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棍五官端正,印堂发亮,若不是因为大耳朵后面下有一颗大得出奇的黑色胎记,黑光棍算是“帅锅”一个了。正是因为有这个黑色胎记,别人都叫他“小黑”,传到父母的耳朵里,父母并不觉得不妥,反而觉得贴切,又觉得内疚,因为儿子的小名儿竟然不是自己先叫的。于是,小黑便这样叫开了。成年之后,再叫小黑便不妥了,叫大黑吧,觉得拗口,再说,他除了黑色胎记最为显眼之外,别处看起来也挺顺眼的,还是叫阿黑更为妥当,因为乡里人叫某个人时,习惯取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再在前面加个阿字,比如郭靖就叫阿靖,比如周伯通就叫阿通,又比如欧阳锋就叫阿锋,如此等等。于是,阿黑的称呼这样流行开来。
可是,后来,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之后,人们对阿黑又有看法了。人到了三十岁,还是光棍一条,好事者多是爱动歪脑筋的人,如何没有看法?于是,为了取笑他,把阿字去掉,在黑的后面加上光棍,全称“黑光棍”。不过,这个浑名常常是在背后叫的,当面时还是叫阿黑,毕竟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说话做事得给人家一点儿脸面才行。叫“黑光棍”的,都是村里的男人们,而女人们常常有事求于阿黑,若是把阿黑给得罪了,今后的事只能自己扛了,实在划不来,所以只敢在暗地里叫,或者阿黑把她们给惹火了,情绪难以控制了,才敢发泄出来,但过后往往后悔不迭。村里太穷,男人们都外出打工找钱钱了,留守的多数是女人,她们身体柔弱,哪里做得起本该由男人承担的力气活儿?阿黑刚过不惑之年,仍然力大如牛,不叫他叫谁?阿黑也是个热心人,除非忙别的事情,否则的话一般都会随叫随到,所以他算是名副其实的活雷锋。
然而,阿黑身世很不幸,读小学时,父亲便去世了,到他读初二那年,母亲又追随父亲而去了,他没有其他亲人,从此一个人过活了。两间泥房、两亩田地以及一头水牛是父母留给他的全部财产。在农村,只要有田地,又有一身力气,便不愁养不活自己,但要丰衣足食决非易事,因为常常要看天的脸色,村子地势高,水往低处流,永远不用担心闹水灾,除非外面全淹了。而闹旱灾却是让人提心吊胆,有时闹个颗粒无收,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借粮度日。人总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吃得饱未必吃得好,有房子住未必住得舒畅,不管是谁,都希望过上一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光靠几亩田地是难以实现的,唯一的出路唯有进城打工。阿黑也有过这种想法,在很久很久年前就出去过一回,但他不太适应城里的生活,动不动就说农村空气如何如何新鲜,农村人与人之间又如何如何纯朴,一两句话便暴露了自己乡下人的身份,同时又把城里人给惹怒了:“既然农村那么好,你这个乡巴佬干嘛还跑出来打工?快滚回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阿黑也是个有骨气的人,宁可被别人拿浑名来取笑,也不愿被扣上“乡巴佬”的帽子,一卷行李就走人,原想到别处找,但想想都是一样的,所以就直接回到村里。尽管打工的时间并不久,但是意义却非同寻常,因为阿黑是村里外出打工的第一人。刚刚回来的那几天,很多人都围聚在阿黑的周围,洗耳恭听他的打工经历,即使是唾沫星子飞溅到了脸上,也毫不在意,因为从他的嘴巴里吐出来的都是让人羡慕的事情,比如出门只花一块钱坐公交车,便能够坐到很远的地方,这在乡里是难以想像的,从村里到乡里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再坐车到县里,没有八九块钱是办不到的。还有啊,那些有钱人,根本不愿挤公交车,只是在路边一挥手,的士便稳稳地停在旁边,拉开门跳进去,里面的坐垫呀软软绵绵的,比睡在自家的床板还舒服千倍,怎么样?动心了吧……听着听着,在场的人都对阿黑敬佩得五体投地。后来问阿黑,城里生活那么好,你还回来作啥?阿黑不愿提那伤心的事情,所以只是嘿嘿嘿地傻笑。之后,男人们开始神往城里人的生活,等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便辞别妻儿,到城里“赚钱”去了。所谓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也就一下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