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的号角已吹响,农场近来办起了砖瓦厂、人造纤维厂、空气电池厂、颗粒肥料厂、农机修配厂,还有养猪场、养鸡场、养兔场,有的已投入生产;全场范围内掀起了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新高潮,到处都在开展发明创造;农场的小学、幼儿园和“红专大学”将于近期开学。
目前场里的劳动生产十分紧张,困难也很大,比起在文化干校时不知要艰苦紧张多少倍!然而这里的人们都在迎着困难上,拼足劲头干,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新时代的年轻人就应该这样。
前几天韩政委找我谈过话,让我打个请调报告,场里即可与兰州教育部门联系将你调来农场小学任教,为缓解师资不足增添一份力量,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也可以得到解决。这也算是公私兼顾吧,不过这事要办成肯定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不知还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孩子的安置问题处理好。
我的意见是孩子满月后,你在返兰途中将孩子放到我的老家,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照料,将来我们想看孩子也方便些。等后半年农场的牛奶场办起来,托儿所成立了,你的工作调动问题解决了,再把小孩接来农场。我看至少明年前半年必定能够如愿以偿。话又说回来:如果由于孩子太小,路途中不便带来,岳父岳母又同意将孩子留在上海家中抚养,那也可以。总之以有利于孩子的抚育和成长为原则,无论怎样,孩子总是我们爱情的结晶,他(她)的出生虽然给我们带来不小麻烦,但也更会增加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这也许就是小孩子妈妈和爸爸的权利和义务。
期待我们可爱的小囡囡来到这个世界上。
给妻子的信寄出去半个多月了,不见回音,曾源焦虑不安,望眼欲穿,却又为场里写材料忙得不可开交。全场的几个“笔杆子”被集中到场部,先是合伙撰写反映农场生活的纪录脚本”继又分头整理先进人物的单行材料,日以继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工作刚刚收尾,眼看“八一”建军节农场正式成立的大会就要召开,场长何仁却亲自派曾源代表他去出席军区召开的“技术革新交流大会”,同时让曾源作为“红星农场展览室”的负责人主持展出活动。虽然展览室的布置和解说等都安排有专人料理,但曾源是总揽全局者’要在会场和展览室两头奔波,担子不轻,又是一桩不堪重负的苦差事。
深夜零时左右因前方一铁路桥被洪水冲垮,正在抢修,曾源乘坐的22次列车停在打柴沟车站等候,列车员告知旅客最快也得等到后半夜3时左右车才能开出去。
在昏暗的灯光下,曾源给妻子疾书一封短信,告知盼望来信的焦虑心情和此行公干事由及近期通讯处。
信的结尾提出四个问题:孩子生了没有?你的身体怎样?汇去的1元收到否?何时返兰上班?望速详告。
第二天中午列车抵达兰州站。曾源下车出站,便将车上草就的短信在车站邮局寄出,同时给岳父家中发电报,催问近讯。
经过一番夜以继日的苦战,展览室准备就绪。曾源作为大会的正式代表,出席了隆重的开幕式,听了“主题报告”和几个典型发言,遂将主要精力投人关照展览室这一摊子,充当“特殊解说员”和“红星农场发言人”的角色,使农场展览室办得有声有色,着实火爆了几天。
省报刊出“红星农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1周年纪念日正式成立的消息,并发表了专版和社论。据报道:军区和省、地、县主要负责人亲临祝贺,场面隆重、热烈,一时成为传遍全省的大事。曾源为自己有资格而无机会赴会深感遗憾。
让曾源得到“补偿”的是岳父来信告知:如蕙巳亍8月1日凌晨分娩,产一女婴,母女平安,全家欢喜。数日后又接妻子亲笔信尽道其详,她说,产后营养丰富,身体恢复挺快。更多的文字是夸小孩的:“小囡囡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皮肤挺白,活泼可爱,眉眼间很像你。这一下你如愿以偿了,你该心满意足了吧?可人家……从今往后我再不要生小孩了。”几分欣慰,几分怨忧,几分撒娇,做母亲的骄傲与做妻子的柔情交织在一起,露在字里行间。曾源感到莫大的幸福。他盼望生女孩,果然生了女孩,而且生来就讨人喜欢,又兼她生在建军节,生在农场正式成立之日,多了几多联想,情牵意动,心驰神往,禁不住捧起爱妻的来信一阵狂吻。
小孙女出世,母子平安,使曾源的父母高兴极了,这是继土改翻身之后最为欢欣之事。收到亲家来信报喜,连日来曾源的父亲翻出当年做生意时记流水账的账本空页,向亲家、儿媳和儿子分别写信致意,与亲人分享共有的喜悦。尽管他原本文笔底子薄,又因多年忙于生计,很少动笔,骤然提笔写信,不仅不懂段落,标点,而且在行文述意中古语、方言,错白字兼有,却也瑕不掩玉,倾注了无尽的关爱,真情厚意,质朴而真诚:
“亲翁先生台鉴:敬启者来函早日(已)收到,内情尽悉,只因搞卫生清洁又加上农忙农业社收割秋田,复信迟寄数日,敬请原谅……如蕙回故里生育,有劳亲家夫妇费神尽力,感谢之至……我合(和)我的内人年事已高,朝思暮想,急盼抱上孙子为最喜悦之事。唯期如蕙返回途中在我处小住数日,将小孩子留给我俩抚养,以利于他(她)上班工作。当否,请即来函示知,念念。”
“亲爱的如蕙女儿,来信知你8月1日平安顺利分娩,不论男女,都是一般高兴,得知娃娃近3.5公斤,活泼可爱,长大必定有福气。我合(和)你母亲,你的弟、妹闻讯后喜得口都合不住……希望你好好保养身体,鸡肉、鸡蛋都要煮绵软些,凉热适当。自然有你的亲爱的父母的关怀照顾,必定很周到,咱们家中放心许多。你要注意月子里不可做重活,养好身体,早日回学校干你的工作。你回来路过时一定到咱们家住上几天。你何时动身望事前来信告知,好让你弟清娃去东站等候。”
“源娃吾儿收阅,近闻你的身体强壮,你们农场生产发展较好。你岳父的信中说8月2日他去信于你报喜,想必你早已得知。生男生女咱们家中都是一样的喜悦。再者你弟清娃已升人县二中,位于东岳庙,听说他们的学校本月28日就要开学,清娃暂在西堡子修洋磨处〔面粉加工厂〕做小工,挣几个小钱也好贴补贴补……”
从父亲的来信中,曾源深深感到了孙女的出世对两位一直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的老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又为日前拮拘的生活所困扰。对曾源而言,一家人四地分处,时间并存,空间错位,困难重重。他原来设想,解甲归田,亲人团聚,可养老抚幼,靠劳动吃饭,凭良心做人的善良愿望仍然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爷爷奶奶想抱孙子,夙愿也终因“生不逢时”而不能实现,这难道又是命运所致?
曾源原先估计,8月下旬妻子定能返校上班,夫妻会面甚至亲眼见到小宝宝不难实现。今天已是8月25日,展览会已结束三日,明天就要返回农场,仍不见有妻女起程归来的音信。他等不住了,抱憾离开省城。
回到农场一周之后,他向妻子修书一封:
如蕙:
我已回到场里,开始了正常的劳动生涯。说心里话,我真不愿意再过这种东奔西跑、漂泊不定的生活,因为从“审干办”外调至农场经常出差在外,实在盼望着能够安定下来劳动、学习,写写东西,却总是求之不得。
今天接到老家来信,两位可怜的老人渴望看到自己的孙女我们的小囡,殷切地期待着你在返回时把小囡留在他们身边。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何尝不想念我们的小宝宝啊!亲爱的,你应当理解我,安慰我。我想如果把小囡留在上海,不仅给岳父、岳母增加麻烦,将来想接回时也并非易事,如若留在我的老家,对两位老人只会带来晚年的安慰和感情寄托,而不会增加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我们想见孩子也比较容易,而且只要我们夫妻团聚,就可以马上把孩子接来,那该是多么幸福啊!望你三思而行,尽力说服岳父、岳母成全我们的苦衷。
曾源去省城月余光景,归来时发现农场变化很大:领导层除了何场长、韩书记军政“一把手”之外,李玉发升政治处主任,原文化干校队务科副科长徐克文升任办公室副主任。机关科室除了办公室、政治处外,还增设了生产、财务、供应三个科。牛志毅已正式调任农场办公室秘书。此外,还有梁益民任农场职工子弟学校校长,李玉发的老婆张月娥任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