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了下关,心中真有一种久违了的沧桑之感。
●这哪里是在检疫,简直就是在看相,甚至可称之为瞻望丰采,
●刚进入火车站候车室,就有三位穿日本制服的新闻记者立刻围了上来。这些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身份?
●利用在神户停留的间隙,远生赶紧给陈叔通写了一封信。
●远生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初自己有关中日交涉的报道会不了了之。
●此刻风雨怒号,教堂更显得森严酷冷,甲某一个人独坐沉思。忽听外面有女声直呼其名。
●在外国看戏,主要是欣赏戏剧中焦点的印象;在我国看戏,注重演员的艺术表演。
●远生问张肇元,你在国内看过《新茶花》这部剧没有?
●市井之中,夫妇吵架,鸡争狗斗,行人口角,路人就会哄集如山,围观者像一堵墙。
●文学与美术实际就是救世的福音。悲哀的是现在国内此事还不知从何说起。
10月27日早晨,船到了日本下关。本来应该前一天下午就到,因为风浪大船速有些耽搁。远生他们一早就起来,站在甲板上看,日出显得更加壮观,远处的日本列岛海岸线隐约可见。没有到过日本的张肇元很兴奋,还略微有些苍白的脸上也有了光彩。远生也有点激动,毕竟自当年学成回国再也没有来过东洋,真有一种久违了的沧桑之感。按照佐渡丸的日程表,该轮到11月3日方自横滨再次起锚,开往美洲,中间这段时间,远生打算一下船就去买火车票,换乘火车漫游日本,特别要去东京看看,看看自己当年读书的地方是否别来无恙。
港口对所有下船的乘客例行检疫,远生看着身穿白色服装的检疫人员对聚集在甲板上的旅客淡淡地看上几眼就算通过,差点笑出声来。这哪里是在检查验病,简直就是在看相,甚至可称之为瞻望丰采。
走下舷梯,马上有日本警察上前盘查,主要是要求登记姓名、去处。这些警察基本上只问外国人,一个个彬彬有礼,态度极好。
等下了船,来到火车站,在入站口又有警察查问。远生刚进人候车室,还没有安顿下来,就有三位穿日本制服的新闻记者立刻围了上来。远生历来是采访别人,却不想今天受人采访,而且心里纳闷,这些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身份,消息真灵通。三位日本同行很是敬业,连珠炮般地提问:您对中国国内目前变更国体推行帝制的事有什么看法?会不会因此引起麻烦甚至动乱?您对近日大隈首相就日中关系发表的声明有何感想?
远生在船上时就抱定尽量少谈国事的念头,所以很平淡地告诉他们:“这一个月以来,我忙于出国行李之事,你们所知道的或许比我还多得多,就拿大隈首相的声明来说,我在上海时尚未晓得。实在没什么好谈的。”大阪每日新闻记者提的问题最多,问远生中国国内排斥日货?问中日二十一条交涉?这些问题,远生都一一巧妙地应付过去。那几位记者见问不出什么,只好悻悻而去。远生望着他们的背影,对这些同行有些歉疚。
利用在神户停留的间隙,远生赶紧给陈叔通写了一封信:
叔通吾兄,此行等于洗涤为人,而所以致此,全靠兄之帮助。平生不作谢语,但今日不能不说一句感谢的话。船本来预定26日可到,因风浪大,今日才到。下船后即换车漫游。下月3日回到船上,19日可到美洲。
陈叔通是浙江杭州人,名敬第,字叔通。早年在杭州候潮门内郭姓家教馆任职,课蒙之余,攻读文史,往往经月不归。馆俸只有6元,但他生活俭朴,其中4元奉母,2元给妻子,只留制钱一千文供自己零用。后于光绪癸卯年(1903)中了进士。远生对他很敬重。
回想今年正月间,远生为叔通老兄写一册页,其中就节录西汉初辞赋家枚乘《谏吴王书》中的一段话:“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文中说的是叛乱身死的刘濞,远生节录此文也是有感而发。但是今日帝制闹剧愈演愈烈,这册页竟成了有的放矢了。
远生看了一眼正跟几位同行的西洋人聊天的张肇元,继续写信:
同行的一位张先生英语极佳,我今日在日本为他导游,他日后将导我入美洲。此行有一件极可喜的事,即居然不晕船了。此行不能无儿女之情,可见老大,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信的最后,远生又拜托陈叔通关照自己在国内的家属。
火车开动。深秋的日本,景色宜人,天空湛蓝,河水清澈,人生感想随其心境而有纯浑。想当年远生留学日本期间,也曾乘火车旅游,那时长途中他不是蒙头大睡就是拿本书来看,而这次乘火车,望着铁路两旁匆匆掠去的树木,日式的木屋,艳红的枫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离开日本才几年工夫,这个国家到处一片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修理平整的一块块田地,苍绿的远山,整洁清爽的一座座房屋,繁荣的村落,平阔的道路,真让人羡慕。远生觉得从中可以见证一个国家的国势和良好的文化风俗。
联想到几个月前自己从北京南下,由北到南,满目萧条,虽说中原是膏腴之地,苏浙是财赋之乡,可是无处不是破败荒寥芜秽的状况。比较之下才知国家的兴亡得失绝非无缘无故,远生不由得感叹:“我中国的大好河山,绝佳山水,怎么会一直这样下去呢?既非天之所废,必将有人兴之。”
沿途所见所闻,让远生更生忧患之心。许多事情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就拿日本的铁路来说,远生觉得车厢、车站从外观上看,远不如我国的豪华,但它的设施环境有条有理,干净整洁,服务优良,让人自惭形秽。再说,列车上的仆役,一个个整洁礼貌,小心翼翼,显得很文明,而且极富效率。远生指着一个正在辛勤打扫车厢的仆役对张肇元说:“国内找遍整个铁路,也未必能找出一个这样敬业的仆役。你看,人家的餐车,放在国内,必设专门一个卖饭票管账的坐在那儿当老爷,可人家这里,此类活由仆役兼了,不要一个多余的人,这足以看出政象了。”
日本人的节俭,也给远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火车上,远生和西洋人多在餐车吃饭,而日本人则多在车站买干粮吃。远生仔细观察了一下,一个木盒子里,有饭有菜,只花二角钱,外带茶一壶,也就几分钱而已,既经济又实惠。回到坐上,远生见邻座的两个西洋人也在指指点点,像是谈论此事。他的英语不是很好,虽然在上海猛学了一阵,但听两个洋人的对话还是有点吃力。问了张肇元,才晓得两位洋人对日本人的饭食也很感兴趣,一个羡慕地说:“一盒饭,有肉有鱼有菜还有茶,才两角钱,比咱们每顿一块钱的饭吃得都好。”另一个听了摇头耸肩:“你不看看,他们是日本人,换了你我,人家一见是洋人,价格就要翻倍了。”听到这里,远生忍不住笑了,看来西洋人对东洋人的民意还是很了解的。
从神户到达东京,远生真可谓故地重游。东京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南部关东平原南端。公元1457年这里还是一个名叫江户的小镇,因一个名叫江户氏的豪族最先在此开发荒凉之地而得名。1590年德川幕府将治所移至江户。18世纪初,此地已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明治维新时改名为东京,意即“冻方的京城”。
作为首都,东京的变化极大,有了许多新建筑,但江户时代那些古色古香的屋宇在秋色中更显得古朴。东京南部大田境内,一座用于纪念明治天皇的宫殿正在动工建造。远生觉得不变的依然是成片成片的樱花树,只是没有了春天樱花如海的感觉。
远生漫步在东京街头,想起留学的日子,恍若隔世。随手买了几份报纸。此间各报均以头号大字登载日本政府对于中国的警告,内容是“变更国体恐惹起意外之扰乱”,“防祸未然”。浏览了各报消息,这两天主要有三大要闻:一是此警告,二是英国皇帝坠马受了伤;三是日本加入英法俄三国所缔结不单独讲和之同盟。报上还说,日本政府的警告尚未被北京的报纸登载,只有北京的英文日报评论说:中国的帝政运动今已变成外交的开战。
远生此行带有采写通讯的任务,因此他立即将日本政府有关政策及此间报纸的相关消息,以《东京旅次》为题,写成通讯寄往上海申报。
办完此事出了旅店门。大街上人声欢腾,车马喧闹,远生已得知这是东京全市正在准备大正天皇加冕的大典。望着一派升平欢乐景象,想起自己的祖国,国事蜩螭,内忧外患,今天东京各报刊登的日本政府对中国的警告,那些悍锐果决的警告词让远生读之悲恸。他在心里一个劲地问,真不知我国已堕落到何等地位,更不知为什么会堕落到这种地步?再看《读卖新闻》所载日本政友会干事小川的谈话,就觉得中国从此已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论日本反对还是赞成帝制,都为害于我国,凶于我家。
在日本获得的消息,让远生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自己有关中日交涉的报道会不了了之。这哪里是交涉,分明是交易。日本承认中华帝国,中国接受二十一条。
想起当时袁世凯说什么本大总统受国民付托,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近日对中日交涉的种种猜疑实属误会,国民忐忑不安,可见爱国热诚,但保护外国人尤宜谨慎。各省将军应尽心军事,不必兼顾外交。如有造谣生事者,应严加禁止。
再想起徐世昌在今年5月有关中日交涉特别外交紧急会议上的异常表现的传闻,远生慨叹:看来,徐世昌到底跟袁世凯关系太深,把袁的行事和本心早看透了。而自己曾经天真地认为:“吾人虽可斩头沥血,以证明大总统实无要做皇帝之心……”远生真是又痛又悔。
时已黄昏,看到远生心情沉重,张肇元提议晚上去看新剧。远生一想,也好,看看戏,排遣心中的苦闷。
说起来,远生对新剧情有独钟,也颇有心得。记得当年在东京留学时自己就约了几位同学去看东京春柳社演出的新剧《黑奴吁天录》,到现在连剧中的情节都记得很清楚。
日本得风气之先,欧风美雨下,早养成了晚上到剧院看剧看演出的习惯,所以剧院的门前车水马龙,男男女女,很是热闹。剧院的节目招牌也早已打出,介绍当晚有悲剧、喜剧(滑稽剧),远生挑了一出悲剧。因为无论是古希腊还是莎士比亚的悲剧,都有一种震撼的力量。这天晚上的剧目叫《无花果》,由时下当红的日本新剧佼佼者伊井蓉峰、河合武雄主演。
演出开始。《无花果》剧情大意是,某府上有一食客甲某与其主人的闺秀私通,不料怀了身孕。主人知道后大发雷霆,强迫其女嫁给某绅士。甲某遂愤而逃往美洲。在美洲被一位好心的美国人收养,后甲某娶其女为妻,又就读于耶鲁大学,毕业后成为神学士。十年后甲某携其外国妻子回国传教,本以为旧时那段冤孽经一番忏悔已洗尽无余。不料当年的那位闺秀因恋其旧恋竟误杀新婚丈夫,此时身陷监狱。甲某以牧师身份入狱布道,对犯人们大讲一切犯罪都是由于心地不洁,今后只要洁心皈依,上帝会给人以自新之路。他历数犯罪的原因,是社会及本身各半。当牧师讲到年少男女无知恋爱遂堕奸杀一节时,忽然有一囚犯扑地痛哭。甲某感到惊奇,心想自己浅薄的教理怎么能感人到这般地步!上前一看,才发现这个囚犯原来是十年前自己的恋人,他一时怔在那里。回家后很烦闷,而在此时他的父母坚决逼迫他与外国妇人退婚,并要求他脱离教门。母亲更残酷,竟然殴骂这个舶来的儿媳,惨无人理。但这位西方女士信教最笃,忍受了一切,在万难中拾养孤儿,力行慈善事业,并用深远的教义勉励自己情绪低落的丈夫。
有一天,妻子收留了一个行乞的小女孩,一问竟是甲某与那位闺秀十年前所遗留的孽种。这让甲某痛苦烦恼到了极点,他只能求助于上帝,用宗教自持。
剧中的高潮出现了。圣诞节前夕的一个晚上,甲某在教堂中刚准备完毕,突然一个醉汉闯入喧闹,拿着酒瓶让甲某喝。甲某劝说:“饮酒是一大罪恶。”醉汉发了脾气:“我与世间无缘,惟有爱女相依为命,受世间种种迫害,每天都想自杀,饮酒消愁怎么算是罪恶?”甲某又劝:“自杀也是教义上一大罪恶,你既然力争自杀不是罪恶,为什么又不自杀?”醉汉大怒:“像你这种人,不通人情不解人生,怎么能当牧师说教呢?我有爱女,父女相依为命,我怎么可以自杀?”且哭且骂。这一刻,牧师心潮涌动,触发心事。他好不容易好言劝走醉汉。
此刻风雨怒号,教堂更显得森严酷冷,甲某一个人独坐沉思。忽听外面有女声直呼其名,开门一看,却是十年前的恋人,昨日听他说教倒地痛哭,今日破狱寻踪而至,浑身血肉淋漓。甲某且惊且惧,且悲且喜,好一会儿才镇静下来,以俨然道貌强压万般悲烦,厉声对这个可怜的女人说:“我现为牧师,又有妻子,你赶快回去!接受法律对你的惩罚。”闺秀诉及他俩初恋及以后的痛苦,悲凉地喊道:“我有何罪?我既与君相爱,如果又爱别人,成何道理?我为君而杀人,为君而脱狱,你让我到哪里去?我无明日,无将来,只有现在这一刹那,能见君一面足矣!君既厌我,我还是死了的好。”说罢就要自杀。甲某赶紧制止。恰在此时,二人的私生女又忽然赶到,三人相抱痛哭。
甲某与闺秀均以脱狱及隐匿罪被捕入狱,而甲某的西方妻子在其丈夫入狱的那一刻产下一女。家中婴儿呱呱落地之声与哀哭之声交作,悲惨万状。
演出到此,戏园中男女悲泣失声,哭成一片,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