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遵化人民懂得,创业之路不可能四平八稳,步步安全,必须不怕风险,敢闯敢干,人们的风险意识又应运而生。遵化世盟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国,在企业投入上树立了一种新思维:“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他认为,在钢铁市场处于低潮的时候,大投入要冒大风险,但是行情如转折就可能有高效益。他抓住国家宏观调控许多钢铁企业资金紧缺而生产资料价格又相对偏低的有利时机,果断拿出去年6700万元盈利,与港商合资新上一座120立方米高炉、110千伏变电站和1500立方米制氧机组,技改完成后,可形成年产14万吨铁、12万吨钢、10万吨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年可获亿元利税。
新时期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遵化人民懂得,创业的路上不能停步。小进则满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必须不断地开拓进取,夺取一个又一个制高点,持续的创新意识正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去年以来,遵化市委、市政府陆续组织乡村干部到南方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寻找差距,制订目标,加快小康建设的步伐。市里制定了小康乡、村、户的具体标准,主要指标高于省里的要求。市里各条战线的工作都瞄准唐山市和全省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力争进入先进行列。一批有创业胆识的企业家,不停顿地攀登新的台阶。
艰苦创业精神的巨大力量
五六十年代的“穷棒子”精神和沙石峪“愚公精神”是遵化的县魂,它同八九十代年的观念相结合,构成了遵化当代的创业精神,在新时期的创业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开发石灰岩,万亩荒山变良田。石灰岩区位于遵化南部,区域内有10个乡镇、118个村、20万人口。这里岩石裸露,土层瘠薄,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开发的难度极大。在论证会上,人们不仅考虑到地质结构、水土条件,而且提到地处这一区域内的沙石峪,讲到他们开发的壮举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正是基于这些,1990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开发石灰岩的决定。全县主要依靠劳动积累工打响了开发仗。仅仅4年的时间,就开发治理荒山60000亩,建高标准石坝梯田4000亩,石坎条田12000亩,荒山打埯造林33700亩,新打岩石深井50眼,修防渗渠96000米,埋地下管道97000米,修环山路460公里,大大改变了石灰岩区的面貌。
——发展“龙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发展以市场牵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基地连带农户,并依此来诱导农民改善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龙型”经济,是遵化人民实践当代创业精神的又一创举。率先开创这一事业的是市科协。十几个科技人员不满足于仅搞科普宣传,而是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农民产后服务,为农产品增值服务。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办起了广野物产实业公司,进行黄瓜、茄子、蒜头等蔬菜深加工。1992年建厂,去年就形成腌渍3200吨的生产能力,今年又增加到8000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带动了12个乡镇、78个村、2100多个农户、2000多亩蔬菜的生产。农户的亩均收入在1300元以上。目前,这样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家。这6家企业共连着全市25个乡镇、324个村、30000个农户。年收购、加工农产品14361吨,占全市农产品产量的28.4%,年创产值52129万元,仅此一项,使农户平均收入500多元。随着“龙型”经济的起飞,将带动全市农村各业向专业化、区域化、企业化迈进。
——自力更生,滚动发展,乡镇企业上新台阶。遵化市的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到1993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23.65亿元,实现利税2.96亿元。特别是今年形势更为喜人,仅上半年就完成产值20.6亿元,利税2.2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5.2%和61.2%。为什么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紧缩银根的情况下,遵化乡镇企业仍取得长足进展?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滚动发展的路子。纵观这个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在自己的基点上起步。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五小”工业曾遍及遵化城乡,80年代初实行大包干,“五小”工业并没有分掉,乡村集体依靠这个家底,发展乡镇企业。目前,这个市的24家骨干企业,大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积累而发展起来的。1984年,全县大搞矿山开发,也主要靠自有资金,现在已滚动发展起来的大小铁矿厂23家,形成了采、选、烧、炼一条龙的生产体系。二是在挖潜技改上求提高。在这方面年年都有新项目,始终没有中断过。仅今年上半年,在乡镇企业中就先后引进和推广30多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70多项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20余种。三是在精打细算中求效益。那些颇具规模的厂子,尽管有现代化的车间和办公楼,但在企业管理中仍然精打细算,克勤克俭,从不大手大脚。正因为如此,1992年到1993年,较大数额的贷款投入有了成效。目前,全市乡镇企业中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有11个,千万元的22个,利税超过百万元的31个,个别的达到千万元。一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集中了大量人口,各种公益设施、文化娱乐场所随之发展起来,有的开始具有小城镇的雏型,为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艰苦创业精神发扬光大的奥妙
“穷棒子”精神和愚公精神之所以能在遵化这块土地上延续发扬,一方面是因为这种精神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遵化市委认识高,自觉提倡,在工作中坚持两手抓,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基层党组织有凝聚力,各级干部有影响力,思想政治工作有推动力。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遵化市委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市委要求所有企业只要党员在3人以上一律建立党支部,突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从1992年开始,市委实行了农村党支部等级化管理制度,将支部班子分为4档,年年进行考核,根据条件进档或退档,并予以奖罚。使各个支部在相互比较中增强争先创优意识。这项制度实施3年来,有力地加强了全市基层支部的建设。目前,农村一级支部由6个上升到151个,四级支部由98个下降到17个。另外,市委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为每个党员印发《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卡》,以带领群众翻番致富奔小康为主要内容,确立每个党员的责任目标,并对党员实行目标情况进行考察记录,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全市每年都要开展对基层党支部委员和党员的教育活动。去年在企业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创业绩、做公仆”活动,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了“学科技、奔小康”活动。今年在企业党员中开展了“做贡献、当先锋”活动。这些措施有效地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调动了基层党员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对广大群众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在开发石灰岩工程中,要担水上山,有的村党支部规定:“干部挑5担,党员挑3担,群众挑2担。”许多村的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带着家属率先上山,一些群众见此情景,自发地喊出:“现在该我们上山了”。
——各级干部的影响力。遵化市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广大干部推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第一线。首先,在乡镇干部中组织“五增一进”竞赛活动。他们在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乡村集体企业利税、乡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入5个方面制定竞赛指标,附有严格的考核办法,根据达标程度决定进位等级,每年依此对乡镇干部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1992年以来,已有16名乡、局级干部被免职或降职。其次,在企业中开展“定档升级”活动。市委规定,凡是进入市“百强企业”行列的企业负责人,不论企业性质、本人身份如何,一律享受乡局级干部的政治待遇,连续3年进入百强行列的,转入正式乡局级干部。因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调动,其职级不变。现在,这个市跑官、要官、混官的人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干部越来越多。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群众,为建设小康市而奋力拼搏。
——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力。原市委书记范全说:“新时期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单靠物质奖励,这个手段是我们的劣势,而思想政治工作才是共产党人的真正优势。”市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关心群众生活结合起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始终把弘扬“穷棒子”精神和“愚公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每年的两次党员普训中,都要组织党员到西铺和沙石峪参观学习。请两村的干部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介绍他们进行第二次创业的经验。1988年,县委向全县人民提出:“发扬‘穷棒子’精神,坚定愚公移山志,艰苦创业,建设文明县”的口号,教育动员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1989年,县委又提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遵化精神,使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近两年,市委清醒地认识到,艰苦奋斗,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只有关心群众生活,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才能激发广大群众为争取更大利益而艰苦奋斗的热情。市委教育各级干部心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汤泉乡钻鱼池村党支部书记吴战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这个村是一个水库移民村,自然条件差,人心不稳,经常上访。吴战才在199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他说,我当支书就要把人心聚到治穷致富上来。他带领群众种了10000棵果树,打了34眼大口井,开了4条水渠,办起了毛毯厂和铁矿,仅用3年时间,就使全村人均收入超千元。他还在村里办起幼儿园,并使40多名家庭妇女走进了村办企业。现在人心思富,村子稳定了。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遵化市委、市政府想得更多,看得更远。目前,他们正在做奔小康过程如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这篇大文章。为改善全市人民吃、穿、住、行、用、医、精神生活方面谋划了新的举措。这些举措的落实,将会使遵化人民生活过得更加美好,也将进一步激发起遵化人民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巨大热情,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艰苦创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