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修辞属性的全面认识,将在20世纪基础上进一步沿着言语交际行为方向发展,并将突出其认知心理属性。因此,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除了传统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之外,将突出修辞交际过程,特别是制约修辞交际过程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系统及其内部的互动关系。这将包括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两个方面。其次,会加强对修辞交际过程的认知心理机制的研究,探讨人类修辞交际中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该方面研究的体现形式将是“社会心理修辞学”和“认知修辞学”的建构和完善。再次,在研究方法方面,修辞学将进一步借鉴社会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微观层次上,将采用社会心理分析法,解析修辞交际行为的功能效果,同时也会采用实验法测试修辞手段的功能以及修辞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角色的选择及扮演。此外,也会采用认知分析方法,综合解析修辞交际行为成败的认知理据。当然,有的传统方法也将被继承,比如例证法、语例调查法等,主要用以综合概括新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上述研究理念将催生出新的修辞规律。这主要是修辞的社会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道德规律和审美规律。这些即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丰富修辞学的本体理论。
当然,上述发展走向的保持和成果的取得,不但需要稳定的社会基础,同时也需要修辞研究队伍的不断进化,特别是研究者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显然,仅仅拥有修辞理论知识和语言理论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丰厚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美学、文学、伦理学等的知识储备。这是新世纪修辞学发展对修辞学研究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2.修辞学分支学科在新世纪的进一步拓展
除本体理论发展外,21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分支学科将得到全面发展。
一方面,已具完整的学科形态的辞格学、语体学、语境学、风格学,以及公共关系修辞学(包括行政修辞、法律修辞、外事修辞、新闻修辞、科技修辞、商业修辞、教育修辞、体育卫生修辞、演讲修辞、说服修辞等)、接受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文艺修辞学(诗歌修辞学、小说修辞学等)和修辞美学,将进一步完善。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分支学科的发展,不应是20世纪成果的简单延续,而应是在新的理论知识结构基础上的重构。比如,文艺修辞学,就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领域中的积极修辞方式的结构功能分析,而是针对与文学理论联姻的修辞批评理论的建立。运用修辞学的一般理论,进行作品的话语建构及话语解构艺术分析,锻造语言学与文学的链条,更好地促进两门学科的良性发展及人才培养,与国外的文艺理论接轨,改变文艺作品政治与社会批评的窠臼,走艺术话语建构与解构的修辞批评之路。此外,在此意义上继续发展和完善各文艺话语体式的修辞理论,这包括诗歌修辞理论、小说修辞理论、戏剧修辞理论、影视修辞理论(诉诸视觉的图像修辞理论)。此外,一些尚未具备学科形态的实用修辞学分支学科也将被完善,这包括“政治修辞学”、“传播修辞学”、“网络修辞学”以及面向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修辞学等等。
另一方面,将建立一些理论修辞学分支学科,这除了上述的社会心理修辞学、认知修辞学之外,还包括社会修辞学、心理修辞学、修辞哲学、修辞伦理学、文化修辞学以及跨文化修辞学或比较修辞学等。这些分支学科虽然在20世纪已分别提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形态。因此,构筑与完善上述分支学科理论,将会成为21世纪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上述分支学科的理论建设,不应是对现有成果的重复,也不应该是对相临学科理论的生吞活剥,应该是合理的吸收利用。此外,还有一个方面也将会有进展,即修辞史的理论建构。当然,对中华民族修辞历史的研究,应该重在修辞手段、修辞现象、修辞方法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不应该停留在对前人相关论述的罗列及综述上。
(二)21世纪世界学术舞台上的中国修辞学
修辞学不仅是一门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广泛共性的世界性学科。在中国现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国外修辞学理论成果的批判和吸收。20世纪初,中国修辞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得益于日本、英国的修辞学。20世纪50年代又从前苏联的功能修辞学中汲取营养,建立了汉语语体学。20世纪80年代开始,汉语修辞学加大了对西方古典修辞学和现当代修辞学的介绍、了解和借鉴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修辞学理论,比如社会心理修辞学、接受修辞学、认知修辞学等等。这不仅丰富了中国修辞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对世界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修辞学主要是进口的话,在20世纪末中国修辞学已经开始向外输出。我相信,在21世纪,随着汉语修辞学理论的发展、完善,将向世界输出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修辞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这需要我国修辞学者,不断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语言学理论知识,而且应具备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此外,还应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惟其如此,中国修辞学在21世纪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对话。科学是无国界的。虽然汉语修辞学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必须借助于汉语实例来构建具有民族语言特点的理论体系,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但在理论上,各国的修辞学都是相通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强调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加大引介的力度。就目前的情况看,恐怕还没有到用“依附”来劝阻对外国修辞学借鉴的时候,而是了解、学习和借鉴得很不够。我们还不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修辞学者进行通畅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引介、学习、借鉴乃至输出工作,仍需要加强。
(三)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光明未来
随着中国修辞学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会得到不断提升。首先,修辞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不断加强,以往修辞学重接收轻输出的现象将得到扭转。因为,修辞学分支学科理论的完善,将大大提高修辞学理论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联系。这不仅表现在传统的汉语语言文字学学科中,也将体现在其他学科中,比如文学、美学、哲学、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广告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等。其次,随着中国修辞学学科建设的逐步完善,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将获得提升。这不仅体现在一般的国民素质教育中,也将体现在正规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中。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也许将会出现一门口语修辞或口语交际课程,或者以修辞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当然,最重要的是修辞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中的地位将有望改观。在20世纪,我国的现代修辞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促使其在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从设置选修课,到硕士和博士点的设立,都体现了中国修辞学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修辞学的这种发展势头虽然非常令人鼓舞,但离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尚有很大距离。作为语言运用领域的核心学科,修辞学应统辖所有的语言运用领域。其科学体系因子不仅包括古典的演讲学、辩论学,还应该囊括说服学、辞格学、语体学、风格学以及修辞哲学、修辞美学、修辞伦理学和新闻传播修辞学、社会心理修辞学等诸多的分支学科。因此,修辞学在20世纪的拓展必将带动其专业地位的确立——它极有可能成为新兴的学科专业,并且会逐步取得独立的“修辞学专业”的学科地位,甚或成为单独的修辞学系。就我国的实践看,修辞学有可能由中文系的课程扩展为修辞学专业或修辞学系,并有可能在人文学院或传播学院中立足。其课程体系不仅包括基本的修辞理论,还应该包括修辞学史、修辞批评理论、文学理论的修辞取向、演讲理论、言语交际理论、修辞伦理理论、影视修辞理论、广告修辞理论、新闻修辞理论、传播修辞理论、话语修辞理论等等。也许,这一天的到来需要耐心,但它迟早是会来的。这需要修辞学者的理论开拓,同时也需要其他相邻学科建制的完善。
实际上,修辞学的这种学科地位和建制已经在美国得以实现。在美国,修辞学是独立的学科,其表现形态不但是独立的专业,而且是一个系别。当然,中外修辞学在研究内涵和程度方面不尽相同,但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可能有人说,我们不应该依附外国修辞学,可是这恐怕不是一个谁依附谁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是天下公器,那它就是无国界的,就应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因此,融合趋势在所难免。当然,我们说的融合并不意味着汉语修辞学的操作客体由汉语转变为英语,而是理论和方法及学科建制上的统一。21世纪有百年的时间,对一门学科在如此长时间中的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预测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此所拟测的或许只是21世纪近10年或20年中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趋势。也许,上述有些目标的实现用不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而有的则需更长一点的时间。中国修辞学者应该有信心,也应该有能力实现上述目标。
我们应当看到,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除学科本身的需要外,还有社会交际本身的需要。修辞学科的重要价值不在于理论的突破,而在于表达功效的完美实现。修辞学相关联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语言的字、词、音、义对修辞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语言外的社会文化心理、语用环境等也都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框架内容,只有对语言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有较深的把握,才有可能对修辞学进行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