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翥元
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王朝。为了“慎固边防,翼卫王室”,实行分封制,把他的24个儿子和1个重孙分封在府里和边境各地为藩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其第14子朱楧为汉王,后又改封为肃王。肃王“领张掖、酒泉诸郡,西扃嘉峪关,护西域诸国”,在甘肃地区拥有军事指挥权。有兵1万6千,可直接调遣指挥,而且遇有紧急情事,可以指挥甘肃各卫所的兵员,肃王是甘肃的最高统治者。
一、肃王在兰州建筑方面的建树
肃王为“龙子龙孙”,身居高位,锦衣玉食,过着悠闲岁月,他在兰州广建王府,修建庙宇寺观、花园名胜和巨大的陵墓,给兰州增添了一些景观。其主要建筑建树如下:
1.修建兰州城池。兰州的城池,早在宋代及其以前曾多次修筑,因年深代远已不复存在。明初,肃庄王朱楧曾以今中央广场为中心,修筑周长6里200步的内城。这个城呈东西略长的方形,城高3丈5尺,宽2丈6尺,有4个城门,东为承恩门,西为永宁门,南为崇文门,北为广源门(俗称水北门)。在城墙外东、南、西三面各开挖宽3丈,深1.5丈的深沟,沟内引水,称为护城河。宣德年间又筑兰州城外郭,周长18里123步,呈不规则形,建郭门9个,东曰迎恩门(俗称东稍门),东北曰广武门(俗称新关门)和天暂门(俗称下水门),南曰拱兰门(俗称南稍门),东南曰通远门(俗称小稍门),西南曰永康门(俗称窑巷口门)和靖安门(俗称下沟门),西曰袖川门(俗称西稍门),北曰天水门(俗称桥门),这样就奠定了后来兰州城的规模。
2.建立肃王府。肃庄王朱楧移住兰州后,即在城隍庙(今张掖路工人俱乐部)以东,会馆巷以西,张掖路以北,滨河路以南的今甘肃省人民政府及兰州市委一带修建肃王府。王府四周有围墙,高1丈,周长3里,东、西、南均有府门。正门是南门,入内有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3道。承运门内建有承运殿和存心殿,是肃王发布政令和举行典礼的场所。存心殿后建有东西王宫,是肃王日常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王府北依宋元丰年间修筑的石龟城,城上建有拂云楼,临东去黄河,气势雄壮。王府的东、西、北三面建有宫苑。
苑中有肃庙和假山,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奇花异木,点缀其间。
东苑,又称凝熙园,重点建筑是用巨石垒雕的大、小假山,俗称大小山字石,“垒石为山,因泉为池,山下洞壑幽远,逶迤数里”。园内假山万石错落,山势嵯峨,上建亭台,危耸欲坠。南端建凝熙观,有雷祖殿、玉皇阁、拂云桥、超然亭、百子洞、斗母宫等。岩石间塑泥神数十,山下有洞府通道,据说有一道可通雷坛河的金天观。
以后这里逐渐变为街巷和居民区。
3.建造园林池沼。“莲花月夜”是肃庄王朱楧来兰建藩时,因怀念江南水乡风光,在今西津路西黄河之畔兴建的。这里原为一片天然池沼,后来由于种有莲花而得名,“莲花月夜”原为兰州八景之一。“莲花池在县西五里,明肃王令潴神泉水为之,周五里,花木畅茂,鱼鳖充极,为游赏也”。莲花池湖长一里半,宽约半里,池中积水蓄鱼,并在四周建有小桥亭阁。后屡废屡建,规模越来越大,清光绪六年(1880年)陕甘总督杨昌浚重建时,又仿西湖景色增建,改名小西湖。以后因战乱,至解放前夕已变得残垣断壁一片荒凉。1982年4月,兰州市人民政府又动工新修成面积30余亩的西湖公园,1987年10月开放。
肃王在兰州城郊还建有东、西、南、北四处花园。东园在今广武门外水车园一带,其中有鱼池子、水洞楼等,为肃王养鱼处。西园在金天观以西,即今上、下西园。南园在今鼓楼巷东端,今兰州市第四十二中学校址处,园中开渠,利用浦惠渠引阿干河水,灌溉园中所植莲花,后改种蓼蓝,蓼蓝可制染料蓝靛,遂名之为靛园。
靛园中还建有一座禅林寺。北园在今解放门外西津东路以西,至今仍有北园之名,所产冬果梨,皮薄甜脆,色泽晶黄,名曰北园梨,“梨园落花”亦为原兰州八景之一,现在这里已成为机关住址和居民住宅区。另外,还在今广武路兰州市第三中学校园处建有红花园一处。
4.建造道观。肃庄王朱楧笃信道教。他在移藩兰州后就各处寻找修建道观的地点,见城西南“山环三面,有仙人舞袖之形,河距北流,如九曲之势,玉案之峰在前,左右交加于剑水,龙翔虎伏,掩映其墟”,在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于该处唐云峰寺、宋九阳观的基础上建立起金天观。金天观,又名雷坛。观内主要建筑有元坛祠、真武祠、雷祖殿、神御殿、元极殿等。雷祖殿主要塑祀雷神,雷坛之名即由此而来。雷祖殿东西有廊房四十楹,绘道经所载老君八十一化跡壁雷及雷神的巨幅壁画,据云为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所绘。雷祖殿后有圜室,是朱楧为孙碧云真人所建造。整个道观殿宇宏伟,道院清幽,曲径回廊,古木莲荫,引人入胜。解放后金天观已改建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即今新桥文化宫)。
肃庄王朱楧来自金陵,眷怀江南故园,就在皋兰山巅修建三台阁,每逢九九重阳,辄率眷属及臣僚登此阁聚会,以远眺故城。有人曾就此事填词云:“登上皋兰山,翘首云天,白云亲舍望江南,缅怀那石头城阙,紫金岗峦。往来寄语南飞雁,且凭此羲皇故里,河岳根源,民勤俗厚丁壮滋繁,卫护我大明江山。”三台阁原名魁星阁,上祀魁星,“神阁一楹,阁崇三级”,因而俗称“三台阁。”每逢阴雨,天遮雾锁,三台阁微露身姿,仿佛天上宫阙,重现人间。
以后经过多年的风侵雨蚀,台阁倾圯。解放后,兰州市人民政府在皋兰山大搞绿化,修建兰山公园,于1984年重建此阁,成为兰州旅游胜地。
肃庄王朱楧在大兴土木中,为了宣扬“王妃功德”以示忠孝,许愿在今庆阳路中段路北修建白衣寺。白衣寺供奉白衣菩萨,由尼姑住持。万历年间毁于火灾,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末代肃王朱识鋐又重修。现寺内仅存有原来的正殿和佛塔。佛塔名为多子塔,是覆钵体实心砖塔,既吸收了印度佛塔的建筑艺术,又有中国古代建筑风格,高约30米,塔顶为绿色琉璃大型相轮,塔身8面12级,每级每面各有佛龛一个,每龛供奉佛像一尊,计96尊。塔南下部有一大龛,内塑佛像3尊。塔每级角装风铃一,微风吹来,铃声齐鸣,清脆悦耳。
白衣寺的“古刹晨钟”也是原兰州八景之一。现白衣寺已成为兰州市博物馆所在地(庆阳路东端)。
另外,肃庄王朱楧还在城南的五泉山建有崇庆寺(民国8年更名为濬源寺)、酒仙祠、嘛尼寺、文昌宫、武侯祠、大悲殿、地藏寺、卧佛殿等。
明代造陵之风颇威,肃庄王朱楧早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就四处勘察墓址,选就金县(今榆中县)来紫堡至寺隆沟的平顶峰作为墓地。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朱楧死后开始营葬,历代肃王死后多葬于此。先后葬于平顶峰的有:肃庄王朱楧、肃康王朱瞻焰、肃简王朱禄埤、肃恭王朱贡錝、肃靖王朱真淤、肃定王朱弼桄、肃昭王朱缙炯、肃怀王朱绅堵、肃懿王朱缙、肃宪王朱绅尧的夫人薛氏、末代肃王朱识鋐等11人,“依次排列,望若山陵”。此外,肃安王朱弼柿墓在今七里河区西园圃子湾,肃宪王朱绅尧墓在今七里河区西南二十里的周家山。
二、肃王在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建树
肃王统治的甘肃干旱多灾,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比较关心经济事业。如派人从江南引进桑苗,在桑园峡等地开辟桑园,共栽活桑树867株,养蚕缫丝,每年可得蚕茧21斤。又在肃王府的几个花园中养鱼和种植经济作物。还在今榆中县和平乡菜子山村“东至暖泉山,南至石门山唐家坟,西至柴沟,北至挂车巷”修建肃府官滩,用作“牧养进贡骟马,祭祀牛羊之所”。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兰州知府为修复阿干河水渠,拟制造若干水塘,肃世子朱真淤“给木材以助之”,水槽与正渠接通后“仰给此水为生者,不啻万口”。还在渠上营造护渠林带,直到清末,雷坛河、太清宫一带尚存护渠榆树36棵,被人称为“护渠大将军”。另在今城关区邸家庄市委党校路口,高20.5米,胸围5.19米的古榆树,就是肃王所植。
明代甘肃的教育在肃王的倡导和重视下较为发达。肃王曾聘请精通五经的周麟为肃王府教授,在周麟的高深学问和高尚操守影响和熏陶下,培养出一批著名的学生,如著名的理学家段坚、史学家卿让等。还出现了曾担任兵部尚书的彭泽、翰林院侍读学士黄谏、翰林编修赵时春、弹劾奸相严蒿的御史邹应龙等优秀人物。肃庄王朱楧曾下令修纂《金城志》,这是兰州最早的一部地方忘,可惜早巳散佚。
三、石刻肃府本《淳化阁帖》的诞生及倡导诗文书法的成就
洪武初年,朱元璋曾赐给朱楧一部宋刻《淳化阁帖》。该帖为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光义诏命翰林侍书学士王著仿唐以前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各体真迹汇刻而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书帖。朱楧把《淳化阁帖》真本,藏于府内,秘不示人。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肃宪王朱绅尧请摹刻名师姑苏温如玉和南康张应召摹刻上石,共用富平石148块,历时七载,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末代肃王朱识鋐当政时完成。帖石刻成后,藏肃王府东书院遵训阁,这就是肃本《淳化阁帖》,通称“肃府本”或“兰州本”。“肃帖丰肥,浓态侧出”。“新旧不爽,毫发俱在,与宋本无异”,堪称国之瑰宝。现肃本《淳化阁帖》刻石仍存,有142块,藏甘肃省博物馆。
在碑帖的影响下,肃王多喜书法。拂云楼上原有肃宪王朱绅尧所写的诗碑两座,上刻“肃藩翰墨”、“磐石之家”二印,一题“三觐明藩致祝”,一题“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口”。现存一座,书为狂草,笔力劲逸,龙蛇竞走。碑文部分脱落,已读不成文,据研究者以为其全文应是:“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边城。青柳解婆娑,别殿看风舞彩罗。白发暂违双凤阙,丹衷直上五云阿。平戎漫讶龙堆远,策马频从鸟道过。最是识荆离乱后,不堪回首阻关河。政罔”。
此碑因末代肃王朱识鋐的王妃曾撞死其上血迹斑斑改名碧血碑,现安放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末代肃王朱识鋐所写白衣寺塔佛龛旁的砖刻对联“玉柱玲珑通皇座,金城保障永皇图”及横额“耸瞻震旦”,对联所书为楷书,横额为行草,字体遒劲。
肃王中多有颇具文采之辈,这些人醉心于诗词歌赋,但由于生活局限和水平所限,未脱附庸风雅的故态,但其中也有一些可赏之句,比较真实地描述了兰州的名胜和风物。肃靖王朱真淤的诗委婉有致,言边塞事尤感慨有意。他喜遊华林山上的华林寺,常和文臣滕佐、张凉等集寺中咏咏酬唱。其中二首七律写道:闲登杰阁依危栏,多少轮蹄去复还。
篱落连绵秋色里,园林高下夕阳间。
雨余船系临沙柳,风顺钟闻隔岸山。
元限壮怀吟不尽,盛游到此暂开颜。
秋客万里入凭栏,樵担渔舟任往还。
远树依稀烟草外,清笳呜咽戍搂间。
霜惊雁阵横遥寒,风陟云阴转北山。
四序递催人易老,朱颜不觉换苍颜。
朱真淤也常到金天观游赏,他有一首五律写道:羽客栖真处,阴阴古殿幽。
山搂依叠巘,道院傍清流。
庭唳巢松鹤,林啼唤雨鸠。
嗟吁罹罗网,徒慕赤松游。
皋兰山南麓五泉山背后有一条沟(即水磨沟),沟内有一悬岩如覆屋,无数水珠自顶部石隙渗出,犹如落雨,故名夜雨岩。朱真淤曾到此,题五律一首:淡淡笼烟雾,沉沉映落霞。
雨余声愈急,风劲滴还斜。
秋树浮残叶,春山泛落花。
翻疑最深处,犹似隐仙家。
肃昭王朱缙炯也爱吟诗,其诗浅直,有一首写兰州水磨的《观船磨》写道:一枚隔深渊,双轮夹小船。
势长冲急硙,水正系孤舷。
波浪随消长,机关自转旋。
薰风堪遣兴,夜雨却惊眠。
用尽人间巧,心中未晏然。
沙井驿西白家铺子一带筑有候马亭,为迎候西域马匹而建,朱缙炯来此写有《候马亭》一诗:步履出城西,遥望孤亭下。
借问地为谁,遗名曰候马。
承宠弍师行,恣欲三军舍。
贵畜以贱人,云众而回寡。
向道紫骝今在否,徒使亭名万古有。
另有两首署名“肃世子”所写的诗,格调高雅,未署具体作者姓名。他在兰州旧城北垣上望河楼写过题名《登河楼》一诗:
寥落寒天迥,人家落木间。
河流斜抱郭,驿道险临关。
曲岸侵平野,深岚失远山。
津楼凭槛立,伫看远人还。
由于朱楧的倡导,历代肃王的诗文书法流传至今,成为甘肃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甘肃文史》199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