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平升为副教授,而这时她所从事研究的中国扎染技术课题也被河北省科委立项。
有一次,她在北京饭店看到一条扎染围巾,当她看清它的标价为300元时,她被深深地震惊了。一条小小的围巾经过扎染居然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自己懂得扎染技术,也可以做成扎染围巾卖钱呀!她立即买回各种颜料和布料,在自己家中开起了扎染作坊。从书本上李平对所染的技术已经太熟悉了,而实际操作对于心灵手巧的她也并不是难事。一个通宵之后,第一条扎染围巾成功了。从扎染围巾开始,李平又发展到做扎染服装。
当李平穿着亲手做的衣服走到街头时,吸引了许多爱美的女人。从此,来找李平做围巾和衣服的人络绎不绝,最多时,李平一晚替人做过20条围巾。在她的家里,地上堆的是做扎染的工具,墙上挂的是花花绿绿的围巾和衣服,本来不大的房子被李平搞得像一个染衣的作坊。
为了不妨碍家人,她决定自己办厂,专门制作生产扎染服饰。
工厂的生产上了路,扎染所需的布料是花钱最多的,已没有钱再去购买更多的布料,李平想到了去丝绸厂赊销。丝绸厂的布料积压很多,一次就给了她几匹布料。李平很快做出了上百件衣服和围巾送到了各大商场。
这一年,李平37岁,正在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她怀孕了。因为是高龄怀孕,3个月后李平全身开始浮肿,在爱人的坚持下,李平只好停了工厂,全心在家保胎。1993年3月,李平生下了儿子弯弯,可就在儿子还没满月时,讨债的人便找上了门。李平很理解他们的心情,抱着儿子坐在床上给出了保证:一定会还钱!李平想,自己在商场还有许多衣服,这些钱用来还账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天,李平抱着孩子便去了各商场要款,可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每到一处希望都落空。由于当初的衣服是送到商场各租赁柜台,现在时隔一年,一些经营者早已不在了,还有些是经办人已经离开,账也成了糊涂账。
钱,没有要回一分,丝绸厂的人不断地上门催款,而这时,李平的母亲又因乳腺癌住进了医院,急需一大笔医疗费。李平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才明白了市场经济的残酷。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李平也顾不得去怨别人,只有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境。
1993年5月,李平在家里重新开始做扎染围巾挣钱还债,爱人想方设法借来了2000元钱作为流动资金。因为欠着丝绸厂的钱,李平不可能再去赊销布料,更不敢拿着钱去进货,只好托厂里的一个业务员偷偷地给她买出布料,一条一件地做围巾和服装,边做边卖。到年底,终于还清了债务。渐渐地,李平销路打开了,到1995年底,销售额达50多万元。
1996年,李平制作的扎染艺术画在全国美术展中获得大奖,达到了她在扎染艺术研究上的高峰,河北电视台为此专门为她拍摄了专题片,介绍了一个学科技史的女教授将中国民间艺术与市场相结合的事迹。扎染艺术取得的成功让李平欣喜的同时,也更加增添了她要将流散的中国结发扬光大的决心。可是,中国结不像扎染服装有市场基础,作为一个小饰物,怎样进入市场,让人们接受认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惑着李平。
1996年2月,从日本回石家庄探亲的江小姐看到李平的事迹后,专程来到她家。江小姐长居日本,喜欢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当她在李平的家中看到扎染服装时,立即就购买了上百套服装和围巾带回日本,在日本作李平的销售代理,并和李平签订了长期合约。江小姐很尊重李平,回国时就从日本带些诸如缝纫针、线的小礼品送给李平,李平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就用红色的塑料绳编结成如意结的项链送给江小姐。谁知等到江小姐下一次再回国时,她不再要扎染服装,而改订了李平的这种项链。原来,当江小姐戴着李平送她的如意项链回到日本时,朋友要光了她所有的项链,甚至连她脖子上戴的项链也没有放过。江小姐连向李平催要新货。
这个无意中的结果,让李平的眼前豁然明亮,可以一边销售中国结一边研究,既获得了资金又推进了项目。按照李平对“中国结”的理解,项链设计为:项链的主体由红色的如意结相串而成,在项链下边的中心嵌入与之相配的一粒瓷质(或木质)的小珠子,整个项链看起来古朴、自然、宁静、和谐,传递出一种远古文化的韵味。
接下江小姐的第二次订单后,李平开始将扎染服装削弱,抽出部分工人教她们编织项链。“如意结”是中国结中的基本结法之一,学起来简单,心灵手巧的小姑娘3天就学会了编结,技术熟练后10分钟就能编织一条项链。从项链出发,李平又构思出手链、耳环、小香袋、针线包、首饰盒等女性用小物件以及钥匙链、小动物、十二生肖等一系列大众化的小工艺品。
1996年10月,在大连国际时装节的展览会上,李平带着“中国结”和扎染服装一起参展,她想试试“中国结”在国内市场的反响。三天以后,当李平盘点收入时发现,8000多元钱中,竟有5000元是“中国结”所得,而且“中国结”还接到了10多万元的订单!握着那几页薄薄的订单,李平的眼泪流了出来。
从大连参展回来以后,李平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辞职下海,要成立自己的艺术公司。
这个决定遭到家里所有人的反对。当大学教授,做一个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哪点不好,却偏偏要放弃这么好的待遇去做一个让人看不起的手艺人。母亲拿出一张写有“大学教授年薪5万元”的报纸对李平说: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你,就是想让你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你却要去当一个手艺人,这值吗?铁了心的李平无法对家人解释清楚她要干的这件事的意义,只好说:你们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来证明研究科技史的女教授该做什么。话虽这样说,可李平明白,投入到中国结的编织中,就是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
靠着每年的多次参展,李平接到的订单逐渐增多,在石家庄的基地已不能满足订单的需求,这时李平想到了把基地扩大。石家庄附近郊县的农村,还比较贫穷,有许多年轻的女孩子呆在家里没有事做,如果到那里建基地,将技术教会她们,供给她们原材料,再把编好的产品回收,不是很好吗?这时正好有一个“扶贫办”的朋友要去西柏坡扶贫,李平带着600元钱和一大包编织的绳子和他同行。经过了整整一天的颠簸,李平来到了西柏坡的一个乡村。李平手把手地教会了村里姑娘们关于“中国结”的编织技术。在第7天返回石家庄的路上,坐在农用车上的李平全然不知一场生死劫难突然降临。在山路的一道拐弯处,一辆大卡车疯狂地迎面驶来,吓得农用车司机左躲右拐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噩运,农用车在一眨眼间掉下几十米高的悬崖。所幸的是,车子落在了悬崖半山腰的一处有梯田的平台上,全车人才幸免遇难。当惊吓中的李平从深陷在泥泞中的车子中费劲地爬出来时,流下了眼泪:上天有眼没让我死去,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呀!
用生命付出的艰辛终于有了回报,生产基地建好以后,产品有了规模,几批订单做下来后,公司有了利润,进入良性循环,李平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1997年12月,李平被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服装设计师博览会,在这次来自全国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大会上,李平巧妙地将“中国结”作为装饰物件与自己设计的扎染服装相搭配。这些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在众多的作品中别具一格,让人们耳目一新,李平因此获得了“97优秀服装师”的称号。也因为这次展会,李平的“中国结”受到了北京一家专门经营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老板的青睐,与李平有了长期的合作。
李平和她的“中国结”渐渐有了名气,一些人开始模仿她的作品并假冒她的旗号进行销售,对此李平虽然很气愤,但她采取了及时的应对策略。一方面,李平注册了属于自己的“承淼”中国结商标,树立品牌意识。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李平开始对照中国古图谱上的“中国结”图形并结合生活实际,重点创作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大件“中国结”
作品,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含量,又加大了竞争力度。
“平安结”和“如意结”是中国结中最基本的两种结,代表着中国人朴素的真诚祝福,李平决定将两种结用在一种图案中,用一种直观的形式表达出这种美好的情感。她创作的第一个“如意平安”成功了。整个结用一根大红的绳子从头到尾编结而成,上面是一个大大的平安结,接下来圆形的网状造形中圆圆的小瓷瓶嵌入其中,下边又是一个如意烘托,长长的红色流苏更给整个图案增添了一种和谐、完美、典雅、富贵之气。“平安如意”结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由此开始,李平以平安结和如意结为基础,又创作出汽车内挂件饰品“一帆风顺”、“出入平安”.一次,李平在看了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后,被片中火红的辣椒深深感染,由此,她创作出了以辣椒、鱼、虾、玉米为表现形式的表达人们丰收喜悦情感的“五谷丰登”和“吉庆有余”系列。根据青年人追风、求新、赶时髦的特点,在情人节来临之时,李平创作了以“心”形为基调的“同心结”系列。以后,她又一口气创作了镶有古铜钱的“财源滚滚”;编织大红双喜,用于婚庆的“花好月圆”;有松鹤图案用于寿辰的“松鹤延年”……1998年8月,在北京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李平的作品“松鹤延年”获得了全国银奖。这一年,李平带着“中国结”就参加了6次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在每一个参展会上,李平的“中国结”作品都会引起轰动,并引起当地新闻媒体的关注。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此还专门介绍了李平和她的中国结。
3.小玩具创出大王国
千万别小看小小的玩具,它已成为当今市场上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小商品,全世界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玩具销售量较大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我国也是个大市场。
尽管玩具这行业充满着各种赚钱的机会,但没有锐利眼光的经营者则是“睫在眼前常不见”
,因而没有什么建树。然而,香港有位叫丁午寿的人,他就能紧紧抓着这个大好的机会,在玩具行业创出一番事业,建立起一个四海扬名的玩具王国。
丁午寿经营的公司是香港丹拿山的开达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他的父亲丁熊照于20世纪40年代创办的,当时生产一些木玩具。到20世纪50年代则开始制造一些塑料玩具。经过他父亲的苦心经营,到60年代已初具规模了。到1968年,丁熊照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只好把这家工厂交由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丁午寿去管理。
如果说开达有限公司创业后的多年经营是打基础阶段,那么由丁午寿主持的20多年经营,则是该公司的飞跃发展时期。丁午寿接手开达公司时,公司业务年销售额未足千万港元,而到1979年,年销售额则增至8000万港元;1985年猛增至10亿港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更上一层楼,每年达50亿港元。丁午寿是怎样开拓玩具事业的呢?
丁午寿是位有学问的人,他在大学是学习机械的,而且钻研过管理学,加上他聪明机敏,善于思考,这都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首先,丁午寿有锐利的眼光,他能时刻窥测到玩具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正确的决策与谋略。他早就认识到玩具这种小产品的特点是品种繁杂、更新迅速。在美国市场上,每年销售的玩具达15万种以上,而且每年有3000种以上的新品种。许多玩具看似新颖奇异,流行寿命往往仅几个星期就得脱胎换骨了。因此,作为一个玩具生产者,必须要紧跟潮流的发展,及时应变,做到边开发,边生产,边上市,边淘汰。如美国的核潜艇刚下水时,玩具核潜艇就已上市;甚至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还未上天,玩具航天飞机就已进入儿童世界了。又如,他还观察到,近10年来,成年人也加入了玩具消费行列了,特别是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在西方的各种节日中,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均互赠玩具等礼物,以示贺庆。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常常以玩具求得娱乐身心,调节情绪。据此,他就开发出各种相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品种,及时捕捉着各种机遇。
第二,有中西结合的管理办法。丁午寿在经营管理上既按中国传统的“重人情”做法,又吸取西方的“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手段。他认为没有什么比关心与爱护职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他肯投资改善工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积极和成绩显着者加薪加奖。同时,他也严格要求全体职工要尽职尽责,严守厂规。厂里各部门都订明各种规章制度,人人都要遵守,令行禁止,违者绝不讲人情。这样,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始终运转正常,一切生产程序都能按计划完成,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交货的准时,生产成千上万个品种也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第三,珍视人才。别看小小的玩具,它是十分讲究科学和技术的,玩具世界可说是人类社会的缩影。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人们生活中出现的某种商品或现象,成功的玩具设计者很快会把其缩小成玩具出现于市场上。如果没有精通多方面技术的人才和具有相当先进的机械设备,是绝对办不到的。丁午寿深知人才的重要,他不惜重金招聘人才,并善于留住人才。早年,他的父亲虽也注重人才的招聘,但因脾气不好,与人难于相处,使部分骨干流走。丁午寿意识到本公司的致命弱点,他认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他彻底克服父亲的弱点,千方百计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对员工的困难给予照顾和帮助,对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对有价值的提案给予奖励。他还坚持每年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考察、参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这样,员工们渐渐对公司形成归属感,同时又吸引大量的有技术和有管理经验的人加盟开达公司。正是这一点,使开达公司的玩具能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生意蒸蒸日上。
第四,注重不断更新设备,推广小而专的生产方式。丁午寿认为生产的品种越专,产品质量才能越精。他将下属的厂分得较细,利于不断改革产品和款色。随着智能玩具的问世、遥控和声控玩具的生产,他引进了欧美的先进技术设备,使开达的产品始终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