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一千零一年前的一个人
这篇文章里,我要聊的这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人,以至于通过故事也很难了解他。
他生活在一千年前的中国。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比如,传说他今天想出门,掐指一算,不好,出门要摔跤,便闭门不出了。这只是一例,还有更神乎其神的,但那些都不是真正的他。
他很宅。每天早上焚香独坐,晡时饮酒三四瓯,喝到微醺,但不会醉。然后,命一名僮仆牵着小车出门,他坐在车里,像今天遛狗一样,没有目的地,走到哪算哪。士大夫听到他的车声,会争相迎候,街边的小伙计都会说:“我家先生的车来了。”他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马车开道。没有人称呼他的名或字或号,都称“我家先生”。他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闲居、饮酒、下棋、聊天,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通常的牛人应有的那种特立独行的气质。
他初搬到洛阳城时,没钱也没有官职,住的房屋不蔽风雨,却怡然自乐。他从来没想过挣钱与养家糊口的事情,后来,几个退休的朝廷大臣共同出钱给他买了一座宅院。
他有没有学问谁也不知道,可能有,也可能是个江湖骗子。洛阳是当时的大城市,宿学耆儒多的是,他没有写过什么学术著作,他只写诗。流传到今天的冠以他名字的著作,百分之九十九是后人假托他的名字写的,但那些诗真的出自他之手。
不过,有很多学问家和他是好朋友。当时的学问界第一人和他一道出游,听了他一番议论,回去之后,用了五个字来评价他——“振古之豪杰”。
虽然他中年之后行为举止看起来和常人无异了,但小时候并非如此。他少年时,追求的是做天地间第一等的人物,只身跑到苏门山读书,他在山上搭起一间草棚,穿葛衣,吃蔬菜,自己做饭,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用扇子,每天只吃一顿,夜晚不上床睡觉,这样昼夜读书度过了少年时期。
也许那些年他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因为他一没有老师,二没有朋友。但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这种独特的经历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即便他以后再怎么刻意地低调,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但他已经不可能再是一个普通人了。只要你接近他,便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非同寻常的气场。
从苏门山下来的时候,他说,古人能和千年之前的人为友,我还没有到千里之外看过呢。于是游历了黄河、汾河、淮河、汉江,周流过齐、鲁、宋、郑等地。游历之后,回到家乡,这时,他其实可以开馆授徒了。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开馆授徒,反而拜了一位师父。像《西游记》里孙悟空拜师一样,先生问他:“教你简册之学怎么样?”他不学。先生又问:“教你物理之学怎么样?”他不学。先生再问:“听说过性命之学吗?”他跪拜,愿学之。
学成之后,他搬家到了洛阳,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留下来的文字除了两篇小文章外,其余都是诗。他写了那么多诗,却在诗里说自己不是一个喜爱吟诗之人。他没有说假话,他写诗,是因为他要有一种方式来安顿自己的内心。
他临死的时候,一位“大牛”(大牛:与“牛人”同义,对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的尊称,也可以指能力超过常人的人。)在他床前说:“从此永诀,你还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他举起两手示意。学问家问什么意思,他说:“面前的路要宽,路窄的话自己都容身不得,怎么让别人走呢?”
这便是他的哲学。他是那个时期极少能思考宇宙问题的人,他思考的虽然是宇宙的大问题,但都会落脚到人生的一边。他想的是宇宙,聊的却是日常。他以绝大的气魄,做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的阅历极为丰富,但讲出来的却极少。
几百年后,又一个震古烁今的人物写了首诗同时提到韩信和他,上句诗说韩信“非国士”,下句说他“是人豪”,一贬一褒之间,足见对他的推崇。
为他出钱买宅院的是司马光、富弼、吕公著,说他是“振古之豪杰”的是程颢,永诀时执手请教的是程颐,写诗推崇他的是王阳明。
他是邵雍。
你不要以为自己不认识他,你小学一年级时就读过他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文艺与生活的疏离——欧阳修的境界
与朋友谈起自己比较喜欢的诗人,有人说李白,有人说苏轼,我说我喜欢欧阳修。理由很简单,欧阳修是一个能把生活跟文艺分得清楚的人。作为一个文人,这太难得了。
有段时间,我特别崇拜那些能写出惊艳到摄人心魄诗词的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心想一个人要有多牛才能写出来“太TM赞”了的句子。后来明白,那些写出来好诗的人不是太“牛”了,而是太“苦”了。
杜甫的诗好,杜甫一辈子有多苦。屈原的诗一流,司马迁说他是“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不是穷到极点,是写不出《离骚》这么牛的诗的。不仅诗如此,著史也一样,司马迁著史一流,他受了腐刑;左丘明著史一流,他双目失明。
这就能看出欧阳修的“牛”之处了。如果要数第三个写史写得好的人,就是欧阳修。但欧阳修身体是健全的,这很了不得。上天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前通常会把其他门关掉,所以司马迁宫了,左丘明眚了,但欧阳修没事。不仅如此,欧阳修的诗词也是准一流的,并不太逊色于杜甫、屈原,而欧阳修的一生并不像杜甫、屈原那么苦逼,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苏轼也写过很多诗词,可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极好的诗,一查年表,就发现都是在他最苦的时候写的,而那些一般般的诗,总是写于在杭州或其他某地当太守之类的安逸阶段。而欧阳修不是,欧阳修一生也有起落,但没有太苦的时候,而且他笔下诗词的高下与写作的地点、时候没有太多关联。
也就是说,欧阳修是一个能把文艺跟生活分得很清楚的人。
唐宋八大家里面,文章最好的四位是韩柳欧苏。如果用经史子集来比喻这四位,韩退之是经,柳子厚是子,欧阳永叔是史,苏子瞻是集。韩愈的文章很猛,但他是个不懂文艺情调的人。苏轼相反,太文艺了,以至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没有一处不体现出文艺气息。只得欧阳修收放自如,该文艺的时候尽情文艺,该正经的时候完全看不到文艺做派。这是欧阳修深不见底的功力,也是其不可及之处。
欧阳修写踏春游乐,自有一番惆怅在。“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初中时候学《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一道课后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答案是“与民同乐”。当年什么都不懂,觉得很有道理。现在回头看,不可能是“与民同乐”,欧阳修自己都说了,大家都不知道太守乐的是什么,还同乐个锤子(锤子:四川方言,“什么”的意思。)哟。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永叔暗示了,大家对乐的理解,与永叔自己对乐的理解之间的差异,有如禽鸟与人的差异。欧阳永叔的乐,自是另一番境界。他看到的世界,不是常人眼中的世界,他的欢乐,不是觥筹交错的欢乐,不是林壑尤美的欢乐。他另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这里,在众声喧哗之外。
在哪呢?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