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和尚造反
一般来说,有能力改朝换代的人,不是名门世家,也得是当朝大将,可是蒙古人建立的大元朝,愣是叫一个贫农出身的小和尚给推翻了,这个超级给力的小和尚,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一个在家里排行第八的苦命孩子,老爸给他的命名是朱重八。
在朱重八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似乎只有饥饿。他从生下来就没吃饱过奶水,长牙就没吃饱过饭,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守着一大堆美食把肚子撑圆。
朱重八的第一份工作是“牛仔”——给地主家放牛。有一天他饿晕了头,看着悠闲吃草的黄牛,就像一大块喷香的牛排在向他招手,他就想:“我为什么不能吃这块大牛排呢?”诱惑是魔鬼,有些想法一旦产生,就难以控制,最后,朱重八终于禁不住牛肉的诱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把牛杀死,在野外架起火,吃上烤牛肉了。
可是杀了黄牛,如何向地主交代呢?朱重八想了一个主意,他把牛尾巴塞在山石缝里,告诉地主说:“黄牛钻进山里了,我们扯着尾巴拽它,它就是不肯出来。”
可惜老地主一点戏剧细胞也没有,完全不相信这个说法,他把朱重八暴揍了一顿,并且取消了他放牛的资格。
朱重八十六岁这年,家乡发生旱灾,蝗虫泛滥,庄稼绝收,老百姓成批成批地饿死,瘟疫也开始漫延。朱重八的家庭也未能幸免,他的父母和两个哥哥相继死去,不算出嫁的姐姐,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
朱重八来不及悲伤,他此刻只想把家人安葬,让他们入土为安,但是他们家穷得连买块墓地的首付款也没有,他只好去求那个老地主。可是地主不是慈善家,免费墓地他是不会提供的,到头来,还向朱重八讨要那头牛的旧账。幸亏邻居刘继祖心地善良,主动让朱重八把家人埋葬在他家的地里。
兄弟俩埋葬了亲人,就得想下一步的活路,哥哥决定远走他乡讨饭为生,而朱重八则进了附近的皇觉寺去当和尚。
朱重八进了皇觉寺,虽然有些好吃懒做的和尚把很多活都推给他干,但总算有口饭吃。可惜好景不长,还不到两个月,寺里的方丈就把全体和尚集合起来,对他们说:“现在寺中的粮食也吃光了,大家都出去四处云游,化缘求生吧。”
于是朱重八也分到了一只化缘的钵子,出发了。他漫无目的,四处流浪,看哪家烟囱冒烟就奔哪家化斋饭,到了晚上找个荒废的古庙去过夜。就这样云游了三年之后,朱重八又回到皇觉寺,因为这里似乎还有点家的念想。
1353年,朱重八二十五岁。有一天,他忽然收到昔日伙伴汤和的一封信,汤和在信中说:兄弟我现在濠州(安徽省凤阳县),投奔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已经做了军官,快混上中产了,红巾军是反抗元朝暴政的队伍,老兄你也快来参加吧,咱哥俩一起干事业、一起奔中产。
朱重八看了信,赶紧悄悄地烧掉,他有点拿不定主意,反抗暴政其实就是造反,被政府抓到了要杀头的。可是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师兄偷偷告诉他,有人举报他私通红巾军,官兵很快就会来抓人了。
仅仅是收到一封信,就已经有了杀头的危险,现在反与不反都是一样的,朱重八一咬牙,一跺脚,反吧!拿上讨饭的钵子,他连夜就逃往濠州。
这时的濠州城,已被元军围困很久,朱重八走小路悄悄进了城,不料,却被守城的军士当作奸细抓住。
军士向郭子兴报告说:“抓到一个奸细,请大帅下令砍头!”
郭子兴听了,问这个军士:“你怎么知道他是奸细呢?”
军士说:“咱们被元军围困这么久,只有往外逃的,少有往里进的,他却自称是来投军的,我看就是奸细!”
郭子兴也好久没见有人来投军了,就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奸细,于是命令军士把他押进来。
军士把朱重八押进来,郭子兴就厉声问道:“你这个奸细,混进城想干什么?”
阿龙记事贴
朱元璋的出生传说
1328年10月21日(九月十八日),朱元璋降生在安徽凤阳的一个农民家庭里。40年后,他成为元朝的终结者。据说朱元璋的老娘有一次大白天睡觉,一位道士进入她梦中,给了她一粒药丸,朱元璋的老娘吃后,就怀上了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的出生都充满传奇,跟老爹或者跟爸妈都没有关系。
朱重八说:“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
“胡说!”郭子兴吼道,“濠州城被元军围困,城里的人想逃还来不及,哪有人在这时候投军啊!给我拉下去砍了!”
郭子兴想,这个人肯定会马上下跪求饶。但朱重八却微微笑了笑。
郭子兴就问:“你有什么话说吗?”
朱重八这才说:“是汤和让我来的。”
“噢,是这样。”郭子兴看朱重八不乏沉着冷静,又是汤和推荐的,就让他在自己身边当个卫士,朱重八正式加入了造反派的行列。
在反元抗争的过程中,朱重八表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作战勇猛,并且很有谋略。在汤和的帮助下,他也逐渐得到提升,当了军官。他缴获的战利品从不私藏,全都献给元帅郭子兴,而元帅奖赏他的物品,他全都分给手下的士兵,朱重八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就在这一年,朱重八给自己改名叫“朱元璋”,元指的是元朝,而璋是一种尖形的玉佩,因为他姓朱,与“诛”谐音,他希望自己化身为诛灭元朝的锐器,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
【阿龙看热闹】
理想会随时势而变
人小时树立理想当然是好事,问题是,小时的理想像是一张床,很快就放不下你的身躯。朱元璋在偷吃牛肉时的理想,不过是老子以后一定要有一百头牛,可以光明正大地吃;当他做和尚吃冷粥时的理想,也不过是洒家以后一定要做方丈,喝热乎乎的皮蛋瘦肉粥,吃白面馍馍。可当他参加了反政府武装后,理想又升华了。“理想”这两个字最唬人,混得不好,会后悔小时候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事实上,任何人都不能撇开时势去谈理想,而时势造英雄正是千古不易之理。所以,不必担心某一时段没有理想,时势会推着你跑在理想前面。
2、 朱元璋称帝
1356年,朱元璋的雪球已经滚到十万人的规模,他还占据了一个战略要地——六朝古都集庆(南京),朱元璋把集庆改称应天,应承天意。
大元集团已经快破产了,连挑衅斗殴的力气都没有。造反集团却有很多,摆在他们眼前的路子,不是你吞掉我,就是我吞掉你,阶级内战火热爆发了。
1363年,朱元璋与他的头号敌人——陈友谅,在鄱阳湖水面打响了决战。陈友谅这小子,没学好兵法,也没学好历史,连火烧赤壁这样的经典案例都不晓得。为了炫耀自己强大的水军实力,陈友谅把高大威猛的战舰用铁链连接起来,在鄱阳湖上绵延几十里,骑兵在战船之间撒欢跑马,如履平地。陈友谅非常自豪,看咱这航空母舰!就凭你朱元璋的破渔船,也敢跟咱斗!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小船确实很寒酸,好几次被陈友谅打得人仰船翻,还差点当了俘虏。
常言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陈友谅得意的时候,风向突然转变了,陈友谅由顺风变成逆风。朱元璋抓住这个机遇,派出七艘满载火药和茅草的小船,七名水性好又机灵的水手扯圆了帆,向陈友谅的航空母舰奔去,就要靠近的一刹那,水手们点燃了小船,飞身跳进水中。火借风势,烈焰熊熊地向陈家军扑过去,木制的航空母舰很快就成了一片火海,一千年前的赤壁之战重新上演。陈友谅的手下哭爹喊娘,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
陈友谅这会儿只有抱着脑袋赶紧逃命,他还想喊一个“既生谅,何生璋”的口号,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他在突围的途中,被一支没长眼睛的流箭要了命。
收拾掉陈友谅,其他的小对手降的降,死的死,很快都摆平了。一个壕沟里的内斗结束,就剩壕沟外的大元了。
朱元璋为了麻痹大元的领导,曾经表过态——咱只想当个土财主,绝没有跟政府作对的意思。元朝的领导和干部们,退化得连兵器都懒得拿,他们也宁愿相信,朱元璋在自己的战壕里“窝里斗”,是为大元的江山除害。
抱着这种想法,大领导元顺帝派人来给朱元璋送官帽,小兄弟,这些年辛苦啦!这顶帽子收下吧。元顺帝满以为朱元璋会欢天喜地接受封赏,但朱元璋把官帽扔出老远,他觉得那个使者是个人才,就把使者扣下了。
元顺帝还不死心,依然天真地幻想着,用金银财宝来安抚这个讨过饭、当过和尚的暴发户。朱元璋说,财宝可以要,官是真不要。
1367年四月,朱元璋派出25万精兵强将,北上伐元。在出征前,朱元璋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讲:“改天换地的时候到啦!咱们汉人就要翻身作主!该报我们的血海深仇啦!”
朱家军出征后,前方捷报频传,朱元璋渐渐看到皇位在向他招手了,不过,他又想起了一个人——曾经册封朱元璋做吴王的民团领袖韩林儿。
这个韩林儿曾经被人拥立为“大宋皇帝”,当作与大元集团斗争的棋子。元朝即将灭亡,朱元璋的时代到来了,韩林儿如果识相的话,趁早发表个声明,扔掉那个有名无实的头衔,或许还可以消消停停地在家养养花,种种地,过点小康生活,但他却不识时务,直到现在,还在某一个角落里,极其淡定地以领导人自居。朱元璋可淡定不了,他怎么能容忍还有一个人比他职位高呢?他派一个水霸出身的手下去办这件事。
阿龙记事贴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谋士给他定下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战略,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就是埋头练兵,力量不够强大时少掺和打架斗殴;广积粮就是多多地准备粮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缓称王就是别整那些虚的皇呀王呀的名号,免得目标太大、树敌太多。正是这一战略,使朱元璋迅速壮大起来,最终赢得了元末争霸的冠军。
这手下去见韩林儿,假惺惺地说,俺大哥非常想念领导,特意派我接您到应天过好日子。韩林儿不知是福是祸,但他除了任人摆布也想不出别的对策,打起包袱就出发了。他们乘船到半路,船底突然漏了一个洞,咕咚咕咚地开始进水,再四下一看,不见一个人影,韩林儿淡定地葬身水底,对宋朝的怀念到此结束。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宣布大明朝的诞生,讨过饭的小和尚终于从金字塔底部爬上了塔尖。同年八月,朱家军攻克大都,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灭亡了。
阿龙辞典十八条扁担起义
张士诚,盐贩出身。由于卖盐期间多受凌侮,不少大户还欠钱不给,加上盐场保安也有事没事来找麻烦,惹得张氏兄弟杀心顿起。恰值当时天下已乱,于是张氏兄弟伙同其他盐贩,于1353年夏天闹将起来,先杀了盐场保安,又把附近的富家大户抢杀了一遍。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张士诚为首领。后来队伍越来越大,城市也占了不少,张士诚自称吴王,偏安一方,开始过起帝王瘾。
【阿龙看热闹】
学好历史很重要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以史为镜,可以知成败。如果学好了历史,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重演;如果懂得尧舜禹传承的真理,就不会被人赶着下台,更不至于下河了。
3、 丞相胡惟庸
1373年,胡惟庸爬上丞相的位子,开始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生活。打这天起,他就开始贪污受贿,排除异己,任人唯亲,卖弄权势,干部们写给领导的折子他也敢截留,简直把朱元璋当成了傀儡。
为了以防万一,胡惟庸决定在自己这根绳上多拴几只蚂蚱,开始四处拉人下水。那些没什么原则的干部,经不住金银和官爵的诱惑,稀里糊涂就与他结为同党。为了稳妥起见,胡惟庸又瞄上了自己的恩师、元勋老干部李善长。
胡惟庸是李善长提拔的,按说俩人关系应该不错,但是自从胡同学爬上丞相位子,干了那些鸡鸣狗盗的事后,李善长心里就后悔了,为了不受牵连,就渐渐疏远了胡同学。
李善长手里有两张朱元璋御赐的免死铁券,这东西虽然不会用在他姓胡的身上,但总还算是强大的盾牌吧,何况李善长的儿子还是朱元璋的女婿,于是他拼命拉拢李善长。
李善长知道,胡惟庸这小子,有好事不见得想起他,要拉他一起走,肯定是条死路,所以任凭胡惟庸说得天花坠也不答理他。然而他的家人并不都那么明智,他的弟弟李存义就被胡惟庸给套住了,这样李善长又怎能脱了干系?
连李善长这样的元老都搞定了,领导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胡惟庸还怕啥?这回他高枕无忧了。可是胡惟庸乐呵没几天,就遭到了报应。他的儿子在外游玩,从马上掉下来,偏赶上一辆马车经过,来不及刹闸,就给轧死了。胡惟庸知道了,也没报公安局,自己就把车夫杀死了。
朱元璋听说后,就把胡惟庸找来说,那个车夫的事,我希望你解释一下。胡惟庸满肚子冤屈,咱堂堂当朝丞相,生个儿子那是金堆玉砌的,竟然死在一个命比纸薄的马车夫手里,简直是天大的冤枉!
胡惟庸一顿哭天抢地,他料想凭这一番表演,朱元璋不仅会给予安慰,而且还应该给点丧葬补偿啥的,可是他表演了半天,既没有掌声也没有喝彩,他抬头看看朱元璋,啥反应也没有。胡惟庸很尴尬,只见朱元璋面无表情地对他说:“杀人偿命。”转身就走了。
胡惟庸提心吊胆地龟缩了几天,可朱元璋并没有对他采取什么措施,他就想,领导一定是闹着玩的。
1379年,越南占城国的使者来向大明进贡,胡惟庸竟然没有向朱元璋汇报,但是朱元璋养的大批特工可不是吃素的,他不汇报有人汇报。
老话说的好,老虎不发威,你拿我当病猫哪?朱元璋正式开始发威了!跟这事沾边的干部全被抓到监狱里。
有个与胡惟庸结党名叫涂节的,本是一条忠实走狗,但是面对当前的突变形势,他马上改变风向,偷偷给领导写了封信,说老干部刘伯温的死,是胡惟庸指使御医毒害的,另外胡惟庸还有谋反的嫌疑。
胡惟庸现在才明白,皇帝要杀人其实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只是需要时机而已。但是胡惟庸怎么甘心让涂节这条狗独自逍遥呢?
毒死刘伯温,本是朱元璋的授意,说出真相只能让他死得更难看,他现在只能拿涂节出气,他就一口咬定,涂节也参与了那个没有影的谋反。
阿龙记事贴
废了丞相,来了学士
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就废掉丞相这一职务,并立下规矩:“以后继位君王,不得提议设置丞相。臣下有上奏请求设立的,以死刑论处。”但活儿总要有人干,撤了总经理,就得来一个CEO,废掉了班长,就得设几个小组长,总不能国家领导把什么事都自己做了吧。所以后来的明朝历史上,大学士就代替了从前丞相的位置,首席大学士行使着丞相的实际权力。
朱元璋无所谓,咬出来越多越好,宁可错杀千万,决不放过一个。
于是涂节和胡惟庸,还有那些沾边搭线的一起都被杀了,胡惟庸还被灭了三族。
杀了这批人,只是外交事件的结束,而谋反事件的查处才刚刚开始。在酷刑之下,每天都有新的同谋诞生,供出同谋就可以少受罪,否则只能被活活打死。
这桩案子查了十年之久,杀了三万多人。开国功臣被杀死无数,幸存的干部每天早上上朝都要跟家人诀别,不知道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