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马太福音》第7章。耶稣登山训众时对众门徒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此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点评]
对上帝的信仰是这样。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于人生价值目标,只要诚心追求,锲而不舍,就能如愿以偿。这正如中国人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功到自然成”。
27.要饼时给石头
源自《马太福音》第7章。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做父亲的,谁会在儿子要饼时给他石头,要鱼时给他毒蛇呢?你们虽然不好,还懂得把好东西给儿女;你们的天父不更会把好东西赐给向他祈求的人吗?”
[点评]
父亲对于子女,即使是不孝的子女,也会给予最好的东西。“要饼给石头”,则是愚弄求助于自己的人。
28.窄门
源自《马太福音》第7章。耶稣登山训众时告诫门徒:“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多;引到永生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少。”“天上不会掉馅饼”。
[点评]
要找到幸福,必须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幸福是“窄门”。如果随心所欲,放纵自己,必然堕入万恶的地狱,罪恶之门是宽门。
29.披着羊皮的豺狼
源自《马太福音》第7章。耶稣告诫众门徒:“你们要提防假先知。他们外表驯良如羔羊,骨子里却像豺狼,凶残成性。从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认清他们。”
[点评]
豺狼永远是豺狼,即使是装扮成羔羊的样子,只要一行动,便会露出豺狼的本性。在社会生活中,特别要警惕披着羊皮的豺狼;千万不可被某些人的伪装所欺骗。从某种意义说,伪装友善的敌人更阴险、更可怕。
30.把房子建在……
源自《马太福音》第7章。耶稣告诫众门徒说:“凡听从我的教训并去实行的人,就好像一个聪明人把房子建立在磐石上,任凭风吹雨打,洪水冲击,房子仍屹立不倒,因为它的根基稳固。凡听了我的教训不去实行的人,就好像一个愚蠢人把房子建立在沙滩上。由于经不起风吹雨打和洪水的冲击,房子很快就倒塌了,而且塌得很彻底。”
[点评]
对于建造房子来说,不同的基础能够决定房子的牢固与否;对于做人来说,不同的基础也能够决定人的善恶。
31.荆棘上岂能摘葡萄,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
源自《马太福音》第7章。耶稣在登山训众时,提醒众门徒要时刻防备那些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豺狼的假先知。尽管此种人外表伪装得十分巧妙,但要识别他们并不难,因为“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只要凭着它们的果子,就可以辨别出它们来。
[点评]
后人根据这个道理,也总结出一句话:“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种结什么果。”
32.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源自《马太福音》第8章。有一个文士对耶稣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都要跟从你。”耶稣告诉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点评]
后人以“耶稣没有枕头的地方”来比喻仁义者为民奔波,有志者四海为家。
33.把脚上的尘土抖掉
源自《马太福音》第10章。耶稣差遣十二个门徒外出传播福音,临行时吩咐他们:“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你们进那家的时候,要为他们祝福。如果这家配得祝福,你们祈求的平安就归他们;如果不配得祝福,所祈求的平安就仍属于你们。对那些不接待你们,又不肯听你们教训的人,当你们离开那地方时,就要把脚上的尘土抖掉。”
[点评]
意思是说,遇到不重视你的人时,要断然离去,毫不犹豫。
34.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源自《马太福音》第10章。耶稣派遣众门徒到各地传道,为人们医治疾病,驱逐污鬼。他们的行为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却遭到犹太教当权者的仇恨。因此,耶稣告诉他们:“我差你们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还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意思是说,门徒既要像蛇一样机灵,随机应变;又要像鸽子一样淳朴,温驯善良。只有像蛇一样机灵,才能躲避各种灾难,化险为夷;只有像鸽子一样淳朴,才能避开恶人的算计,完成自己的事业。这正如中国老子所说:“无为而无不为。”
[点评]
后人用此语比喻“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的本领。
35.掩盖的事没有不暴露的
源自《马太福音》第10章。耶稣告诉众门徒说:“不要怕那些迫害你们的人。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暴露的,隐藏的事没有不为人所知的。”
[点评]
这正如中国俗话所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里包不住火”。
36.到屋顶上宣扬
源自《马太福音》第10章。耶稣告诉众门徒说:“你们要把我私下讲给你们的事当众宣扬,把你们耳中听见的事到屋顶上宣扬。”就是说门徒们应该广为传播耶稣的言论。
[点评]
这个意思后来表达为“大事张扬”。
37.一杯清凉的水
源自《马太福音》第10章。耶稣对众门徒说:“为了某人是先知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到和先知一样的赏赐;为了某人是义人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到和义人一样的赏赐。无论是谁,为了某人是我的门徒,就给他一杯清凉的水喝,我确实地告诉你们,那人也不能不得到赏赐。”
[点评]
很显然,以善行待人的人,无论其善行大小,都必定会得到奖赏。同样道理,以恶行待人的人,无论其恶行大小,都必定会受到惩罚。
后世以“一杯清凉的水”来比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礼轻情义重”。
38.被风吹动的芦苇
源自《马太福音》第11章。耶稣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到旷野去,是要看什么呢?要看被风吹动的芦苇吗?是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点评]
后世用“被风吹动的芦苇”比喻“缺乏主见、随波逐流的人”。
39.我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
源自《马太福音》第11章。耶稣论及当时犹太社会对上帝的福音充耳不闻的麻木状况时说:“我可以用什么比喻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点评]
后人用此语比喻“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由此引申而来的“闻笛起舞”则表示“闻令必行,闻禁必止”。
40.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
源自《马太福音》第12章。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带到耶稣跟前,耶稣很快治好了他,使他眼能看见、口能说话。众人都非常惊奇,但法利赛人却说:“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罢了。”“别西卜”,原是法利赛人所拜蝇神的名号,其意为“苍蝇之主宰”。这是《圣经》中记载的鬼王。
耶稣反问道:“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着谁昵?”他申明,他赶鬼乃是靠着上帝的灵。法利赛人是古代以色列人的宿敌,后来以色列人就将别西卜这一名号归于魔鬼,成为魔鬼的别名之一。
[点评]
后来,“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转喻“以恶除恶”、“以毒攻毒”。
41.观其果而知其树
源自《马太福音》第12章。耶稣讲道时说:“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从果子的优劣,就能分辨出树的好坏。”
[点评]
“观其果而知其树之好坏”正是比喻“观其言而知其人之善恶”,正所谓“言为心声”。
42.看哪,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源自《马太福音》第12章。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说:“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南方的女王”指示巴女王。据《列王纪·上》第10章记载,她曾携带许多香料、宝石和金子从阿拉伯半岛南端的示巴国前往巴勒斯坦,拜访所罗门。所罗门和她交谈时对答如流,她对所罗门的智慧钦佩不已。
[点评]
耶稣说“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意思是自己远远胜过所罗门。后以此语比喻“具有非凡才智之人”。
43.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源自《马太福音》第13章。有一天耶稣坐在船上,对站在岸上的人用比喻讲了许多道理。他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的种子落在路旁,飞鸟来吃尽了。有的种子落在土浅的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然而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又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了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六十倍的。”
[点评]
耶稣向众人传播福音时,用比喻来解释天国的奥秘。这个比喻说明,上帝的道作为种子,听道人的心作为田地,尽管是同样的种子,但因为听道人心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44.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
源自《马太福音》第13章。耶稣的门徒向耶稣说:“你对众人讲话为什么总用比喻呢?”耶稣回答说:“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为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能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能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我就医治他们。”
[点评]
后人用此语比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45.先把稗子分出来
源自《马太福音》第13章。耶稣传道时讲过一个比喻:一个农夫将挑选过的种子撒在麦田里。夜里当他熟睡时,他的敌人把稗子也偷偷撒在麦田里。当麦子长苗吐穗时,稗子也显出来了。仆人看到后对主人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么,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我们把那些稗子拔掉吧!”主人回答:“不用,因为拔稗子会连麦子一齐拔掉。让它生长下去,到收割的时候,我会吩咐工人先把稗子分出来,扎成捆留着烧,然后再将麦子存入谷仓。”
[点评]
后人将“先把稗子分出来”比喻“要善于区分善恶、明辨是非”。这与中国成语“分清良莠”意思相近。
46.一粒芥菜种
源自《马太福音》第30章。耶稣在海边船上讲道时又用了一个比喻。他说:“天国正像一粒芥菜种,被人撒在田里。它虽然是种子中最小的,却能长得比其它蔬菜都大,枝干粗壮得像小树一样,甚至天空的飞鸟也来栖息。
[点评]
后来,“一粒芥菜种”比喻尽管弱小却极有发展的东西。
47.五饼二鱼
源自《马太福音》第14章。一天,大约五千人到旷野听耶稣讲道。黄昏时,一个门徒走来,对耶稣说:“时间不早了,这荒野里没有吃的,还是赶快让众人到附近的村庄去,各自买东西吃吧。”耶稣说:“不用。还是你们供给他们食物吧。”门徒不解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耶稣说:“拿来给我!”然后叫众人坐在草地上,他拿起五个饼和两条鱼向天祷告,接着掰开,递给门徒,让门徒再分给大家。大家不但都吃饱了,而且还剩下许多,收拾起来,竟装了满满十二篮子。
[点评]
后来,基督教以“五饼二鱼”比喻“灵粮”(灵性的粮食),普通人则转喻“神迹奇事”。
48.瞎子领瞎子
源自《马太福音》第15章。几个法利赛人和律法师质问耶稣:“你的门徒为什么饭前不行‘洗手’礼,破坏祖先的传统呢?”耶稣反问道:“你们为什么只拘守祖先的传统,却违反上帝的戒命呢?上帝说:‘当孝敬父母’,你们却提倡只要把金钱奉献给上帝,就可以不供养父母了……这百姓用嘴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做道理来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你们要听,也要明白。吃下去的东西不会使人污秽,只有从口里出来的才会使人污秽。”门徒告诉他:“法利赛人对这话不服,你知道么?”耶稣回答:“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任凭他们去吧,他们是瞎眼的领路人。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进坑里去。”
[点评]
后人用“瞎子领瞎子”比喻昏庸的向导带领盲目的众人,必定同归覆灭。
49.天上的气色
源自《马太福音》第16章。一天,几个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找耶稣,要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耶稣回答说:“你们都是善观天色的,如果傍晚时出现红霞,就知道明天必定放晴,如果在早晨看见天色发红,便知道当天必有风雨。你们晓得分辨天上的气色,却看不出这是个怎样的时代!在这邪恶淫乱的时代,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休想再看见别的神迹了!”约拿是《旧约》记载的十二个先知之一,曾被大鱼吞入腹中三天三夜,又被吐到岸上,遵上帝之命去尼尼微城传道。
[点评]
后人用“天上的气色”转喻“时代的风云”。
50.天国的钥匙
源自《马太福音》第16章。耶稣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传道时,一天询问门徒:“外界的人说我是谁?”门徒回答:“有人说你是施洗者约翰,有人说你是以利亚,还有人说你是耶利米,或是其他先知中的一个。”耶稣又问:“那么,你们说我是谁呢?”彼得立刻回答:“你是救主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高兴地对他说:“约拿的儿子西门啊,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件事不是属血肉的人告诉你的,而是上帝亲自启示你的。今后你要叫‘彼得’,就是‘磐石’,我要在这磐石上建立教会,死亡的势力不能胜过它。我还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点评]
后人用“钥匙”指代“权力”,用“天国的钥匙”喻指“神权”或“至高无上的权力”。
51.信心能移山
源自《马太福音》第17章。耶稣与其门徒彼得、雅各、约翰从黑门山下来。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跪下说:“主阿,怜悯我的儿子。他害的癫痫病很厉害,屡次跌进火里和水里。我带他到你的门徒那里,他们却不能医治他。”于是耶稣为孩子治病,病就痊愈了。这时,耶稣的门徒暗暗问耶稣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治好病呢?”耶稣说:“是因为你们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
[点评]
后人用“信心能移山”比喻坚强的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克服任何困难。
52.七十个七次
源自《马太福音》第18章。一次,使徒彼得问耶稣:“如果有人得罪了我,我该饶恕他多少次呢?七次够了吗?”耶稣回答:“不是七次,是七十个七次。”并讲述了一个受到主人宽容,而自己却不肯宽容同伴的恶奴才的故事,最后说:“如果你们不肯甘心乐意地宽恕人,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
[点评]
“七十个七次”言次数之多,表示饶恕人必须完全彻底。后人喻指“无数次”。
53.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
源自《马太福音》第19章。在古代犹太社会里,妇女和孩子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因此,当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给他们按手祷告,门徒便责备那些人。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进入天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于是他抱起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
[点评]
耶稣所说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上帝国”,或许是看重小孩子没有被世俗的利欲所污染,还保持一颗纯洁无瑕的善心。这与中国明末大思想家李贽的“童心说”异曲同工。
54.骆驼穿过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