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赴任睦州
在授官上任之前的这段空闲时间里,柳永便去遍访京中好友。一日,张先将柳永请到官邸饮酒,座中皆当世名流。柳永已认识的有:张升、范仲淹、潘阆、杨亿、陈亚、夏竦、杜安世等;听说过,但今日才谋面的有:石延年、李冠、宋祁、叶清臣、陈尧佐、李师中等。大家各自相互介绍,一一相认。遂开席饮酒,让歌妓歌舞、乐工奏乐。等众宾客散去后,张先独留柳永再于书房中小饮,畅叙别后情形。晚上又留柳永抵足共寝,张先正是爱柳词极甚,才如此厚待他的。
中进士后,朝廷即授予柳永睦州(浙江建德)团练推官之职。至此,柳永总算进入了仕途,部分地实现了他早年的夙愿。
柳永终于没有能够去将虫娘从娼家赎出来,因而没有能够娶她作宅院。入仕后的柳永已不再如以前自由了。宋代的士子和未入朝籍的幕职官可以到民间歌楼舞榭等地游乐玩赏,但不许朝廷命官到此种地方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所以柳永自入仕以来,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况且他知道虫娘已遁入空门,这倒使他彻底断了这一牵挂。
柳永只好孤身一人去宦游他乡。他雇了一只游船,辞别了京中友人,便离开东京,顺运河而下了。
这日,船至润州(今江苏镇江,古京口),因雨不行,泊船于此。南国春雨是寻常可见的,这场雨下得时间很久。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驶,柳永蛰居舟中,感到抑郁无聊,只好在船舱里躺着睡觉。直到雨快下完了,柳永方才觉得江天渐晚,时至春暮。他便出了船舱,立在船头,向远处眺望。但见汀洲之上,有水禽栖息;水边采摘香草的少女已经归去。柳永便记起了杜甫《秋兴》中那句“佳人拾翠春相问”的诗;又想起曹植《洛神赋》云:“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劝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旧友张子野《木兰花》也曾说:“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情况果真如此倒也罢了。可是眼下却是意中有人,有人的语笑;今惟余景,景又呈现人去后特有的寂静。鸥鹭成双,自己则块然独处孤舟之中,当真应了古人所说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与此一样令人难堪!
夜幕徐徐降临,渔灯已明,隔蒹葭远望,忽明忽灭,有如远空的寒星。船家正在商量行程的安排。柳永却由今夜的去程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想到了自己长年行役之苦。他久久地眺望远方,脑中却浮现出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柳永难免追忆过去,慨叹现在。昔日则良辰美景,胜地欢游,今日则短樯独处,离怀渺渺。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岂不是把它们辜负了?柳永离情正苦,归期无定之时,忽听到杜宇声声,似乎劝人归去,令他愈觉不堪。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李白的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阳春三月忆三巴。”他想:杜宇无知之物,而能劝归,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宇不谅,依旧催劝,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啊!我那久远的梦幻,永远在那已成记忆的老房子里萦绕。不能忘怀过去的时光,然而景物已不在,人颜也已非,当真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自己的梦,为什么总在那逝去的背景中徘徊?从不肯轻易走出过去的怪圈,到现实的阳光里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柳永回到船舱,船家已点上蜡烛。他又来了诗情,便磨墨展纸,提笔写了一首《安公子》: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骤。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至杭州时,柳永先拜访了孙何。孙何设宴为他接风洗尘,庆贺他终于金榜题名,并将楚楚与春雪也请了来作客。柳永在杭州城中逗留了几日,便辞别了孙何等人,沿富春江地下睦州赴任去了。
2、桐江泛舟
物换星移,时光飞逝,转眼又是水蓼和芦苇繁花盛开的萧瑟清秋时节。柳永在衙门里实在呆得心里闷得慌,就叫衙役雇了一只乌蓬船,去桐江泛舟。
桐江,在今浙江中部,是钱塘江自建德县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孤舟行役,本来使柳永感到寂寞,天将暮时,偏又下起雨来了。暮雨初收,夜幕降临,泊船江边。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
这时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在夜空里,映照在江水中,在黑暗中向前飞行。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柳永想象着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一定是喜悦的,而自己此时此刻却在受着在外漂泊的孤独和凄苦。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柳永更加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趣。
柳永眼前便又浮现出白天旅途所见风景来。桐江风景绝佳,南朝梁吴均《与宋元思书》,就对它作过生动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桐庐县南的严陵濑畔鹭飞鱼跃,越发显得江上环境清幽和生物自适。柳永想起了这严陵滩乃是东汉严光,字子陵,隐居时钓鱼的地方。自己多年来辛苦跋涉,一事无成,游宦飘零如此,诚不如也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以遂自己多年夙愿。柳永已怨恨这漂泊生活,思归怀乡的心情尤为迫切。他记起了晋代诗人陶渊明辞官回家后写的《归去来辞》的开头三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宦游江湖,诚不如“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不如“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他又想起了东汉末诗人王粲王仲宣。建安二十年即二百一十五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王粲随军出征,写了《从军行》五首纪其事。其第一首首句为“从军有苦乐”,诗中写到军士行役的辛苦和对故乡的怀念;其第二首有“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襟倚舟樯,眷眷思邺城”;第三首有“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等句。柳永的心中这时又何尝不充满了无限辛酸呢?他思绪万千,不能自已,随口吟出一首《满江红》词来: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首词传出后广为传唱,广为喜爱。后来范仲淹谪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足见柳永此词的影响。
3、芳草无情
仁宗景祐三年即一零三六年的一天,正是秋高气爽之时。这一天仁宗早朝时,脸色十分难看,他由于听信小人诬陷,说:“范仲淹身为京官,而狂饮任诞、妄议朝廷、诽谤大臣。”这激怒了仁宗,便宣布将其贬官,谪睦州。
这时却从文官队伍中站出一人,为范仲淹打抱不平,但听他说道:“卑臣欧阳修启奏皇上陛下:范仲淹之罪名实属冤枉,此乃小人之诬陷,目的在于将他排挤出朝。”
仁宗不悦,道:“欧阳爱卿说范仲淹罪名冤枉,有何说法?”
欧阳修进言道:“臣虽不认识这个范希文,然亦早听人传其为人。范仲淹年轻时即锐意进取,刻苦攻读,昼夜不息。冬日疲惫时则以冷水沃面,饮食不继则啜糜粥。先帝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零一五年)中进士后,无论在地方抑在朝廷供职,他都敢于指斥时弊,为民请命,多有善政,有口皆碑。所得俸禄,每用以招待慕名前来问学的四方之士,而自家子弟却只有一套出客的衣服,须易衣出门。如此一位仁人志士,倘因遭不明事理别有用心的小人诬陷而被排挤出朝,天下之人必对朝廷失信。”
仁宗听完,大为恼怒,道:“年纪不大,却不知天高地厚!朕难道是个亲小人远贤臣之昏君不成?”遂起身拂袖而回后宫。众大臣皆怪欧阳修不识大体,出言不逊,以至触怒皇上。欧阳修则很坦然,感到句句属实,问心无愧。
次日早朝,侍臣出班宣读圣旨:范仲淹贬谪睦州;欧阳修也受到贬为夷陵县令的处分。
范仲淹为欧阳修因为替自己打抱不平而受牵连感到十分愧疚,置酒为欧阳修送行。范仲淹双手举杯站立起来道:“欧阳先生真不该为我范某说情,今连累于君,实在令我愧疚不已。当此别离之际,请受薄酒一杯!”说罢一饮而尽。
欧阳修也急忙立起,仰脖饮了杯中酒,道:“不敢当!范公不必为此过意不去!但凡世上物,不平则鸣,故水平不流,人平不语。江湖世俗之人,尚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况我等读圣贤书为官为宦者!我之为范公抱不平,完全出于对范公君子风范、人格品性的仰慕才这样做的。我深知象范公这样的人才若不重用,乃是国家的损失,百姓的不幸,朝廷的失误;并且小弟我相信皇上终究会再度起用范公的。”
范仲淹摆手笑道:“范某有何德何能,敢当此言语!我不过一介书生,空怀大志,才疏学浅,受朝廷厚爱,已觉不堪与有愧之极,又怎敢心存他望?”
于是范仲淹歌《苏幕遮》词以赠别欧阳修,词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歌罢,二人互道“前途保重,后会有期!”洒泪而别。
范仲淹谪睦州,柳永已从睦州团练推官移到泗州判官,故二人并未相遇。一日,范仲淹过严陵祠下,恰逢吴地风俗岁祀,里巫迎神,都只唱那首《满江红》词。范仲淹问是何人所作,听说是柳永,他不禁感慨万千,便又想起昔日朋友来。这时天已近晚,范仲淹于馆舍中却不能入眠。他来到窗前,随手将窗帘卷起,如霜般的月光便泻了进来。他忽然记起唐人崔国辅《古意》诗云:“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他又去桌子斟了一杯酒,这使他记起曹操诗云:“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可是“举杯销愁愁更愁”,“欲解愁肠还是酒,奈酒至愁还又”。于是他便倚枕而睡,却又不能入眠。他想:欧阳永叔、柳耆卿他们此时也许也是难以入眠吧!《诗经?关睢》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曹丕《杂诗》亦云:“展转不能寐兮,披衣起徬徨。”于是他又起床去桌上磨墨展纸,写下一首《御街行》,并将它寄给了远在夷陵的欧阳修。这首词是:“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欧阳修读到此词,也大为感动,叹道:“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也!”
4、候馆梅残
宋仁宗景祐三年即一零三六年,欧阳修因为范仲淹抱不平之事得罪仁宗而左迁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这期间,他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相交甚好,二人常在一起饮酒赋诗。丁宝臣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在一次与丁宝臣共饮时提起此事,笑道:“元珍兄尝赠小弟以诗,当时未曾赠答,实为不该,今当作诗以答。”
丁宝臣极为高兴,便见欧阳修提笔写了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结,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丁宝臣读完此诗,击节激赏道:“好一个‘春风疑不到天涯’。妙哇!欧阳贤弟此诗平易疏朗,条达晓畅,一洗‘西昆派’绮靡、晦涩之弊,堪称绝唱。好一个‘曾是洛阳花下客’,古今难得之佳句也!”
欧阳修笑道:“元珍兄过奖甚矣!此句乃久积心中,发于一时,非偶然得之。小弟于天圣八年至景祐元年期间,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之花园最盛,牡丹尤为著称,小弟拙作《洛阳牡丹记》一书,内云:‘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乃为实录也,故‘曾是洛阳花下客’之句,亦不过产生于情理之中。”
丁宝臣道:“此正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虽为寻常得来,亦为不凡之笔也。”
欧阳修在理政及诗酒之余,便是出外冶游以散烦心。此时正值仲春,他看见迎候、接待宾客之用的馆舍短墙旁梅花初谢。这开过的梅花此时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柳叶尚未丰满。但是和风已暖,芳草散香,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沁人心脾。自己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这样美好的时节,摇动马缰,赶马行路,却不能与心爱的闺中人共赏春光,而至于孤身跋涉,愈行愈远,离愁自然也愈积愈重了。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使欧阳修想起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想到此,欧阳修便轻轻吟出一首《踏莎行》词来: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