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集历代封建礼仪典制之大成,制订了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秩序。凡是外国使臣来朝,均以宾礼相待。这些国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藩属国家,这些国家对清朝称臣纳贡,其国王接受清帝的敕封和保护。如朝鲜、越南、缅甸、苏禄、暹罗、琉球等。另一类是与清朝有往来或缔约的国家,其地位与清朝平等,如西洋各国。不同的国家,其使臣觐见皇帝的礼仪也不同。
各藩属国来朝贡的使臣由礼部负责接待。贡期不一,朝鲜每年一贡,琉球两年一贡,暹罗三年一贡。每当贡期,各国贡使携带表文、贡物至京,在礼部大堂设案举行呈表纳贡仪式。举行仪式当天,贡使由礼部官引至礼部,使臣对案行三跪九叩礼,礼成后礼部将表文送给内阁转呈给皇帝,贡物存在有关衙门内。如果赶上大朝、常朝,贡使则可以随朝臣一起觐见皇帝。如果不是朝期则由皇帝决定是否召见。召见时,贡使要行三跪九叩礼,皇帝通过翻译询问有关情况,表示慰问,若皇帝特示优待,还可以让使臣进入大殿,赐坐赐茶。第二天,贡使到午门谢恩后返国。
至于西洋各国,由于受到天朝大国思想的影响,清朝对这些国家的使臣来华是从不拒绝的。据档案记载,清朝前期西洋各国派专使来华的主要有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意大利、俄国和英国等。其使臣一般由礼部接待,将表文、贡物转呈皇帝,如果皇帝召见,则须按清朝礼制行跪叩礼。如康熙五十九年葡萄牙使臣裴拉理奉表来朝,康熙帝在畅春园九经三事殿接见了他。接见当日,礼部在殿阶下正中设表案,康熙帝升御座。贡使在鸿胪寺官导引下将表文放到表案上,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再膝行至御座旁亲手将表呈给康熙帝,再行三跪九叩礼,康熙帝赐坐赐茶。此后雍正五年西洋博尔都噶尔王派麦德乐、乾隆十八年葡萄牙派巴哲格来华,都按规定行了三跪九叩礼。
但到了乾隆后期,随着西洋各国与中国交往的日益频繁,逐步认识到觐见礼仪在维护国家地位和尊严方面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再给清朝留下朝贡归顺的印象,因而对清朝规定的觐见礼仪提出了异议。这时西洋使臣来华觐见皇帝,有的已不愿遵行清朝的跪拜礼。如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马戛尔尼来华,经过交涉,最后觐见乾隆时采取了折衷的办法,行单腿跪拜礼。而嘉庆二十一年英国使臣斯当冬来华,干脆就拒绝跪拜,最后被嘉庆赶了回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各国不仅在各通商口岸设置领事,而且还在北京设常驻公使。这些公使狐假虎威,不断要求觐见皇帝,亲递国书,但又不接受中国规定的跪拜礼仪。同时在清廷内部围绕接见礼仪也展开了一场辩论。一种意见认为公使觐见时必须行三跪九叩礼,另一种意见则考虑到西方各国风俗,主张觐见时不必强行跪拜之礼。此后中外双方就觐见一事达成了如下协议:清帝在接见公使时坐立自便,是否赐酒赐茶也由皇帝自己决定,对于觐见的时间、地点由皇帝发布谕旨确定;各国公使觐见皇帝时不必行三跪九叩礼,但要行五鞠躬,以表诚敬。在觐见期间,公使除呈递国书外,不能擅自提出其他要求,只可回答皇帝的提问。按这一礼仪,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五日,同治帝在中南海紫光阁首次接见了各国驻华公使。此后清帝接见各国公使都依这一规定行鞠躬礼。
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觐见礼节又有所变化.规定使臣觐见皇帝在大内乾清宫正殿举行,使臣可乘轿至乾清门,呈递国书时清帝必须亲手接收等。这时的觐见礼仪与清初相比已经变化相当大了。
(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