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结果,不外乎三种情况,即:胜、败、降。如果清军得胜而归,或敌方请降,清廷就要举行隆重、盛大的受降、献俘、受俘仪式,以扬军威、国威。
受降仪式多在军前就地举行,借以震慑投降国军民。崇德元年,太宗皇太极亲统大军征讨朝鲜,清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并生擒朝鲜国王李综的妻、子及大臣多人,南汉城危在旦夕。国王李综走投无路,开门乞降。于是,礼部于汉江东岸筑坛,坛南百步建大旗,设黄幄御座。皇太极在仪乐声中出御营,乘舟渡江至,登坛。朝鲜国王率本国文武群臣齐至坛前,立于肉簿仪仗之下。皇太极率朝鲜国王及群臣对天行三跪九叩大礼。皇太极御黄幄,升御座,朝鲜国王率群臣伏地请罪,行三跪九叩大礼,皇太极命起,让该国王坐于左翼和硕亲王之上;朝鲜国王长子坐于左翼贝勒之下;次子、三子坐于有翼贝勒之下。赐宴。宴毕,尽还所俘国王妻、子及诸臣,并赏朝鲜国王、王妃、诸子及众臣貂裘等物,众人伏地谢恩。
乾隆十四年,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平定金川,番首莎罗奔等乞命投诚,负荆请罪。傅恒上奏朝廷,奉诏受降。届时,降军伺于军门外,当道设坛,铺毯供帐。时至,傅恒出营升帐,从征大臣等同至营外,莎罗奔等率金川众僧人及头人,身穿净衣,持香,鱼贯至傅恒帐下跪伏。傅恒痛责其抗拒之罪,转而宣谕大皇帝吴天之德、不斩之恩,金川众头人向宫阙方向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乾隆年又议定,凡克捷受降,军营应飞章入告,得旨允降,乃大书露布,颁布中外。先筑受降坛于大营左侧,坛东南百步之外竖大旗,旗上书“奉诏纳降”四个大字。受降日,兵部官员引降者立于大旗之下,经略大将军出营,同时鸣炮,参赞大臣及各官皆随行。兵部官员命降者在受降旗下北向跪伏,候经略大将军登坛。鼓声炮声再起,参赞大臣及一品大臣分左右而坐,众将官肃立两旁,兵丁分班排列。兵部官员再引降者到坛前匍伏,经略大将军宣谕圣德,降者叩头谢恩。从此,受降仪式均按此程序举行。
如果敌方战败,首领被擒,即要举行献俘、受俘仪式。
所谓献俘,即是将俘虏押至太庙(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今北京中山公园)行礼,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献俘仪式始定于雍正二年,其程序为:俘虏押至京师后,钦天监择吉日,皇帝命行献俘仪式。是日一早,皇室官员人太庙,将列祖列宗神像、神位从中殿移至前殿,并摆放好香、牛、羊、供酒等各种祭品。陪祭各官员身着朝服,在太庙前等候。时辰到,俘虏白带系颈,在兵部解俘将校押送下,由长安右门出,至天安右门人,至太庙街门外。这时,承祭官朝服而至,令俘虏跪伏,承祭官入太庙就位,陪祭各官两厢肃立,祗告献俘,行三献礼,陪祭各官随行之。礼毕,俘虏在兵部司员押解下,再至社稷坛街¨外,承祭官到坛前行礼,陪祭官随同行礼,这时,俘虏跪伏社稷坛街门外,仪同太庙之祭。礼毕,俘虏由所人之门出,被押回牢房,献俘仪毕。
献俘仪的次日,举行受俘礼。是日,礼部在午门城楼正中设御座,武备院在楼檐下张黄盖;銮仪卫、乐部、和声署在左、右门之北设法驾卤簿、悬乐;静鞭、仗马在其后;丹墀卤簿设于左、右门之南;金鼓、铙歌大乐在卤簿之前;丹陛大乐在卤簿之末。设辇、辂于天安门外、金水桥之南;设仪象于辇、辂之南;均排列甬道两侧。内大臣率侍卫身着蟒袍补服,立于城楼台阶之上;护军统领率护军立于城楼台阶之下,佩刀环卫。起居注官立在前楹之西;承旨大臣2员、鸿胪寺鸣赞官2员,立于阶下东、西面。銮仪卫鸣静鞭官立于西面的鸣赞官之后。内阁大学士、学士、翰林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立丹陛卤簿之北。御史4员、礼部司官4员、鸿胪寺官4员,立丹陛卤簿之左。又有御史4员、礼部司官4员、鸿胪寺官4员立丹墀卤簿之右。王以下、公以上立于丹陛卤簿之南;文武百官立于丹墀卤簿之后;兵部、刑部尚书、侍郎立西边丹墀卤簿之后。
兵部司官率解俘将校,押俘由长安右门出,从天安右门入,立于右翼金鼓之后;刑部司官立兵部司官之后。届时,礼部堂官至乾清门导驾,皇帝龙袍衮服乘舆出宫,大臣前引后扈。这时,午门鸣钟,驾至太和门,鸣金鼓,奏铙歌大乐。皇帝在礼部堂官恭导下,由东御道登上午门城楼,至檐前下舆,御黄幄。前引大臣十员立于楼檐外台阶上,后扈内大臣两员在御座两旁侍立。豹尾班侍卫、佩刀侍卫护卫左右。皇帝升座,乐止。鸣静鞭三声,鸣赞官高呼:“进俘!”丹陛大乐起,奏《庆平之章》。鸿胪寺官引解俘将校自丹墀卤簿之南,进至御道西北,面城楼而立,将校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呜赞官高呼:“退!”解俘将校退回原位。鸣赞官再呼:“受俘!”兵部司官率解俘将校,将俘虏押至右翼金鼓之下,面北而跪伏。兵部尚书趋至午门前,在御道西侧跪下,奏报平定某地所获俘冈的名姓,奏完,稍退一步,东向立,刑部尚书续至,立于兵部尚书之右。这时承旨大臣将圣旨交给鸿胪寺官员,由鸿胪寺官员宣读:“所献之俘交与刑部。”刑部尚书疾进,北面跪领。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俱退,归原位。兵部司官将俘虏交与刑部司官,由刑部司官押回牢房。如果皇帝施恩,赦而不诛,则当场释其绑束,俘虏叩头,谢皇帝不杀之恩,然后由解俘将校带下,释放。鸣赞官又呼:“齐班!”,丹陛大乐骤然而起,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各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礼,乐止。鸣静鞭三声,皇帝起座,鸣金鼓,奏铙歌大乐,皇帝乘舆还宫,王公百官皆退。赐解俘将校银两,受俘仪式结束。
清初,国力强盛,八旗将士勇猛异常,每临战事,多能克捷,所以受降、献俘、受俘仪礼经常举行。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仅六年时间,先后平定了达瓦齐、罗卜藏丹津、霍集占等四次叛乱,四奏凯歌,可谓盛极一时。
(曹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