不能包庇孩子的错误,用正确的态度去引导孩子,让他明确做人的方向。同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变通,如果孩子为人太过耿直,又不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时机的把握,有时会让别人很难接受。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真正领悟并学会正直做人。
品格1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如今的独生子女,是几代人捧在手心长大的宝贝,百般呵护,万般宠爱,通常五六岁的孩子,还是奶奶哄着喂饭吃,严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还怎么有责任感?
一位妈妈非常能干,但是也非常辛苦,什么事情非要自己亲力亲为了才放心。女儿的衣服自己洗了,她非要重新洗一遍才觉得干净。孩子除学习以外,想做点什么,妈妈也非要强加干涉,不允许孩子折腾除学习以外的东西。
父母对孩子过度娇惯,导致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还指责别人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行,自私自利。此外,父母一直让孩子被动接受教育,会丧失他的主见,长大以后也会成为不敢负责任的人。
孩子如果一直学习,一定会觉得枯燥无味。父母就应该舍得让孩子动手,交给他一些必要的家务,比如让他收拾自己的房间,洗碗、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锻炼了孩子独立的能力,还让他的大脑得到放松,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它能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责任心如此重要,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首先,让孩子对自己负责。生活上,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虚心向父母或者他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独立自理能力;学习上,让孩子养成独立阅读、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行为上,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承担后果,逐渐培养孩子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其次,适当分些任务给孩子。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父母不需要事必躬亲,更不需要事事迁就孩子,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给予公正的评价,渐渐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他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
最后,父母自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尽职尽责的父母,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当孩子没有担负起责任的时候,父母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心。
品格12:教孩子学会时刻相信自己
父母对孩子过度地爱护、关心、期望过高,也导致独生子女冷漠、独立能力差和缺乏责任感等,面对社会上各种对独生子女的指责,孩子们更变得消沉,毫无自信可言。
东东一直想学自行车,可是妈妈一直反对,总说:“学车的时候会摔跤,你不是一直很怕疼吗?”后来在他的坚持下,妈妈同意在她陪同的时候才可以学习练车。
于是,每次练车妈妈都在旁边紧紧地扶着车身,东东根本没用什么力气,每次东东让她放手,妈妈都会说:“我放手的话你就会摔倒的……”到最后,东东也没学会骑自行车。
有些孩子喜欢给父母帮忙干活,可干完之后,父母总嫌他这干得不好,那做得不对,很伤孩子的自尊。后来,孩子索性就不插手,免得每次辛苦做事还挨训。
也许父母只是无心的批评,或是希望孩子下次能够做得更好,但是指责的方式严重地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能力而丧失信心。
其实,孩子的自信是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通过做事来检验自己的能力,如可以让他刷碗,而不是说“你洗不干净”或者“你会把碗碟打碎的”,否则不仅限制了他的发展,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孩子敢于尝试,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不断尝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绝不要错过这个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机会。
一位著名企业家说:“如果你能真的相信自己,并且深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梦想,你就真的能够步入坦途,而别人也会更需要你。”自信心,是人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信心,能把身体的各种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不断对自己提高要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这也就是有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因此,父母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就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给一些机会让孩子去锻炼,如可以让他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使他在成功中一步步建立起自信;还要对孩子的成果有个公平的评价,不能轻易否定、批评孩子;父母自己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对于孩子的失败要及时鼓励引导;最后,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自信。
品格13:教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反省。自我反省,不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可以修正人的行为,使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通常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取长补短,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而不善于反省的人总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始终难以进步。
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才会迅速成长。独生子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也从不会指出孩子行为有任何的不妥,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错误可言,更谈不上反省。
一位妈妈很不喜欢儿子做错了事责怪别人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