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水浒传》的朋友没几个不记得童贯童枢密的,这位北宋末年赫赫有名的太监先是被梁山泊杀得两次大败,后来好汉们受招安去打方腊,他这个挂名大帅又厚着脸皮摘走了头功,着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要说童贯这官爵那是够显赫的:论官,他当到正一品的太师、太尉和枢密使;论爵,他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西汉到清朝连真正男子汉都没几个人能混到的异姓王;论实权,他曾手握几十万大军的帅印。身为一个太监享有这些殊荣,不被骂成奸臣才怪呢!
问题是,如果仔细分析,您会吃惊地发现,他拿这些殊荣并非靠投机取巧或溜须拍马,而是实实在在靠功劳博取的。
他曾经奉命担任监军攻打青海,在得到宋徽宗撤军诏书后分析形势,断然决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结果一举收复4个州;他曾领命全权镇守大西北,不但练出一支北宋少有的士气高昂、战力强悍的精兵,还终其任上没丢过一寸疆土;他曾受命从大西北带兵平定江南方腊,只花6个月就扫平江浙;他还曾带兵联合金国夹攻辽国,收复了被石敬瑭丢失100多年的幽云十六州……这些战功虽然掺杂一些水分,比如攻辽之战投机取巧成分不小,而攻方腊如此神速,却和他早已集结兵力准备攻辽有关等等,但考虑到北宋中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外战第一废柴时期,他这样的赫赫武功,封王封相,又有什么过分?
论功劳他着实不小,论人品呢?他曾几次奉旨南下办理皇宫采购,却基本上做到了两袖清风,这在当时算得上卓尔不群。他在平定方腊时发现宋徽宗征收“花石纲”(奇石,徽宗是有名的园林迷)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就自作主张全部废除,争取了江南民心。不久后金兵攻陷北方,南宋小朝廷能逃到江浙苟延残喘那么久,童贯也不能说没有功劳。等到他凯旋抵京,志得意满的宋徽宗好了伤疤忘了疼,宣布恢复“花石纲”,这位太监元帅居然说出“江南百姓饭桌子还没放稳呢”这样让人感动的话来,惹得宋徽宗老大不高兴。没错,他也溜须拍马,也为了往上爬不惜丧失人格,可这样的事儿,能当上大臣的有几个没干过?
就是这么位有功有过、色彩丰富的主儿,愣给当做“六贼”之一给杀了,杀了不算,黑锅一背就是好几百年。时人和后人指责他的一堆错误,能落实的主要就是两桩,一桩是得罪辽、金,破坏和平;另一桩是守太原时知道打不过金兵而南下逃跑。这头一桩出主意的是马扩,拿主意的是宋徽宗,他童贯不过是执行者,可结果那二位一个熬成正面形象,一个好歹五五开,就他一人倒霉;第二桩那的确是无可辩驳的罪过,可要论逃跑,整个南宋小朝廷都在逃跑,河北、陕西的大官小兵跑到湖南、江浙,皇太后跑到江西,宋高宗干脆跑到海上去了,要说童贯该死,他们又该砍几颗脑袋?
归根结底一句话:谁让他是太监呢!
那个因为提意见给南宋皇帝砍掉脑袋的陈东罗列的“六贼”,其实说到底都是给宋徽宗服务的配角--痴迷艺术毫无节制的是皇帝,好大喜功到处打仗的是皇帝,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还是皇帝,问题在于皇帝说不得,于是只好拉“六贼”当替罪羊。而“六贼”中那些非太监的“贼”,像蔡京、王黼什么的,在常人看来好歹是“职务行为”,还能得到一丁点儿的谅解,而童贯、梁师成这样的“太监贼”,那就万劫不复,永世不得翻身了。
明白了吧?关键不在于您这太监做了什么错事,而在于您明明就是一太监,却爬到居然可以做错事的高位,这就叫不务正业!因为在传统眼光看,太监就是地地道道的宫廷服务员,诸如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古建维修、宫廷伙食之类工作才是他们的本职,而带兵打仗、参政议政,不论做好做歹,那都是只有过、没有功。别说确实犯过不少严重混事的童贯,在历史上功劳不小、过失并不多的高力士也被长期当奸贼看,甚至七下西洋的郑和,终明朝一世也被主流媒体当做不法太监典型批判来着。
要说这些仁兄的观点也不能算错,太监当政、太监领兵,的确不是什么合适或者光彩的事儿。问题是这政位、军权,都是皇帝给的,又不是太监们自个儿要的,要说宋徽宗昏、软,那任用郑和的明成祖也昏也软吗?要再往远了说,这太监制度本身就是个很不人道的制度,而且太监本人就是第一受害者,这责任不还得皇帝们来负?
只不过,皇帝是不能错的,皇权更是质疑不得。皇帝有权享受包括太监服务在内的全套宫廷高级享受,于是一切脱离宫廷服务体系、在其他领域担任领导职务的太监,便都得背上“奸贼”的骂名。至于这个“奸贼太监”是弄权如刘瑾还是谨慎如郑和,是能征惯战如童贯还是奸险滑头如梁师成,在许多人看来,是没什么区别对待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