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赵匡义一直都在密切注意南唐的动向。如今李煜这么热衷于佛,他就想着派人装作僧人,混进南唐,为以后彻底弄掉南唐做好准备。可叹李煜居然还如此布清醒,把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寄托在佛祖身上,而不是励精图治,拯救风雨飘摇的南唐。关于赵匡义派人装作僧人混进南唐的说法,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在此,不再累述,大家可参阅《南唐书》和《江南野史》。我所要说的是,这个混进南唐的僧人,李煜曾把他称之为“一佛出世”、“小长老”等等说法。为方便叙述,这里就以“小长老”作为叙述角度。小长老通过一些办法,接近了李煜,然后又取得李煜的信任,把李煜搞的是神魂颠倒,佩服的是五体投地。为了消耗南唐的国力,小长老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假托为国主修功德,让李煜慷慨的施舍财务,到处修建庙宇,开展大型佛教活动等。对此,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里有这样的描述,“庄严施舍,斋设持诵,月无虚日”。不说别的,单从“月无虚日”我们就可以得出庄严一个信息,那可是月月都有佛教活动。由此可见,李煜有多么的痴迷于佛祖了。
李煜被小长老这么一搞,这么一蛊惑,完全丧失了斗志,一门心思的跟着佛祖走,使得南唐的国力几乎快到了崩溃的边缘。根据《江南野史》的记载,“囷廩渐虚,财用益竭”。老实说,真的挺佩服赵匡义的谋略的。他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南唐搞得国库空虚,再也没有力量巩固边防了,为以后顺利干掉南唐减轻了不少负担。
读到这里,有人或许要问,难道南唐就没有一个清醒的人,能够认识到这其中的严重危机吗?对此,我的总结有如下几点:
1.跟着糊涂。也就是说,跟李煜一样,也热衷于佛。当时有很多大臣争先恐后的信佛,连荤都戒了,改吃素食。达到“群臣和附,惟恐居后”,“多蔬食持戒以奉佛”的局面。(语出:陆游的《南唐书》和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可想而知,要这种跟着糊涂的人觉察到危机,不可能。
2.装糊涂,得过且过。这种人,内心可能是清醒的,但一看到再怎么努力也挽回不了南唐的命运,干脆好好享受人生得了。最有代表的一个人就是韩熙载。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当时风流之冠”。陆游的这个评价很到位,韩熙载就是这么一个人。大家肯定都知道,有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叫《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描绘的就是韩熙载开家宴享乐的全景图。韩熙载也是玩女人的高手,养了很多绝色美女,而且还经常搞集体的淫乐活动。弄得是影响颇大,惊动了李煜。李煜就想着撤他的职。韩熙载害怕了,就对李煜说“诸佛慈悲,尚容悔过”。(《江南野史》)然后就把家里养的美女给遣散了。李煜一看,这老头态度还挺好,又信佛。算了吧!就不再追究了。然而,没过多久,韩熙载又忍受不了寂寞了,把遣走了的那些美女全都叫了回来,继续夜夜笙歌,淫乐享受。而李煜知道后,也没说什么,反而一笑而过。
3.不糊涂,坚决反对。当时,还是有一部人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就上书提醒李煜。然而,李煜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将他们给贬谪了。比如,有一个叫王涣的,他就坚决反对,并以梁武帝崇佛而亡国的历史教训提醒李煜,把李煜气得不行。结果可想而知,好不容易有人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却被李煜给惩罚了。真实可悲可叹啊!
公元971年,北宋灭掉了南汉。南汉被灭掉了,下一个目标不用说就是南唐了。而此时的李煜他感觉到了吗?
4
要说李煜没有感觉到,这不符合事实。不过,他采取的策略依然是对宋俯首帖耳,表现得很乖巧,很听话,很懂事。一句话,照常进贡,增加进贡次数,把南唐国住改为江南国主。
面对这么“乖巧、听话、懂事”的李煜,赵匡义有何反应呢?赵匡义当然不可能因为这个就不灭掉南唐了。他现在是步步紧逼,逼得李煜不得不反抗。简言之,我就是要一步一步的蚕食你,让你一天天完蛋。这不,赵匡义打起南唐详细地图的注意了。李煜也没法,只得连夜绘制南唐的地图副本,乖乖呈上去。
李煜真的是太软弱了。可是,南唐真的就没有一个可用之才?答案是,有的。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镇守武昌的南唐名将林仁肇。
林仁肇,根据史书记载,此人体魄雄健,骁勇善射,富于谋略。因他在自己身上纹了一只猛虎。所以,又被人称为“林虎子”。公元955年,后周皇帝柴荣率军南下淮南,企图灭掉南唐。在正阳桥一战中,林仁肇带领1000多人逆风举火焚桥,力阻后周军队进攻。当时,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是一个神射手,他射中了林仁肇好几箭。但这个林仁肇非同一般,拔身上的乱箭跟拔刺似的。张永德看得是心惊肉跳的,吃惊说,“彼中有人,不可轻敌”。然后,就急令退兵了。从此,林仁肇声名大振。
就是这样一员猛将,李煜居然不信任他,还把他一家大小给软禁起来,说他叛国。林仁肇回答说,“尔无妄言,宗社危矣”。(《南唐书》)面对南唐如此严峻的形势,林仁肇向李煜建议,北宋的军队由于连年打仗,肯定是疲惫不堪,如果这个时候利用精兵趁机打过长江,再加上淮南的人心所向,一定能够收复失地的,本人愿意担当这个任务。李煜一听,这还了得,你把精兵都带过去了,你要谋反怎么办?一句话,根本不信任林仁肇。要知道,北宋的军队是很顾忌林仁肇的,连赵匡义都要想办法除之而后快。赵匡义想了什么法子呢?简言之,离间计。最后,李煜给林仁肇来了个阴的,让人悄悄的下毒,把林仁肇给毒死了。这下好了,南唐这么一员猛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倒先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像林仁肇这样爱国之士自然不止一人,可惜都被李煜给逼死了。比如,李平,此人也挺厉害的,他主张改革,力图拯救南唐,最后也是被李煜给逼的上吊自杀了。又如,大臣廖居素,他也上书李煜,希望李煜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了,而李煜对这样一位忠臣,忽然不闻不理。廖居素伤痛欲绝,从此闭门绝食,直到有一天,他穿着官服站着死在了一口井里。忠臣良将,就这样被李煜给害死了。看来,南唐真的没救了,而李煜的命运越来越让人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南唐开始有人明显的趋向于投降了。而赵匡义也开始准备给南唐致命的一击。赵匡义在汴京称修建了一座颇具江南风格的豪宅,取名为“礼贤宅”。然后,又放出话来,说李煜和钱俶哪个先到京城给我磕头,我就把宅子赏赐给他。在这里做点补充说明,当时未被北宋灭掉的相对独立的政权就剩下南唐和吴越了。钱俶就是吴越的皇帝。李煜不是傻子,再者,就算再傻的人都明白赵匡义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投降吧!别再死撑了,早点投降,我还能给你点赏赐,要完了,不但赏赐没了,很有可能连小命都不保。
李煜这次的反应很让人一惊,以前他不是“乖巧、听话、懂事”吗?现在,他突然态度一下子转变,你让我去我就去,你也太以为我好使唤了。一开始,李煜就推辞,后来推辞不了了,就说“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南唐书》)
什么意思呢?李煜说,我可是一向对大宋王朝恭恭敬敬,从来没不听话过,如今你们逼人太盛,连祖宗留给我的这点基业也要毁了,我只有宁死不屈,豁出去了。
赵匡义一听这话,哈哈大笑,说“此措大儿语耳!徒有其口,必无其志”。(《江南野史》)赵匡义一听,哟呵!长脸啦?这不过是酸楚文人说的话罢了,空有一张嘴,说说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大志。一句话,没把你李煜,没把你南唐看在眼里,难道煮熟的鸭子会飞不成?其实,赵匡义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你李煜不去,那我就有动手的理由了。就这样,在公元974年,北宋大将曹彬率军突然发起袭击,快速攻下了池州,直逼南唐都城金陵。
然而,宋朝要马上灭掉南唐也不现实。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在于,南唐有长江作为天险,如果好好守住长江,不让宋朝军队打过来,那宋朝军队可能也是一筹莫展。这也是李煜敢跟赵匡义叫板的原因。
可是,历史真的挺让人不可思议的。就在李煜为自己还有长江作为天险保护时,殊不知,早在几年前赵匡义就防了这一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都说小人误国,此话真的不假。南唐有一个叫樊若水的人,此人仗着他老爸是一个县官,自己还有那么一点文采,成天不可一世。于是,他就想着去考取功名,显摆显摆自己的能力。不料,这小子没考上,被考官一笔给刷下来了。我靠!你这个什么狗屁考官!居然看不起本少爷。樊若水气得不行,非要证明自己是块料,他就跟李煜上书,并提了不少建议。那个时候,李煜忙他的佛事都来不及,哪有功夫理会樊若水呀!樊若水由此怀恨在心,你不是瞧不起我吗?好!你这里庙大,门槛高,我惹不起,行了吧!我去投靠宋朝去。
樊若水主意一定,便开始了行动。他想着自己就这么空着手去见赵匡义,人家肯定不买账。于是,樊若水就干了一件特不地道,特遭人恨的事,他跑到离南唐都城金陵80多里处的采石矶,搜集了很多有利于宋朝的军事情报,并且还给出了就在采石矶搭建浮桥的策略,以此渡过长江。让人气愤啊!这小子干了这么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可怜李煜还浑然不知,以为长江是他的救命菩萨。后面的事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一句话,李煜完蛋了,南唐完蛋了。正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李煜终于沦为阶下囚。
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是赵匡义会怎样对待李煜呢?根据历史记载,李煜到北宋都城汴京的时间为北宋开宝九年的元月四日,即公元976年。这一天,赵匡义在明德门接受李煜等人的投降。此时的李煜心里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反抗惹怒了赵匡义,肯定没好果子吃——至少李煜这么认为。然而,赵匡义没有杀李煜,李煜以前的软弱、乖巧、听话、懂事帮了他的忙。赵匡义不但没杀李煜,还给李煜封了官,为右千牛卫将军、违命侯。特别是这个违命侯,有点意思,大有嘲讽的味道在里面。不过,别以为是将军、侯爷就很了不起。实际上,赵匡义给他的封的这个官,有名无实。
李煜投降后的日子,他过得很郁闷,天天以酒消愁。当然,也写写诗词之类的。这或许是李煜排遣绝望与痛苦的一种办法吧!据说,李煜天天喝酒,让赵匡义都感到担心,怕他给醉死了。就下令少供给酒给李煜。李煜说,没酒我怎么打发日子啊!你听!打发日子,可见李煜心里是多么的绝望无助。然而,日子还要活下去,李煜没有死的勇气,像他这样软弱的人。不过,赵匡义却死在了他前面。赵匡义死了,李煜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呢?
公元976年,赵匡义死了。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表面上看似比赵匡义对李煜要好。其实不然,以前赵匡义不过是在封官的名字上嘲讽李煜,或者故意挑李煜文章的毛病。比如,有一次赵匡义对李煜说,听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有没有什么经典的句子,念两句来听听。李煜一听,这没问题啊!就把他的得意之作《咏扇》中两句念了出来,“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杯”。按理说,李煜这首诗写得不错,一读就能品味出读书人手拿纸扇,见面作揖的潇洒韵味来。你猜赵匡义怎么说,哈哈!哈哈!满杯之风,能有多少风,难不成就把杯子装满了?无语了,难怪毛主席要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了。这赵匡义也太有型了,如此理解诗的韵意,真是牛人!
那么,赵光义呢?他一上台后,虽然把李煜头上那个“违命侯”的帽子给摘了,重新封了一个“陇西郡公”。但是,赵光义心里可黑着呢,他整人的功夫阴损得很。有一次,赵光义假装关心的对李煜说,你看,我平时也挺忙,知道你喜欢读书,这不,我们这里建的崇文院,里面可有你们那里不少的好书哦。你不如就搬到崇文院附近,也方便读啊!大家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啊!可对于李煜来说,这可是如同刀刺,这哪是让李煜去那里读书啊!分明是在刺痛李煜内心的亡国之痛。更可恨与屈辱的是,赵光义还隔三差五的把李煜的老婆小周后给搞了,给他戴上绿帽子。
李煜就在这样的屈辱与绝望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直到有一天,那是一个难忘的七夕情人节。李煜在度过自己人生最后的一个生日后,便离开了人世。李煜虽然死了,但他的词却名满天下,成为一代词帝。也许,死了真的是一种解脱。因为,活着比死了更难受,更痛苦。对李煜而言,他的一生用“一梦浮生”来概括,或许是最为恰当的。
最后,我们以李煜的一首《乌夜啼》作为本文的结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名《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