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重于一切,对任何人来说这一点都是绝对正确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独生子女良好品格的培养,这是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品格1:给孩子种下孝心的种子
父母经常这样议论:“现在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心里很少会惦记着父母……”这些似乎道出了父母的心酸,但是孩子难道一生出来就这样?
一次,妈妈带思思去阿姨家串门,她觉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别好吃,就甜甜地对说:“阿姨,这种糖果特别好吃,我能带几个回家吗?”
妈妈严肃地瞪着她,阿姨马上抓一大把糖果放她口袋,她连忙说:“奶奶最爱吃这种糖,我只要几个就够了。”说完挑出几个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思思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要孝顺,真难得!”阿姨真诚地夸道。
一直以来,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受到的宠爱太多,把父母、长辈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一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大发脾气,然后等一家人哄满意了,孩子才肯罢休。这样的孩子与他人相处都是问题,更谈不上孝顺父母。
越来越多的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而没有指望孩子能够在将来赡养自己。既然这样,就不用培养孩子的孝心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今天父母还是有点心寒:自己对孩子百般呵护,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为什么他心中没有我们?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想用什么填满就用什么。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就应该从小给孩子种下孝心的种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孝心的种子?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榜样,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和劳动成果,体会父母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
其次,让孩子学会感恩。正如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所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们的人,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
最后,通过实践去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分担一些家务,遇到难题可以让孩子一起想办法,让他们真正担起责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然后从心底感激和敬重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此以往,孝心就会在孩子心中扎根。
品格2:教孩子从小要诚实
一直以来,孩子被看成是纯洁的天使,正如在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只有孩子敢于说真话,但是当孩子一边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一边说谎的时候,父母又有何感想?
说谎成了孩子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形成的一大障碍。
有位妈妈一进门骄傲地对爸爸说:“今天我用10块钱买菜,那个人居然找了我93块钱,不真是赚大了……”而孩子就在一边看着。
这位妈妈没有把钱归还给别人,还夸夸其谈,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孩子纯净的心灵蒙上了灰尘,也为以后孩子说谎、贪小便宜创造了条件。
孩子并不是生来就会说谎,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丧失了诚实的天性,让他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说谎?孩子在6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很多行为也都是模仿大人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可能是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学会了说谎。
孩子会说谎大多时候只是一种自我保护,并没有什么恶意。有些孩子可能是为了取悦父母或他人而说谎;有些是害怕父母的惩罚而说谎;有些是为了炫耀自己而说谎,还有一些只是孩子的想象或者是期望中的样子,有时会被父母误解为说谎……
其实,孩子说谎或编故事,只是希望事情没有被自己搞坏,而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几乎每位父母都会经历孩子说谎的阶段,因此,当孩子推卸责任的时候,父母不需要批评孩子不诚实,而是转移孩子说谎的注意力,让孩子不再用其他的谎言来掩盖前一个谎言。
因此,当孩子说谎的时候,父母不需要勃然大怒,要有一个好的情绪,冷静、客观地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无论什么原因,自己说谎都是不对的,父母用自己诚实的行动教孩子要诚实,帮助他从小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当然,如果孩子说谎以后能勇敢地承认错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要表扬他说实话的勇气,鼓励他以后多说实话,甚至可以制定“坦白从宽”的规定,这是激励孩子以后说真话的有效措施之一。
最后,在对待孩子说谎问题上,父母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给孩子更多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端正教育孩子诚实的态度,身传言教,引导孩子诚实做人。
品格3:让孩子守信,说到做到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才,而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太过于宠爱,逐渐暴露出说谎、说话不算数等缺点,这些都让父母不得不重视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次,曾参的妻子去集市,孩子也一直吵着要去。于是,曾参的妻子便对孩子说:“你乖乖地在家,回来我杀猪煮肉给你吃。”孩子果然不再吵闹了。
等妻子回来,发现曾参就准备去杀猪,妻子拉住他说:“我只是哄孩子的,你还真去杀猪啊?”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你今天骗了他,以后他就会去骗别人;今天你对他不守信用,以后他也会对别人不守信用……”
于是,曾参果真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
古时候,只要是朋友之间的承诺,无论多久,他们会拼死去兑现,即使自己做不了的,也会在临终前嘱咐后人继续去努力。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守信义,而在科技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说到做不到,为什么人们的守信意识会逐渐淡薄?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所谓人生,即是周而复始的老实、友好、信任的给予与被给予”。守信是一个人成功的人格基础,只有获得别人的信任,才会有他人的支持和拥护。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如果你想别人相信你,首先你必须要守信。
孩子是否守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有些孩子说和做总是不能一致,而且还当着父母的面是这样,背着父母的时候却又是另一个样。面对这些,父母对孩子反复教育甚至是惩罚,就是不见效果。因此,父母要换种方式教育孩子,让他学会守信,说到做到。
首先,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在小事上养成了守信的好习惯,才能在大事上也选择用守信的方式办事。
再者,父母能够对孩子信守承诺,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能以哄骗的方式教育孩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孩子。
最后,表扬孩子的守信行为。当孩子作出了守信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对其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从而让孩子更乐意信守承诺。
品格4:教孩子有一颗仁爱之心
儿童启蒙经典《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但现在由于父母的溺爱,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编的自私、任性、缺乏爱心,父母也抱怨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
缺乏仁爱之心,在孩子身上越来越凸显。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妈妈对孩子说:“你看,那位爷爷站着多累啊,我们让他来坐吧。”“可是我们站着也会累啊!”孩子不解地说。“但是我们年轻,站久一点没事,等我们老的时候,别人也会给我们让座的。”妈妈认真的回答道,孩子若有所思地站起来,给爷爷让座。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2岁的婴儿,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哭的人,也就是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关心他人的本能。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却变得冷漠,很难对周围的事物再富有爱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孩子的爱心丧失?
正如卢勤老师说:“孩子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他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却不知道要给孩子奉献爱心的机会,使他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甚至把别人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逐渐丧失付出爱心的本能。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现在还小,不需要付出爱心,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其实,孩子的仁爱之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孩子其他习惯的是一样的,需要在生活、学习中慢慢地养成。
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探望长辈,帮老人做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关心、帮助他人,适时地让孩子奉献自己的爱心,把看与做联系起来,这样能很好地帮孩子养成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也逐渐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
当然,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还能去关爱他人吗?所以,如果父母不想孩子变得自私,就不要太宠溺孩子。父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多给他奉献爱的机会,培养他关爱家人的意识,让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在孩子心中扎根。
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温暖,然后再让孩子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人,教孩子有一颗仁爱之心。
品格5: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
宽容,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前提,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这样的孩子以后怎么与他人相处,如何立足社会?
一次美术课上,李彤不小心把颜料弄到了王粲的衣服上。王粲心疼地看着洁白的衣服上被弄脏,生气地跑到李彤身边,也在她身上画了大大的一笔。
当老师问王粲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妈说不能受别人欺负,李彤弄脏了我衣服,我也要把她的衣服弄脏。”
父母这样教育孩子,还怎么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
宽容的品质历来被古人所重视,至圣先师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人要有宽容、恭敬、诚信、灵敏、慷慨等五德。他把宽容放在五德之首。林则徐也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高度开放的今天,更需要高度的宽容。宽容,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促进事业的成功,也会让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而现在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怕孩子在外面吃亏,教孩子“以牙还牙”,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都先想着自己,伺机报复,逐渐成为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如果父母长远地爱孩子,就应该告诉孩子:当我们被别人伤害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是理解他,原谅他,用宽容来冲淡仇恨。
其实,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每个人也都有需要被理解、被宽容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所以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如果孩子学会了宽容,就会用更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如果孩子学会了宽容,就等于拥有了美好的明天。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影子当中,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宽广的心胸,父母就要树立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别人的长短。各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彼此友爱,互相宽容,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
当然,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不是光靠父母讲出来的,而是孩子在集体中和别人相处逐渐所形成的。因此,父母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宽容的意识,让他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品格6:教孩子远离骄傲的习气
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骄傲会使人招来损失,谦虚会使人受到益处。但是在今天,只要孩子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父母就会觉得孩子非常了不起,不停地夸赞,容易助长孩子的骄傲的坏习惯。
“你是最棒的”、“没有人能比你飞得高……”乌鸦妈妈一直夸小乌鸦,小乌鸦也很自以为是,经常在同伴面前炫耀自己。
一次,同伴们都在谈论老鹰飞得有多高,多厉害,小乌鸦很不服气地说:“我比它厉害多了,我也会老鹰抓小鸡……”结果小乌鸦掉进鸡笼子里,再也出不来了。
现在,由于孩子对自己、对世界的了解不够透彻,再加上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盲目地鼓励孩子,导致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达到了最高境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随意评价别人的劳动成果,遭人厌恶。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孩子骄傲自满,固执己见,因别人的夸赞而忘乎所以,因别人的批评而心生怨恨,变得心胸狭窄,缺乏前进的动力,那么他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大的作为了。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谦虚,他们非常了解自己,会耐心聆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以获得更大的进步。成功的人尚且如此谦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
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懂得谦虚的生活态度,让孩子领会谦虚的真谛,远离骄傲的不良习气。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就会滋生骄傲自大情绪,在错误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完全迷失方向。
其次,用自己谦虚谨慎影响孩子。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所作的贡献挂在嘴边,不因一次的成绩而洋洋得意,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让孩子看到一个谦虚的父母。
最后,适当地赞扬孩子。父母要坚持实事求是地原则,如果孩子表现确实很好,可以适度的赞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必要时,还可以让孩子受点挫折,告诉他一些优秀同龄人的故事,让他逐渐学会谦虚。
品格7: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而孩子的生活是否会充满阳光,完全在于孩子是否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而现在很多孩子却不够乐观,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一蹶不振。
“太阳总会出来的”,这是一位父亲最喜欢说的话。
一次,儿子回到家中,一声不吭地跑到房间里。父亲微笑着说:“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其实,人生总会遇到困难,但是它总会过去的,悲伤难过丝毫不起作用。别去想了,好好努力,明天太阳又出来了。”
后来,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只要一想到爸爸的话,儿子就总能充满斗志地迎接一个有一个的挑战。
确实,乐观的人能够用积极地心态面对生活,他们总是可以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勇于挑战新事物,还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他人,营造出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
因为环境的不同,会让孩子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有不同的态度:乐观的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而悲观的孩子整日闷闷不乐,畏首畏尾,到最后一事无成。
事实上,孩子大概在出生2个月后,他就有了快乐的情绪,却为什么可以看到有些孩子愁眉苦脸,有些孩子却是笑容满面?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