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贝索斯要创立公司,就必须有创业资金,于是为了创立公司,为了力求生存,他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打给亲朋好友,筹措创业资金,克勤克俭的他甚至用门板当作办公室里的书桌。功夫不负有心人,贝索斯在西雅图所做的那份创业计划引来了两个投资机构:克劳菲德/拜尔斯投资公司(KleinerPerkinsCaulfield&Byers)以及温布莱德投资公司(HumberWinblad)。尽管贝索斯在纽约金融市场有支持者,但他却到硅谷为新成立的公司筹资。根据古柏/李柏兰公司(Coopers&Lybrand)的研究显示,当时东岸的企业对高科技产业的兴趣并不如西岸,研究结果还发现西岸的企业对网络新兴产业的投资金额是东岸的三倍。
克劳菲德/拜尔斯公司的约翰·杜尔(JohnDoerr)在谈判中脱颖而出,出资成立了亚马逊书店。史蒂芬·西格勒曾在他的著作《因特网简史》(Nerds:ABriefHistoryoftheInternet)中引述安·温布莱德讨论谈判的情况。温布莱德忆起贝索斯曾说:“我对出版业一窍不通,我要开门见山地向你承认。但让我告诉你,我知道我能把书籍引进,提供给顾客,让他们不再需要实体书店。”他向温布莱德表示,他在网络上卖书,这将改变出版业的整个经济形态。温布莱德相信贝索斯已经做到了。
1995年:亚马逊书店诞生了……
贝索斯从亚马逊书店成立之初,到1999年的四年里,他深入敌营,广纳贤才,御驾亲征;连败强敌。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役,就是贝索斯带领亚马逊书店击败了创立125年,并拥有一千多家连销店的业界霸主——马诺书店。
结果固然让人兴奋,在过程却质让人回味:亚马逊书店1998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25290万美元,比1997年第四季度的6600万美元暴涨了283%,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是各界茶余饭后热烈讨论的对象,包括目前及潜在的投资者、网络观察家及基金经理人等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即使亚马逊公司至今仍未有盈余,1997年5月以1股9美元的价格供投资人认购股票之后。到了1999年初已涨至209美元,足足涨了23倍。雄心壮志的贝索斯预计公司到2000年的年营业额可达到10亿美元,他并未表示公司何时将开始获利,但早期的投资人都知道至少五年内不会配股。多数投资人仍对贝索斯信心十足,包括《傻瓜投资指南》(TheMotleyFoolInvestmentGuide)的作者大卫·贾德勒(DavidGardner)在内,他曾向记者表示,如果贝索斯急于让公司获利,他当然做得到,只是公司规模就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就像一个贝索斯迷般,贾德勒认为亚马逊公司若在两年之内还不赚钱,“它就有麻烦了”。
贝索斯是成功了,这一连串的数字足以证明他的电子商务教父的魅力。但贝索斯也许会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是你80岁的回忆起自己的30岁而不感到后悔。
一、网络书店创世纪
成功始于理念
1994年4月,杰夫·贝索斯发现了一个让人吃惊,甚至难以相信的数字:网络用户每年的2300%的速度在增长。那一刻,一个念头涌上贝索斯的心头:我要建一个最大的网络企业。这个念头促使贝索斯决定要离开SHAW公司,自立门户开发电子商务。
几年之后,亚马逊的名声越传越大,实力越来越雄厚,公司也越来越受世人看好。腰缠上亿资财的贝索斯,重新回首当年那个突然决定的时刻,贝索斯说了一句话:“我决心要让自己在80岁时,不会后悔在30岁时辞掉华尔街的工作,但是如果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我到80岁都会后悔不已。”
也许可以说,亚马逊今天的成就算不得什么。今天身价上亿的贝索斯也算不得什么,可是却不得不承认,30岁时的贝索斯,为了一个偶然看到的数字,而决定辞去他得心应手的工作,离开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华尔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决定。历史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贝索斯总对自己的员工们说:我们不是在为亚马逊赚钱,也不是在为个人赚钱,我们是在创造历史。
从今天看来,贝索斯对他30岁的抉择当然不会再有什么后悔。可一个人能在30岁的时候想到自己80岁时的心情,这多少有些反潮流而行,并让人吃惊。世人年轻时想着的多是挣钱、成家、立业,哪有想到未来的时候,比如老了的时候?人的一生快要走完的时候,自己在乎的是什么呢?自己追求的终究是什么?从这一“后悔”与“不后悔”的追问中,也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贝索斯了。
渴望有自己的历史的贝索斯向SHAW公司交上了辞职书,就这样踏上了西去的“淘金”路程。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公司的老板大卫·肖,对于贝索斯的突然辞职并没有说什么,却清楚地告诉他,或许日后相见,两人便是商业场上的竞争对手了。这被后来的人笑为“放虎归山”。归山也好,归海也罢,贝索斯从此却真是如鱼得水地建造起了他的亚马逊来。
对于贝索斯为什么会想到创办亚马逊网上书店,贝索斯自称这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典故。原来贝索斯从小就有着一种对卖东西的特殊热情,小时候他经常在自家门前的草坪上摆出一些漫画书来卖,并成为一种爱好,这种卖书行为竟也得以一直持续到快三十出头。最后有一次,母亲下令禁止贝索斯再搞这样的兜售行为,而且还威胁要把贝索斯赶出家门。就这样,贝索斯把他所有的存货全部清理掉,惟一还剩下一本卖不掉的书,就是《蜘蛛人》。这本书出版于1964年,已经又旧又破,这封面也不见了。贝索斯说:“这时我知道了把这本书打发掉的惟一办法,就是拿到网上去卖,因为买方无法在买书之前先看一看要买的东西。”
这听起来似乎真有些传奇色彩,为了卖一本掉了封面的又破又旧的书,贝索斯竞异想天开地打起了网络的主意。如果事情果真是这样的话,贝索斯倒要好好感谢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如果没有它,今天的许多事情可能真还要推迟多少年了。
贝索斯迫不及待地辞去华尔街D.E.Shawandco.基金公司副总裁的工作,和妻子麦肯丽(MacKenzie)收拾行囊,带着所有的家当,前往西雅图发展。选择创业的地点是很重要的决定,贝索斯曾经在科罗拉多、俄勒冈与华盛顿之间做选择,后来挑中西雅图,因为该地电脑软件人才丰沛,且距离大书商殷葛蓝(Ingram)也很近。贝索斯曾在接受访问时谈到落脚西雅图的原因,他解释:“我们选择西雅图作为创业的最佳地点,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西雅图是科技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另外,他还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必须靠近几家主要大型的书籍经销商,全世界最大的‘殷葛兰书库’就在俄勒冈的罗斯堡……。再者,西雅图也是一个非常企业化的城市,随时都会有刺激的事物产生。”
所以靠近书籍经销商是贝索斯另外一项重要的考虑。贝索斯在草创之初希望可以依赖全美最大的书籍批发业者——殷葛蓝,他的盘算是:殷葛蓝对于货物配送以及库存成本的控制,会有很大的帮助。
选好落脚处的贝索斯带着妻子一路向西行,他们驾驶着老旧的ChevyTrailBlazer(一种四轮传动的大型车),沿途贝索斯就已经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上,兴奋地撰写事业企划书,同时拿出移动电话,到处张罗筹措创业的资本了。企划书的内容是根据已经拟订的信念,就是“网络不只是介绍与陈列书籍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卖书的场地”。贝佐斯就这样从亲朋好友一点一滴的捐助里,募集到大约100万美金的创业种子资本。
亚马逊公司上网之后9个月,由于反应实在太热烈,因此贝索斯决定要再拟一份公司发展企划案,目的是希望多募集些钱,多打广告。而创业初期的顺利局面,包括实际的营业收入加上客观的顾客群,都使得亚马孙具备极佳的态势可以募集创业后的首次投资基金。贝索斯还回忆那段寻找投资方的故事。他说:“那段时间,我们会玩笑式地故意改变声音,然后说‘如果你是顾客请按1;如果你有意投资请按2’。”
不过虽然顾客很多,但是真正有意投资的只有一家,就是KPCB公司,这家声誉卓著的投资公司是最后慧眼识英雄的惟一出资者,日后也与亚马逊的发展建立了极深远的关系,当时贝索斯打电话给该公司的一位重要人物——约翰·道尔(JohnDoer)。并且告诉他:“就KPCB公司在网络界的声望来说,我们两人应该谈谈。”道尔欣然同意隔天在西雅图的总部见面,贝索斯见了投资方后,说明来意,表达希望将这次募资分别与两家公司合作的想法,但是道尔则认为,如果由他朋友吃下全部股权的话将更可全心全意关注亚马逊的发展,贝索斯觉得所言有理,便同意道尔的意见、当时亚马逊价值估计超过5000万,最后KPCB以800万元吃下亚马逊15%的股权,从此以后贝索斯便在投资方的支持下,开始扩大其经营版图。
车库发迹史
许多人都知道乔布斯是在车库里面发明了苹果电脑,雅虎(Yahoo)的创办人杨致远与大卫·费洛(DavidFilo)是在斯坦福大学共用一个拖车内的办公室,其实也无异是一个小车库。像这样车库发迹的故事,再一次发生在贝索斯的身上。
落脚西雅图之后,贝索斯就在贝乐福(Bellevue)郊区租了一间房子,把工作场地设在自家的车库里。带着四位工作伙伴就创办了亚马逊书店。这一年贝索斯自称是生命中最忙碌的一年,亚马逊不算是以团队的方式创业,只是很快地公司就增加到四五个人了,而在创业艰难的初期,就是这么几个人一直相互合作。
就这样,贝索斯开始从400平方英尺大小的克难车库办公室发迹,而在1995年7月正式成立亚马逊网络书店。当网络创业成了美国时兴的趋势时,亚马逊的销售也一飞冲天。靠业绩突飞猛进所赐,六个月后,亚马逊总部搬迁到2000平方英尺的仓库;又过了六个月,亚马逊再次搬迁到西雅图一个工业区,此时的总部面积已经是广达17000平方英尺的大型仓库。贝索斯打趣说,“这么经常搬家,不动产业主可真是爱死我们了”。当然,除了空间不断扩大外,员工人数也不断增加。创办亚马逊15个月之后,贝索斯曾对媒体谈到发迹的过程,他说:“15个月前,我们只有七名员工,现在有170位。”1999年更突破了2000名员工,成长极为快速。贝索斯本人对公司发展如此迅速,建立网络公司一年半以来,其实也有些惊讶。曾有媒体好奇地问贝索斯,在成长快速的亚马逊,最令他惊讶的事情是什么?贝索斯的回答是:
“大体说来都还不算太糟,……目前来说,也许是公司发展的速度吧。我们对此极为乐观并且始终相信我们可以建立一家大公司,但之前都还没达到,不过预期应该很快就会见到。”
这段车库传奇,至今看来有点讽刺的是,搬到了竞争核心的工业小镇后,对亚马逊的发展的确有了关键性的影响。因为在这里,亚马逊才能更便于了解传统零售或网络销售的竞争对手的这一举动,果然,与此为邻的贝索斯就经常“深入敌营”。因为贝索斯在同员工或与供应商举行会议时的地点,常常都选在美国最大的传统书店,也就是日后亚马逊的主要对手之一。
巴诺书店(BarnesandNoble),在书店的咖啡吧台里面进行亚马逊的发展大计。进入敌营的贝索斯喝着香醇的咖啡,绞尽脑汁思索亚马逊的发展,果然在短短的时间内,贝索斯就把亚马逊经营成一家如同在超级书店的咖啡吧台喝着咖啡一样的吸引人的书店。
这个时候的贝索斯,开始一步步地规划发展的步骤,克服可能的困难。首先,他必须先突破出版业订购量最少10本的下限规定。贝索斯选了一本有点诡异难找的书,出版经销商根本找不到,10本订购量的下限规定因此不攻自破,不成为亚马逊创业的困难点了。
而在软件方面,亚马逊书店上网之前,贝佐斯与几位伙伴就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测试系统及软件,并且建立好与书籍供应商的关系后,才正式成立亚马逊网络书店。贝佐斯有一次接受访谈的对话,正可以说明亚马逊在正式营运之前不断努力的过程,现在来看成功模式近乎奇迹的亚马逊,若从结果反证其过程,则亚马逊的每一个步骤似乎都是正确无误的。有人就对“一帆风顺”的贝佐斯发问:“至今你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贝索斯说:
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会说我们一直回避主要的错误,但也拜幸运所赐,好几个我们所做的决定,随着时间过去都会证明这些决定是正确的,即使在当时还不是那么的清楚。例如,我们曾经辩论是否要在公司成立之前来一次所谓的beta测试,在历经九个月的发展之后我们最后决定应该要做这项测试,而且还测试了三个月,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做最好的决定之一。
早期的网站不如今天发达,甚至还有点生硬的感觉。由于大部分早期的电脑用户都对电脑具有高度的驾驭能力,而且他们的网址也容易浏览,所以要求电脑网络必须要快速迅捷的并不多。那时甚至有人嘲讽速度并不快的网络是“全世界都在苦苦守候”(worldWidewait)。但是,贝索斯及工作伙伴也希望效法苹果电脑的精神,积极创新及改良,因此持续努力地增进电脑软件的功能,希望能使网络上的互动做到“人性化”的感受。
艾依瑞(亚马逊的高级编辑)说:“虽然科技正在提供只有科技才有能力提供的事物,宏大的利益的使命服从于人类,像搜寻引擎等功能就是其一,但是人类不应该感到科技的存在。”虽然科技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却希望降低科技带给人类的冰冷感觉,完成人性化而方便的科技功能,这就是贝索斯希望能够体现在亚马逊书店身上的重点。
贝索斯埋头苦写软件程式大半年后,以2000本的库存书,以及110万种书的书目开张,而仅仅是列出可以取得的书目清单,就足够塞满7册的曼哈顿地区电话簿。从亚马逊网站设立的那一刻起,贝索斯即带领着成长快速的团队,包括程序设计师及编辑群,大家继续保持着“让功能更简单、更快速、更无障碍”的理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