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志
张澍(1776—1847),甘肃武威人,号介侯,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知州、知县等。澍为乾嘉时著名学者,考据学家,游历大半个中国,留意地方文献,一生著述七十余种,有《养素堂文集》、《蜀典》、《姓氏五书》等,《姓氏五书》尤称绝学。《清史稿》有传。
嘉庆二十三年(1818),因大足县令赵时奉调廉差(乡试官),张澍署理大足知县半年,受赵时之托,纂修县志。此前,仅存乾隆《大足县志》,较为简略,张澍重为拟订篇目,搜集文献及调查实物资料,逐一考证,颇费心血。其间多次实地考察大足石刻等,写有《书唐昌州刺史韦君靖碑后》、《古文孝经考》、《跋赵懿简公神道碑后》、《书文殊诣维摩诘问病图后》、《杨甲非遂宁人考》、《六经图考》、《书多宝塔石记后》、《重修棠香书院碑记》、《重修县志序》、《前游宝顶记》、《后游宝顶记》等二十余篇文章,学术价值较高。
半年时间,张澍未完成县志纂修,即移署铜梁,继调廉差,又调南溪,但他始终随带志稿,直至完成任务。惜未及时刊印(手稿现存台湾,未整理)。以后道光间大足知县王松始整理刊印,已非原貌,仍被梁启超列为良志。
张澍在大足题诗40余首,刻石2首,书法极佳(以南山《辰秀太清》碑及《登南山诗》碑为代表),诗中饱含复国爱民之情。如游南山诗:摩崖藓字又来寻,乾道谆熙岁月深。毁党籍碑青史汔,小朝庭币白头吟。仅多避暑消闲客,谁抱忧时话国心。读罢张何唱和句,晴天一鹤响瑶音。
大足石刻乃世界文化遗产,张澍则被誉为考察研究大足石刻的第一人。当时老百姓无法理解其行为,误以为他是为盗取宝顶山千手观音之“金手”或北塔所藏之“金砖”,民间遂有“张澍盗宝”的传说。张澍勤政守责,民间传说他为禁止捕食青蛙,保护农作物,连出两道告示无效,决定惩一儆百,抓捕一违令者,赤其上身,刷上浆糊,贴上皮纸,干后撕纸,令其亲尝青蛙“剥皮”之苦,终于制止捕食青蛙之风,张澍自此又落得“张剥皮”的外号。
张澍晚年双目失明,寓居西安,直至去世。其手稿多由子孙出卖,流入国外,大多存巴黎博物馆。今西安博物馆尚存其《大足金石录》手稿。
(《甘肃文史》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