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相传出生在甘肃境内,“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甘肃天水境内大地湾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8300年以前,天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为伏羲曾经生活在天水从科学上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相传伏羲孕十二载而生,古人谓十二为一“纪”,按晋代皇甫谧所说,伏羲生于成纪,后人提及伏羲的出生地,都沿袭此说,如唐代司马贞、宋代郑樵等,所以伏羲的出生地就被纪念性地命名为“成纪”。“成纪”这个地名的出现是先民崇敬伏羲心理的真实反映,自汉代始置“成纪县”,延续到唐代,成纪县曾三易其地,但始终位于渭河上游的葫芦河(古名陇水)流域。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论证了“伏羲”一词之意是“葫芦”。葫芦河本身与伏羲有着密切的关系。葫芦河与渭河是流经天水的两条主要河流。至今,在葫芦河下游以及渭河流域一带仍有许多关于伏羲的传说与民谣。在此地域范围内的文物遗迹、历史传说和民俗方面,至今仍留下了大量有关伏羲的痕迹,从而为伏羲“生于成纪”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民间传说,伏羲生于甘谷县朱圉山古风台。如甘谷县流传着这样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看冀县地方碎,伏羲皇帝头一辈;桑什儿衣裳脸上黑,伏羲爷生在古风台。”“冀”为甘谷在唐以前之名,源于“(秦)武公十年伐冀戎”。今日天水伏羲庙和甘谷华盖寺石窟中保存的伏羲塑像,均身披树叶,古风台,在今天水市甘谷县自家湾乡。从天水境内流传的民谣中可以印证伏羲出生在天水的事实。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的题词所说,天水是“羲皇故里”。天水地区的大量古遗址,充分说明了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尤其是1978年开始发掘的大地湾遗址,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7800年,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文化千年左右。在遗址中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深穴窝棚式建筑和五千余年前的原始宫殿、10余种刻划符号、碳化的黍和油菜子等。如果将伏羲传说与大地湾遗址相对应,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遗址存在的年限和其中的发现物,可用以证明传说中的很多细节。从实物遗迹来看,在属于大地湾仰韶文化中期的甘谷县西坪遗址,曾出土了一件彩陶瓶,其上绘有一人首蛇身、尾交于首的动物形象,同传说中的伏羲形象十分吻合,这不仅印证了有关伏羲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也为后世大量出现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形象找到了源头,正是民间传说中伏羲形象的艺术再现。当然,和所有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样,伏羲明显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各种进步人物的综合体。上述各种成就,是不可能在同一时代完成的,即便是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伏羲是大地湾遗址所代表的文明中各个时代部落领袖的代表,同时也是宗教首领的代表,正因如此,他才会“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则观万物之宜”,画八卦以“象法乾坤”,创制历法,并且以龙(蛇)身出现于古代的雕塑、画像之上,以代表他的部落的图腾。考古成果有力地证明了伏羲传说的合理性,及伏羲与天水地区的深刻渊源;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这一传说的产生,是因为天水地区是伏羲所代表的文明的中心地区,就是说,先有天水这个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然后才有伏羲传说。由于大地湾遗址的时代之早和规模之大,其文明程度之高,都是国内所罕见的,可以说,天水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天水市内现存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元明建筑伏羲庙,有伏羲仰观俯察始画八卦的卦台山以及与传说中伏羲活动有关的其他诸多遗迹。我国现存伏羲氏庙宇中规模最大、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首推天水伏羲庙。《明史·礼志》载:“元成宗时乃立三皇庙于府州县,春秋通祀。”天水伏羲庙可能创建于此时,初称“太吴宫”,经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才形成今日之规模。其主体建筑先天殿正脊中心浮雕琉璃天宫宝刹一座,高约3米,堪称国宝。整个建筑群雕龙绘凤、规模庞大,显示出伏羲庙在当地诸庙宇中最为显赫的地位。相传正月十六日是伏羲诞辰,凌晨,庙内八卦柏树发出雷鸣之声,为伏羲派遣喜神给人们消灾弥难,根除百病。落叶最多的即为喜神树。每逢此时,男女老少倾城而出,祭祀伏羲,并在喜神树下祈求康宁。综上所述,伏羲氏族最早的活动区域,应是在以大地湾为中心的渭河上游流域,以伏羲为代表的我们的远古祖先们,在此生息,繁衍,并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从古至今,天水就有举办庙会隆重祭祀伏羲的风俗。1989年,天水市政府恢复了伏羲公祭大典,每年一届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在天水连续举办了十六届,这一活动已成为甘肃13大节会之一。今天,如何将伏羲文化的精粹挖掘出来,并加以发扬光大,是值得我们认真深思探讨的。
(二)伏羲文化的精神实质
伏羲文化不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作为现实的某种表现形态,不论是作为文化现象还是作为民族精神,过去、现在或者说将来都对我们民族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伏羲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又是多民族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视这种精神财富,必须把其继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发扬好,对21世纪的今天来说,其精神实质可概括为“创新、团结、踏实、变通”。
创新:伏羲文化中的首创精神是众所公认的。伏羲氏教先民结绳织网以狩猎捕鱼,开创糜子、油菜子等作物的种植,制作彩陶,从事纺织,发明原始文字,始画八卦图,制作琴瑟等。伏羲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能说伏羲做的一切都是首创,也不能说以上的一切都是伏羲一人所做,但伏羲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并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开创人类先河的创新精神是毋庸置疑的。唯其如此,伏羲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华民族的起源文化、寻根文化。
团结:伏羲生活的时代,没有关于重大战争的传说和记载。这说明伏羲时代的各个部落之间,以及伏羲部落内部是非常团结的。他们只有与自然界风雨雷电、凶禽猛兽的斗争,而很少有内部的纷争。他们团结起来,战天斗地,生活虽然艰苦一些,但他们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合作、进取”应是团结精神的核心。伏羲先民们在他们生活的时代真诚合作,积极进取,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今天,伏羲文化又成了民族团结的内聚力,这是时代赋予的新意。伏羲文化的亲和力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加强了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着祖国的和平与统一。
踏实:伏羲虽位居三皇之首,但他不是在享受某种特权,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教先民们结网捕鱼、种植农业。伏羲的成就与社会地位是在勤劳的基础上、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确立的。伏羲氏族内部按性别、能力等进行社会分工,先民们之间相互关爱,各尽所能,整个社会风气是踏实的。正是先民们的这种踏实,使我们见到了大地湾遗址中编号为1901的“禽殿式建筑”的大气与辉煌。
变通:伏羲八卦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核,也是《周易》学说的源泉。中华先民们运用高度概括、浓缩的八卦信息符号,在论证宇宙万物的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富有民族特色和阴阳变易的逻辑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运用规律寻求发展,会产生“变则通、通则久”的效果。由于伏羲所处的时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造就了伏羲的这种变通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迁徙活动。伏羲生于成纪,后来由于许多原因曾多次迁徙。从成纪出发向东、向南都有伏羲带领本氏族部落在迁徙过程中留下的遗迹。这种迁徙,客观上受制于自然,主观上体现了伏羲的变通精神。通过不断地迁徙,使本氏族得到更好的发展条件,使各民族不断融合,使文明在中华大地传播。
(三)伏羲文化与天水旅游经济
1.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开发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考古成果证明了伏羲传说的合理性及伏羲文化与天水地区的深刻渊源,也证明了天水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带动当地经济起飞,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天水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此提供了多方面的可能性。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天水地区正面临着一个经济转型时期。20世纪60年代我国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大量工厂迁人内地之后,天水成为西部新兴的工业城市,机械、纺织、军事等工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使它在甘肃的重要性仅次于兰州,是甘肃的第二大城市和我国东部地区进入甘肃的门户。但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当国有企业的局限性开始显露之后,整个“三线”——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受到冲击,天水自然也不例外,原来的经济优势难以得到进一步发挥。而天水市区以外的各县,虽然乡镇企业曾经兴盛一时,但是小、活、灵的优势已转为劣势,需要较长时期地调整。对于整个天水地区来说,寻求新的支柱产业以发挥原有资源基础的优势,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目前,人们关注的新兴产业,是那种投入少、产出多、污染低、社会效益高的产业。其中首选当然是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但是这种产业需要高度信息化,需要广阔市场,还需要大量的特定人才。天水要达到这种要求还有很大的难度。其次就是旅游业。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就业人口最大的产业,而且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更易于操作。当然旅游业也有它的特殊要求,即当地必须有适宜于欣赏或休闲的自然景观,或有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而天水在这方面可说是独占鳌头,其中历史文化景观尤为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迅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业当然成为必要。然而,在发展旅游业时,开发这些文化遗产需要理清轻重、主次和先后关系,因为这牵涉到有限的资金和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综观全国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市场的独占性,即旅游资源的高度垄断,对于客源的数量和地域范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凡是知名度最高,对于全国、甚至海外的人们都有很强吸引力的景点,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类型,或者在全国同类型景点中最为典型或完善的。
在天水地区,景点为数众多,但是说到对市场的独占性,可能只有与伏羲文化相关的景点才能做到,毕竟,伏羲的出生地今天是没有争议的,中华文明的根也就是在天水。今天天水地区要加大旅游业开发的力度,就不得不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那么,天水要打出“伏羲文化”的旗帜,是否有可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品牌效应,从而带动一方经济飞跃?很明显,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从天水地区现有的情况来看,与“伏羲文化”这个概念相关的旅游资源,有深厚的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显性文化。主要是指与伏羲文化相关的众多古迹、遗址等文化载体。天水在历史上是个文化发达的地区,保存至今的古迹很多,其中较为著名的与伏羲有关的就有伏羲庙、八卦台,另外,大地湾、西山坪、杨集寨、师赵村、烟铺村等遗址,与伏羲文化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这些都是天水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其二是隐性文化。主要是指源远流长、脍炙人口的伏羲传说,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等。伏羲传说出现于我国古代的典籍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流传于我国各地,而且随着华人迁居海外,已远播异域。传说告诉我们,是伏羲创造了人类,因此,凡是在华夏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无例外的是伏羲的子孙。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根还是在中原大地,在伏羲的出生地天水。这对天水地区的旅游开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此外,当地保留的有关风俗,如对蛇的崇敬,崇拜伏羲的民间活动和民间艺术等等,都是特殊的、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上述的文化特质,都是天水地区极宝贵的财富。再加上天水地区在甘肃东部与陕西、四川、宁夏距离都很近,最近几年修建的几条高等级公路,使其交通更为便利,作为甘肃门户的作用更为凸现。这些有利条件,都为伏羲文化在天水地区得到充分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能性。
2.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基本原则。现代的旅游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智力投资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把握好大的力向,并注意因时因地制定适宜的方法策略。另一方面,在拥有独占性旅游资源的同时,天水地区也难免会有一些对发展旅游业不太有利的因素。如何改造不利因素使其不至于阻碍旅游业整体发展?如何使有利因素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借鉴其他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的独特资源,形成了几条全局性、原则性的想法和一些相应性的策略,天水地区要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发展旅游业,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结合中央的战略决策,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机遇。“构件和谐社会”的决策,不仅意味着国家政策将逐渐向西部倾斜,将加大在西部投资的力度,而且还会吸引东部地区以及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并使更多的人将眼光投向西部,渴望接近和了解这个区域。这一决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天水地区的旅游业来说,开发初期所需的大量资金、技术都有了获得解决的途径,并且有广大的潜在市场可以开发。当务之急,是加大宣传攻势,让东部以及更广大地区的人们了解天水,了解天水的文化景观以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使东部的商人正确估量天水的投资价值,使普通人怀着寻根的热望踏上这块上地,使天水的“优秀文化”品牌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使天水的旅游业获得长足的进展。
其二,结合本地区的资源和产业结构。应当按照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经济背景,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业,只有适当评估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之后,才可能找到发展的基点和方向,最有效地利用本地的优势。进一步的,对于经济转型期间的天水来说,旅游业并不仅仅是旅游业本身,它还应该被当作产业链的首要环节。以旅游业为中心和前导行业,乡镇企业、养殖业、种植业围绕这个中心和前导,进行充分地发展和适时地调整。在以重点发展伏羲文化为品牌的旅游业的前提下,各行业都应充分利用这一品牌,这样,不仅能使各行业互相促进,协力打响这一品牌,也能达到整条产业链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