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一个当大臣的,又有才气又有人缘,还天生一副随和脾气,这官运一般错不了。照理说,这种人应该想方设法接近皇上,博个晋身之阶才是。
照理那是照理,不过这只是常理,对一般人有效,倘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些“特殊人物”,那就不一定了。
比方说北齐有个大官叫元韶的,不但有学问,有人缘,而且为人谦逊???气,没事儿除了读读书,研究研究学术,就是自个儿关起门来搞些园林爱好,修修假山、挖挖池塘什么的。不但如此,这北齐的皇帝高洋就是他亲姐夫。您说这位,官运该不错吧?
才不。就这么一位老好人,在妹夫皇帝的眼皮底下不但没升官,反倒降了好几次职,最后还窝窝囊囊地饿死了。他天天跟在皇帝身边,而且和同僚相处不错,自没什么小人进谗;他对高洋恭顺到了极点,甚至高洋把他胡子眉毛都剃了,涂上胭脂擦上粉,把他戏称为“婆娘”,他都笑嘻嘻地当什么都没发生。要知道那年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曹操当年拿割头发当抹脖子号令过三军,他连这都能忍,还有什么脾气可言?为什么这样一位老实到了窝囊的主儿,偏不能让皇上容下?
这得怪他自个啊。他姓元,是北齐前的皇朝--北魏的皇族,他的老婆固然是高洋亲姐姐,可也是北魏某个皇帝货真价实的皇后。您想啊,这老高家的皇位是从您老元家抢的,您悄悄闪了也就罢了,还整天在朝廷里削尖脑袋想往上爬,这皇上心里能不打鼓吗?
大家都知道,王莽是篡了西汉刘家皇帝的位,后来刘秀又把皇位夺了去。后来,王莽的几个远房血亲王罄、王肃整天在刘秀的王公贵族家里高谈阔论,想混个好出身。很多官员见他们有口才有学问,就都喜欢跟他们来往。老将马援就很担忧,让自己的子弟疏远王家人,因为他很清楚,王罄、王肃这些人越有名声、越有本事,以后可能出的事儿也就越大。
果不其然,几年后不但王家子弟,连跟他们交往的王公大臣都被皇上扔进了大狱,光判死刑的就超过一千人。您想啊,不过跟前朝皇族喝点儿酒谈谈心,就有掉脑袋的风险,何况前朝皇族自个儿呢?
要说这元韶也不是傻子,他为什么就勘不透?
他何尝勘不透呢,一来这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那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尤其他以前是皇亲国戚,这高消费是享受惯了的,俗话说得好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您让他回老家种菜,他过得惯吗?二来,他不是指着那个亲戚关系护身嘛。再说他又特小心,还给高洋立过功,他们老元家的玉玺还是他摘了送给妹夫高洋的呢,为这个,老元家好几个兄弟拼了一死,吐过他满脸口水。有这个特殊贡献,总能抵一免死牌吧?
傻了吧不是?您再怎样巴结,也姓一个元不是?您摘玉玺功劳再大,有那倒霉的老元家末代皇帝让皇位的功劳大吗?那个倒霉皇帝都活不成,您凭什么觉得自个儿就构造不同?
当然,比元韶更傻的还有,比如五代十国时有个卢龙节度使刘守光,一时蠢血沸腾自称大燕皇帝,没过两年就让晋王李存勖给活捉了。这刘大皇帝临死前连写了几份自荐信,说自个儿武艺高强能征惯战,请求晋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他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机会。您说,这老兄这么做,除了给后代多留下一个笑柄,还能得到啥?
一句话,在下定决心往上爬之前,先问问自个儿姓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