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城,是契丹的右臂,我大宋雄师前往征讨,他们一定会拼死抵抗。那时,攻城之人,不下数万,兵多,费用就多,所以一定要广备军粮。应该假定攻克幽州的日期之前,要准备一百天的军粮。现在不知道边境要塞是否有这么多的储备?另外,幽州大城之外,平坦而无丘陵山脉。离开山丘这么远,取石头是很困难的。但敌人固守城池,没有更多石弹,不利用炮具,是很难攻克的。臣愚钝,但还是认为,开封京师乃是天下根本,陛下不必离开汴梁,恭敬地守住宗庙,给敌人一种闲暇镇定的感觉,以此可以抚慰天下敬仰皇上的士庶。这是上策。河北邯郸一带,是通往河东朔漠的重要门户之地。陛下如果一定要亲征,不妨就在大名邯郸驻跸,可以放出风来,要御驾亲征,以此来壮军威。这是中策。如果陛下一定要亲提大军,到达边陲,那样,北边有契丹冲犯的忌讳,南边有中原空虚的担忧。如此,三国时辛毗拉着魏文帝的袖子不让他迁徙民众,这种恳切;春秋时齐太子砍断马鞅绳阻止齐侯逃跑,这种狂愚,都是我钦佩的。臣虽然很不肖,但也耻于在辛毗和齐太子二位贤达的后面——臣是一定要效法这二位的。
细考李至上疏,其实是在“上策”之前,还讲述了攻取幽州的困难,主要是粮草储备与炮具石弹获取的困难。他认为这一项军备不预先做好,攻取幽州胜算不大。这是在委婉地劝谏太宗,时机未到,可以暂时不动。至于“上策”,也可以概见,李至已经预见了败局,他期待太宗不要亲征,再次品尝这个苦果。李至的拳拳之心于此可以略见一斑。
太子宾客
李至是大宋名相之一,“雍熙北伐”前,他已经做到了参知政事,又加给事中。他议论北伐事后,认为太宗没有全盘接受他的意见,做这个机要政事工作没有什么大意思,就多次说自己有“目疾”,要求解除副总理职务。太宗答应了他,给了他一个礼部侍郎职务。打仗是打仗,太宗从未停止过文化建设,这时候正好建秘阁,相当于文化部,就让他做了秘书监。然后又从三馆,也即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中拣选部分图书充实其中。这个活儿总由李至来做。
太宗还命他和李沆都来兼做太子宾客,下诏要太子,也即后来的真宗,“事以师傅礼”,以师傅的礼节对待李至李沆。二李上表,谦逊表示,不敢当此大礼。太宗下诏回答:“朕博览典籍,考证古训,创建承华殿,辅导太子,一定要选用贤良。因为卿等德高望重,所以将太子委托给你们辅佐调教,就是要太子懂得谦和虚心,因此才在礼节上有异于平常。你们理应当仁不让,这才符合我敬重你们的心意。”一番话说得感人,李至等又上表感谢知遇之恩。
太宗又对他们说:“太子贤良明智仁义孝顺,国家的根本就坚固了。爱卿等可以尽心规劝教诲太子。如果太子做到‘动皆有礼’,一动一言都符合礼义,就要表扬赞赏他。如果太子做事言论有不当礼义之处,必须极力劝谏。至于《礼》《乐》《诗》《书》这些经典义理,凡有可助益的地方,都是爱卿素来熟悉的,不用我来多说啦!”
李至在真宗朝还有一次关于西夏用兵的谏书,要求优待西夏辖境和周边的番族,孤立西夏。这个意见与后来张齐贤的意见出奇一致,但他要求放弃被西夏侵占的灵武(今属宁夏银川),与张齐贤不同。张齐贤认为经由他的策划,可以保住灵武。李至有一种直觉:灵武,依大宋当时的武力,守不住。为此,他提出后来“主和”派的先声意见:“圣人之道,务屈己含垢以安亿民,盖所损者小,所益者大。望陛下以元元为念,不以巨憝介意。”圣人之道,务必要自我谦卑含垢忍辱,以此来安定亿万士庶的民生。因为这样邦国损失小(只有帝王一人的损失),获益大(全国士庶都免于战争祸患)。期望陛下以天下黎民百姓为念,不必介意西夏那个罪恶的大头领。
但真宗没有接受他的意见,最后灵武还是失守。此是后话,容后再表。李至没有治兵经验,但也曾短期出任节度使职务,没有更多贡献。但两次谏书,一次谏伐契丹,一次谏伐西夏,都是大宋“主和”的滥觞,值得注意。“屈己含垢以安亿民”,甚至成为大宋“主和派”的口头禅。此中义理可思考者很多。要之:国家荣誉与民生利益是否冲突?假如冲突,义理何在?假如不冲突,大宋应该怎么做?
李至饱学,《宋史》记录他有著作《皇亲故事》一卷、《正辞录》三卷、《李至集》三十卷,还有与名相李昉的合集《二李唱和诗》一卷。他应该是太宗、真宗两朝的大文人。
但他有两件事,颇遭后人诟病。
桃花犬
就像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有历届美国总统一样,大宋总统赵炅也是一个喜爱宠物狗的性情中人。据说太宗的狗狗非常可爱,常常跟在太宗左右,就像小布什出外乘飞机也要带上狗狗一样,太宗乘舆时,往往也要带上狗狗。这狗狗是合州(今属重庆)贡献的“桃花犬”,史称“甚小而性急”,常常在太宗御床附近转悠。每当太宗坐朝时,它总是先叫唤,大臣们才肃静下来。太宗死后,狗狗终日呜号,不吃东西,瘦得皮包骨。真宗下诏,让狗狗去守太宗陵寝,这狗狗才摇尾,饮食如常。后来造了一个大铁笼,里面铺上素净的垫子,跟着给太宗送葬的卤簿仪仗队伍,被送到太宗的陵寝。行路者看到后,都忍不住流泪。
这种超越物种的情感也感动了李至,他为此写了诗,歌咏这件事。他还认为狗狗都对人这么深情、忠诚,而俗世间的人类往往薄情,我想李至这诗写得应该有益于“戒浮俗”。李至诗最后一句就是“愿君书此惩浮俗”,愿钱若水君将此写入《实录》来惩戒浮薄的世俗习俗。
当时名臣钱若水正在主持修撰《太宗实录》,李至就要求他将此事还有他的诗写进去。
但钱若水拒绝了他。
作诗歌咏人狗情未了,未为不当;但将此事此诗写入《太宗实录》,还须商量。在《实录》中讴歌一只狗狗,等于在骂士庶中有人不忠无情。士庶中,定有无情之人,不忠之辈,但以一只狗狗来比况,此事未免陷入平庸的深刻。狗狗对人情深志忠,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以此说话,且由大臣说话,且写诗说话,且要将这寻常伤感与一本正经的“歌咏”记录,写入《太宗实录》,格局太小,有失大臣体;题旨浅薄,有失言说体;入史不雅,有失《实录》体。整体看来,就是于礼未当。
李至曾经在南唐归附过来的名臣徐铉门下执弟子礼。他做得不错,恭恭敬敬抄写了老师和老师弟弟徐锴的文集,放在自己书房案头。但他却生性吝啬,幼年时父亲早亡,被一个叫李知审的武官收养,但他富贵之后,却设法赶走了李知审的养子,为的就是占有养父的家财,虽然他后来也推荐李知审做了比较大的官,但却“逐其养子以利其资”,史官记录此事,这八个汉字,李至蒙羞、士林蒙羞。后来的读书人不可不知。
孔子有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李至这两件事,都算“失礼”。
但谏止北伐事,李至上疏却“有礼”。北伐中,北伐后,宋廷都有大臣提出等待时机的意见。老臣赵普、名相宋琪、文人李昉等,都有长篇大论,陈述北伐利害关系。主旨都是:内修道义,远人自来;因此不必在时机不成熟时兴师动众。李至所言提出上中下三策,前文的文字铺垫部分更指明百日粮草不备因此不便北伐的根本,如此委婉而中肯的劝谏,在同侪中显出了他的文字功底和言说智慧。史称他的文章“辞华典赡”,文辞华美流丽,用典周备丰富。说他的母亲张氏,曾梦见八个仙人从天而降,拿了一幅“字图”让她吞下,等到她醒了,还觉得胸内有东西在。不久,生了李至。
但太宗赵炅,这个对恢复汉唐旧疆,抱有巨大期待的十世纪中国领袖,他的北伐意志,已经不可变更。“荧惑圣聪”在神秘应验。
宣战檄文
雍熙三年(986)正月到二月,宋师做出了部署:拟分三路向燕蓟挺进。
东路,以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崔彦进为副都部署。这一路又有米信一部。米信被任命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为副都部署。两路同属于东路,受曹彬节制,率宋师出雄州,兵锋直指幽州。
中路,以田重进为定州路(治所在今河北定县)都部署,出飞狐(今属河北涞源),也向幽州开进。
西路,以潘美为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州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率部出雁门。按战略意图,此一路,有大纵深自北向南包抄幽州的动向。
宋师雄壮,三路大军总兵力在二十万以上,各种攻城器械都已经准备妥当,大军比太宗第一次“乘胜取燕蓟”还要威武。
宋太宗在雍熙二年(985)十二月,车驾至大名(今属河北邯郸)。转年,雍熙三年(986)正月,为太宗一朝规模最大的战事“雍熙北伐”,还给幽州北境吏民,下了一份诏谕,几乎就相当于一篇宣战檄文,文辞之犀利,不减《骆宾王讨武曌檄》。《宋会要辑稿》收录了这一篇诏谕:
朕祗膺景命,光宅中区。右蜀全吴,尽在提封之内;东渐西被,咸归覆育之中。常令万物以由庚,每耻一夫之不获。睠此北燕之地,本为中国之民,晋汉以来,戎夷窃据,迨今不复,垂五十年。国家化被华夷,恩覃动植,岂可使幽燕奥壤,犹为被发之乡,冠带遗民,尚杂茹毛之俗!爰兴师律,以正封疆。拯溺救焚,聿从于民望;执讯获丑,即震于皇威。凡尔众多,宜体此意。今遣行营前军都总管曹彬、副总管崔彦进等,推锋直进,振旅长驱。朕当续御戎车,亲临寇境,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灌爝火之微,宁劳巨浸;折春螽之股,岂待隆车。应大军入界,百姓倍加安抚,不得误有伤杀及发掘坟墓、焚烧庐舍、斩伐桑枣、虏掠人畜,犯者并当处斩。应收复城邑文武官吏,皆依旧任,候平幽州日,别加擢用。若有识机知变、因事建功,以节度、防御、团练、刺史州降者,即以本任授之,仍加优赏。军镇、城邑亦如之。乡县户民候平定日,除二税外,无名科率,并当除放。凡在众庶,当体朕怀。
朕顺应天命,而光复中原。原来的蜀国、吴越,而今都在大宋疆域之内;东渐于海,西至于山,都归皇风覆载化育之中。大宋常常令万物得由其道,往往以一人没有获得恩典而耻辱。眷念北燕之地,本为中原之民,只不过在后晋后汉之际,被戎夷窃据,到今天没有收复,已近五十年。但大宋国家教化及于中原与夷族,恩典及于动物植物,岂可以让幽燕之地,还作为不开化的土地,让原来中原的文明遗民,还在忍受茹毛饮血的习俗?于是大宋兴师,让封疆之内都享受风习之正。拯救水火,顺从民望;抓捕丑类,振奋皇威。你们这些吏民,要体会朕的本意。现在朕派遣曹彬、崔彦进等,推进兵锋,长驱直入;朕也会驾驭兵车,后续抵达敌寇之境,直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宫廷。浇灭微小的火苗,其实都用不到劳烦巨量的流水,折断春虫的腿爪,也用不到使用巨大的战车。宋师大军入境,会对百姓倍加安抚,不得误有杀伤,也不许发掘坟墓、焚烧房屋、斩伐树木、掳掠人畜。凡有犯此者,并当处斩。所有收复的城邑,其中的文武官吏,一仍其旧;等到平定幽州之后,还要另外提拔任用。如果有人能认识到机会,知道有所权变,并做到某类益于宋师之事而建功,譬如,以节度、防御、团练、刺史之州而归附投诚者,当即以本州授官,并加优赏。其他军镇、城邑也是如此。乡县之民,等到平定之日,除了正常的夏秋二税之外,所有的无名之税,一律蠲免。朕这一番话,所有的吏民,都要体会,知道我的心思。
“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是比“惟有战耳”“乘胜取幽蓟”还要狠的一句话。“西楼”是契丹首都,“老上”是过去匈奴的一个可汗,汉文帝时曾经入侵中原,兵锋一度到达甘南陕北。诏谕将契丹比作匈奴,大有“犁庭扫穴”之壮。这是大宋非常“豪迈”的一次舒张。
但对手似乎从未有过被吓倒的案例,相反,越是在恐惧中,越是动用智慧与能量自我保全,并伺机反扑。
克复涿州
契丹在宋师攻势方向明朗之后,做出了相应部署:
以南京留守耶律休哥,当曹彬东路之师。
以耶律斜轸为都统,分兵当潘美、田重进等。
辽圣宗耶律隆绪与太后萧绰,驻军于驼罗口(今北京昌平西北),督诸军为应援。
萧绰,萧燕燕,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寡妇,亲自指挥契丹全军。她思虑缜密,甚至派出了将军勤德到渤海之滨去守卫海岸,她担心宋师可能会由泥姑口(今属天津塘沽)北进。
这时候从西北夏州传来不好的消息。夏州人李继迁投降契丹,契丹以其头领为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此事让大宋分心。
但很快就有了好消息,而且在“岐沟关之战”前,宋师一路是好消息。被石敬瑭当年割去的“幽云十六州”,已经有六个州被收复。形势一片大好。
曹彬一路在河北固安之南与契丹大战。李继隆为先锋将军,大败契丹,攻克固安。
“固安之战”后,东路军有了行进中的根据地,分兵驻守固安之后,曹彬继续挺进。在涿州东,曹彬再败辽师,并乘胜攻涿州北门。大将李继隆、范廷召等人,都在攻城之际身中流矢,但督战更急,宋师士气大增,契丹终于不敌,宋师入城,克复涿州。
涿州,是“十六州”之一。此地是幽州西大门。“涿州之战”,收复失地后,可以遥窥燕蓟,北伐之战,获得先手主动权。
进入涿州后,曹彬派遣部将李继宣率领轻骑兵渡过涿河,去城南观察敌情敌势。这时,契丹的一个部落,奚人,在此盘踞,两军骤然遭遇,在涿州城南展开激战。李继宣将奚人击破,斩首千级,并俘获了奚人宰相贺斯。
奚人是鲜卑的一支,也有说法,契丹是奚人的一支。唐代时,奚人内附,唐太宗在奚人所在地,今内蒙古西拉沐沦河一带,设立州郡。唐玄宗、唐中宗对奚人都有和亲的敦睦举动,将自己宗族的女孩子嫁给奚人的首领。但安禄山之乱时,奚人有跟着安禄山叛乱的部落。契丹建国后,奚人被征服,成为契丹一部。
奚人善于造车,契丹所用各种车辆,多为奚人所造。史称“奚车不能任重而利于行山”,奚人造车,载重不是优势,但轻巧,可以作为宿营车,适合在山地行走。所以对契丹行走山路助益很大。曹彬部剪灭这一支部族兵,对契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潘美连下四州
西路好消息也到了:潘美在从忻州西陉关出关,与契丹战,斩首五百级。逐北至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再斩首五百级。战斗中,宋师神卫右第二军都指挥使薛超,被契丹弯刀砍伤、流矢射伤,身体好几个地方流血不止,鲜血从金盔铁甲中渗流出来,但指挥将士,神色自若。契丹寰州刺史赵彦辛被夺气,激战几天之后,举寰州降。消息报告给太宗后,赵彦辛被大宋任命为本州团练使。寰州,也是“十六州”之一,且属于“山后”,“寰州之战”,是大宋第一次收复“山后”之地,意义重大。
西陉关即雁门关,与附近的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均在今山西代县北境,此地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山壑之间,阴气甚重。唐代以来,即在此地设关口多处,抵抗突厥,尤以雁门关为雄壮。关隘随着山势蜿蜒,绝顶之上,可以俯瞰草原。如此雄固关山,如此险峻地势,历史上就有连绵不断的长城,将塞外隔开,雁门关上,烽火台墩、边墙雉堞、深沟高垒,组合为中原北部第一雄关。此地原来应该属于北汉,为北汉与契丹的分界处;太宗收复北汉后,雁门关为大宋所有,潘美、杨业等人即常年镇守此处。“雍熙北伐”,此地有战事。
潘美乘胜再围朔州,契丹守将赵希赞举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