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靠老板,大企业靠文化
老板可谓是企业的第一个员工,在企业的经营初期,无论是寻找客户,还是修理办公室的电灯、打扫脏了的地毯,可能都要老板亲自来干。除此之外,小企业经营最重要的是节约成本、创造营收,所以,老板又要冲锋陷阵:找客户、拉资源。所以,不管是研发型企业、生产型企业,还是销售型企业,甚至只是一家小餐厅、小商店,在创业初期,大多数都是老板来支撑。
我自己创办企业的时候也是一天到晚在外面开发市场、谈业务,想办法提高企业的利润。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员工也很少,所以我每天除了跑业务还要和员工一起加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早上忙到深夜,那时的我好像感觉不到疲倦,只知道要尽快完成客户的订单。
在员工犯错误的时候,我还对他们发脾气,却没想过他们也有累的时候,甚至抱怨我不近人情,总要求加班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确实做得不好,没有照顾到他们的心情,更别说人文关怀了。
一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其道理和治理国家是一样的。只有内部团结起来,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企业也是一样,只要员工和老板是一条心,不管企业多小,有多少员工,都能慢慢变大。
因此,小型企业的老板在忙着拉客户、找订单的同时,千万要先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多给员工一些温暖,多聆听一下他们的心声,让员工不单为了钱工作,更是想与自己佩服的老板一起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工作。我想,无论多么小的企业,靠着老板这种家人般的关心与关怀,凭着这种人与人之间爱心的传递,老板在收获客户订单的同时,也会收获众多愿与自己风雨同舟的伙伴与兄弟。
小企业靠老板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中国企业,世界上很多跨国企业都是从几个员工、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的。在企业的初创阶段,老板也不懂多少企业管理的知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寻找客户方面,目的是让企业存活并发展下去。
随着业务的增多,企业慢慢走上正轨,企业的规模会逐渐扩大,原有的人员已无法应对日趋增多的工作。所以,老板要为企业招聘大量的人才,企业的员工数量也会随之上升,由原来以老板为核心的几个人扩大到几十个人,甚至更多。企业规模变大后,老板就要对员工进行分工,也就是说,每个员工会被分到不同的部门并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通常情况下,企业中会设有: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企划部、市场营销部、研发部、生产部等。当然,企业的部门设置并不是一样的,老板要根据不同的经营内容,设置不同的部门。
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除了工作分工更细之外,老板更要注重人员的管理。这就和国家讲究“政治”一样,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也要产生“政治”的社会现象,“政”就是企业的制度、政策;“治”就是对员工的管理。
我曾到各大书店实地考察,其中企业管理类图书占据了书店的重要位置,尤以人员管理类图书居多。正如人们常说的“有需求就有市场”,图书市场上人员管理图书品类众多,从侧面也反映出企业老板急需掌握人员管理的知识,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谈到企业老板的人员管理能力,我们就要弄清楚要管理哪些人。通常情况下,我会将员工按进入企业的先后顺序大致分为新员工和老员工。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老板要按照科学化、系统化的原则开展人才招聘活动,运用招才选将系统选拔并培养企业的人才梯队。在管理老员工时,老板除了关心其工作情况之外,还要着重关注新老员工的相处问题。
在很多企业里面,新老员工会呈现水火不容的态势,两股势力此消彼长,情况恶劣时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面对这种情况,老板除了设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之外,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众所周知,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为员工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在员工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得到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使员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独有的、健康的精神力量,这一力量可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促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单纯的管理制度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员工的行为,让其内心充满阳光,迸发工作激情,成为一个散发正能量的优秀员工。其实,文化不仅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也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
我曾在中国农历新年的时候到美国考察,在美国的唐人街,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与我打招呼,在那里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息。虽然远离自己的国家,但在相同的时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深深地根植在他们的心中。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美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比如西班牙、加拿大、德国、法国,等等。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他们都会买对联、贴福字,置办过年所需的各种年货,身在异乡的他们仍散发着强烈的中国气息。
虽然我们彼此不认识,但在新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却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这种行为方式不是“制度”规定就能办到的,而是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民族文化起着作用。在那次独特的考察之旅结束后,我不仅收获了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明白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我想,这种文化可以使中国人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同理,如果企业文化可以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的精神信仰融合起来,那么共同的价值理念会把企业上下聚合在一起,在创业的风雨之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进而形成坚不可摧的团队。
在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老板从凡事亲力亲为向集中管理的方向转变,角色的变化也从多重向单一并独特的方向转变。如果说小企业要靠老板一人能力来支撑的话,那么大企业就是以老板为核心的团队来支撑,而管理这个团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员工的思想与企业的文化理念融为一体,也就是说,管理大企业不仅靠制度,更要靠文化。
老板是宣传企业文化第一人
每家企业之所以成立并发展起来,必定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而这些印记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这是企业宝贵的财富,更值得每个企业人回忆与纪念。所以,老板在为企业招聘人才时,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其了解企业的文化。
在新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他们会知道在创办并发展企业的历程中那些感人的故事,了解企业走到今天的艰辛与磨难,从而敬佩支撑企业发展的老板及元老,也会秉承企业的文化理念努力工作。
通常情况下,我会在岗前培训中组织新员工参加企业文化的培训,这种活动的主讲人与其他培训活动的主讲人不同,最好由老板亲自讲解。因为老板是企业发展的经历者,也是企业精神的代表,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板的文化修养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文化气质。所以,由当事人来讲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感染力会大大增强,而且新员工也更愿意接受。
在协助企业组织岗前培训中,很多老板抵触自己去给新员工讲解企业文化,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老板”这一特殊角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创建企业文化。所以,在动员老板给新员工讲解企业文化的时候,我就要让其明白:老板是宣传企业文化的第一人。这其中主要包括三个作用,我们来逐一分析。
榜样及示范作用。老板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企业的员工,而且,企业的员工也在某种程度上模仿着老板。如果老板行事严谨、执行迅速,那么,员工的工作态度也会变得严肃认真;如果老板能够严于律己,那么,员工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所以,老板亲自为新员工讲解企业文化不是向其灌输企业精神,而是在思想上与员工产生共鸣,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会起到直接、高效的作用。
组织及推动作用。在成为员工模仿对象的同时,老板还可在岗前培训中利用企业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表明企业倡导及奖励什么、批评及惩罚什么。在培训活动中,考察新员工的表现情况,若发现与企业文化背道而驰的员工,则要在上岗工作之前将其排除在录取名单之外。也就是说,老板要组织并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并排除影响企业文化宣传与建设的阻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各项工作利于企业文化的宣传与建设。
鼓舞及激励作用。在为新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的时候,老板要亲自鼓舞并激励大家勤恳工作,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这种效果要远远大于其他主讲人。在与新员工的相处中,老板要以尊重、了解、关心、培养为原则,坚定“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平等、真诚、友好地对待新员工,为其排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干扰,力求与新员工做知心朋友。若老板能做到以上这些内容,那么,老板的每个指令、每个要求都会收到员工的完美执行,而且,员工会视老板为自己的精神领袖,愿意将自己的理想与企业的价值理念融合到一起,与老板并肩前行。
了解了老板在企业文化宣传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老板要加强自己的演说能力,也就是为员工讲课的能力。老板大多经历过很多难忘的事情,内心对员工也有很多的期许,对人才管理也有很深刻的认识和见地,但若由于不善言辞,无法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那么,老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将大打折扣,而且,员工对老板的认可度也会降低。
在帮助老板提升演说能力时,我会为老板创造很多当众演说的机会,然后再准备一些介绍企业文化的PPT,或者设计一些员工互动节目,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老板的紧张情绪并提高其演说能力。在为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的同时,老板还可介绍企业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规划,向员工展示企业的发展蓝图,让员工看到企业未来蓬勃的发展态势,并邀请员工与自己一起创建这个未来。
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有一定的道理。当走进一家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时,我们常常被这家企业老板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并从中体会到大多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与执行,甚至能感受到企业文化内化于广大员工的内心、固化于企业制度、外显于员工的行为举止。我们不得不说,这种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绝对有老板的功劳。
创建“老板心态”式企业新文化
很多人在成为老板之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的是销售员,有的是技术员,但成为老板之后,他们大多放弃了之前的工作而转为管理企业。其实,这种转变不能仅表现在形式上,还要在心态上有所转变,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成为老板之后要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还站在原来的工作位置上看问题。
站在一个经营者的立场与坐在电视机前看球赛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坐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赛场上不同角度的情况,而在赛场上踢球的球员只能从他所在的角度来感知这场球赛。所以,你站的高度和看待球赛的角度都会与球员不同。对于企业老板来说,你也要从原来的工作中跳出来,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企业运营模式和人才管理等问题。
有人说“一般员工看的是点,主管看的是线,老板看的是面”,也就是说,一般员工只关心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少关心其他事情;主管要关注部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关心的事情要多一些;老板是整个企业的负责人,要考虑企业的大事小情。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老板做得并不好,没有从“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其实,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就在于老板职位发生变化后,心态并没有变化,所以,老板只是占据了企业经营者的位置,并未拥有“老板心态”。在与老板的交流中,我多次提出“老板心态”这个词,希望更多的老板能够从此觉醒,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控企业,这样才能有全局意识,才能带领企业精英创造更多的成就。
每当我提到“老板心态”时,总会有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所谓“老板心态”就是指老板要拥有使命感、责任心、事业心,具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精神,对效率、效果、质量、成本、品牌等方面持续关注并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