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怎么搞起来的?最先是从思想理论入手的。破除“两个凡是”,真理标准讨论,解决思想理论中的问题,实现思想建设上的突破。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这个大课题是从思想理论上破的题。不在思想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认识到不了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摆上不上日程的,改革开放也是搞不起来的。随着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邓小平南方巡谈话解决什么问题?也是思想领域中的问题,姓“资”姓“社”的问题,这样我国市场经济才得以建立,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巨大变化的30年。实践证明,经济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首先都是在思想理论上取得突破。
30多年过去了,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有很多瓶颈问题出来了。解决这些问题,就经济抓经济,就改革抓改革,肯定不行,还必须有个思想领域上的发展。30多年前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我们极左了,一大二公,要回过头来补课。毛主席在党的“七大”里讲,我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要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发展民族资本。我们30多年前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土地包产到户。过去土地不给农民,如果给了农民,农民就成了小私有者了。敢不敢做,我们做了。然后又在工业、商业等领域中搞民营经济,使生产关系适应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了,结果经济发展了。现在的客观情况与过去大不一样了,生产力已大幅提高了,过去必须退回去的那种生产关系,那种经济体制,肯定不能包容已发展起来的、做大了的生产力了。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晚年的时候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到20世纪末必须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过去是短缺经济加大锅饭,大家一个水平,谁都不富,我们打破那个平衡,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差距过大了,要回复相对的平衡,否定之否定,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后的决定因素还是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一个理论问题。生产关系当中第一个是所有制,第二个是分配。现在生产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分配问题。我们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者购买不了,生产过剩,只好大量出口。经济运行的具体环节很多,但无论多少具体环节,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生产和消费,没生产就没消费,没消费就没生产。我们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消费跟不上,只能造成生产过剩,而没有消费的投入只能造成更多的生产过剩,消化过剩产品的出路不能仅依赖于出口,根本的还是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市场是由消费决定的,生产与消费结构问题不解决,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切产业结构问题都是不能解决的。当前,在生产消费这对矛盾中,消费是主要矛盾方面。解决好分配问题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这瓶颈、那瓶颈,分配问题是当前的总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它一方面,关系到党的基本群众。人都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人,人民群众是个历史概念,当时的生产力的主要创造者就是那个时期的人民群众。现阶段的人民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特别是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半工半农的农民工,而不是企业家和银行家,因为他们掌握的生产资料和资金不吸收活劳动是不会增值的,他们的作用是搭建吸收活劳动的平台,现阶段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主要是农民工。我们党的基本群众,就是现阶段生产力主要创造者的这部分人,生产力的主要创造者不能充分享有他们创造的财富、贫富差距过大,我们就会失去这个基本群众;另一方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是生产力创造者即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生产关系的问题不解决,是造成社会矛盾的总根源,所以分配问题在当前非常重要。我们要能够从社会客观运动规律上去把握改革,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相作用上来分析问题。所以要创新、要改革、要发展,就要不断地解决思想理论上的问题。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第一要义,它为我们改革开放提供了内在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搞经济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搞生产力。生产力中有三大要素,第一个是劳动者,劳动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第二个是生产工具;第三个是劳动对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抓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我们有的企业引进来的国外生产线很好,但是同样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东西不一样,有差距,差在哪个地方?差就差在人的素质上。有的是管理人员不太懂管理,有的是工人技术跟不上,甚至有的偷工减料。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与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这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就是抓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我们在抓经济工作时说的最多的是上项目,上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抓生产力的第二要素,即生产工具。一条公路、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说到底是生产工具。生产力的第三要素是劳动对象,保护生态,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间,人这个要素最重要,低素质的人是搞不来好项目的,也是不会科学利用资源的。物质就是物质,精神就是精神,这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论。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在概念上可以分开,但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水乳交融的,是不可分的。你说我手里拿的这个杯子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的材料是物质的,但是这里面的审美、工艺、制作技术都是精神的,否则它就是一个矿石,不可能变成一个杯子。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成果中都有精神文明的参与,否则就是“自然造山”“鬼斧神工”,而不是人类创造的经济成果。人的精神活动,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现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多都与精神文明建设、与人们的素质有关,有的是决定性的。所以说,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经济发展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