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爱憎要实事求是,不能偏爱、偏恶。任何学说,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有其合理的部分,都必须随时代的变化、条件的更新而向前发展,或被其他学说所吸引,或兼容并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严刑峻法,加之,私欲膨胀,至胡亥更甚,民不聊生,暴秦终被推翻。正是秦始皇不讲德治,对长子的直谏,不采其合理之言,反而责为异端,对那些以法为名、实为害民的胡亥、赵高等爱之、用之,使其以谗言陷害扶苏得以夺权篡位,致使秦传至二世而亡。所以说,识人绝不能仅凭自己的爱憎,轻易断言。
实际上,一个人以自己的爱好来评判人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因为一个人自己的观点、理论是否正确都极需核正,而用这样的原则去评判人岂不荒唐和有失偏颇。
在识别人才时,须把个人的感情置之度外。抛开自己的爱好与志趣,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判定自己的善恶标准,就是我们所要识别人的正确标准,有时,我们的善恶标准可能还存在着巨大的缺欠。以德才为重,这才会识得真人。
旁观者清,直观者明
最高明的伪诈者也只能骗人一时,不可能骗人一世;能欺骗一部分人,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一个人只要不带某种欲望去观察一个人时,他所收集到有关这个人的信息基本是真实的。
识人难,有识人者与被人识者两方面的原因。作为识人者,往往受情绪判断、感情固执己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被人识者又往往有复杂而多变的心态组合,会给辨别贤才带来困难。具体来说,有两个方法:
一是要不露声色地旁观。识人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可以平心静气,比较客观,比较准确,能超脱地对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其二是说被观察者只有在缺少戒备心理,很少以取悦的心态进行“乔装打扮”时,呈现出来的才是比较纯朴的“真容”。一个投机者,对上和对下,其所作所为肯定是大相径庭判若两人。任何一个人,包括那些最伪诈者,他们只能骗人一时,不可能骗人一世,只能欺骗一部分人,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一个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观察时,才能收集到有关这个人的真实信息。
二是要面对面地直观。旁观法识人主要是旁观,而面对面地直察却要做正面接触,“识人之道”有七条:对其提出问题,让其分辨是非曲直,以考察他的立场、观点和志向;提出尖锐问题使其理穷辞少,以考察他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应变能力和敏感力;就某些重大问题,让其出谋划策,看他有无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交与其最艰巨的任务,讲明困难与危害,看他的胆识和勇气;与其开怀畅饮,看他的自我控制力及其品性;让其干有利可图的事,看他是否保持清廉本色;委托其办事,看他能否如期完成,信守诺言。
此外还要观他周围的朋友。这对认识其本人也有一定的帮助,这里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性格上的一致,人们往往自然趋于贴近;由于利益上的一致,而自然共同努力;由于所处环境的相同,而自然相互同情和帮助;由于事业追求的一致,而自然共同奋斗。正所谓:“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其次是因为人对交友是有一定的选择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总是选择那些年龄相近,性格比较一致的朋友;爱好相近,追求比较一致的朋友;文化教养相近,谈吐比较一致的朋友;处境相近,爱憎比较一致的朋友。因此而造成群友的才德较为相近的情况。
其三是因为朋友之间有着重要的“同化效应”。由于各种特殊原因而造成某些年龄、性格、文化、爱好不尽相同的朋友相结,但是,这些朋友群体频繁接触,甚至朝夕相处,自然形成为一种“人际小环境”,其中品质、爱好相近的大多数人必然对“不大一致”的少数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致逐步地同化着少数人,此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是由于上述三个原因,而造成大多数朋友之间的相近性和一致性。正如荀子所说:“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也应了管子所教:“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正为我们知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即“相人观友法”。
直观也好,通过观察其朋友来认识其本人也好,都是对人进行不加掩饰,也是对其不加任何暗示考察和了解,其认识结果更加接近于真实。
观人一要注意保密。要让被考察者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真正做到“我就是我”。第二考察的目的要明确。识察人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观察什么。只有针对性强,才能实现收到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善于界定人性特征
认识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即使是“坏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也要努力去粉饰自己,去把自己装扮做一个好人的。
我们在社会上生活,目的是要把每一件事做好,而不是为了算计人,如果我们的身边都是一些好人,我们所得到的帮助都是有益的,正确的,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就很少出现漏洞,以遗害于人,而增强识人本领是保证我们不与“坏人”为伍的重要素质,为了避免与一些不“地道”的人发生关系,我们应会识别一些“不地道”的人,比如:下面几种类型的人就是与我们这个和谐社会不相融的人,我们必须会甄别他。
(1)甜嘴巴型
这种人开口便是大哥大姐,叫得又自然又亲热,也不管认识你多久。除此之外,还善于恭维你,拍你马屁,把你“哄”得舒舒服服。当然这种人并不一定就是必须防备的“坏人”,而是这种人因为嘴巴伶俐,容易使人心不设防,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图,你的陶醉不就上了他的当?而且,你会因为他会奉承而不去注意他品行上的其他缺点,容易把小人当君子,把坏人当好人。此外,这种人可以轻易对你如此,对别人当然也如此,他并不是对你特别呀!
所以,碰到嘴巴甜会奉承的人,你必须升起你的警戒线,和他保持距离。
(2)笑面虎型
这种人好像没有脾气,你骂他、打他、羞辱他,他都笑眯眯的,再不高兴也摆在心里,让你看不出来。这种人也不见得是坏人,因为他的个性就是如此,成天笑眯眯的,不得罪人嘛!可是你就搞不清楚这种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也搞不清楚他的好恶及情绪波动,碰到这种人,真的让人无从应对,因此,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图,你是无从防备的。对这种人,你要避免流露出内心的秘密,更不可和他谈论私人的事情。所以,不如保持礼貌性的交往,他打哈哈,你也打哈哈,同时,也要避免做出得罪他的事。
(3)深藏不露型
这种人与人接触只想了解你,不让你了解他。这种人有的是因环境的影响所造成,不见得是个“坏人”,但不可交,交了他也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距离。这种人有的还拚命打探你的一切,像这样,甚至已失去与人相处的诚意,趁早远离他,否则被他害了,想哭都来不及了。
(4)墙头草型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便是“见利忘义”,哪边好就往哪边靠,所以他的待人处世会以“利”作为取向,也会为“利”而背叛良心,伤亲害友,可以今天和你好,也可明天将你伤害。所以和这种人,宜敬而远之。不必有利益、人情上的往来,甚至宁可故意向他显出你“无利可图”的一面。以免他没事就来找你,这可不是好事。至于如何分辨“墙头草”,只能从平常作为中观察,并无什么定法。
当然这几种类型并不足以代表所有“你该小心应对”的人,只是较为典型的几种。
我们通过观察、了解,很容易掌握常和我们接触的人的一些特征,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识别他,从而避免我们受到他们的欺骗和伤害。
遇到以上这些人,你的态度要有所保留,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多给自己一些空间来应对,那你就不会轻易受到伤害了。
据专家们的观察,动物界存在着“拟态保护色”,即动物为了免遭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的伤害,会把自己包装得和自然色一样,让别的动物无法发现它。而人类比起动物来则高明多了,人伪装的会更深、更巧妙,识别他须与他走的更近,观察得更细、更全。
眼为心灵之窗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欲望和感情,常常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难看清屋中的情形,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人们内心状况。
一个人的感情所表现最明显的部分,不是语言,不是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言语动作态度都可以用假装来掩盖,而眼睛是无法假装的。因此,通过眼神来识别判断一个人的居心或善恶也是很准确的。
比如与对方接触时,其眼睛闪烁不定,是一种反常的举动,常被视为用作掩饰的一种手段或性格上的不诚实。
如果对方在1秒钟之内连续眨眼几次,这是神情活跃、对某事物感兴趣的表现,有时也可理解为由于个性怯懦或羞涩、不敢正眼直视的表现;瞪大眼睛看着对方是对对方有很大兴趣的表示。
眼神的语言传达出的信息主要有:
如果一个人的眼神沉静,其人也必定是一个沉稳之人。
如果一个人的眼神散乱,其人也多是一个心无主见,且是一个不善思索,缺乏信心的人。
如果与你接触的人眼神横射,仿佛有刺,多半不是善良的人。
相反,一个人的眼神恬静,面有笑意则比较诚实和热情,可信度也较大。而在其他许多方面,眼神所表现的信息,都更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一位刑警队长讲述过这样一个案子:一个外地来本市打工的人因强奸杀人被捕,在对他进行审讯的时候,他对所有犯罪过程都供认不讳,但有一个细节,即经被害人家人证实被害人身上有一条金项链不在身上,这条金项链肯定与凶犯有关,但他惟独就这一件一口咬定不知道,几乎所有的审问招数都使过了,凶犯对此就是三个字“不知道”,没办法,我们想了一个主意,连续几天押着他到被害人的现场去指认犯罪过程,这期间有许多好事者到这里看热闹,我们观察凶犯的举动,可他对任何的指手划脚却无动于衷,可在第二天,他面对一个中年妇女时,眼神突然亮了起来,虽然只是瞬间,但被我们捕捉到了,我们跟踪了这个女人,后来经过工作,这个女人证实自己是他的相好,项链给她了,一件案子也终于了结了。
总之,我们如果掌握一定的规律,从眼神上或从对方的眼神变化上,可以窥视到它的内心是有道理的。
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词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这是它的好处。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语言。
由表及里
服饰语言是在交际场合通过服装和饰品传递的信息。
服饰能显示某人的职业、爱好、身份、性情气质、文化修养、信仰观念、生活习惯等等,人们常以穿一套“合适”的服装来代表自己。
观察一个人如何着装,可得到其生活态度的一些线索。爱穿大红服装者,多半想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喜穿色泽明快服装者通常具有乐天性格。相反,好穿深色调服装者,性格多忧郁;穿衣戴帽不讲究则意味着本人处世轻松、洒脱。
有的人领带不离身,即使业余时间也不愿取下来,这种人在政治上较保守,不够浪漫。
为鞋子和长统袜如何相配而煞费苦心,是女士们必须注意的小节。如果有一位男子,他的短袜非要跟外套和领带相配不可,即使这样穿出去形象不佳也在所不顾,那他就是男性完美主义者,干什么都爱先做准备,并留有一手,最讨厌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女性完美主义者的手提包里,肯定有许多为备不时之需的应急物品,从指甲锉到备用钥匙无所不有。
从上到下,穿得十分考究笔挺的人都有共同的性格及心理,言谈缺乏幽默,交际范围有限,性格古板。
打扮自己的意识非常强烈的人,在性格方面大部分略带神经质、小心、内向,尤其对头发杂乱、领带歪斜、鞋子肮脏等,都特别在意。
穿T恤衫的人,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但对别人讲的话经常心不在焉,这种人工作能力相当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论上司怎么讲都有贯彻始终的决心。
朴素中,有些人有豪华的特征,喜欢豪华的人,是自我显示欲和金钱欲强烈的人。
穿着朴素衣服的人外表看起来诚实,实则人情味较淡薄,重视实用的事物。
一个着装典雅的人给人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它等于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进行了一次自我推销:“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任我。我自重,你们应该尊重我。”相反,一个穿着过时,邋遢的人给人以无声的介绍就是:“我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小人物,粗心没有效率;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值得被别人尊重与重视。”
以上所讲的只是我们生活中惯常遇到的,平常人的装束给我们的也是一种目测或感觉,但要达到以衣识人的程度我们还应做一些深层的联想与观察,这样才能切实做到以衣识的人目的,比如,衣冠不整,玩世不恭,不讲礼仪或不懂装束礼仪的人,无论如何这多半是一些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的人,而衣冠整洁,讲求礼仪,懂得装束适宜的人也多半是富有责任心、事业心、精明强干的人,这一点应是我们识人的要点之一。
穿着恰当的服饰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显现,在特定的场合,它胜过千言万语。服饰在社会生活中确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