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几乎一目十行地读完高仙芝、边令诚联名递上的奏疏,在得知唐军几乎兵不血刃拿下小勃律国,俘虏小勃律国王苏失利之、王后——吐蕃公主杰娃墀玛类后,忍不住抚掌大笑,继而才慢慢品味唐军如何风驰电掣,有如神助地拿下小勃律,为自己消灭这个心腹大患。
足足颠来倒去读了七八次,李隆基才意犹未尽地将奏疏放在一旁,笑吟吟开口道:“朕果然没有看错高仙芝,没有看错安西军。”
王廷芳见李隆基喜笑颜开,大着胆子说道:“陛下英明,富有四海,外有猛士守四方,内有贤良佐社稷,区区小勃律不过跳梁小丑尔,早先没有平定不过是顾念旧情,望其幡然醒悟,然则苏失利之背信弃义,寡恩少德,我煌煌大唐代天行事,安能有不胜之理。此乃陛下深得上天护佑,我大唐国运长隆之明证。”
李隆基明知道王廷芳是奉承自己,但也不禁有些飘飘然,道:“爱卿是朝散郎吧,唔,这次你出使安西有功,朕便封你为四门博士。”
王廷芳顿时大喜,连忙谢恩跪拜,朝散郎是从七品上的文散官,哪有正七品上的四门博士地位高、官职重。
李隆基欣然接受了,又道:“这次护卫爱卿来的是葱岭守捉使颜泉明吧!高仙芝在奏疏上说他功劳第一,爱卿随军出征,想必深知其中内情。”
“启奏陛下,全军自高帅以下,皆以为颜泉明论功当为第一。制定从石头城到特勒满川行军路线,在播密川囤积了可供一万唐军一个月用度的粮草,此为第一功;拿下迦蓝城,俘虏迦蓝王,斩杀七百吐蕃军,一千胡兵,阻止吐蕃军往连云堡通风报信,此为第二功;火烧连云堡,歼灭两千吐蕃军,保证唐军主力顺利渡河,此为第三功:夺取阿弩越城,劝降城主阿茨明若为唐军所用,修筑从阿弩越城到孽多城的道路桥梁,此为第四功;斩断藤桥,阻挡数万吐蕃援军,俘虏苏失利之,此为第五功!”王廷芳可是深知,颜泉明曾以一首满江红让李隆基热血沸腾,赞誉其为诗词大家,词中之圣。尤其是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道出了军人的豪迈,至今没有任何一首诗词可以达到满江红的高度。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李隆基笑了起来,对王廷芳说道:“爱卿一路跋涉上万里,早些回家中休息,三日后,朕将在宫中设宴,爱卿便带家眷同来!”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廷芳很清楚,可以参加除夕的盛宴对臣子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自己这一切都是拜高仙芝所赐,或者说拜颜泉明所赐,王廷芳又怎么会不投桃报李?!
“陛下,颜泉明及一干有功之臣尚在外面等候,只是一路风尘仆仆,有碍观瞻......”王廷芳看李隆基喜笑颜开,大着胆子说道。
李隆基笑着摆了摆手,对一旁的高力士吩咐道:“朕怎么能寒了有功将士的心?!传朕的旨意,颜泉明代表有功将士觐见,其余将士,赐食、赐锦缎、赐居所,三天后,一同参加除夕宴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廷芳再拜。
不一会儿,颜泉明便在一名宦官的带领下进入南熏殿里,至于高力士则是全权秉承李隆基的旨意好生接待一众安西军将士。
“臣颜泉明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同于上一次面见李隆基的束手束脚,这一次,颜泉明走得虎虎生风,大有金戈铁马的架势,从容而干练,自信而潇洒。
“爱卿,你走近一点,让朕仔细瞅瞅!”偌大的南熏殿,只有李隆基、颜泉明并几个伺候左右的宦官,颜泉明保持属于臣子的本分,隔着一段距离便开始叩拜,这让年事已高的李隆基有些瞧不清。
“臣衣衫不齐,唯恐有污陛下观瞻,恕臣不敢!”颜泉明低头再拜。
“无妨!朕恕你无罪!朕只想瞧瞧,那个号称要为我大唐灭小勃律,平吐蕃的少年郎变成了什么模样。朕是天子,爱卿面对数万吐蕃大军也能谈笑自若,难道朕比敌人还可怕?!”李隆基难得打趣道。
颜泉明连称得罪,这才重新站了起来,往前走了几步,复又跪了下来,行礼。
李隆基终于可以看清颜泉明的样子,示意他赶紧起来,慨叹道:“与爱卿一别,已经有二年多了吧?”
“回禀陛下,整整两年零七个月。”
“爱卿倒是记得清楚!”李隆基哈哈一笑。
颜泉明却是正色道:“天宝四年五月二十七日曲江关宴上臣得陛下抬爱,授予臣御侮校尉,检校下镇将一职。臣自那时候起,便日日提醒自己,一定要雪勃律之耻,踏破吐蕃,以报陛下知遇之恩。有赖陛下恩泽,微臣有机会攻打小勃律,为陛下平定小勃律,目标已实现其一,其二却是矢志不渝,日期未敢相忘。”
李隆基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感叹道:“爱卿真忠臣也,若是朝中多一些爱卿这样深谙吐蕃危害的大臣,军中多一些爱卿这样的忠勇双全的猛士,何愁吐蕃不平!”
“愿为陛下踏平吐蕃,扬名青海!”颜泉明郑重表态。
李隆基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爱卿快来说说,朕的大军是如何平定小勃律的,高仙芝的奏疏还是简略了些,朕看得不过瘾。”
颜泉明来前早有准备,当即从圣旨抵达安西那一天开始讲起,将一路的心酸、艰苦,唐军的有如神助,天兵下凡娓娓道来,让李隆基时而激动时而忧伤时而欣慰时而紧张。
“安西军很好,爱卿很好,高仙芝很好。朕有这一支大军,何惧这天下宵小?!有些大臣养尊处优久了,自以为天下太平,劝朕放马南山,又哪里知道居安思危的道理?!若是国家久无战事,敌国却悄悄秣马厉兵,朕的大好河山岂不是要落入敌人手中?!好战者必亡,这样的道理朕懂得,可他们岂不知忘战者必危?!”李隆基想起石堡城一战的结果传到长安后整个朝堂议论纷纷的情形,还是有些恼羞成怒,朝中的这些大臣,唐军获胜了就对自己歌功颂德,失败了就指责自己有穷兵黩武之嫌,哪里像军人对自己唯命是从,令行禁止。
意识到自己有些说得多了,李隆基不着痕迹地转移了话题,道:“爱卿立志灭勃律,平吐蕃,如今已经完成其一,接下来有何打算?”
颜泉明可不会居功自傲,觉得自己立了尺寸之功就有资格和李隆基谈条件。君不见立下赫赫战功曾经权倾天下的王忠嗣也因为反对攻打石堡城而被贬谪吗?!
“陛下但有所命,臣无往不从。不过,臣以为平定吐蕃非三年五载可以达成,当徐徐图之,一旦朝廷决定对吐蕃用兵,臣虽不肖愿为先锋,马革裹尸,方不负平生之志!”颜泉明回答地很是直接。
李隆基意味深长地笑了,对颜泉明说道:“爱卿也累了,早些回家,三日后,爱卿与令尊一同来参加宴会吧!”
“臣谢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