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肯尼斯·刘易斯(Kenneth Lewis)在美国银行次贷资产减计后说了一句话广为流传:“我已经受够了投行领域可以容忍的所有事情。”发誓今后不再染指投行业务。
此话说了没有几个月,美国银行便和英国巴克莱银行争夺雷曼兄弟公司,但是收购雷曼兄弟公司的企图未能得到美国政府的援助,两家均未能向雷曼兄弟公司提出正式收购计划,直接导致了雷曼兄弟公司隔天的破产。虽然没有收购雷曼兄弟公司,但是在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前的一天,美国银行宣布以500亿美元收购全美最大券商美林集团,这一收购成为全球第三季度最大的并购案。美国银行与美林的合并形成了投行业的一个新巨人,而且有美林庞大的证券经纪商销售网,对于美国银行,其意义相当于10年前花旗集团的形成。
美国银行放弃雷曼兄弟公司,改而收购美林集团还是因为后者有强大的全球业务、券商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而雷曼兄弟公司在这三方面均较薄弱。
收购了LaSalle银行、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和美林集团三家业务、文化截然不同的大行后,美国银行面临的是美国银行历史上最大的兼并融合的挑战。
美国银行在收购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时没有像摩根大通等到华盛顿互惠银行濒临破产时才收购,收购美林前也没有等到美林像雷曼兄弟公司或贝尔斯登破产。刘易斯说对美林的收购要到2010年才能为美国银行盈利,“但这是一个战略机遇,将带来长期的效益”。美国银行在通用电气公司股票承销中担当主角便是这次联姻成功的一个明证。同时美国银行的股票在第三季度上涨了46%,超过了花旗和摩根大通。在全球投行领域,美国银行将挤入前五名。其中美国银行与美林在9月之前所承销的股票和债券金额总数相加,高于其他任何对手投行。
美国银行与美林的融合过程已经开始,美林99%的理财顾问(Financial Advisor)已与新东家签约留任。商业银行与投行合并中必然的两种文化冲突将要展开。
此外,美国银行收购美林、野村证券收购雷曼兄弟在欧洲的业务,使纽约、伦敦投行的地域版图发生了改变。在纽约,美林将从华尔街所在的曼哈顿下城的世界金融中心搬迁到中城,使得全球投行越来越集中在曼哈顿中城(仅高盛一家留在下城华尔街附近);在伦敦,新的金融中心Canary Wharf中的美国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雇员将分别搬往伦敦金融城中的美林、野村大楼,导致Canary Wharf几幢大楼的空置率上升。雷曼兄弟公司原来在纽约中城时代广场总部的大楼则改名为巴克莱银行大楼。
花旗:收购美联的好算盘
记者:花旗银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它在这次危机当中的表现如何,危机会给花旗银行带来怎样的改变?
仲宇:花旗集团在1998年由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而成,旗下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变成一个大型“一站式采购”金融超市,书写了美国金融的历史。
花旗集团是本次信贷危机中全球受损最多的金融公司,但是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协调下与同病相怜的美联银行相结合,应能打造出一家崭新健康的银行。但是富国银行出其不意地以1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破坏了花旗的好算盘。
9月29日星期一,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撮合下,花旗宣布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出资21.6亿美元收购美联银行。双方的CEO已在花旗位于曼哈顿的总部讨论合并后的细节问题。然而10月3日凌晨,美联银行CEO急电花旗CEO,告知富国银行宣布将以每股7美元共150亿美元的总额收购美联银行,并且不需要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或者其他任何政府机构的资助。富国银行的金融顾问是摩根大通银行。
美联银行能给花旗带来庞大的储蓄业务,减少花旗短期的融资压力,并提高利息收入。此外,花旗原准备以收购美联银行为借口发行100亿美元的股票,防止美联银行以后可能出现的亏损减计(真正目的则是要为日益严重的旗下信用卡业务的违约亏损垫底)。现在冒出一个富国银行的收购计划,花旗发行股票的计划暂时搁浅,投资机构也不知所措。
由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花旗CEO从周一的极度兴奋中跌至低谷。花旗立刻宣布美联银行违反了意向书中所谓的排他性,并威胁说将与美联银行对簿法庭解决争端。这一摊牌不仅涉及美国最大的几家商业银行,也将政府机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卷了进来。但是最后富国银行获得了胜利。富国与美联的联姻不需要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资助,而花旗与美联则可能导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最多2700亿美元的亏损。
到了11月中旬,花旗的股价在10年中首次跌破10美元,宣布将要进一步裁员1万人。并于11月17日紧急召开全球电话会议。
花旗的CEO潘迪特没有任何管理零售业务的经验,上任后除了裁员和出卖资产以改善资产负债表之外,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扭转亏损的局面,他可能在此职位上待不了多长时间。从欧洲富通集团在一年内换了四次CEO的事实便可以预测到潘迪特的前景。已经有网络打赌看潘迪特还会在此职位上支撑多久。
花旗由于10年前收购了所罗门兄弟公司,该公司经常获得投行中的冠军头衔,仅在并购业务中次于高盛。2008年受次贷拖累,在投行领域的业务下滑,投行业务佣金收入落于摩根大通、高盛之后。
花旗还将继续萎缩。10月份花旗公布了44亿美元的进一步减计,第三季度亏损28亿美元。同时,花旗的次贷资产估值方法普遍高于同行,进一步的减计将不可避免。
花旗没有得到美联银行,还会继续搜索新的收购对象——区域性储蓄银行。现在的猜测是太阳信托银行、五三银行(Fifth Third)、KeyCorp银行等。有报道说,花旗正在与小型银行Chevy Chase银行谈判收购事宜。
长远来看,花旗注重零售业及中东、拉美、亚洲新兴市场。今后花旗仍将是美国金融业的一面旗帜,全球金融的旗舰。
花旗、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在救市计划中各自获得政府注资250亿美元,美国银行与美林共获得250亿美元,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获得100亿美元。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最后的贵族
记者:独立投资银行的模式在这次危机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公司消失,美林被收购,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后还会存在,怎么看它们的未来?
仲宇:独立投行的模式虽然消失了,但是投行的业务仍将继续。
华尔街市场可以用牛市和熊市描述。可是华尔街投行的行为却是一种类似羊群的一窝蜂群体效应,领头羊便是高盛,其在投行各类业务上的创新常常被各大机构仿效。现在美国财政部几乎成为高盛“校友”的天下。从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到7000亿救市计划的具体执行者均来自高盛。高盛在全球并购业务中的霸主地位多年无人可撼。但是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业务中每年均有其他机构挑战,如互联网泡沫时期,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从德意志银行挖走了从摩根士丹利集体跳槽的技术银行小组,为硅谷多家公司上市承销,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业务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高盛。花旗在2005年左右的投行业务总体盈利超过高盛。2008年摩根大通前三季度的投行盈利超过高盛。与合并业务、股票承销业务相比,高盛的债券承销业务则多年落后于摩根大通、花旗与美国银行等商业银行,因为商业银行本身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贷款融资。摩根士丹利与高盛的业务类似,两家是十多年的竞争对手。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后的一周内,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股市和CDS市场遭到双重绞杀,几乎步雷曼兄弟公司的后尘。摩根士丹利先后找到中国国投、美联银行、日本三菱UFJ银行要求救济或者合并,而高盛则向花旗发出求救信号。两家国宝级银行的危情逼迫美国财政部出台7000亿美元救市政策。高盛在危机中从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其他投资机构至少募集资金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从日本获得90亿美元的投资。加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均已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又各获得政府的100亿美元资金注入,目前已不存在生存的危险。不过在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后,它们将受到更多的监管,交易中承担的风险将受到更多的限制。换言之,获得的利润将比往年减少。
可是市场始终不看好两家机构。1999年5月高盛从合伙人制度转为上市公司,到2009年将是10周年。该公司向这10周年献礼的礼物是2008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裁员10%,达到3200人,股价基本跌回到10年前刚上市的价格;另外,华尔街多位分析师认为高盛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财务状况将在上市后的10年中首次出现亏损。摩根士丹利的证券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也开始大幅裁员。
两家投行仍将是投行业务中的翘楚。高盛在并购业务中常年在全球尤其是北美、欧洲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欧洲:带来灾难的银行并购案
记者:美国的金融业版图变化非常大。从全球来看,欧洲市场是另一个出现重大变化的地方。
仲宇: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美国独立投行,融资是靠资本市场的债券,一旦流通性紧缩,它们立刻原形毕露。而欧洲的银行,即使像瑞士银行、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这样内部有投行部门的银行,没有融资的问题,因为有大量过剩的储蓄。欧洲实行的是单一的银行监管制度,而美国则有四家分开的监管机构,美国投行甚至不受监管,导致麻烦不断。
记者:我们还记得2007年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并购,即针对荷兰银行的并购。这场并购在2008年有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