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时代,大多数犹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还有很大一部分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在罗马城里也有一小部分犹太人居住。犹太教是一神教,所以犹太人不尊奉古罗马的神祗,也不承认罗马皇帝的“神”性。但前期的一些罗马皇帝比较宽容,允许犹太人信奉自己的宗教,特别是恺撒、屋大维和克劳狄等,犹太人在自己的圣殿里也为罗马皇帝祈祷。到了公元前60年代,巴勒斯坦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由罗马皇帝指定的犹太国王统治。但是这些国王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公元前4年,开始由罗马总督对巴勒斯坦实行直接统治。
在巴勒斯坦的许多犹太人希望能够再次独立,他们希望出现像大卫一样的国王,希望能够出一个弥赛亚解放他们。当时,许多犹太人的起义被罗马人残酷镇压。公元66-70年的犹太人大起义被镇压以后,罗马人洗劫了耶路撒冷,摧毁了第二圣殿。这在犹太人历史上是个重要的转折点。从那以后,祭司不再成为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他们的作用被懂得书写和法律的学者代替。基督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犹太人中出现的。
基督教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耶稣基督诞生之前的犹太历史。但是也可以说,1世纪时,犹太人耶稣基督将一个新的宗教带入历史之中。关于耶稣的事迹主要来自《福音书》(即《新约全书》)的前四卷。从《圣经》经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基督教是从耶稣开始的。基督教最初继承了犹太教的《圣经》,信仰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并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独生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
耶稣被认为是上帝的道成肉身,通过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而生于人世,被称为神子和救主。“耶稣”在希腊文作Iesous,是希伯来文Jeshua(耶书亚)、Jehoshua(约书亚)、Joshua(约书亚)等词的译音,原意为“耶和华(是)拯救”。罗伯逊认为希腊文中“基督·耶稣”就是“弥赛亚·约书亚”,同《旧约》中的先知约书亚有内在联系。但这种一家之言忽略了“约书亚”这词本身的含义,也撇开了《马太福音》第1章第21节的解释,所以不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即使非常肯定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对耶稣的生平仍存有种种疑点。比如耶稣的生卒年代,照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生年就是公元纪年的开始,但是历史学家指出:《路加福音》第2章第2节所载“居里扭担任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应在公元6-7年,然而按《马太福音》第2章第1节的记载“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来看,耶稣生年应定于公元前4年。因此,耶稣生年仍为悬案。此外,耶稣的卒年亦难以确定。
《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的事几乎未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十二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后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始传道,年纪约有三十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后的言行。所以黑格尔也觉得不无遗憾地说:“关于耶稣(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这一有趣的问题,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现时已经是在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从犹太人传统旧俗念意识中解放出来了。”
综合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耶稣生平有下列几点是可以肯定的:耶稣是犹太人;生活在公元1世纪初;三十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曾收十二个人为大弟子;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妒;后以“谋反罗马”罪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基督”一词在希腊文作Christos,意为“受膏者”,即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对应词。在《新约全书》中,常同耶稣连用或换用。但近代研究者常将耶稣同基督分开。有的还将“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加以区分。
耶稣主要的生平事迹都记载在四福音书中。基督教传统观点认为,四福音书是四个使徒的“共同见证”。关于耶稣生平的事件主要有降生、受洗、受试探、呼召十二使徒、登山宝训、行神迹、遭弃绝、进入耶路撒冷、诅咒无花果树、最后晚餐、被捕、受审、钉死、复活、升天。
根据《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记载,大约2000年前耶稣由童贞女马利亚(也译作玛利亚)受圣神感孕,生于伯利恒城客店的马厩之中。耶稣其后为逃避当时犹太长官大希律王的追杀令而远走埃及,到大希律王死后才回到约瑟的居住地、加利利行省的拿撒勒定居(一说“拿撒勒”这个地名是耶稣死后才命名的)。耶稣成年后从施洗约翰受洗,接受了圣灵,受洗后成为神子。圣灵把耶稣引领到沙漠中,让他接受了撒旦的考验。当时以色列全境(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约翰被抓以后,耶稣进入了加利利,开始传授天国的信息,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通过寓言教导众人,宣扬天国的信息,驱魔和行医。耶稣从门徒当中挑选了十二人成为他的使徒。耶稣宣扬遵守十诫、努力祷告、爱仇敌、不论断他人、不在人前显示自己信仰以及天国已经近了。
共观福音书中,耶稣的传教持续了一年。而在《约翰福音》书中,耶稣传了三年教。同时,共观福音书指出,耶稣主要在加利利地区传教。但《约翰福音》书则说,耶稣主要在耶路撒冷附近地区传教。后来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开始在加利利一带开展传道工作,并在信徒当中亲自拣选了十二人成为入室的使徒。大约在公元33年时,由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欢迎,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声称自己就是神,直接干犯了犹太律法,当时的犹太人对耶稣基督非常憎恨。他们收买了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加略人犹大,以三十块银的价钱和他串通,以亲吻耶稣为号,把耶稣拘捕,并控以“自称为犹太人的王”的罪名。在群众压力下,被本丢彼拉多判处钉死在十字架上,并随即押往髑髅地的刑场。据《圣经》记载耶稣死后被安葬于髑髅地附近的一个墓室。三天后复活,并回到加利利与众门徒见面,并于四十日后升天。
读过《圣经·福音书》的读者会看到,耶稣在世时是通过跟随他的团体来完成工作计划的。耶稣曾有两年时间和他虔诚的门徒们一起传讲天国的福音;他教导他们在神家里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他也向他们介绍拥有长阔高深之爱的父神。虽然这个团体似乎缺乏一些所谓的组织和纪律,但是,这个团体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团契,因为它包含着基督教丰盛的生命。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从耶稣开始教会已初具规模型。
对于人类来说,耶稣在世的经历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宗教,而对于认识基督,寻求上帝的人来说,耶稣又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地上的家——教会。耶稣曾经在宣道的过程之中,收了十二个门徒。当耶稣离开他们以后,他们从此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开始传教,建立了初期基督教教会,史称早期基督教。
耶稣的传道活动,构成了《新约》前四卷,即四福音书的内容。
2.十二使徒的传教
公元1世纪30-40年代,即相传耶稣死后的十多年内,那些从前跟随他的门徒,将福音从耶路撒冷、犹大全境、撒玛利亚传遍地极,作主复活的见证人。其中犹大因出卖耶稣,其使徒职分由马提亚接替[《使徒行传》(1:26)]。根据古老的教会传统,使徒们后来分成三组:彼得、安德烈、马太和巴多罗买到黑海一带传道;多马、西面、德丢(Thaddeus)到了帕提亚;约翰和腓力前去小亚细亚。
(1)雅各(James)
西庇太的儿子,使徒约翰之兄,当时被称为“大雅各”。雅各是第一位殉道的使徒,行传记载了他的殉道:“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使徒行传》(12:1-2)]。根据优西比乌的教会史记载,雅各在殉道之前,喜乐盈溢,毫无畏惧。引他到审判台的人,因看到此景,深受感动而公开承认自己是基督徒。两人一同被带去赴死的路上,那人要求雅各赦免他,雅各考虑了一下,回答说:“平安归于您。”并亲吻他,然后他们同时被斩首。
(2)约翰(John)
根据《约翰福音》记载,约翰是主耶稣所爱的使徒,并在十字架下受托照顾耶稣母亲马利亚。在五旬节召会成立以后,约翰、彼得和主的肉身兄弟雅各布3人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加拉太书》(2:9)]。约翰所写的五卷书信,皆被列入《新约》正典里。历史告诉我们,约翰在多米田皇帝逼迫期间,被放逐到拔摩海岛,并在那里看见异象,写成启示录。根据爱任纽、革利免、耶柔米等教父的记载,使徒约翰从拔摩海岛释放出来后,仍继续在以弗所传扬福音,建造召会。约翰晚年充满了爱心,带给弟兄们许多安慰。他年老不能走动时,便由人抬到聚会之处,每次讲道均提及:“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最后一次的讲道,也是这两句话,讲完之后,就在讲台上安然离世。
(3)彼得(Peter)
西门巴约纳,后被耶稣改名矶法,即彼得。主耶稣钉死复活之后,彼得曾带领门徒回去打渔,后在提比哩亚海边,遇见主向他显现。五旬节那天,彼得刚强为主作见证,开启了犹太人的门,后又受主启示,在哥尼流的家中,开启了外邦人的门。彼得与雅各布、约翰同为耶路撒冷的长老,为初期教会极具影响力的使徒。根据殉道者犹斯丁的记载,彼得在革老丢年间到达罗马,然而行传告诉我们,公元44年[《加拉太书》(2:11)]和公元51年[《使徒行传》(15)],彼得都应在耶路撒冷。之后他到了安提阿[《加拉太书》(2:11)],并在小亚细亚一带服事,甚至曾经转往巴比伦一带[《彼得前书》(6:13)]传道。保罗于公元60年写信给罗马教会时,并未提及彼得在当地,因此彼得在革老丢年间到罗马的证据相当脆弱。彼得应是在他殉道前(公元64年)不久抵达罗马的。
彼得晚年在罗马竭力广传福音,因他热切传道的影响,许多人离弃偶像,归向真神。据说彼得以罗马郊外的“地下墓窟”作为传道之所,避免引起罗马政府的注意。后来暴君尼禄大肆逼迫,并下手捉拿彼得。根据革利免与爱任纽的说法,保罗与彼得几乎同时在罗马殉道。据说彼得被处死前,曾对刑吏作如此的要求:“请把我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为我竖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样受死。”特土良是首位提到彼得钉十字架的教父,俄利根更进一步地提到,彼得乃是倒钉十字架而死。
(4)安得烈(Andrew)
安得烈是彼得的肉身兄弟,也是十二使徒之一。当教会在耶路撒冷遭遇迫害时,众门徒都分散到各处去,安德烈遂乘船出航,四处传扬福音。有些教会的传统认为安德烈是西古提的使徒,因此俄国教会视安德烈为护卫圣人(patronsaint)。最终,安德烈回到了亚该亚省的帕特拉,在那里被钉死殉道。相传安德烈被钉的十字架为X形,从此这一形式的十字架就被称为“圣安德烈十字架”。根据耶柔米的记载,安德烈在上十字架前,对群众发表了一篇精彩的演讲,然后毫无惧色地殉道,使许多人相信耶稣是主。
(5)腓力(Philip)
据传腓力也和其他使徒一样,四处传道。他在小亚细亚的希拉波立,带领许多信奉蛇神的人信主,毁坏蛇神的偶像,遂触怒官员与以迷信牟利的祭司被捕入狱,并遭受酷刑,最后被倒钉在十字架而死。以弗所监督波利克罗提斯给罗马监督维克特的信里,提到了使徒腓力和他的女儿:“在亚西亚,发光的圣徒已经沉睡,但在主显现的末日会再复活。那时主要从天带着荣耀而来,再次聚集圣徒。十二使徒之一的腓力和他的两位年老守童身的女儿,在希拉波立沉睡。腓力另一位活在灵中的女儿,则葬在以弗所。”
(6)巴多罗买(拿但业,Bartholomew)
有些解经家认为巴多罗买可能就是拿但业,因为在十二使徒的名单中他常与腓力排列一起,又是腓力领他信主的。虽然《圣经》并未记载他的言行,但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海滨向七个门徒显现时,拿但业也在内[《约翰福音》(21:2)]。巴多罗买是亚兰文名字,而拿但业是希伯来文。教会传说他在犹太国外多处传道和行神迹,并将《马太福音》译成多国语言。印度有传说称:当保罗在西亚传教时,使徒多马和巴多罗买开始向东方传教。前者在印度,巴多罗买则到了中国。巴多罗买最后在亚美尼亚被异教徒棍打、钉十字架,再被杀。
(7)多马(Thomas)
多马又名低土马,人们称他为“多疑的多马”,因为他曾对主的复活“非见不信”[《约翰福音》(24:25)]。根据教会历史记载,在主复活后,多马与西面、德丢(Thaddeus)三人前往帕提亚传道。在使徒时代,帕提亚是一个疆域由里海至波斯湾的独立国家,后来的教会传统认为多马的行踪甚至到了帕提亚而远达印度,在那里传扬福音,建立教会,并最终于异乡殉道。目前在印度不但有一些以多马为名的教会,而且还可找到他不少遗迹。
(8)雅各布的儿子犹大(Judas)或称达太(Thaddaeus)
犹大(不是卖主的加略人犹大)或达太又名利拜乌,是亚勒腓的儿子。教会传统上相信,犹大曾多次乘船远行传道。教父耶柔米也曾提及达太曾到今日土耳其境内,因治愈国王押迦的重病,而将土耳其人民带领归主。最终因在波斯传福音,致使当局不满,遂遭钉十字架处决。
(9)奋锐党的西门(Simon)
西门在跟随主之前是奋锐党党员,是一个狂热的爱国分子,也是个严格谨守摩西律法的人。主要的传道区域在美索不达美亚。后来亦在波斯为异教徒所杀,有种说法是被钉十字架而死,也有人说西门是被锯成两段而死。
(10)亚勒腓的儿子雅各(James)
亚勒腓的儿子,可能身材矮小或年纪比亚庇太的儿子雅各布小,故被称为“小雅各布”。将福音传到埃及的即是这位小雅各布。关于小雅各布的下落,传说他在基督徒受迫害期间,被处锯刑,身首分离。另也有人说他曾到波斯传道,在当地殉道。因《圣经》上仅记载了他的名字,并未记载他的事迹,因此人将其称为“未被歌颂的使徒”,是许多寂寂无名的殉道者之一。
(11)税吏马太(利未,Matthew)
马太又名利未,本是一个罗马政府的税吏,受犹太同胞恨恶和鄙视。后著有《马太福音》,向犹太同胞传扬福音。晚年曾到中东各地,走遍非洲埃塞俄比亚,建立教会,并在波斯殉道。
(12)马提亚(Matthias)
耶稣升天后,众使徒摇签选出马提亚,取代了犹大的使徒职分。马提亚原是七十门徒中的一位,相传他在耶路撒冷殉道,先被人丢掷石头,后斩首而死。
3.“外邦人使徒”扫罗
30年代后期一位正统犹太教徒扫罗,在迫害基督徒时经历了一次奇遇后即皈依基督教并开始积极宣扬基督教义。扫罗后更名为保罗,成为基督教远播希腊、罗马等地的“外邦人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