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纶
清朝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之乱中,被史家所称的“河西四将”,在西北战场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四川战场以至最后消灭吴三桂残余势力中也建立了不少的功劳。探讨这段史实,有助于我们了解康熙皇帝的用将之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清史稿》所说的“河西四将”指的是张勇、王进宝、孙思克、赵良栋。这里先将四将在平吴之战前的情况作一简要交代。
张勇,字非熊,陕西咸宁(今长安县)人。原为明朝副将,降清后授游击,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以镇压甘肃反清回民米喇印、丁国栋之“功”,授甘肃总兵。后从洪承畴征云南,为云南提督。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勇久镇甘肃,威名素著,属番詟服,命还镇甘肃”,加太子太保。
王进宝,字显吾,甘肃靖远人。顺治初年,从三边总督孟乔芳镇压米喇印、丁国栋,授守备,隶提督张勇标下,随从南征,以功授游击。后随张勇返回甘肃,升参将,驻守青海永固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擢西宁总兵。
孙思克,字荩臣,父为明游击,在锦州降清,后为汉军正白旗。
思克于顺治年间从军,转战云贵有功。康熙二年,擢甘肃总兵,驻凉州(今武威市)。
赵良栋,字擎宇。世居陕西定边。顺治元年应募从军,以功授宁夏水利都司,遂落籍宁夏。后署潼关守备,从孟乔芳镇压米喇印、丁国栋,擢甘肃高台游击。从经略洪承畴征云贵,授贵州督标中军副将。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为云南广罗总兵,与吴三桂不协,康熙八年调山西大同总兵,十一年(公元1672年)任直隶天津总兵。康熙十三年底,由张勇荐举,擢宁夏提督。
四将在平吴之战中,都打得英勇,王进宝尤其出色。让我们从西北战场说起。
西北战场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底在云南起兵反清,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煽惑人心,“各省兵民,相率背叛”。数月之间,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地方相继附吴从乱。吴三桂分两路进兵,一路由马宝率领,自贵州攻湖南,再沿长江东下江西。一路由王屏藩率领,由四川北进陕甘。此路由于清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吴之茂、谭弘等叛应,从而直指汉中。康熙十三年十二月,清陕西提督(驻平凉)王辅臣在宁羌(今汉中地)响应吴三桂发动叛乱,打死清陕西经略莫洛,迫使贝勒洞鄂(一作董鄂)退守西安。王辅臣本是吴三桂义子,相互早有勾结,吴闻报后,立即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送犒银二十万两。还令王屏藩率吴之茂等迅速北进接应。于是,王辅臣回师攻陷秦州(今天水市)、平凉,并以平凉为据点,四出略地。不久,北到庆阳、定边、延安,西到巩昌(今陇西)、兰州、临洮、河州(今临夏市)、洮州(今临潭)等很多重要城池,均为所有。熊熊战火,燃遍陕西和黄河以东的现甘肃广大地区。
西北的战乱,直接威胁清朝廷的后方,形成严重危机。康熙为此提出要御驾亲征,被诸王大臣谏止。但康熙尽其所有地给西北战场以极大支援,积极调兵遣将。十四年正月,命阿密达(驻江宁的扬威将军)等帅师赴兰州,讨王辅臣。二月,下诏切责定西大将军、贝勒洞鄂等,“速定平凉、秦州、分兵以通栈道”。又令佛尼勒为西安将军,随洞鄂讨王辅臣。以盛京副都统鄂泰为建威将军,统盛京兵驻太原。三月,命蒙古都统毕力克图为平逆将军,率师赴大同。
到了五月,又命毕力克图驰援榆林,另调副都统哈塔镇大同;命鄂泰西进,另以建威将军吴丹镇太原,后吴丹也奉命到了西北前线。
从这一系列的部署来看,康熙一方面从南方、东北、蒙古、京都等地抽兵西调;一方面派兵扼守太原、大同等冲要地带,以策京师的安全。但康熙更清楚,要平定王辅臣、将吴三桂势力驱除出西北,还非重用戍于西北的、能征惯战的汉将不可。他在给张勇的一道“上谕”中说得好:“自古汉人逆乱,亦惟以汉兵剿平,彼时岂有满兵助战哉!”于是,在十四年(公元1675年)三月,下令“以甘肃提督张勇为靖逆将军,加总兵孙思克为左都督,王进宝都督同知,讨王辅臣。”而且要他们首先收复兰州。
兰州的重要性,自古就为人们所认识。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甘肃巡抚由巩昌移驻于此,为全省行政中心。康熙认为,兰州“外控西陲,内接临巩”,是“近边要地”,倘有疏失,西北堪虞。兰州之失,使全陇震动,所以康熙命张勇首先规复兰州。欲复兰州,需先清扫外围,于是,张勇令孙思克自凉州东进,清扫北路;令王进宝自西宁东下;自率部自河西指向河、洮二州;王进宝于十四年二月自西宁出发,直趋黄河岸边,乘夜“以革囊结筏(按:即牛羊皮筏子)”渡过黄河,突然攻向西门外的龙尾山,俘王辅臣将李廷玉。这一突袭给敌以出其不意的震慑,但攻城时机尚不成熟,逐转而肃清外县之敌,先后克复金县(今榆中)、安定(今定西);又趁雪天,王辅臣部疏于戒备时,袭取临洮,与收复河州、洮州的张勇连成一气。与此同时,孙思克自凉州东进,在今景泰索桥结筏渡过黄河,收复靖远及其附近各垒。旋以厄鲁特墨尔根台吉乘虚进犯凉州,孙思克只好令裨将守靖远,自帅主力回师凉州逐敌。四月初,张勇、王进宝及按察使伊图进攻兰州,兵临城下,王辅臣部于初二这一天,“城内吹号,喊声连天,率大队马步千余突出东门”迎战。
张勇令庄浪副将马山、镇羌游击丁显俊率部堵截北面,提标中营参将黄铉率部堵截南门,张勇自率一路接应,令王进宝从正东门“迎首杀入”。王进宝率部英勇冲杀,将出城之敌击溃,一直追杀至东门瓮城。这一仗,“杀死伪参将一员并贼兵三百余名,活擒千把总四员、贼兵三十三名,夺获马八十一匹,盔甲、旗帜、器械、大炮、鸟枪无算”。之后,敌人龟缩不出,以“城内掘壕,城上坠石”的办法,死守待援。此时河州方面报警,张勇虑兰州之南有失,亲率其部一半前往剿堵,留一半由王进宝指挥继续围攻兰州,并断敌粮道。
由于兰州四周业已肃清,在平凉的王辅臣也在与清军相持,无力西援。兰州困守之敌不见援军到来,粮运不继,便于六月制作皮筏(《清鉴》中则说“造木筏百余”),企图沿黄河逃跑。王进宝指挥部队缘河阻击,敌计不得售。六月二十七日,敌将赵士升及降吴布政使成额率众五千出降,兰州克复。
清军收复兰州,初步奠定了西北战场致胜的基础,遏止了吴三桂势力的向西蔓延,对全陇的局势起了镇定的作用。此后,则是在陇东、陇南及关中一些地方的拉锯战。其中较大的战役,有巩昌之战、平凉攻坚战、秦州攻城和阻击战以及洛门歼灭战。
在克复兰州的同时,张勇率部自洮州东向巩昌。孙思克回师凉州驱逐了墨尔根台吉,并至甘州驱逐“高台黄番”之后,对巩昌这一战略要地,遣其将任国治等“潜师入城,与城兵共出战”。张勇和副将刘宣圣等挥兵奋击,“截其归路,斩馘过半,获四百七十三人,”并乘战胜之威,一举收复巩昌。这时,洞鄂督师围攻王辅臣据守的平凉城,日久无功。康熙曾令张勇率师会攻,张勇上疏陈述巩昌要地,需重兵驻守,兵力难分。康熙“下廷臣议”,采纳了这一意见,令张勇固守巩昌。
会攻秦州的清兵,也是日久不下。敌方守秦州的有八千人,四川及平凉来援的有万余人。于是,洞鄂调陇州的佛尼勒前来助攻。
张勇则派孙思克率二千人自巩昌前来。佛尼勒是满员中的一名战将,在秦州附近擒获敌将李国栋等。孙思克战于南止,敌将陈万策等战败归降,南山之敌溃窜。清兵合力攻城,击毙敌众三千余人,秦州克复。孙思克与佛尼勒复率部追击逃敌,相继克复盐关、礼县、西和、清水、伏羌(今甘谷)等地。之后,洞鄂与张勇认为秦州地当四川之敌北援的咽喉要塞,必须强将精兵扼守,遂命王进宝担当此任。王进宝率部进驻秦州不久,敌方四川吴之茂即再次北犯,盘据在西和凤凰山。王进宝主动出击,双方接触,初战失利。夜间,吴之茂乘胜来袭,不意王进宝早有准备,“以计环攻之,蹙之党家山,大溃,多坠崖死”。经此一战,使吴之茂短期内不敢北窥。
平凉的战事,双方互有胜负,呈胶着状态。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孙思克战绩较著,他率师出静宁,“斩首五百级,获裨将三,复其城”。进战华亭,降贼兵。在平凉城郊“战南山,战城北,八战辄胜。又为九覆,败贼南郭外”。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康熙对西北战局作了重新部署。
正月,擢王进宝为陕西提督,仍兼领西宁总兵,驻秦州。升赵良栋为宁夏提督。二月,“命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统辖全秦,自贝勒洞鄂以下咸听节制”。
吴三桂为保平凉,再令王屏藩、吴之茂北犯。三月,吴之茂“进据北山,断临洮、巩昌道”。王进宝与佛尼勒分兵进击,将吴之茂击败,俘获其将徐大仁。复向南追击不舍,一战罗家堡,再战盐关,又大破吴部于牡丹园,屡战皆胜,卤获粮械甚多。但敌谭弘部突然进占通渭,清将赫叶败退,谭弘兵势甚炽。王进宝率数十骑往援,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王进宝以计取胜,令士兵“伐木曳以行,尘大起”。敌方误认清军大队来援,慌忙撤退。王进宝挥兵追杀,收复通渭,又进而收复静宁,解除了攻打平凉的清军西面的威胁。
图海到了平凉前线,“明赏罚,申约束”,整顿军纪,激励士气,他察看平凉城周地势,认为王辅臣派精兵固守的城北“高数十仞”的虎山墩是平凉的咽喉要地,决定将虎山墩作为首攻的对象。
五月,“率兵仰攻,贼万余列火器以拒师。图海令兵更迭进,自己至午,战益力,遂夺而据之。”是役,孙思克因急追敌兵,被砍伤右臂,“伤筋骨,今已成残疾”。因功擢孙思克凉州提督,授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即一等轻车都尉)。
夺取虎山墩之后,清兵居高临下,“发大炮攻城,城人汹惧”,这时,图海转而采取诱降的办法,派人入平凉城内劝降。王辅臣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于六月初一降清。康熙“诏复其官,授靖寇将军,立功自效,诸将弁皆原之。”这一宽大对待,不咎既往的策略,有效地瓦解了吴三桂的势力。
平凉虽下,吴之茂复据乐门(今武山洛门)。吴据险列十一寨,坚守不退。六月,张勇、王进宝、佛尼勒率师会攻。兵至乐门,立营未稳,吴之茂即驱众来攻。张勇令士兵人持草一束,分击南北山梁,发动火器攻击,敌败退,士兵投草填堑直进,“杀贼千余”。王进宝“督兵环击,歼其裨将数辈。复与佛尼勒合兵,战屡胜,之茂仅以十余骑溃走。”至此,宁夏、甘肃(除陇南外)已无大股敌兵,结束了双方拉锯战的局面。康熙下令褒奖,张勇进封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师。王进宝晋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即一等男),授奋威将军,仍兼提督平凉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