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的方丈内,怀素正喜滋滋的向师傅、也是慈恩寺的主持妙空大和尚介绍情况。
“师尊,弟子今日度得一善男子,还请师尊赐法号。”老和尚一喜,“你平日只知写字,要么就是喝酒吃肉,从没有静下心来看一册经文、念一遍佛号,疯疯癫癫,哪里像个出家人啊!阿弥陀佛!今日应是佛祖佑护,连怀素也知道度人了,呵呵,自古空门人不空,自在红尘中。阿弥陀佛,你可知今日度得是何人?”
“当然知道,徐来啊,成都的一个商人,字写得马马虎虎。”徐来向怀素介绍自己时说是成都人士,反正在外走的人多几件衣服没有错。“阿弥陀佛!快请施主进来吧!”“徐施主,师尊请你进去,不要怕,师尊说不定有礼物送你!”
其实徐来一进慈恩寺就有熟悉的感觉,尤其是在方丈之外,这种感觉真的很亲切。等徐来进了方丈之后,见到室内正中盘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这大和尚哪里见过,对了,是师兄!”
徐来张大了嘴巴,刚想出声,却见妙空笑笑喧了声佛号“阿弥陀佛!师弟,你终于来了!”这一声师弟不仅怀素大吃一惊,就连阿冠又是掉了一次眼珠子。
怀素吃惊的是我辛苦的捞了个徒弟,怎么成了师尊的师弟,那我不是要叫他师叔啦!要是他再叫我师傅,那不乱了套!头大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怀素这下倒是认真的念了两句佛号,佛祖啊,希望您老人家能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阿冠更是无比郁闷,见了我师傅竟然成了我的师叔祖,见了怀素大和尚的师傅就成了他师弟,呵呵,还是怀素混得比我惨啊,师傅没当成竟然成了师侄,这个世界真是很小,随便聊聊就能弄出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出来,唉,管他那么多,只要还是我们的公子就行,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想多了头痛。
想到这里,阿冠竟然伸手在怀素的肩上轻轻拍了两把。阿冠原想安慰一下怀素的,哪知怀素会错了意,别以为你阿冠现在就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称兄道弟了。“师傅,是他和我比书赌输后自愿当三年和尚的,不关我事,”没说出口的下半句是想当我师叔门都没有。
这些年怀素在慈恩寺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湖南到长安后,凭着某人的一纸推荐信怀素如愿以偿地当了主持妙空大和尚的弟子,在这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寺院里、在八百僧人的僧众里,怀素凭着师尊的地位和自己的技艺不仅在慈恩寺,也在长安这个令天下人仰望的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同门其他师兄弟在他这个年纪时屁股后面已是一大群徒弟了,而他怀素因为生性疏懒,对参禅打坐没什么造诣,而引以为傲的草书因为门槛太高,所以至少没收得一个徒弟,这一点让他在慈恩寺的师兄弟面前老是觉得低人一等。
在酒楼捡了个徒弟,而且草书也不错,怀素本已为可以扬眉吐气了,哪想到却捡了个骑在自己头上的大爷,这口气我向谁出啊!不行,绝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一定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怀素在自己的师尊、慈恩寺的主持妙空老和尚面前咆哮了,连经常挂在嘴上的“贫僧”、“施主”全省了,直接是“他”和“我”。
“怀素不得无礼!”妙空瞪了一眼怀素。对于这个徒弟,妙空是又爱又气。爱的是这个徒弟靠着一笔好字到处走动,无形中抬高了慈恩寺、抬高了自己的地位;气的是这个徒弟不守清规戒律,对佛法基本达到狗屁不通的程度,只是个挂着僧人外衣的酒肉狂徒,这叫我圆寂之后如何向佛祖做履职报告啊。
喝酒吃肉那可是犯了大戒啊!连在家的居士都必须要遵守的规矩反而出家人却犯了!自己再修得很高,把这个大慈恩寺打理的再不错,可这个污点是怎么也抹不掉的。
还有就是这个徒弟到现在一个徒弟也没收到,护法居士更是别提了,现在靠着自己还有饭吃,等自己一走很可能会被逐出寺院,这种名声还有哪个寺院愿意收留他呢?年轻啊,从不为长远打算,只看到眼前的风光!镜里看花,水中望月,平日自诩聪明的怀素还是没能看透!
现在竟然要把师弟收做徒弟,这种笑话都能做得出!这师弟岂是你一个酒肉和尚能当得了师傅的?那可是世尊看中的人啊!连世尊都对他青眼有加,我也是托大才敢叫他一声师弟,你小子何得何能?
妙空大和尚越想越气,从案上抽出戒尺就准备往怀素头上招呼。刚举到半空却又停下了,妙空暗念了一句佛号,我怎么和这狂徒一般见识,差点失了法性。
“师弟快请坐,怀素,还不去叫人上好茶!这位施主是?”“家仆,自小伴随身边,也是个苦命的人,不过习得一身好武艺!适合当教练!”
妙空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师弟啊,你的情况世尊都和我说了,你暂时就留在这里吧,有空多看看经文,这慈恩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还勉强够你活动的,只是尽量不要外出,尤其是不要跟着怀素一样到处疯癫。”
老和尚一看徐来落了座,其实是盘腿坐在蒲团上,就抓紧时间做开示了。
“在这里不比在家中,每日要做早、晚二课。所谓早课的意义是提醒自己,晚课就是反省,想想今天一天,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迷惑颠倒,有没有邪知邪见,有没有起烦恼,烦恼就是污染。在反省中,如果发现有过失马上就要改正,这就叫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天天反省,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叫做开始觉悟。知道自己的过失,肯改掉过失,这叫功夫。这些想必师弟都很清楚了。
这样吧,明天安排剃度如何?世尊说师弟原来的法号是妙智?怀素,代先带妙智师叔熟悉熟悉环境,准备一下明天剃度的事情。”怀素苦着脸带着徐来二人出去了。
等三人转到看不见方丈之处,怀素一屁股坐在石几上,“我说徐公子,你才多大年纪啊,怎么成了师尊的师弟?师尊可是八十有三的人了。”
“呵呵,这个问题最好问师兄吧。”徐来一使眼色,阿冠很不情愿的从小包里拿出一支鸡腿塞给怀素,先堵上嘴再说。
“这样吧,在寺内你就叫我师叔,出了寺我就叫你师傅如何?你教我写字,我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有你一份……”
怀素立刻把鸡腿含在嘴里,伸出一个巴掌拍向徐来的手,“成交!我算没看错人啊,走,安排宿舍去!”
一块菜园子后面,“这间是我的屋子,”徐来进了怀素的房间又马上退了出来,这是人住的地方吗?“阿冠,快把窗子打开,透透气!三分钟后再进去!免得中毒!”
徐来虽说早有心理准备,还是做了一次最深切的体会,整个屋子有窗,没开,一股臭脚丫子味、槟榔味、酒味、馊菜味、陈墨味,可谓是五味俱全。
写满字的稿纸、几支秃笔、一盘宿墨和两只酒碗(其中一只碗里好象有几根什么菜丝)散乱地放在一张旧案上,一张木榻上堆着被子和两件海青,这就是怀素的全部家当。
徐来进屋后,怀素把榻上的被子往里边挪了一下,“坐吧,”“到你这连口水都没得喝啊!”怀素立刻把门窗关好,然后从榻下捞出个酒坛子,“还有存货啊,什么酒?哇靠,你就喝这个?”
徐来刚一入口立刻又吐了出来,酒味又辛又涩,难以下咽。“那个是用来解谗的,精神食粮,精神食粮!”
看怀素表面风风光光,哪想到一个人时却只能喝这种玩意,“你的银子都花哪去了?”
“平日人家请我写字都是只管吃喝的,没有银子啊,再说我也不好意思张口,偶有银子也都买了好酒好肉吃光了,嘿嘿,不好意思,你还是我入寺十年来第一位光顾这里的稀客,”怀素的脸却出奇的没有红,看来是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了!
第二日巳时,妙空上人亲自主持徐来的剃度仪式,只是没有烙香疤,这不仅是徐来的意思,也是妙空和怀素的要求。禅音缈缈,落发飘飘,跪在蒲团上的徐来圆了一回出家的梦。
仪式结束后妙空把徐来再次请进方丈,“师弟!你可知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教人保守天赋之灵性,以得之天者,仍还之天也,一句通俗的话就是让人内心平静。”妙空暗叹一声,不愧是世尊看重的人啊。
“何谓因缘?”“缘者,因之端。因者,果之本。世中因果,皆生于缘。缘来我能清醒的认识并离他远远的,则因不能够结,那么果又怎么能结呢?
因来的进修,可害怕的人不去成就这个因,反而成了因为因而造成的果,并相信意念中的非想,不去清除而反而接受,所以使缘缘相扰,世世纠缠。所谓因缘造人,因缘救人,因缘恼人!”
“师弟以十年之久辗转神州各处,寻求佛谛,试问师弟学到什么?”看来他真的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了,要不怎么这么清楚我的老底,释门之功不可思议啊。当下徐来跪坐答道:“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
“没有任何一种法原来就有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法不是原来就存在的!我了解过众多修行的法门,但是我越深入了解佛法,越深刻体会到一点,那就是修行其实根本不用到处跑!就像参禅,他不要是我们自我催眠,而是要我们从催眠中醒来!
我之前接触发很多僧众和其他门派的修行者,他们做一点好事巴不得社会大众都知道、都来表扬他;做坏事又怕人知道,所以他们的罪恶就累积在那里。
善的因很快就报掉,恶的因永远潜伏在那里,将来恶报不堪设想。
世尊教我们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所做的坏事、恶事,赶快希望人家都知道,这叫‘发露忏悔’。你的恶行大家知道了,都责备你,这一责备就报掉。
所以,希望我们的恶业赶快报掉,善业累积在那里,往后的善报就厚,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作法。”
“阿弥陀佛!师弟果然是个有根底的人!师弟对三皈与戒的关系怎么认为的呢?”
“三皈有两层意思,众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一是自性三宝:归依觉,觉而不迷;归依正,正而不邪,正知正见;归依净,净而不染。
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是我们学佛的真实原则。我们起心动念,要觉悟不能迷惑。归就是回头,从哪儿回头呢?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靠自性觉。这叫归依佛。
归依佛是归依自性觉,觉而不迷。我们从一切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来,依靠正确的想法正确的看法,也就是正知正见,这叫归依法。
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起的什么呢?起分别执着,贪嗔,痴,慢,这些都是染污。我们要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靠自性清净心,这叫归依僧,僧是清净。
除自性三宝外,还有住持三宝(佛像,经典,僧伽)。住持三宝对世间弘传佛法有非常大的贡献,佛现在不在世间,只留存着佛的形象,对于住持的佛宝,我们见到了形象,就要象见到真佛一样,生恭敬心。
这恭敬心是我们的性德,就是觉,就是正,就是净。所以我们瞻仰到了佛像,无论这佛像是泥塑,是木雕,或是采画,就会把自性里面的觉,正,净引发出来。
三皈虽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五戒、八戒、沙弥十戒皆以三皈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而受戒,但在受戒之中亦须行三皈。
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所以三皈为万行之由籍、成佛之初基、游涅槃妙门之要径。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学佛不可不守戒。”“阿弥陀佛!”说到这时两人竟然同时喧了一声佛号,复又相视一笑。“师弟可否为本寺僧众开坛说法?”徐来立马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