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在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水汽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鸟类也开始做过冬准备。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
秋分在每年阳历9月23日或24日。秋分这天,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候鸟,如大雁、燕子等都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寒露在每年阳历10月8日或9日。寒露时节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此时气温更低,气候从凉爽逐渐转寒,早晚温差更为明显。
霜降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开始有白霜出现。一天中温差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
秋季养生的基本要求
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人体的保健,养生要遵循秋季养生的基本要求。
1秋宜养阴,慎防津气耗散
秋季6节气是阳消阴长的时节,夏季6节气的炎热刚过,人体阳气逐渐内敛,阴精之气不断转盛。所以人与秋气相和,保持体内阴精,一方面是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敛藏之势,收藏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抗病延年;另一方面也是为冬季6节气的潜藏阴精做好准备,并进一步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下基础,从而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在秋季6节气不要损伤阴精之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冬养阴”,秋季的节气养生还应防止劳伤太过,以免阴气外泄,因为过度剧烈运动能使人出汗过多,致使津气耗散。
2防燥护阴,养肺为先
秋季6节气暑热已过,燥气当令。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季6节气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因此,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
秋季6节气在人体应肺。肺主气司呼吸,以鼻窍与大气相连,以皮肤汗孔与外界相通。由于肺脏娇嫩,“喜润恶燥”,容易受到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秋令时节之燥邪。“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肺津伤则见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衄、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所以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得清,呼吸平和,这就是秋季6节气的“养收之道”。
3谨慎起居,调畅情志
秋季6节气气温由热而凉,逐渐转寒,昼夜温差较大,人们的起居也应随时令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应做到早睡早起以避风寒。肺主一身肌表,外感邪气最易犯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成为其他系统疾病之祸根。所以秋季6节气应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免着凉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但是适度的“秋冻”对于人体逐步适应寒冷的天气变化、增强机体抗寒能力非常有益,所谓“春捂秋冻”、“秋不忙加衣”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6节气,落叶遍地,万物凋零,秋风肃杀,加上绵绵的秋雨,容易造成人的情绪不稳定,心情烦躁不安,让人陡生悲凉之意。不良情绪的刺激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要保持心情清静、安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调气安神”,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这样可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以抵御秋燥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因此调畅情志对于秋季6节气养生十分重要。
【贴心提示】
晚秋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老年人常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浆、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这样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领会秋季饮食起居的原则
知道了秋季的气候特点和养生的基本要求,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实施吗?
秋季起居、饮食之道
1早睡早起,规律作息
秋高气爽,气温渐降,万物色变,人们生活起居也要随时令做相应的调整,做到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早睡能避风寒,早起使人神清气爽。这样收敛神气使肺部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2食清润,避免辛辣
燥是秋天的特点,故秋天饮食宜清润,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止渴,清热燥之功,可改善秋日燥火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少吃辛辣、煎炸及油腻食物防秋燥。如大蒜、辣椒、葱、姜、茴香、炸鸡腿、炸里脊及炸肉片等,以防助燥伤阳,增长秋燥。秋燥使人体易出现口干、咽干、干咳无痰、咽喉肿痛、大便不畅等一系列病症,芝麻、萝卜、梨、糯米、蜂蜜、甘蔗、百合、山药、西洋参、银耳等,具有润肺生津、养阴祛燥的作用,秋季应多吃。
3精神养生
进入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此时常在人们心中引起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注意保持神志安定,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4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运动的大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锻炼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气功选择应以静功为主。因天气将逐渐变冷,要注意进行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秋季应进补
进入秋天,天气渐渐转凉,适当服用一些滋补的饮食,对增强体质、防病益寿非常有帮助。
1百合莲子瘦肉汤
百合、莲肉、瘦(素)肉三种食物可根据年龄大小、体型肥瘦和体质强弱,各种适量(一般在30~100克左右)炖汤适加作料。隔1~2日服用一次,可健脾胃,尤其是对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人,有强壮滋养药效。
2炖鱼肚
取较大的鲜鱼肚先浸泡1~2日,与葱、姜(各适量)同煮熟,10分钟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再切成鱼肚丝与其他肉类(如猪肉、牛肉或羊肉等)同锅炖汤,适加作料,隔2~3日服用一次(吃肉喝汤),久之有滋阴养颜之效。
3鲤鱼赤小豆汤
用鲤鱼(鲜品)500克左右,赤小豆100克,加生姜及陈皮适量同煮,烹调成鲜鱼汤,约每周2~3次。多服能治体质衰弱、肾气亏虚、小便不畅等病症。
4公鸡炖汤
取1千克左右的公鸡去毛及内脏,加生姜、米酒适量,佐料炖汤服用,有壮阳的功效,适用于阳虚气衰的病人。
5炖白鸽
取白乳鸽一只,去毛杂,加巴戟天、淮山、枸杞各15~20克,用清水炖汤。每周1~2次。多用可壮阳强身。但此法药性稍温燥,秉性为火热体质或无肾阳亏损的人,不宜服用。
6炖鹧鸪
取鹧鸪约500克,去毛杂,加沙参、玉竹、枸杞、桂圆肉各30克左右;加水炖汤、适加作料,每周服1~2次,吃肉喝汤。有滋五脏、补脑髓、强心力的效果。
7鲩鱼肠蒸蛋
鱼肠60克左右,与鸡蛋2个(去壳、留蛋清、蛋黄),加适量佐料,共蒸熟,供食用。多服可强眼力、治夜盲。
8巧用蜂蜜
蜂蜜有润肺、补脾、润肠、解毒等功效,每次用量一般为10~30克。内服可治便秘、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肺结核、神经官能症等;外用,涂抹头部湿疮、口唇疮、冻疮、烂腿等多有佳效。如治习惯性便秘,可取蜂蜜60克、牛奶150克、葱汁少许,煮熟,早晨空腹服,常具佳效,对老年人久患习惯性便秘者颇为适宜。
【贴心提示】
锻炼的最佳时间:生理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傍晚锻炼最为有益。因为人的各种活动都受“生物钟”的影响,无论是体力发挥或身体的适应能力,均以下午或接近黄昏时分最佳。心律与血压都较为平稳,全身协调能力最强,适宜锻炼。
睡眠的最佳时间:午睡最好从午后1时左右开始,因为这时人体感觉下降,容易入睡。人的深睡眠时间,一般在晚上12时至凌晨6时。所以晚上10时睡眠最佳。此时人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进入最低潮,是最有效的睡眠时间。
3秋季常见病的防治
秋季昼夜温差大,成为一些疾病的多发期,我们应该预防哪些常见病呢?
胃病
10月份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人们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
哮喘病
有哮喘病史的人对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另外,草枯叶落的深秋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弄清引起哮喘发作的致敏源,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脑血管病的多发季节,寒冷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脑血管病人秋天应坚持服用治疗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腹泻
秋天患腹泻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因此应注意饮食健康,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贴心提示】
你知道下面这些生活中的最佳高度吗?
桌子:其最佳高度以身体站直,两手掌能平放在桌面上而不弯腰,不屈肘为标准,约为75~80厘米。
坐椅:椅面距离地高应比小腿长度少1厘米为好。
床铺:以略高于使用者的膝盖为宜,这样上下床方便。
不可忽视的冬季养生与保健
1了解寒冷冬日的个人保健原则
从立冬开始进入冬天,冬天气候寒冷,万物凋零,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都在寒冷中度过。认识冬季各节气的气候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养生、保健。
了解冬季各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冬在每年阳历11月7日或8日。“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小雪在每年阳历11月22日或23日。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其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
大雪在每年阳历12月7日或8日。“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表示从此开始降雪大起来。大雪节气常在12月7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冬至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
小寒在阳历1月5日或6日。寒是寒冷之意,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冷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24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
大寒在每年阳历1月20日或21日。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这一节气里气候比较干燥,降水稀小,常有寒潮、大风天气。
冬季养生的基本要求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凋零,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进入相对缓慢的状态。冬季养生要遵循冬季养生的基本要求。
1冬宜藏精,应时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