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一个学习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这个研究,既包含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也是对自身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技巧的不断探究。对于善于学习的人,他们会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之后,及时总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们就越来越会学习,学习越来越有效果。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课显然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只有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成绩。
(一)准备工作到位
(1)做好课前预习。课前准备主要在于预习,预习即对所学内容提前进行阅读,了解其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过程中,即要了解新的内容,又要联系所学过的旧知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学习某种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联系哪些旧知识,哪些要重点准备,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崭新的知识结构。
(2)做好身体上、心理上的准备。课堂学习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二是要注意饮食与营养。上课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学习过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参与的运动过程,其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上课的目的和情绪尤其重要,我们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确、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听课要全神贯注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新知识是信息接收、信息加工(同化、转化)、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再到信息接收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课堂上,这种信息活动的过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学习效率,取决于信息渠道的畅通与信息活动的质量。听课是接收信息,是信息活动的第一道关口,能否全神贯注,决定信息接收的量和信息活动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高低。全神贯注地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其他干扰,做到心到、手到、耳到、眼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
(1)“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上课时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要在上课前、听课中,注意排除脑子里其他问题的干扰。要尽量培养自己对课程的兴趣,掌握和适应教师讲课特点。听课时,常常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一时还想不明白,可以做个记号,暂时放下。等课后复习时解决或者以后再问,不要因为“钻牛角尖儿”影响继续听讲。
(2)“手到”。在课堂上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当时你可能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
(3)“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听课要抓住重点、难点与关键。学习每门课,都会遇到一些概念,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听懂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这些概念的表述方法;弄清它的应用范围与条件,怎样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如果从教师讲解中抓住这几方面,听课就抓住了要领。有时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遇有难点要力争当堂消化,特别是关键环节必须弄明白。
(4)“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5)“思考到”。学习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没有理解新概念,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接收、贮存信息;思是判断、处理信息,思维着的东西即是学得的知识,知识便是思维的“原料”。学是基础,思是发展,学的过程即思的过程,学必思,思在学中,善思才算善学。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上的积极认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首先要弄懂当堂的新知识。听懂新知识是上课的目的,是发展智力的前提。那种听课不求甚解,“当堂不懂课后补”的做法,既浪费时间,又于智力发展无益。其次是要理清教师的思路,即弄清教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学生听课不能仅满足于把新知识弄懂,还应把教师讲课的思路理清。理清教师思路的意义在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能力,掌握治学本领。
(6)“口到”。要善于问答。学问学问,不问难以成学。在课堂上,必须设问,但也不可乱问,一定要认真思考,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旨在寻求答案的问于培养能力无益,旨在寻求思路的问才是善问之道,并有助于培养能力。学生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养成喜欢积极回答和善于口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