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名改字
所有形式的考试,但凡柳三变能参加的,他都参加了;然而不幸的是他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他的昔日情人虫娘向他建议,让他改名去应考,她说:“虫娘我认为,当今皇帝只是讨厌柳三变,对柳七有成见。相公你若改名换字,皇上便可能将你当作寻常人录取了。”
柳三变却觉得这种想法很可笑,他摇了摇头说:“这如何使得!待知道真相之后,皇上还能要我吗?说不定还要犯欺君之罪呢!”
虫娘用食指指头在三变额头上点了一下,笑嗔道:“真是个无用的书呆子!疯词人!你只更名、并不换姓,这是古今常有之事,何为欺君?再说,皇上乃一国之君,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岂有出尔反尔如小人之理?”
三变觉得有理,就依虫娘之计,更名换字,从此就叫柳永,字耆卿,而不再叫柳三变,字景庄了,连小名柳七也不再要了。虫娘笑他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三变也答应她,他要开始人生新的旅程,并说:“等我这回高中之后,定要将虫虫你赎出来作个真宅院,怎样?”
虫娘却黯然神伤道:“再不要提宅院之事了。如今我已年长色衰,人老珠黄,徐娘半老,只是明日黄花。哪里还存这个心思?将来之路我已想好了。妈妈在我身上也已赚够了银两,我也积攒了一些私房钱。她本打算将我卖给一位盐商作填房,论理我们妓女最好的命运和归宿也不过是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但我只是不同意。我说:‘妈妈卖女儿不就为银子吗?您要多少,女儿给了您,然后请您老人家将我消了娼籍,放女儿出去获得自由!’妈妈见我说得在理,就应了我,向我索要一千两身价银,到明年春季,便放我出去!”
三变听到这里,便又兴奋起来,眼里闪着亮光,双手抓住虫娘双肩,道:“虫虫,这可是真的?若真如此,咱们的愿望岂不就要实现了?”
虫娘将他的手慢慢掰下,凄楚地摇了摇头,道:“我如今对尘世之爱早已心灰意冷,夫妻儿女,皆如戏梦,到头来烟消云散,好不凄凉。所以自你那年别我去后,我便已生出世之心。待明春自由之后,我便去那清风庵中削去此万根烦恼之丝,剃度在莲花台下,伴清灯古佛,好寻六根清净,斩断尘缘,了却余生残命。”
三变大惊道:“虫虫如何生此绝念,万万使不得!”
虫娘冷笑一声,道:“执迷不悟者,自然不会得醍醐灌顶、参禅悟道之缘。我意已决,再言何益?自此,你也不必再来找我了。须知肉蒲团终久换来草蒲团!”
三变见虫娘已入化入境,再也劝转不回的了。她出家之前就已度人,将三变度个浪子回头,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又见虫娘将他当年赠她的信物即那块龙凤呈祥蓝田玉佩交还他,更使他心灰意冷、万念俱焚。三变便只好也将当年虫娘赠他的那枚单凤朝阳挂珠金钗还给虫娘。两俱泪流满面,哽咽无语。半晌,三变终于咬了咬牙,狠心地道:“虫娘,我——走——了!”虫娘只淡淡地说了声:“保重!”三变最后看了虫娘一眼,一扭头迈开大步,没有知觉地离开了怡红春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2、金榜题名
从前的柳三变分明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在和朝廷对抗,而这种态度又显然和他想要取得功名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一方面他的理想是“偎红倚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另一方面他又不完全甘心于混迹于酒楼歌馆勾栏瓦肆、潜形于花街柳巷烟花巷陌,就这么平平庸庸、窝窝囊囊地过一辈子,因此他又愤然“自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因此他即使在漫游江南之时,心中仍然始终没有放弃科举入仕之念,所以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他依然渴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干一番留芳千古的业绩;不达此目的,他是不肖罢休的,也不会回家乡崇安去与自己千回百回梦中相见朝思暮想的芜菁团聚的。当真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自从因《鹤冲天》落第之后,柳三变仍没有死过心,他相信自己的才华,相信皇上终究有一天会赏识他的。此后他多次应考,总也不能及第,连他自己也怀疑,这是仁宗皇帝嫌恶他柳三变薄于操行,有伤儒雅,因而即使是旁人也不敢录取他的缘故。他也知道,“柳三变”这个名字不能再用了,难怪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行不成。”因此,他听从虫娘的劝告,改名柳永,字耆卿,至景祐元年即一零三四年,他已经年近五十了,方才考中了进士。
三变这次考中进士,并不是由于仁宗皇帝原谅了他,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而是一则由于他改名柳永,一则因为景祐元年所开的考试是“恩科”,具体地说,就是放宽名额,照顾那些应考多次年纪老了的举子,让他们都能录取,这样,三变以柳永的名义也才能考中了一名进士。
之所以仁宗在一零三四年改元及高恩科,是有深刻原因的。由于刘太后已崩,仁宗开始亲政,欲革新局面,励精图治,重振朝纲,故改元景祐,并设恩科,网络天下才俊及人心。
三变从黄榜上看到了“柳永”二字,却并不欣喜若狂,反而热泪盈眶。这是迟来的成功、大器晚成么?可是以自己之才是应当早成大器的,自己人生的大好时光都过去了,还要这功名利禄干什么呢?更何况终究是纸上功名如朝露!回首自己这中年坎坷,三变如何不伤心落泪?恶梦醒来,青春已不再,自己怎能不胆战心惊、感慨万端?
然而终究是考中了,金榜题名时乃人生四大喜事之最,毕竟令三变感到些许欣慰。何况眼下正是清明时节,乃踏青寻胜的好时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春风得意马蹄疾,柳永(为了叙述的需要,自此以“柳永”名之,以代“柳三变”之称)便随了如潮的人流出了都城,去东京郊外踏青去。
3、斗草踏青
北宋建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到了十一世纪之初的真宗与仁宗年间,经济与文化已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是两宋社会的“盛明”之世,如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盛世在唐朝时期一样。这个时代也如唐玄宗时期一样出现了许多时代歌手:柳永、张先、张升、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石延年、李冠、宋祁、梅尧臣、叶清臣、陈尧佐、钱惟演、潘阆、林逋、杨亿、陈亚、夏竦等。
我国传统的民俗很重视清明节。这时正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作一次愉快的春游。今年的清明时节,出城郊游的人比往年似乎更多,这一则是由于今年改元,皇恩浩荡,臣民欢庆;二则恩科使大批举子受益,他们眼下正聚在京城等皇帝赐琼林宴及等三月一日仁宗率领君臣士庶游赏金明池。何况宋人对春季的这个特殊节日一向非常重视。
油桐树也叫紫桐,因其很有经济价值,被农民大量植于陌头空地,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先花后叶,此时正繁茂满枝,似乎向游人们显示着郊野清明的到来。谚语谓“清明要明”,经过夜来的一阵疏雨,此时的郊野显得特别地晴明清新,倒确实应了节候。到处是如火一般红艳的杏花与桃花,这艳丽鲜妍的景色有似画屏之美。人们倾城出动,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欢乐。
柳永此刻也夹在人流里与游人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郊游的欢乐。柳永于别的风景倒还不太在意,这位风流才子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时髦妇女和歌妓们,对柳永来说,这才是清明郊野最为激动人心的最美的风景。美人养眼兮,秀色可餐。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莲步动兮,柳腰款兮。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在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在柳永看来是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正如此。柳永忘情地观赏着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不时传来阵阵银铃般的格格笑声,这笑声真令柳永感到陶醉忘情,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快乐时光。
踏青的人们当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频频与人们招呼交往,这样纵情欢乐的场面,诚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说:“四野如市,往往就芳草树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华盖如云,珠钿和鸣,游人之众,排场之盛,不亚于《新唐书?杨贵妃传》所记载,杨氏昆仲姊妹五家合队从玄宗游华清宫,“遗钿堕舄,瑟瑟玑琲,狼籍于道。”柳永能想象得出,这些欢乐的人们,在这佳丽秀美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的潇洒豪放的情形;还能想象得出,这些欢乐的人们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可惜自己却徒有艳羡之情,而不能象《世说新语?容止》中所谓的稽康那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倾。”然而自己仍然可以与这些游人们共享这汴京东郊艳丽优美的春日景色,也能感受到游人们的欢乐之情,如何不教自己也顿生欢情呢?
柳永一面悠游在这优美动人的景色之中,一面在心中默默地吟出一首《木兰花慢》来: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帱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4、游赏金明
转眼便到了三月一日。北宋仁宗时每年三月一日以后君臣士庶都要游赏汴京金明池,这在当时已成为皇家与朝廷惯例。金明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于此。……”(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君臣士庶共游金明池,反映出仁宗时昌盛兴旺的景象,仁宗十分重视这一活动,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金明池的景色十分优美:含露的鲜花在池中显出清晰的倒影,烟霭笼罩的草地一直延伸到碧绿的池边,池水暖洋洋的。在这春日温煦的早晨,池水显得更加清澈明净和广阔无垠,越发使人感到有一股春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充满着美感和活力。金明池的自然风光明丽热烈自不待说,人工胜境就更是巧夺天工了:岸边垂柳飘拂的树上系有许多争奇斗丽的彩舟龙船,煞是好看,这万船待发的场面给人以恢弘的气势之感。金明池上的仙桥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气象万千,诚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载:“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
此时金明池上游乐场面热闹非凡。上演的百戏花样繁多,变化莫测;乐部歌舞妓人罗绮成群,弹奏起急管繁弦,声腾云霄。往花光满路、乐声喧空的金明池上望去,但见景色晴明,云气泛彩,好象看到的是海中的蓬莱仙山,柳永不觉想起晋代葛洪《神仙传》记麻姑语所云:“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
仁宗皇帝这日心情格外明朗,他带着皇后及新科进士们来临幸金明池并赐宴群臣,这场面比往年愈加盛大、热闹。接着,君臣开始观看龙舟竞渡夺标。但见鼓声如雷,龙舟双桨飞举,奋力夺标;观众欢呼之声,响彻云霄,这盛况空前的场面令在场的人无不心情极度兴奋,情绪极度高涨。《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争标说:“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
龙舟竞赛过后,宴会上群臣便开始咏唱赞美天子的诗歌,多为临时自己填词供自己咏唱。轮到柳永时,柳永便填了一首《破阵乐》,但听他咏唱道: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舡(刀代工)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澡》,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这首词形象地反映出仁宗时昌盛兴旺的景象,是当时都市风貌的艺术实录,是一幅气象开阔的社会风俗画卷,和描写杭州繁华美丽景象的《望海潮》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词在艺术上,层层铺陈,重重描绘,极尽渲染之能事,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后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载苏轼赞语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足见此词是何等的脍炙人口。
柳永的这首颂词赢得了仁宗的欢心,仁宗问近侍:“歌者何人?”近侍吴成孝回说:“回陛下:歌者乃新科进士柳永!”
仁宗满意地点了点头,也没有多想,就依然去听下一首颂词去了。
君臣宴会之外,士庶游赏也别有情趣,那些游女们各自争着以明珠为信物遗赠所欢,以翠鸟的羽毛作为自己的修饰,浪漫风趣,教人不免记起曹植《洛神赋》中“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的句子。她们相偕兴尽而散时,已是红日西沉的傍晚时分。这时,白云弥漫空际,广阔深邃;池上巍峨精巧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在一片昏暗的暮色之中,仿佛如同神仙所居的洞府,给人以惝恍迷离、飘渺神奇、如梦如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