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和气致祥。”既认为和气相处可以带来吉祥。在一个家是如此,在一个单位和一个社会更是如此。如何保持和气呢?古人指出“长傲”、“多言”是破坏和气的两大因素,更是历代战争和残杀的原因,而要做成熟的人就应该谦虚而少语。
在三国时期,有个以“和”胜“杀”的故事。马超归顺刘备后,就被任命为平西大将军,还加封为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待他宽厚,就大大咧咧地不注意君臣礼节了。他经常和刘备说话时直呼刘备的名字。关羽对此很生气,请求杀了马超,刘备不同意,当然杀马超是不对的,但任其这样放肆下去,也是不行的。于是张飞想出了一个计谋,他说:“我们给他做出礼节的示范。”一天,刘备召集全体将领,关羽、张飞一同带着刀恭恭敬敬地站在刘备身旁。马超进帐后,看坐席上没有关羽和张飞,抬头一看,见他俩站在那儿侍候,很受震动。论关张二人的地位及与刘备的亲密关系都绝非马超可比。他们尚且如此执君臣之礼,怎能不令马超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之处呢?此后马超再也没有越礼的举动,对刘备非常尊敬。
张飞不用一句话,也不伤一点和气,就教马超心服口服,知错改过。这种方法既符合“和气”原则,又平和的解决了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这确实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企业中一些棘手的内部问题,不论是“自家”的还是“别人”的,都应该本着“和为贵”的原则,这样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宋英宗刚即位时,一天慈寿太后差人送给韩琦一封密折。密折中说皇上和高皇后不侍奉她,要韩琦“为孀妇作主”,并命太监等着韩琦回报。韩琦只说:“领旨。”将太后派来的太监打发走了。
一天韩琦上了封折子,说有重要的事请奏,需要单独见皇帝。于是英宗单独召见了他。见面后,韩琦对英宗说:“您不要吃惊,有一封信必须给您看,把事情说明白,只是不能泄露……皇上能有今天,全靠慈寿太后的帮助,此恩不可忘记。既然不是亲生母子,只要多加奉承,便可以相安无事了。”英宗说:“一定接受先生的教益。”韩琦又说:“太后的这封信,臣不敢留。希望能在宫中秘密烧掉,如果泄露出去,谗言将会趁机兴起。”英宗连声赞同。这以后,太后与皇帝、皇后的关系很融洽,人们根本看不出曾发生过矛盾。
韩琦把皇帝家的家务纠纷解决得如此漂亮,不愧为一代名臣。他的计谋出发点是以大局为重,不激化矛盾,采取了暗中调停的办法。在生意场上如果遇到此类问题,不妨也向韩琦学一学,毕竟,和气生财,才是经商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