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派遣使者将应州、朔州的将吏、耆老等送到朝廷,太宗很亲切地接见了他们。老人们说了一句很得体的话,让太宗高兴了好久。老人们说:
“久陷边陲,有粟不得食,有子不得存养,不意余年重睹日月。”我们这些边境士庶,长久地沦陷,有米也不能吃,儿子也不能好好抚养——所有收获都被契丹掳掠一空啊——没有想到到了晚年还能重新见到日月,沐浴大宋之光。
太宗给了他们一份意义深长的礼物:中原礼服,都是深衣冠带之类,这就等于为边地沦陷区人恢复了大汉衣冠。
西路军转攻应州(今山西应县),契丹的应州节度使艾正举城降。诏令艾正即为应州观察使,原观察判官宋雄同知应州。
西路军再攻云州(今山西大同),激战后攻克,斩首千级。
如此,潘美率领西路军连下寰、朔、应、云四州。这都属于原来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朔州之战”“应州之战”“云州之战”,是为汉土重光,战果骄人。
断崖争锋契丹破胆
中路田重进也报来好消息:在飞狐之北,大破契丹。
契丹西南面招安使、冀州防御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赟、马军指挥使何万通率众来支援飞狐。这几人都是契丹戍守河北、山西的名将。
田重进感到了契丹的实力,麾下大将袁继忠对统帅说:
“敌人很多骑兵,利于平地作战。我等不如乘此地多山的险要局势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宋师另一员大将谭延美也认为:
“敌人仗恃着兵多将广,所以没有看得上我们,所以才敢大大咧咧地前来。我军若能出其不意,可以战败他们!”
田重进同意。于是将军阵压在偏东方向,敌军在北。多次主动出击,胜败没有分出,等于两军处于胶着中。天快黑的时候,田重进天才地发现了一个机会。他发现契丹一部有数千人,在一处断崖之上列阵,似乎要有动作。他当即给了麾下大将荆嗣一个任务:在山崖险要处,与契丹争锋。
田重进一直没有让荆嗣出战,荆嗣早已跃跃欲试,此刻得令,即率本部冲入敌阵,与草原来寇短兵相接。
荆嗣不愧是昔日名将荆罕儒的从孙,他一生征战,独自历百余场阵仗,从无败绩。当初攻取太原,他受了重伤,半只手都已经被炮石击碎,但依旧勇不可当。田重进也素知荆嗣乃是一代猛士,故在此一役“飞狐之战”中,像押宝一样,留着他做预备队,黄昏时,放出这一支生力军,果然收到奇效。荆嗣只有五百骑兵,但却如出山猛虎,呼啸冲锋中,瞬间蒸腾出震撼敌阵的强大气场,令人胆寒。稍一接战,契丹即开始败退。断崖之旁,契丹兵很多人宁肯投崖摔死,也不敢与荆嗣接战。宋师在如入无人之境的利好局势下,快意恩仇,荆嗣一个人就亲手斩杀百余人。史称“敌势挫衄”,敌人的兵势得到挫抑败伤。视野所及,离散的契丹兵,断崖旁有千余人,跳崖不敢,接战不敢,战战兢兢中,荆嗣几声大喝,要他们放下武器,全部投降了宋师。
这一部的余众,屯守在附近土岭。
荆嗣派出裨将黄明,攻击土岭,黄明战不利,退回。荆嗣对他说:
“你就在这里不动,算作为我声援,我来夺取土岭!”
说罢,带领五百精骑,一战而胜,夺取土岭。契丹败北,荆嗣追击穷寇五十余里,到一个叫苍头的地方,这才停止。他这一路上,还顺便攻取了直谷、小冶两个军事要塞。当晚,就据有了契丹的毡帐、行李,屯驻在直谷要塞中。
几天后,荆嗣留下守兵,率众回到大本营。
契丹集合两万铁骑来与田重进争夺附近要塞,先锋部队已经包围了直谷寨。
田重进大部队已经分据各个要地,中军无人,就要荆嗣前往救援。荆嗣了解到敌兵态势后,对田重进说:
“我部下只有五百人,敌众两万余,力量达不到啊!”
田重进很是忧虑,就问荆嗣可有良策,荆嗣说:“大将谭延美正屯驻在小冶,有两千精甲。那里距离直谷很近,我愿意抄小路去找他,邀请他来策应。”田重进同意他的意见,就派他前往。
谭延美知道情况后,问荆嗣:“敌人势力如此之盛,怎么对付他?”
荆嗣说:“但愿谭将军用你的全部两千兵在附近列队,竖立旗帜;另外再派遣二三百人带着大军战旗在道路两侧。我荆嗣带本部五百男儿尽快前往,与敌寇力战。契丹看到咱们的旗帜那么多,一定会怀疑大军继后而到。这样,就会气馁,敌人虽然多,没有用,我定可破之。”
荆嗣“以少胜多”
谭延美江湖上混过黑道,曾在慕容延钊老将军麾下屡立战功,作战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战役,很大程度上,将军的直觉很重要。他信任荆嗣,知道这是一个常胜将军。此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他也熟悉。就人间斗战言,一人打两个人、三个人,取胜概率不大;但一百个人打一千个人,就不好说了;一千个人打一万个人,决胜的砝码已经不是人的多少问题了。盖人越多,占地(分地)越多,契丹两万人,分布在几里扎营,荆嗣几百人,直接冲击的,不是两万人,而是在机动中,犹如狭路相逢,只与劈面相撞的几百人斗战。只要有几百人被击溃,“全军已败”的消息,就会在整座大营像瘟疫一般传染开来。如此,即可赢得战役胜利。当年楚霸王项羽痛击秦王名将章邯、王离的“巨鹿之战”,光武帝刘秀痛击王莽大将王邑、王寻的“昆阳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当其时,兵多将广的一方视兵微将寡的一方为案板上的肉,以为随时可以切割;但真的斗战开始,谁是案板上的肉还真不好说。当章邯、王离视项羽为案板上的肉时,项羽正视章邯、王离为案板上的肉;王邑、王寻视刘秀为案板上的肉时,刘秀正视王邑、王寻为案板上的肉。此际,契丹名将大鹏翼很可能视荆嗣五百人不过是案板上的肉,但谭延美答应荆嗣,决计策应他,助他成就大名时,荆嗣应当有微微一笑,这一笑,大鹏翼等人已经上了案板。
第二天,谭延美布置妥当,荆嗣带着五百敢死之士,向两万人的契丹大营冲去。契丹组织了反抗,在当锋的几个大营中,荆嗣冲突起来无可阻挡。斗战间隙,荆嗣不忘记歇息,每一次都是在契丹围合过来时,发起冲锋,一天斗战了五六个回合。但契丹无法斗胜这五百人,并且渐渐看到遥远的树林里、大路旁,已经出现了宋师的军旗,连绵不断,契丹认为这是宋师主力部队来了,不免有了慌乱。荆嗣观察战场形势,从蛛丝马迹判断:敌人要撤退了。于是,赶紧派出亲随去向谭延美汇报,要他组织掩击。田重进也在派人观战,也正在飞狐附近调集部队,直觉战机来了,于是迅即组织了大部队向契丹冲锋。契丹阵营开始崩溃,除了奔逃,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追击中,荆嗣和宋师一道,擒获了这几个契丹名将,冀州的防御总司令大鹏翼、康州的司令官马赟,以及马军司令官何万通,俘获参战的渤海兵、契丹兵千余人,斩首数千级,俘虏老幼七百人,马畜、盔甲等上万计——契丹这两万将士所有的辎重几乎都成了“飞狐之战”的战利品。
大鹏翼,则是契丹名将,此人形貌壮伟而勇健,在整个边塞,名气很大。此役将他俘获,史称“戎夺气”,契丹被夺气,很沮丧。
田重进开始乘胜围飞狐。
他将大鹏翼推到城下,要他开示守城者投降。根据后来的封赏,可以约略知道:大鹏翼很听话,他应该是说了一通宋师不可战胜之类的劝降意见。但守城的契丹马步军都指挥使吕行德还想坚守。田重进于是组织炮具,猛轰猛砸飞狐城。飞狐,即今天河北涞源县。此地有峪口名飞狐峪,乃是草原铁蹄南下的冀北之关要,收复飞狐,可在河北一线控扼契丹南下,故宋师所在必得。吕行德在宋师生猛顽强的意志下胆怯了。大鹏翼的一番游说也在起作用,于是,他率领属下开城投降。太宗得到快报,诏令将飞狐县升格为飞狐军,以吕行德为左骁卫将军,其余投诚者也都有封赏。