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文化遗产专题旅游产品。文化遗产旅游是敦煌旅游圈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题旅游产品。应在发挥现有基础上,加大对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古关古城观光区,悬泉旅游区,嘉峪关旅游区,古墓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对于莫高窟艺术观赏区主要是解决开发利用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修建新的复制洞窟,建设敦煌艺术研究中心、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敦煌丝路国际艺术园,搞好窟区绿化、美化。古关古城观光区主要搞好古代边塞军事文化的展现工作,通过修建阳关博物馆以及举行出关仪式、观赏古代阅兵等活动,让游客领略到汉唐军事文化和边塞文化,进一步提高阳关知名度。悬泉旅游区主要突出敦煌文化底蕴,修建悬泉置展览馆、仿宋古客栈及民居、仿古餐饮、仿古室外游戏等。古墓旅游区主要展现魏晋时期墓葬壁画和文化内涵,修建敦煌古墓藏博物馆。嘉峪关旅游区主要是加强与核心区的合作,以及加强与肃州区的合作,加强建设嘉峪关长城文化景区、魏晋墓滑翔地新城草湖景区、迎合现代人的参与偏好,发掘行为类的传统文化,开发唐瓜沙道骑骆驼体验旅游类项目。
(2)优化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在敦煌旅游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主要作好鸣沙山一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观光区以及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作到景区发展的可持续。鸣沙山一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主要作好月牙泉水位下降治理工作,修建管理所,增加设施,建立上档次、上规模的滑沙、跳伞项目,建立沙漠运动场,开展沙漠排球、摔跤等项目,逐步提高沙疗保健设施的档次。
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观光区应逐步实施对雅丹地貌群进行开发和保护、修建瞭望塔,整体立碑介绍,个体立石命名。建设接待基础设施,景区内道路等,并开辟罗布泊“沙漠之舟”和自驾车探险等项目,使游客观大漠孤烟,看长河落日。同时,积极推进开展地质普查科普活动。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主要应作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优化保护区内景点的建设,使游客到此有景点可看,提高景区的开发力度,积极开发商务会展旅游、民俗民风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主要通过多层次、多专题的学术会议组织,一方面发掘敦煌学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敦煌旅游业提供持续的科研支持;另一方面形成每年一两次的会议旅游高潮,发展专题性旅游项目。当前重点在于依托当地和国内外的学术机构,确定恰当的议题,并尽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会展中心,形成高水准的会议接待设施和大型会展的组织接待能力。民俗民风旅游重点发展内蒙、肃北蒙古族和阿克塞哈萨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民风游。当前重点开发肃北“老虎沟”和阿克塞国际狩猎场、苏干湖旅游景区的民族舞蹈,领略草原风光。对于地区人文景观的延续和旅游资源的再生、培植来说,由于观光农业其所营造的景观必须始终保持与当地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亲和性,从而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延续、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建设。农业观光游主要利用现有园林资源及农业资源,采取城郊型、旅游点依附型、线路依附型、独立型等布局方略,开发高标准田园生态型的“农家乐”旅游项目,让旅游者享受农家式的田园生活。建设高科技型的农林示范观光区,发展生态观光游。
5.敦煌旅游圈建设的几点对策。
(1)加紧敦煌旅游圈合作组织的建立,提高核心区的对外辐射能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由旅游圈所在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合作组织或成立股份公司(旅游集团),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对于改善旅游圈政策环境,发挥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方面:明确合作组织等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实行旅游业属地化管理政策,对于圈域内重大项目,应有旅游部门参与,建立与完善圈域内旅游管理的法规体系,成立专门的监督执法队伍,管理机构应从敦煌旅游圈合作组织一直延伸到景区景点层面,形成旅游业管理的网络组织。组建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和指导,对圈域内所有企业进行法治化、指导性管理。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导向协调一致的旅游业投资体制,政府通过规划、立项审批、投资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促进多元化旅游开发主体的成长,针对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长线旅游项目采用政府行为为主,市场行为为辅的融资机制,短线旅游项目可完全按市场行为的方式融资,确保投资者有相应的经济收益,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资源的格局。创建旅游发展的科研支持系统,通过聘用客座专家,实行特邀研究人员制度,与内地其他旅游城市及科研院所进行课题合作等多种方式,对敦煌旅游圈内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提高旅游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积极的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建设适合区域合作的旅游业管理体系,争取构建出一套科学、高效适合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
(2)强化旅游圈核心层建设,增强旅游极的发展水平。核心层的发展程度是发挥旅游圈带动作用的重要基础,依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以及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核心层“一个中心,四个旅游区”的空间格局。
“一个中心区”是指以敦煌市为中心的丝路重镇综合观光区。该区包括市容市貌、国际会展中心、市博物馆、仿古一条街、传统手工业作坊区、传统民宅客栈、敦煌餐饮、旅游商贸、农贸集市、夜市文化广场、娱乐健身、敦煌乐舞表演、白马塔、西云观、敦煌公园、古博物馆等旅游内容。当前主要建设项目:传统作坊、步行街建设,营造敦煌市历史古城的形象,并形成传统手工艺、现代旅游购物基地,同时成片再现敦煌古城的传统民俗建筑文化,形成集观光、购物、体验、参与一体的旅游功能小区。通过橡皮坝等技术手段,使流经城市的党河河段重现绿波荡漾,展示敦煌作为绿洲城市的特色。在市区内构建旅游产业密集区,创建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增加企业的创新力度,提高中心区在旅游产品发展理念的前沿位置。
“四个旅游区”分别指:①莫高窟艺术观赏区。该区包括莫高窟、敦煌石窟文物保护陈列中心、藏经洞文物陈列馆、文化公园和“三危圣境”。②鸣沙山一月牙泉风景名胜旅游区。该区包括:鸣沙山一月牙泉、民俗博物馆、大漠奇石馆、航空俱乐部、沙漠公园、沙漠运动场、雷音寺、环幕影院、敦煌历史文化陈列馆、五朝文化村、鸣沙庄园等。③阳关、涯洼池沙漠绿洲旅游区。该区包括:阳关遗址、阳关博物馆、寿昌城遗址、阳关古董滩、涯洼池、阳关葡萄园、沙漠森林公园、隐形睡佛、党河水库、野麻湾、西千佛洞、现代石窟、仿宋沙洲。④玉门关、汉长城古关古城观光区。该区包括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玉门关博物馆、疏勒河河尾湖沼原始生态等。
上述“一个中心区、四个旅游区”的发展,将形成以敦煌城区为中心的大营地,向周边辐射的网络结构,对于敦煌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优化价格系统,降低游客旅游成本。旅行成本高,游客重游率降低,对于散客具有特别的影响,优化价格系统,降低游客旅行成本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针对交通价格系统、餐饮住宿价格系统两大系统进行优化整合。
交通价格系统:在加强当前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交通工具服务方面的建设力度,根据敦煌旅游圈旅游景点有聚有散,有小尺度景观又有大尺度景观的特点,在旅游工具的发展方面突出多样性特点,如越野车、直升飞机、骆驼、马、驴车子等,增加交通工具的趣味性和招徕性,由此形成游客数量的增加,形成规律性的交通线路,借此降低交通工具拥有者的投入成本,依此来降低游客的交通费用。
餐饮住宿价格系统方面,主要是采取政府指导价的措施,使各个宾馆饭店能整合在政府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战略中,通过降低价格,吸引游客,借助游客数量的增加来弥补旅游企业价格损失,由此也可降低游客的餐饮住宿费用,从而从整体上降低游客的旅行成本,游客数量的增加,可带动周围其他景点的开发,以及带动整个圈域内旅游业的发展,使敦煌旅游圈的构建能成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措施。
(4)加大市场促销的力度。在当前市场促销的基础上,按照“以企业促销为基础,联合促销为主体,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参与”的统一促销格局,成立由敦煌圈旅游合作机构和相关部门为主体,各协会、企业、单位参加的敦煌旅游圈旅游促销协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旅游联销网络,增强敦煌旅游圈旅游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在市场促销方式的选择上,除了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定期组织促销团到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促销外,还要加强与各地旅游热点城市、口岸城市的促销联系。组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新型旅游专题项目,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联合推出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敦煌旅游形象,继续结合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全方位宣传敦煌旅游圈,当前主要办好敦煌国际文化旅游节。
充分发挥旅行社在市场促销中的作用,这是国内在市场促销中较为忽视的一点。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尽快建立旅行社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合并、联合,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创造条件,创办合资或外资独资旅行社。加强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导,原则上控制数量上的过快增长,促进其拓展业务,提高服务质量,使旅行社进入深化服务、注重内涵增长的轨道。
建立并管理好敦煌旅游圈旅游网站,通过网站宣传、咨询、交易,扩大对敦煌旅游圈的宣传。加强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国外(特别是敦煌的一级客源国日本)的国家电视台以及周边省市电视台的合作,每年在黄金时段对敦煌旅游圈整体形象进行宣传。
每年集中财力有计划、有步骤的主攻一两个国际或国内市场,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重点宣传促销,使其收到实效。
二、伏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在历史上被尊为三皇之首,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一是创立八卦,是后世阴阳太极和八卦易经学说的立基之祖;二是倡导男聘女嫁的婚配制度;三是教民结网捕鱼、制器驯兽,提高了当时的主要产业——渔猎的生产能力;四是开创书契记事之先河。伏羲创立和倡导的古文明,由当时的成纪(今天水)沿渭水乃至黄河流域,向东而人关中,继而影响到中原及华北、东南,人类逐步形成了以炎黄部落为核心、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因伏羲“人首蛇身”而崇奉的蛇图腾,也由西北黄土高原蔓延神州大地,进而演变为龙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特别是经伏羲首创、商周以后逐步完备的八卦易经学说,在历史上成为东方哲学的重要载体,治国修身的行为准则、审时度势的分析依据、发明创造的激活因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伏羲同甘肃天水的关系,如何利用伏羲文化促进甘肃天水经济的发展,则是对这种地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一)伏羲文化与甘肃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