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望
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肇造了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在此次革命中,甘肃热血青年参加的有120余人,尤其在武昌起义中,陇原志士参加者甚多。值此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际,特将数位陇原英烈之事迹,昭彰于世,以志悼念。
王德立,字道生。二十五岁,甘肃靖远县人。1909年冬自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被保送至湖北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当此期间,德立亲睹外国兵舰肆行于长江与外国租界连亘,痛恨祖国大好河山遭受列强之蹂躏,遂萌生拯救祖国之革命思想。于是秘密参加同盟会湖北省文会,振奋精神,专心习武,潜心于反清。迨至毕业后,从戎炮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加陆军学生军队,至起义成功,学生军队解散,德立获悉家乡甘肃尚未脱离清朝统治而宣告独立,于是与同学结伴西行准备返甘。抵潼关后,为陕西革命军(秦军)东征军司张钫所挽留,协助办理军务。当其时,自河南而来忠于清廷之毅军来攻潼关。由于军事力量悬殊,东征军溃败,撤退至华州(今华县)。德立在撤退中,因中敌炮负重伤,不幸壮烈牺牲。
黄文模,字范洲。二十四岁,甘肃秦州(今天水市)人。1909年冬在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即被保送至湖北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文模常于课余留心当代历史。当时同学常维楷(按:甘肃陇西县人)在校内秘密组织反清组织——黄汉光复会遭到禁止,并被捕入狱。黄获知气愤成疾。待常出狱时,正值1911年3月广州起义失败,黄与常相谈更加忧心国事。至当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黄联络同学参加战斗,奔黄鹤楼、文昌门、汉阳门等处,接应参加起义的革命军,然在参与进攻武昌汉阳门时,不幸遭到清军炮击,壮烈牺牲。时当10月21日也。
张,字燕山。二十六岁,甘肃秦州(今天水市)人。1909年冬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于次年2月被保送至湖北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他在鄂见沿长江一带尽为外国列强之势力范围,汉口重镇多为外国租界,遂萌生革命思想,听同学常维楷(秦州人)的宣传后,于是参加黄汉光复会鄂省同志会,并慷慨捐款。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当即参加革命军,奔赴武昌中和门(后改称起义门)、汉阳望山门、保安门参加巡逻任务。当其时,敌人在各巷潜伏,而黄鹤楼一隅尤为敌人之根据地,同伴以人少事孤,劝张勿去前往参战,张不听劝告,与他人奋身前去,皆因敌人炮火猛烈而撤回。可是,不幸在10月21日参与收复汉阳的战斗中,因奋不顾身,英勇冲锋,乃致中炮负重伤,最后壮烈牺牲。
张钰,三十一岁,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I909年冬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于次年2月被保送至湖北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
在校中暗与各省同学联系,谋以武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张闻讯喜跃如狂,称借此可以武力“光复大汉,以酬宿愿也。”遂纠合同学前往攻城,在攻占武昌中和门(后称起义门)后,接着占领楚望台要地,随后保护湖北革命军政府都督府。
可是,在进攻武昌蛇山之激烈战斗中,因奋勇当先,不幸中弹牺牲,壮烈捐躯。
王瑛,字玉成。二十六岁,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1909年冬在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次年2月被保送至湖北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在校时,深感民族危机,与同学常维楷等人组织进化研究会,联络革命团体——文学社之成员,采择各报之精华,与常维楷等人捐资印刷,汇集成册,分寄各地,以启发民智。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王瑛积极参加,同时在汉口等处演说,宣扬革命。此后,多次参加汉口保卫战。后来汉口失守,王瑛不幸中清军炮击而英勇牺牲。
马守常,二十八岁。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在甘肃陆军学堂上学时,愤慨陇上风气闭塞,与同学诸人组织进化研究会,采择名人著作及各报精华,汇编成册,分发各处,以使启发民众觉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912年3月甘肃秦州(今天水市)的独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守常作为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毕业之军人,响应革命,积极参加了攻克武昌中和门(后称起义门)占领楚望台的战斗,后参与保护湖北军政府都督府及藩库(银库)等重要地点。当其时,守常获知远在西陲之甘肃,尚未响应民国宣告独立,仍处于封建专制桎梏之下,于是改装西行,准备回陇。当其由湖北行至潼关时,为陕西革命军(秦军)东征军司令张钫再三挽留,任命为司令部军械官,襄理军事事务。接着,守常参与秦军二次收复潼关之役。被东征军第一标统兼先锋官王天纵任命为正参谋官,筹备军事行动。即随王天纵部,出撞关,破函谷关,克复灵宝、陕州(今陕县)、硖石、张茅等地,追击敌人至观音堂。此时,天降大雪,敌军防守甚严。守常不畏艰险孤身前往侦察敌情。至次日,在英豪附近同敌人的交战中,情况危急,但守常镇定自若,督战于枪林弹雨之中。因东征军失利,守常遂担任后卫指挥,撤退至张茅,因所乘战马被伤,守常便步行指挥,使大军得以安全撤回。至潼关,守常因积劳成疾而吐血,此时,忠于清廷之甘军已进犯至陕西西部。
守常虽然抱病在身,但是谢绝同僚劝阻,报名参加援西军先锋队,至长安,因早疾复发,遂被慰留,以参议身份办理援西军军需事宜,终因病势日加沉重,不幸于1912年12月26日以病殉职于军营。同时,守常在生前曾参加革命组织——陕甘新三省协会。
赵正身,字子笏。二十六岁,甘肃狄道(今临洮县)人。1909年冬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次年2月被保送进入湖北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曾秘密参加黄汉光复会及革命党人蒋翊武组织的文学社机关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时,赵因饮食失调,卧床已逾月余,然闻讯起身,欲参加,被同伴劝阻。赵曰:“今得死所也”,遂持枪前往。至城里听从命令严守藩库(银库),并参战。
至当月12日,精力耗尽,犹呼杀贼不止,以至气息奄奄,终于在当晚病殁于军政府都督府(武昌咨议局)。
玉屏翰,字介侯。二十八岁,甘肃静宁州(今静宁县)。1909年冬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被保送至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在校中秘密参加了同盟会湖北省支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加入了学生军队,迨至学生军队解散,屏翰只身返陇,当行至陕西时,欲想联络陕西革命军(秦军)光复甘肃,遂被陕西革命军东征司令张钫恳切挽留,遂充任司令部稽察长。当时潼关营伍初创,部署未周,屏翰乃日夜编制队伍,助理防务,劳苦卓著。然而由于秦军内部被人煽动互相仇杀,一等参谋官雷崇修遇难,误牵及屏翰,于是被杨雨铭遣人无辜暗杀于潼关西门外五里墩,可谓惨哉!
本文参考资料①慕少堂《稽勋调查总会甘肃分会调查表册》(残册)。
②朱叙五、党自新《陕西辛亥革命回忆》。
③张伯英《即张钫)先生日记零稿》附表。
④(《历史档案》杂志)。
(《甘肃文史》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