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有人交代,朱元璋的老亲家李善长也与胡惟庸案有关,于是77岁的李善长连同全家70多口人都掉了脑袋,只有他那当驸马的儿子和两个皇外孙得以幸免。
到此,在胡惟庸一案中,朱元璋算是大获全胜了。不管多么有智慧的人,多么有学问的人,还是劳苦功高的人,在皇帝的手里都如同一只蚂蚁,这个总为自己当过讨饭和尚而自卑的皇帝,终于找到自尊了!
阿龙辞典廷杖
1380年,明朝独具特色的廷杖制度出现。所谓廷杖,就是皇上打臣子的屁股,而且是透明地打,挨打的人要被剥光衣服、露出屁股;是公开地打,打给围观的官员和群众看。执行廷杖的具体情形是:行刑的前一日,有关方面通知获罪官员,明日准备受刑。行刑时,执行官高坐中央监刑,其他政府官员陪坐两旁,还有围观小太监三十人,锦衣卫三十人,具体行刑狱吏百余人。廷杖一顿打下来,不死也得躺半年,是一项极具羞辱性和残酷性的惩罚。
【阿龙看热闹】
人生不能得意忘形
据说胡宰相生活奢侈,日子过得有如神仙。朱领导在那里勒紧裤腰带大打节俭牌,他却唱反调。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自我膨胀太厉害,连他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胡惟庸是典型的得意忘形,以为自己有能力很神秘就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却不知任何时候,领导发威那都是虎啸山林。如果搞不明白这样的事实,小心吃不了兜着脑袋走。
4、 太子之死
朱元璋登基之后,把长子朱标立为太子。
朱标的老妈是皇后马秀英,马秀英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为人善良正直,每当朱元璋大开杀戒的时候,她总是想尽办法为干部们求情。朱元璋虽然是个杀人狂,但对这个一起患过难的老婆还是很尊重的。
朱标继承了母亲的性格,他从小就特别懂事,对老师和长辈都很尊重。朱标22岁的时候,朱元璋让他开始参加工作,干部们汇报的大事小情都交给他处理,朱元璋希望这个儿子像自己一样精明能干。
朱元璋教育儿子说:“打江山的领导,都历尽千辛万苦,要懂得人情世故,处事才能妥当。守江山的领导,从小生在安乐窝,如果平时不多学习和锻炼,难免要出错。”这话有理,朱标赶紧点点头。
朱元璋又告诉他几条治国的原则:只有仁德才不会因为暴虐而出现疏漏,一定要明察秋毫才不被人迷惑;只有勤政才不会在安逸中堕落,处事要果断而不受教条限制。
阿龙记事贴
春联始于朱元璋
《盈联丛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1368年春节,朱元璋降旨一道:“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一时间,南京城里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平民小户,纷纷筹办春联,市场大红纸价格骤涨。从此以后,过年家家贴春联,成为中国的一大民俗,至今不衰。
朱标没敢表态,心里头暗想,你嘴上说得挺好,但头一条就没法实行,咱倒是想推行仁政,可是你杀人连眼都不眨一下,还说什么仁政呢?
朱元璋得意地说:“这些都是我治国的心得。我自从得到天下,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凡事都不敢怠慢,每天是头顶星星去,身披月亮归,如果你能像我一样做,我们大明盛世必然江山永固!”
朱元璋几乎每天都在杀人,有时候朱标实在忍不住,也想发表点意见,但是朱元璋发怒的样子真的是太吓人了,让朱标感觉自己的脖子也直冒凉风,有时候还要马皇后出面调解。
朱元璋查胡惟庸的案子,牵连到朱标的老师宋濂。朱标听说宋老师遭了难,就跪在地上为老师求情,朱元璋却瞪着眼睛说:“等你当了领导再赦免他吧!”
这天晚上,朱元璋跟马皇后一起吃饭,马皇后愁眉苦脸地不动筷子,朱元璋就问她有什么事情,马皇后叹口气说:“我想到宋老师就要被满门抄斩了,我实在吃不下去呀。”听了这话,朱元璋才决定饶宋濂一命。
马皇后去世以后,朱标失去了保护伞,他怕再有什么事惹怒父亲,就让画师画了一幅图,画的是过去在战争中,马皇后背着儿子逃难的图,他把这幅图带在身上。
有一次,朱元璋又杀人了,朱标憋了一肚子话,就嘟囔出来了:“这样滥杀无辜,恐怕伤了君臣的和气呀。”
朱元璋当时没答理朱标,第二天,他找了一条长满刺的荆棘扔在地上,让朱标去捡。朱标看了看,显出为难的样子,朱元璋就说:“你嫌有刺不敢拿,那我就把刺去掉了再给你,不好吗?我杀的都是将来会对你不利的人,我把事情都安排好,还不是为了你的日子好过?”
朱标不敢反驳,就小声说:“皇上要像尧舜那样开明,臣民自然都会安分守己。”
朱元璋一听,你小子绕着弯,说我是暴君是吧?气得举起椅子来砸朱标。朱标吓得东躲西藏,他故意把那幅图掉在地上,朱元璋以为是什么机密,赶紧捡起来看,当他看到这幅图,想起马皇后,这才饶了朱标。
这次朱标着实是吓坏了,心想朱元璋杀人如麻,虽然是亲父子,惹急了也不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朱标实在无法苟同老爸的屠刀政治,但也不敢再提出反对意见了,他只能偷偷盼着老爸早点升天,那时候全天下就算解放了。但他没有等到那个时候,由于长年积郁成疾,朱标三十七岁就死了。
朱元璋为了避免子孙后代为争夺皇位而发生内战,他规定皇位的继承只能是嫡长继承制,如果太子死了就由太子的长子来继承,其他人一律靠边站。根据这条规矩,朱标的儿子朱允成为合法继承人,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成了他的继承人。
阿龙辞典文章圣手宋濂
宋濂(1310-1381),明初著名文学家,自幼饱读诗书,诗歌散文样样都拿得出手,朱元璋认为他是明初文章第一圣手。后来做了太子朱标的老师,用他那套慈悲学说让朱标成为一名阳光少年。胡惟庸案爆发前,宋濂就以年老为由,告老还乡。胡惟庸案发,千丝万缕地和老宋扯上关系,朱元璋要杀他,幸好被学生朱标解救,但活罪难逃,在发配途中去世。
【阿龙看热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何教育孩子,这是个千古难题,一直有各种答案,并无定论。不过有一个禁忌: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教育孩子。孩子要当个清洁工,做父母的非要他去当设计师不可,每天把孩子禁锢起来学各种各样的东西,恨不得把孩子变成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这都是违背人性的。让孩子快乐地生活,这才是父母最应该教给孩子的,只有这样,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5、 蓝玉案
明朝建国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了漠北草原,历史上称为北元。朱元璋料到这些残渣余孽会对大明构成威胁,于是多次派兵征伐,围剿元军残部,称为征沙漠。
经过朱元璋不断地屠杀,老干部已经所剩无几,这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军官脱颖而出,他就是蓝玉。蓝玉参与过多次围剿元军残部的战争,逐渐显示出优秀的作战才能。
1388年,朱元璋决定彻底消灭元军残部,他任命蓝玉为主帅,率领十五万精兵,最后一次出征漠北。
在一个黄沙漫天的日子里,蓝玉率领明军神兵突降。
那些蒙古贵族们正在饮酒作乐,完全想不到明朝的军队能够孤军深入到这个地方,北元领导连自己的玉玺都没来得及拿,就仓皇地逃走了。他的儿女和老婆们,还有干部群众七万多人都当了俘虏。
蓝玉缴获了北元的玉玺,还有十几万头牲畜,押送那些俘虏,高唱着凯歌回家了。
朱元璋接到喜报,心里十分高兴,他把蓝玉比为汉朝的卫青和唐朝的李靖,蓝玉一下红透了大江南北。
但蓝玉却不是一个聪明人,他似乎刚从美国移民回来,对朱元璋屠杀功臣的事迹没有一点印象。功臣与罪臣,就像朱元璋的手心和手背,随时可以翻转。蓝玉被领导夸奖了几句,就得意忘形,差点连自己姓啥都不知道了。
俘虏中有不少美女,在回师的路上,蓝玉就挑了一个模样出众的带到自己房间。美女!你老公已经没影了,赶紧跟了本大将军,下半辈子吃香喝辣,要啥有啥。美女一脸惊恐,退缩到角落里。
咋着?你还不同意?哇啦哇啦地说啥呢?能傍上本大将军是你的福气。美女哭着喊着连推带躲。
嘿,你还不识抬举?瞧这小胳膊还想拧过大腿?那本将军只能霸王硬上弓了!
蓝大将军是得了手,可这位美女一激动自杀了,这在俘虏之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部队走到喜峰关的时候,正当深夜,蓝玉急着要进城休息,于是派人去叫门。梆!梆!梆!来人哪!快开门!蓝大将军要进城!
军士在城楼上探头瞧了瞧,光看见乌压压的到处都是人,是什么人却看不清,这黑灯瞎火的,谁知你是蓝将军还是绿将军?等咱跟上级报告一下,开个会,研究研究!
蓝玉可等不及,本将军到了,还开个屁会!难道你们没听说过,咱就是可与汉唐大将相媲美的头号大功臣——蓝玉!快开门!
不开?不开咱可要撞门了!兵丁们一拥而上,拿出攻城的十八般武器,叮叮当当,轰轰隆隆,不一会儿就把门打破了。
城里的守军还以为是外敌入侵,差点就爆发了内战,好在军队里有明白事的,主动出示了证件,这才平息了事端。
蓝玉的所作所为,都瞒不过朱元璋的特工,一举一动随时都有人汇报。朱元璋对蓝玉的表现很不满,本来打算封他为梁国公,因为这两件事,改封他为凉国公,想让他狂热的脑门清凉清凉。
阿龙记事贴
冷血朱元璋
朱元璋一朝,列爵公侯的功臣共五十九人,几乎全是安徽人。从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党案和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开始,这些人被大批诛戮,从洪武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中,公侯被杀二十三人,其中直接死于胡蓝案中的有十六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归天,当初被封的功臣中只有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还活着,但也是半死不活。整个洪武一朝功臣几近整体覆灭。
但是没多久,朱元璋又给蓝玉提升了一级,相当于副部长了。蓝玉不知是喝高了还是怎的,竟然说:“难道我不可以当正的吗?”
看来蓝玉真的是忘记了胡惟庸老前辈的下场,胡天胡地折腾了六年,朱元璋开始对他下手了。这一年,领导的特工部队——锦衣卫指控蓝玉谋反。
“谋反”二字,历来是最锋利的屠刀,没有人能在这把刀下幸存。蓝玉这会儿明智了,为了少受点活罪,他直接招认了。他一认罪不要紧,谋反不会是一个人单挑啊,肯定有同谋,于是沾边带故地就牵扯了一大堆,在严刑拷打之下,一个供出十个,十个供出百个,几千里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莫名其妙地都成了谋反的同案犯。
三年前才告结束的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杀了三万多人,这回蓝玉谋反案,朱元璋又杀了一万五千多人,有资格的,有能力的,几乎都杀绝了,这回朱元璋可以稍微睡得安稳了。
阿龙辞典锦衣卫
锦衣卫是“上十二卫”(皇帝的私人卫队)中的一卫,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即吴王位时所设的拱卫司。初期的时候,锦衣卫只有500人,不过到了明朝中期,锦衣卫的数量已经多达6万人。锦衣卫的主要职责就是贴身保护皇帝的安全,所以,他们在事前就必须有所防备,于是,便时时四出,作秘密调查工作,事实上,这就是明代特务政治的一个预兆。
【阿龙看热闹】
要把经验教训当回事
人活在世上,总会碰壁。成功的人碰一次后,会总结经验,以后不碰;或者是从别人碰壁的教训中总结经验。愚蠢的人碰了一次,还会碰,碰到头破血流,人家告诉他,别碰了,看看我。但愚蠢的人不为所动,以为自己天生神力,厄运不会降到自己头上。人生最悲哀的是,看着有人被历史的车轮碾死,却还超过车子,然后躺在轮子下面。
6、 燕王装疯
建文帝朱允削藩的初期,捏的都是一些软柿子,这给他增强了不少信心,毕竟咱是领导,咱让他们站着死,他们都不敢坐着活。这么削着削着,引起了燕王朱棣的担心。
所有藩王都已经被假定为可能造反的人,而“可能”这两个字,随时会因一纸告密而变成“正在”。
在这之前,朱棣为了让新领导放心,主动让两个儿子到应天(南京)当人质,他可不想坐等着被罢官免职,但是要反也得先把儿子弄回来再说。
怎样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朱棣冥思苦想。老爸在世的时候,每天都杀人,有一个大臣为求自保,就装疯卖傻,连狗屎都吃,最终成功保住了性命,朱棣曾经听说过,也偷偷地学了几招。对啦!咱就用这招——装疯。
装疯,说起来容易,要做也难着呢,拍电影演员拍不好,大不了赔钱不卖座,他这要是演砸了,全家人的性命就没了。这一家几十上百口的,全指他这一出戏了。
一天大清早,朱棣穿着睡衣,光着脚,蓬头乱发就跑出了家门。朱棣来到大街上,逮谁骂谁,捡啥吃啥。家里的人发现王爷不见了,全家出动,满大街找王爷。于是燕京(北京)城里都知道,燕王朱棣疯了,因为啥疯的?有人说是朱棣想娶个小老婆,结果刚准备过门,那小老婆却得急病死了,朱棣一上火,就疯了。那位说至于吗?堂堂一个王爷,征战沙场一辈子,小老婆没娶上就疯了?反正甭管信不信吧,燕王就是疯了。
建文帝在燕京安排了两个人——张和谢贵,成天没别的任务,就是专门监视朱棣的。突然听说朱棣疯了,这俩人也很纳闷,职责所在,必须调查一下。
张和谢贵来到朱棣家里,一顿点头哈腰,我们听说燕王生病,特意前来探望,燕王他没什么大碍吧?朱棣的夫人愁眉苦脸地说,王爷现在不方便见客,二位的心意我们领了,就不必见他了吧。
这俩人能同意吗?不让见更有问题了,非要当面问候不可。夫人说,那你们做好心理准备,他疯了,不知会说些什么,要是胡说八道了,二位可别怪罪。
阿龙记事贴
装疯活命
在朱棣之前,历史上有过多次装疯活命的故事。有一次,朱元璋想杀一个囚犯,太子朱标认为不应该杀,两人争执不下,朱元璋问御史袁凯的意见,袁凯不敢得罪朱元璋,就说:“陛下主张杀,法之正也,太子主张不杀,心之慈也。”朱元璋很恼火,把袁凯关起来,三天不给吃的,等到放出来时,袁凯就开始装疯,捡到什么吃什么。朱元璋认为他是装疯,又用木锥子刺他,派人去他家里察看,袁凯都挺住了。后来朱元璋死了,袁凯才恢复“正常”。
俩人一听马上表态,这个没关系,我们也听说燕王得的是疯癫之症,疯子说话有什么可怪罪呢。
夫人就带这二位去见朱棣。来到他那屋子,好嘛,这个热!大夏天的屋里放一火炉,俩人琢磨朱棣自个儿在这吃烧烤呢。走到近前一看,朱棣身穿皮袄,还披着个棉被,抱着那炉子烤手呢,一边烤一边还说:“冷啊,天真冷啊。”
这俩人躬身施礼,说:“燕王一向可好?我们给您请安了。”
朱棣嘻嘻一笑,说:“天冷啊,你们吃了吗?”
夫人也冲着俩人诉上苦了,她说:“已经找了几位名医,都说王爷这病太重,不光是脑子坏了,心肝肺也快罢工了,估计不久就要撒手归西,可怜两个儿子还不知道呢,呜呜……烦请两位跟皇上汇报一下,让我那两个儿子回来给父亲送终吧。”
张和谢贵热得直冒汗,赶紧告辞了。回去一合计,你说这朱棣是真疯呢,还是假疯呢?看那样确实病得不轻,不像是装的,就当真事汇报上去了。
朱允这人头脑简单,听说朱棣就要死了,等着儿子送终,于是不好从中作梗,就把那俩小子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